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优秀课件ppt
展开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全球气候变暖1.表现:过去的100多年中气温明显____________,到目前已升高了____________℃。2.主要原因(1)人类大量燃烧____________,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_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2)毁林。
3.影响(1)直接后果: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____________。(2)间接后果①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___________。②加剧风暴潮和__________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③造成____________和拉尼娜等气候异常现象频繁发生。
什么是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有哪些?【答案】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放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简述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答案】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控制工业污染,调整能源结构,加大科研、资金、技术投入等。
1.下面漫画所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湿地面积B.大量排放污水C.过度开采地下水D.大量燃烧化石燃料【答案】D 解析:圣诞老人划船送礼是因为全球变暖使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所造成的。
2.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 )A.有毒气体污染、有害废水污染、噪声污染B.有毒气体污染、噪声污染、大气粉尘污染C.大气粉尘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辐射物污染D.噪声污染、大气粉尘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D 解析:不分昼夜打夯易造成噪声污染,散装水泥露天堆放易造成大气粉尘污染,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易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3.关于地球生物多样性受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上物种的灭绝完全是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 ②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 ③地球物种自然的繁衍与灭绝过程是相当缓慢的 ④人类活动不影响地球上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答案】C 解析:自然原因造成的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类活动只是加快了地球物种的灭绝速度,并不是说地球物种的灭绝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我国空气质量周报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形式报告。API越大,污染就越严重,空气质量就越差。监测的项目主要有: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据此回答第4~5题。4.下列可能促使API增大的是( )①无风天气 ②大风多雨 ③空气对流强烈 ④盆地地形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近年来,我国北方城市春季时,总悬浮颗粒物明显偏高的原因主要是( )①大量燃烧煤炭用于取暖 ②沙尘暴时有发生 ③植被覆盖率较低,土地裸露 ④春运高峰,交通流量剧增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4.D 5.C 解析:促使空气污染指数增大的外界条件有盆地地形、静风或微风条件、逆温状况等。我国北方城市春季沙尘暴多发,加上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悬浮颗粒物较多。
读下面“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回答(1)~(2)题。
(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B.交通设施落后C.煤炭消耗量过大D.第三产业发达
【思维导图】【答案】(1)B (2)C
(2)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发生,使全球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 ℃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
1.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2.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中“粮食增产”图例及在图中的分布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0~40%或40%以上,南半球则会出现减产。第2题,从图中看西亚粮食增产大于40%,说明这里的雨水增加得最多。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印度首都新德里2017年11月7日起遭遇持续严重雾霾袭击,整个城市被浓浓的雾霾笼罩。印度医学协会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地约1 800多所中小学校被迫关闭。新德里首席部长凯吉里瓦尔在推特上发文,把整座城市比作一个毒气室,并呼吁民众尽量减少外出,待在室内。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肉眼不可见,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材料二 2000~2015年卫星图片显示的全球PM2.5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指出2000~2015年全世界PM2.5污染严重的区域。(2)专家指出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请说出PM2.5的主要人为来源,并简述可以导致其污染程度加剧的天气状况。(3)根据材料二,推断我国雾霾天气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4)为减少雾霾天气的出现,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北非、西亚、南亚、中亚和东亚等地区。(2)人为来源: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农作物秸秆燃烧等。 天气状况:大雾、静风(无风)、逆温等。(3)华北地区。原因:经济发达,人口多,工业和交通污染源多;在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大;冬春季节多沙尘天气。 (4)控制污染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加强监控与管理。
3.我国酸雨区的分布我国长江以南的酸雨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级行政区。
(2017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期末)下表是今年某校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安徽省4个酸雨观测站某月降水状况及酸雨监测数据。据此,回答第1~3题。
1.据表中信息分析,说出该月降水出现酸雨频率最高的城市是( )A.合肥B.马鞍山C.铜陵D.黄山2.酸雨的危害在于(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使大气受到污染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3.下列控制酸雨的措施中,你认为哪种不太合适( )A.控制污染源,加强环境执法B.提高能源利用率C.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D.限制工业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答案】1.B 2.A 3.D
解析:第1题,读统计表可知,图中城市马鞍山降水10次,其中9次为酸雨,而铜陵降水13次中有10次降水为酸雨,计算可得,马鞍山市的降水酸雨频率最高。第2题,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危害人体健康等。酸雨是由于大气受到污染后产生的酸性降水,不是酸雨导致大气污染。第3题,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境执法,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都可以缓解酸雨的危害。限制工业生产不合理。
右图为“黄河三角洲某海岸带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2)该海岸带侵蚀后退的最主要原因是(填选项字母) __________。A.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B.入海径流、泥沙量减少C.大面积围垦滩涂湿地D.过量排放、倾倒废弃物
(3)苇滩、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有(填选项字母)__________和__________。A.延缓全球海平面上升B.容纳、净化污染物C.增加河流水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4)近年来,经过有效治理,黄河枯水期入海径流量明显增大,简述这对改善该海岸带环境的作用。
【答案】(1)海水入侵 全球变暖 海洋污染 (2)B (3)B D (4)减轻了淡水变咸;延缓海岸侵蚀后退;减轻海洋污染。
主要环境问题1.主要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对策答题模板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加以防治,分析时要把握关键,对症下药。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读下面“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第1~2题。
1.图例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D.建筑工地扬尘【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在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分布较多,应该是沙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应该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我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分布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第2题,酸雨主要是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排放较多的酸性气体所致。
1.教材第80页 图411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 解读说明:(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酸雨污染、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污染与水资源危机、城市垃圾成灾等。
(2)不同环境问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表现也不同: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都很严重。这主要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3)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是全球,例如非洲、南美洲等地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这里的植被破坏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
2.教材第81页 图412 玻璃温室效应示意解读说明:这是一幅说明温室效应原理的示意图。玻璃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太阳辐射透过玻璃加热地面,地面放射出长波辐射。玻璃对地面长波辐射的阻挡能力较强,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大多保留在温室内,使温室温度升高。大气的保温作用与玻璃温室的原理相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而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归还给地面一部分,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就是温室效应。人类过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因为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
3.教材第81页 图413 全球气温变化曲线解读说明:读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①大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自1970年以来,全球大气中CO2含量呈日益增加的趋势。②全球平均气温的变化:自197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③二者的关系:CO2浓度增加的趋势与全球平均气温升高的趋势是一致的,目前全球变暖与大气中CO2的增多密切相关。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是由于人类过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的。
4.教材第81页 图414 海平面变化曲线解读说明:在气候寒冷的冰期,陆地上冰盖面积扩大,海平面大幅度下降。在气候温暖的间冰期,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而最近一百多年来,气候处于现代间冰期,再加上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明显上升。随着超级间冰期(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到来,预计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50~60 cm。
教材第85页 思考(上)提示: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具体如下所示:
教材第85页 思考(下)提示:毛乌素沙地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和陕西省交界处,在汉朝时为水草肥美的大草原,现在已变成沙漠。这里年降水量在400 mm左右,沙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即乱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造成植被破坏。 教材第86页 复习题提示: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因为它们影响广、规模大、危害深。这三种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成因可归纳如下表:
2.本节所介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它们的表现类型如下图所示:
3.首先要明确本地区面临哪些环境问题,选择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加以分析,其次要区分这些问题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再确定要分析的方面,即生态破坏主要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主要从过量排放与环境自净能力不足的矛盾分析。治理措施的提出要对症下药,从原因入手推出具体措施。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精品课件ppt,文件包含第4章第2节ppt、第4章第2节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三节 地域联系优质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2第三节 地域联系优质ppt课件,文件包含第3章第3节第1课时ppt、第3章第3节第2课时ppt、第3章第3节第1课时doc、第3章第3节第2课时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0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必修2第二节 工业区位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中图版必修2第二节 工业区位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第3章第2节第1课时ppt、第3章第2节第2课时ppt、第3章第2节第1课时doc、第3章第2节第2课时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