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2第五章 交变电流5 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展开第五节 电能的输送
●本节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是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写得比较详细、通俗,可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内容的处理上,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电路上的功率损失,可引导学生自己从已有的直流电路知识出发,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讲解电路上的电压损失,是本节教材新增加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输电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和更接近实际的认识,知道影响输电损失的因素不只一个,分析问题应综合考虑,抓住主要方面.但真正的实际问题比较复杂,教学中并不要求深入讨论输电中的这些实际问题,也不要求对输电过程中感抗和容抗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3.学生常常容易将导线上的电压损失ΔU=U-U′与输电电压混淆起来,甚至进而得出错误结论.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认识.要注意,切不可单纯由教师讲解,而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否则会事倍功半,似快而实慢.
4.课本中讲了从减少损失考虑,要求提高输电电压;又讲了并不是输电电压越高越好.希望帮助学生科学地、全面地认识问题,逐步树立正确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节后设的阅读材料《直流输电》既可以开阔学生眼界,也可以增加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知道输电过程.
2.知道什么是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损失.
3.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电压损失.
4.理解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二、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2.介绍我国远距离输电概况,激发学生投身祖国建设的热情.
●教学重点
找出影响远距离输电损失的因素,使学生理解高压输电可减少P与U损失.
●教学难点
理解高压输电原理,区别导线上的输电电压U和损失电压ΔU.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
●教学用具
可拆变压器(2台)、长导线、学生电源、小灯泡、投影仪、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人们常把各种形式的能(如水流能、燃料化学能、核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进行传输,这是因为电能可以通过电网来传输,那么电能在由电厂传输给用户过程中要考虑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远距离输电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回答老师提出的下列问题(屏幕上打出)
[生]阅读并展开激烈的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师]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生]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可靠、保质、经济.可靠,是指保证供电线路可靠地工作,少有故障和停电.保质,就是保证电能的质量,即电压和频率稳定.经济是指输电线路建造和运行的费用低,电能损耗小,电价低.
[师]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
[生]在输电线上有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
[师]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原因是什么?功率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如何减小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
[生1]由于输电线有电阻,当有电流流过输电线时,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电热而损失掉了.这是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2]设输电电流为I,输电线的电阻为R,则功率损失为ΔP=I2R.
[生3]根据功率损失的表达式ΔP=I2R可知,要减少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其二是减小输电电流.
[师]如何减小输电线的电阻呢?
[生]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线=ρ,要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线,可采用下述方法:
①减小材料的电阻率ρ.银的电阻率最小,但价格昂贵,目前选用电阻率较小的铜或铝作输电线.
②减小输电线的长度l不可行,因为要保证输电距离.
③增加导线的横截面积,可适当增大横截面积.太粗不可能,既不经济又架设困难.
[师]如何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呢?
[生]在输电功率一定的条件下,根据P=UI可知,要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I,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这就是采用高压输电的道理.
2.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
[师]在直流输电时,输电线上电压损失的原因是什么?交流输电呢?
[生1]由于输电线有电阻,电流在输电线上有电压损失.
[生2]对交流输电线路来说,既有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也有感抗和容抗造成的电压损失.
[师]在不计感抗和容抗的条件下,电压损失的表达式是什么?
[生]电压损失ΔU=U-U′=IR线
[师]如何减小电压损失,保证输电质量呢?
[生]根据电压损失的表达式ΔU=IR线可知,要减少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减小输电线的电阻R线;其二是减少输电电流.方法同减少功率损失.
[师]为了减少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都需要采用高压输电,但并不是电压越高越好.因为电压越高,对输电线绝缘的要求就越高,这样不经济.实际输电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3.几种输电模式
[师]常用的输电模式有几种?各是什么?
[生1]低压输电:输电功率为100 kW以下,距离为几百米以内,一般采用220 V的电压输电.
[生2]高压输电:输电功率为几千千瓦到几万千瓦,距离为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一般采用35 kV或110 kV的电压输电.
[生3]超高压输电:输电功率为10万千瓦以上,距离为几百千米,必须采用220 kV或更高的电压输电.
[师]我国远距离输电采用的电压有哪几种?
[生]有110 kV、220 kV、330 kV、500 kV.
[师]大型发电机发出的电压不符合远距离输电的要求,怎么办?而到达目的地的电压也不符合用户的要求,怎么办?
[生]在发电机处用升压变压器升高电压,在用户处用降压变压器降低电压.
[师]用CAI课件展示我国远距离高压输电情况及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如下图所示.
设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则功率损失为
ΔP=I22R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P用=P-ΔP.
电压损失为ΔU=I2R,则U3=U2-ΔU.
4.例题分析
某交流发电机输出功率为5×10.5 W,输出电压为U=1.0×10.3 V,假如输电线的总电阻R=10 Ω,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等于输电功率的5%,用户使用电压U=380 V.
(1)画出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下图).(标明各部分的符号)
(2)所用升压和降压变压器的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多少?(使用的变压器是理想变压器)
解析:引导学生画出电路.
引导学生写出各部分关系式
U∶U1=n1∶n2I2∶I1=n1∶n2
U2∶U用=n1′∶n2′I3∶I2=n1′∶n2′
U1=U损+U2
P=P损+P用户
P损=I22·R
解:I1==500 A
P损=5%P=5%×5×105 W=2.5×104 W
P损=I22R
I2==50 A
I3===
所以
三、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主要学习以下问题:
1.远距离输电线路上,P损=I2R=,其中(I=).
2.远距离高压输电中,P损和U损都能减少.
3.交流和直流输电有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4.电站输出功率由用户消耗功率决定.
四、布置作业(略0
五、板书设计
六、本节优化训练设计
1.单相交流发电机的路端电压为220 V,输出的电功率为4400 W,发电机到用户单根输电线的电阻为2 Ω,求
(1)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是多少?
(2)如果用变压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升压后向用户输电,用户处再用变压比为10∶1的降压变压器降压后使用,那么用户得到的实际电压和电功率又是多少?
2.一条河的流量为Q=40 m3/s,落差为h=5 m.利用它发电,单相交流发电机效率η1=50%,输出电压U=400 V,输电线总电阻R线=5 Ω,电线上允许损失的最大电功率为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η2倍,η2=5%,用户所需电压为220 V,设计输电线两端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
1.解析(1)不用变压器,直接输电时:
干线中电流:I== A=20 A
电线上损失的:U损=I·R线=20×2×2 V=80 V
P损=I·U损=1600 W
用户得到的:U户=220 V-80 V=140 V
P户=P-P损=4400 W-1600 W=2800 W
(2)用变压器时,电路如图所示.
U1=10U=2200 V
I线== A=2 A
U2=U1-I线R=2200 V-2×4 V=2192 V
所以U户′==219.2 V
P户′=P-I线2×R=4400 W-4×4 W=4384 W
2.解析:发电机将水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其中:
P输=η1ρQgh=50%×103×40×10×5 W=106 W
输电线上损失:
P损=η2P输=5×104 W
输电线上允许输送的最大电流
I线= A=100 A
而不用变压器直接输送时,输电线上电流大小:
I==2500 A100 A
为减少电能损失,必须是先升压后降压,输电线路如图所示.
I1==2500 A
I2==100 A
I3= A= A
所以
●备课资料
求解输电问题的思路
由于发电机本身的输出电压不可能提高,所以采用高压输电时,在发电站内需用升压变压器升压后再由输电线输出,到用电区再用降压变压器降到所需的电压,在解答有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首先要将整个电路分成几段进行研究,找出跟各段电路相应的物理量;然后利用变压器工作原理和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分段列式,最后联立求解,进行计算.另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因为输电距离不变,所以输电线长度一定.
(2)发电机的输出功率通常认为是恒定的.
(3)输电导线上的电能损失往往要求不能超过某一规定值.
(4)记熟两个基本公式:
电压关系:U升=U降+ΔU=IR线 +U降
能量关系:P出=P损+P降=I2R线+IU降=IU升
●备课资料
汽油机点火装置的工作原理
汽车中汽油发动机的点火装置是利用感应圈的原理制成的.感应圈是互感现象的重要应用之一.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功率的升压变压器.它能将十几伏的直流低电压变成数万伏的高电压,是科学实验中经常用来取得高压的一种电源设备.
感应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体部分是在一个用许多薄硅钢片叠合而成的直条形铁芯上套有两个线圈的变压器,初级线圈绕在里层,次级线圈绕在外层,层间有良好绝缘,整个变压器经过绝缘处理后放进胶木外套筒中,空隙处灌满了很厚的一层石蜡.
图1
我们知道,恒定直流电是不能变压的.但不断的接通与切断直流电路却可以产生互感电动势,这表明断续的脉动直流电可以进行电压变换.这里通断电流的机构是采用一个最简单的电磁式断续器.当螺旋调节器触点Z与带有铁头的弹簧片P接触时,合上电源开关S,初级线圈中有直流电通过,于是铁芯被磁化吸引弹簧片,但此时却切断了电路;铁芯失去磁性便放开弹簧片,弹簧片又与触点Z接触,电路再度被接通.如此不断的重复下去,低压恒定直流电就变成了脉动直流电.由于初级线圈自感作用的结果,电流不能突然增大,也不能突然减小,因而变成上升被阻拦,下降被拖延的脉动直流.其波形如图2(a)所示.图中Δt1时间内的曲线表示电路接通时,电流上升的情形,而Δt2时间内的曲线则表示电路断开时,电流下降的情形,我们知道,由于初级线圈电流的变化,在初级和次级线圈中都会感应出电动势.电流的变化率越大,感应电动势也就越高.由图可见,由于电路断开时电流的变化率比电路接通时电流的变化率要大得多,所以电路断开时感应电动势也比接通时高得多.图2(b)中画出了次级的电动势e2的变化波形.由图可见,在电路接通时(Δt1时间内),感应电动势较小,而电路断开时(Δt2时间内),感应电动势上升至较大的数值.如果次级两端点D、D′相距较近,则感应电动势的正向与负向的值都可使DD′间的空气击穿而发生强烈的火花放电.这时,次级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通过,其电流变化的规律与电动势变化的规律相同,仍如图2(b)所示.但是如果D、D′相距较远,则当电路接通时,次级的感应电动势较小.不足以使空气击穿放电,此时次级线圈没有电流通过;只有当电路断开时,由于次级感应电动势很大,DD′间的空气被击穿放电,次级线圈中才有电流通过.所以这时次级的电流是脉冲的直流电,如图2(c)所示.
图2
由于初级线圈的自感系数较大,当电路断开时,电流的变化率又很大,所以此时可产生约几百伏的自感电动势,比直流电源的电压要高得多.而且,因为次级线圈的匝数N2约为初级线圈匝数N1的300倍左右,次级线圈的电压将比初级线圈的电动势高约300倍,所以,次级线圈的电动势可以达到一万伏乃至几万伏的高压.
因为学生已经知道自感电动势的大小与电流的变化率有关,所以上述内容可适当的进行补充,以利于学生理解自感及变压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2第四章 电磁感应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2第四章 电磁感应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共3页。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变压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变压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作业,板书设计,本节优化训练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4 实验:传感器的应用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