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第1页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第2页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20年10月11日青岛市胸科医院发现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随后,仅用了5天时间,青岛市就对全市一千多万人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过程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和调查法 B.调查法和文献法
    C.实验法和调查法 D.文献法和实验法
    2.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3.下列例子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人体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D.植物生长需要水
    4.下列诗句中带点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被称为“月下美人”的昙花,开花季节一般在6~10月,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以后,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非常短促,因此常有“昙花一现”之说.你认为影响昙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光照 D.土壤
    6.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7.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生态系统包括(  )
    A.黄河中所有的水生植物
    B.黄河中所有的鱼
    C.黄河水和泥沙中的细菌、真菌
    D.黄河中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大气污染会影响整个生物圈”这一说法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9.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采摘
    B.将自己喜欢的小昆虫捉回家
    C.边观察边记录
    D.品尝异果,嗅赏奇花
    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了(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C.生物与环境毫不相关 D.环境能影响生物
    11.下面四种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5×8× B.10×40× C.5×10× D.20×10×
    12.农业生产中,错误的措施是(  )
    A.幼苗带土移栽,雨后施肥
    B.除草松土,合理密植
    C.多施化肥,滥喷农药
    D.无土栽培,生物防治害虫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两面一部分曝光,一部分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光以证明(  )

    A.光合作用需要水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14.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  )
    A.含氮、铁、磷的无机盐 B.含碳、磷、钾的无机盐
    C.含氮,磷、铁的无机盐 D.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15.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6.长势相同的两株幼苗分别用两个试管培养(①试管盛有等量蒸馏水,②试管盛有土壤浸出液),两周后,生长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的有无
    B.无①号试管,不影响得出实验结论
    C.为两株幼苗提供相同的温度和光照
    D.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17.根尖结构中,根毛集中生长在(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8.如图为“探究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9.冬至节,很多地区人们习惯吃羊肉饺子,羊肉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  )
    A.麦芽糖 B.甘油 C.脂肪酸 D.氨基酸
    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要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缺少了(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2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图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虫→鸟
    2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
    0.05
    7
    0.51
    68
    A.甲 B.乙 C.丙 D.丁
    23.萝卜、梨等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B.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4.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缩小 B.舒张、缩小 C.舒张、扩大 D.收缩、扩大
    25.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鱼便停止了浮头。这是由于(  )
    A.池塘缺水 B.缺乏饵料 C.水中缺氧 D.空气缺氧
    26.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27.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绿植生长。原因是植物因此会缺少(  ),从而影响其呼吸作用
    A.氧气 B.水分 C.阳光 D.盐分
    28.下面有关生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晾干的小麦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必须有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
    C.呼吸作用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29.发豆芽时要经常淋水,否则豆芽就会发热。这是由于(  )
    A.豆芽能够吸收水分 B.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豆芽能够吸收无机盐 D.豆芽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30.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二、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
    31.(5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的特征。
    (3)蜜蜂采集红杏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   。
    (4)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的特征。
    (5)从杏树反应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部分(填“生物”或“非生物”)。
    32.(5分)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十分着迷,因为无数植物借此延续生命,为大自然的循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够破解光合作用,人类的未来将变得更加美好。
    (1)起初,科学家们认为光合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机制,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才了解到这其中包含着大自然的奥秘,光合作用实质是制造   (如淀粉),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是   转化成化学能。
    (2)科学家表示,植物内部好像拥有一个小型工厂,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原料是水和   (气体名称),水是通过   (管道)运输到叶片的。
    33.(7分)蓝蓝没吃早餐就去上学,课堂上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吃下一块糖果后,情况很快好转。午餐蓝蓝吃下一个肉粽和一碗牛肉羹后,感慨地说:“再也不能不吃早餐了!”(“[]”中填序号)
    (1)蓝蓝吃糖果后情况很快好转,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
    (2)蓝蓝午餐吃肉粽和牛肉羹,从合理膳食的角度看,请你给她加道菜:   。(填序号)
    A.炒青菜
    B.红烧鸡块
    C.羊肉泡馍
    (3)如图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据图回答:肉粽富含淀粉,它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最终被消化成   。牛肉富含蛋白质,蛋白质被初始消化的部位是[   ]   。
    (4)最近蓝蓝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考虑可能是缺少维生素   ,它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等。

    34.(6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
    (2)图中含有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   。
    (3)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   。
    (5)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该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一段时间后,则体内的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5.(7分)如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模拟的结构名称:①   ;②   ;③   ;④   。
    (2)如图乙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胀大,这表示   气的过程。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支气管的末端形成很多肺泡,肺泡壁只由   层细胞构成。


    2020-2021学年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2020年10月11日青岛市胸科医院发现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随后,仅用了5天时间,青岛市就对全市一千多万人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过程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和调查法 B.调查法和文献法
    C.实验法和调查法 D.文献法和实验法
    【分析】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实验、调查,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科学探究还需要正确地表达、需要与人交流和合作。
    【解答】解: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调查法是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020年10月11日青岛市胸科医院发现3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随后,仅用了5天时间,青岛市就对全市一千多万人进行了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此过程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和调查法。
    故选:C。
    2.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分析】对光的正确顺序是:一对物镜二对遮光器三对反光镜。
    【解答】解: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朝向光源的方向,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光,因而在光线较弱时,要使用凹面镜来对光,才能使视野变亮。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②①③④。
    故选:B。
    3.下列例子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A.朵朵葵花向太阳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人体通过皮肤排出汗液
    D.植物生长需要水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朵朵葵花向太阳,说明了生物具有应激性,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不符合题意;
    C、人体通过皮肤排出汗液,说明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生长需要水,说明生物生活需要营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下列诗句中带点部分的内容体现了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A错误;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影响,B错误;
    C、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反映了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正确;
    D、“霜叶红于二月花”主要是一种叫花青素的特殊色素在其中起着作用。随着季节更替,气温、日照相应变化,叶片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也发生变化。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片细胞液此时呈酸性,叶片便呈现红色,D错误。
    故选:C。
    5.被称为“月下美人”的昙花,开花季节一般在6~10月,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以后,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非常短促,因此常有“昙花一现”之说.你认为影响昙花开放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光照 D.土壤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据此解答.
    【解答】解: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 春天和秋天主要的差别是光照强度不同,桃树春天开花,菊花秋天开花。昙花,开花季节一般在6~10月,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以后,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非常短促。影响昙花开放的这种差别主要是光照不同造成的。
    故选:C。
    6.几年前,一种名为紫茎泽兰的热带植物被引入我国南方地区,这种植物生命力极强,迅速蔓延,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自然界中一种生物的存在一般会对其它生物的生活产生影响,即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也表现了生物之间存在各种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共生关系等。紫茎泽兰与其它野生植物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紫茎泽兰生命力极强,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使得当地的其它野生植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水分、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减少,严重时导致其它野生植物纷纷绝迹。
    故选:A。
    7.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生态系统包括(  )
    A.黄河中所有的水生植物
    B.黄河中所有的鱼
    C.黄河水和泥沙中的细菌、真菌
    D.黄河中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黄河生态系统包括黄河中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故选:D。
    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B.“大气污染会影响整个生物圈”这一说法不能体现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分析】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生存的家园,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解答】解:A、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A错误。
    B、“大气污染会影响整个生物圈”,说明生物圈中的各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的,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B错误。
    C、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C错误。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生所有物的家园。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9.在野外调查生物种类时,你认为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采摘
    B.将自己喜欢的小昆虫捉回家
    C.边观察边记录
    D.品尝异果,嗅赏奇花
    【分析】此题考查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调查记录。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调查边记录,注意记录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名称、数量以及生活环境的特点;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注意安全。
    【解答】解:AB、调查时不要伤害动植物和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不能看到自己喜欢的花就采摘或将自己喜欢的小昆虫捉回家,AB错误;
    C、沿着事先设计好的路线边观察边记录,分类记全各项信息,C正确。
    D、品尝异果,嗅赏奇花,不仅损伤植物,也有可能果实有毒,出现中毒事故,D错误。
    故选:C。
    10.“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了(  )
    A.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C.生物与环境毫不相关 D.环境能影响生物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解答即可。
    【解答】解: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又将新陈代谢的产物(氧、二氧化碳、水等)排放到环境中去,因此,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无机环境也有影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这都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A。
    11.下面四种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5×8× B.10×40× C.5×10× D.20×10×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8=4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40×10=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5=5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20=200(倍);
    因此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是B.400倍。
    故选:B。
    12.农业生产中,错误的措施是(  )
    A.幼苗带土移栽,雨后施肥
    B.除草松土,合理密植
    C.多施化肥,滥喷农药
    D.无土栽培,生物防治害虫
    【分析】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合理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多施肥会造成烧苗;
    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作用;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
    无土栽培与常规栽培的区别,就是不用土壤,直接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生物防治,不污染环境,保护有益动物,有利于环境保护.
    【解答】解:A、在移栽植物时,往往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雨后施肥既能给植物补充无机盐,又不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因过高而造成烧苗,故A正确。
    B、除草松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根的呼吸;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提高产量,故B正确。
    C、多施肥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因过高而造成烧苗,滥喷农药会造成严重的污染,故C错误。
    D、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因此无土栽培的产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而有效的防治害虫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C。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两面一部分曝光,一部分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该实验可光以证明(  )

    A.光合作用需要水 B.光合作用需要光
    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D.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解: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这样处理可以形成见光和不见光两部的对照实验。 碘遇淀粉变蓝色。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这说明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该实验现象还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所以该实验证明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故选:B。
    14.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  )
    A.含氮、铁、磷的无机盐 B.含碳、磷、钾的无机盐
    C.含氮,磷、铁的无机盐 D.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
    【解答】解:植物生活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是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
    故选:D。
    15.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降解污染等方面有独特的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B符合题意;
    C、海洋生态系统 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长势相同的两株幼苗分别用两个试管培养(①试管盛有等量蒸馏水,②试管盛有土壤浸出液),两周后,生长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的有无
    B.无①号试管,不影响得出实验结论
    C.为两株幼苗提供相同的温度和光照
    D.该实验的结论是“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分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
    【解答】解:A、根据信息:将两株同样大小的玉米幼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土壤浸出液(①号试管)和蒸馏水(②号试管)中培养,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的有无,A正确;
    B、无①号试管,不能形成对照,会影响得出实验结论,B错误;
    C、实验装置应该置于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利于植物生长,C正确;
    D、实验结果说明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D正确。
    故选:B。
    17.根尖结构中,根毛集中生长在(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根尖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解:成熟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扩大了根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面积了,有利于水和无机盐的吸收。因此,根毛集中生长在“成熟区”。如图:

    故选:D。
    18.如图为“探究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3)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解答】解:A、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错误;
    B、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正确;
    C、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错误;
    D、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错误。
    故选:B。
    19.冬至节,很多地区人们习惯吃羊肉饺子,羊肉中的蛋白质最终被消化为(  )
    A.麦芽糖 B.甘油 C.脂肪酸 D.氨基酸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选:D。
    2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要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缺少了(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消费者
    【分析】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的真确写法:生产者开头,箭头指向消费者,不能有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解答】解: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螳螂、蝉和黄雀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正确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故A正确.
    故选:A。
    2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图中的食物链是植物→虫→鸟
    【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常常有许多条食物链,这些食物链并不是相互孤立地存在着。由于一种消费者常常不是只吃一种食物,而同一种食物又常常被多种消费者吃掉。这样,一个生态系统内的这许多条食物链就自然地相互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解答】解:A:虫是食草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鸟是食肉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都属于消费者,A正确;
    B、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可把动植物遗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B正确;
    C、若消灭所有的虫,将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或破坏。C错误;
    D、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植物→虫→鸟。D正确。
    故选:C。
    22.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四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表所示,其中最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
    0.05
    7
    0.51
    68
    A.甲 B.乙 C.丙 D.丁
    【分析】1、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解答】解:表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所以它们之间能构成食物链(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因此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少的为生产者,甲体内农药浓度最低仅为0.05,最有可能是生产者。
    故选:A。
    23.萝卜、梨等多种蔬菜或水果放久了就会空心,这是因为存放期间(  )
    A.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氧气
    B.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水分
    C.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
    D.光合作用消耗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因此久存的萝卜、梨等多种蔬菜或水果由于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的有机物就空心了。
    故选:C。
    24.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的变化分别是(  )
    A.收缩、缩小 B.舒张、缩小 C.舒张、扩大 D.收缩、扩大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参加呼吸运动的肌肉主要有膈肌、肋间肌等呼吸肌.
    【解答】解: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吸气时胸廓扩大,容积变大,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故选:D。
    25.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常常可以看到鱼在黎明时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而在天亮以后,鱼便停止了浮头。这是由于(  )
    A.池塘缺水 B.缺乏饵料 C.水中缺氧 D.空气缺氧
    【分析】水中的藻类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但是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反而使水中氧气减少.
    【解答】解:在生长有较多藻类的池塘中,藻类白天通过光合作用能增加池塘中氧气的含量,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到了黎明时分就是池水中氧气含量最少的时候,因此,其中的鱼虾为了能呼吸到足够的氧气,就只有浮头或跳出水面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了.在天亮太阳出来后,水藻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水中氧气慢慢增多,鱼停止浮头。
    故选:C。
    26.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氧气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能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解答】解:萌发的种子吸水,呼吸作用旺盛,消耗氧气,分解储存的有机物,产生水分和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满足自身的生理活动需要.说明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等废物,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C。
    27.经常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绿植生长。原因是植物因此会缺少(  ),从而影响其呼吸作用
    A.氧气 B.水分 C.阳光 D.盐分
    【分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解:践踏草坪会使草坪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坪。
    故选:A。
    28.下面有关生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晾干的小麦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
    B.呼吸作用必须有氧气的参与才能进行
    C.呼吸作用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之一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A、只要是活细胞时刻进行呼吸作用,晾干的种子具有生命,所以晾干的小麦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酒精,B错误;
    C、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就是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供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一部分以热能的释放。C正确;
    D、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正确;
    故选:B。
    29.发豆芽时要经常淋水,否则豆芽就会发热。这是由于(  )
    A.豆芽能够吸收水分 B.豆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C.豆芽能够吸收无机盐 D.豆芽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分解能量的释放,首先明确呼吸作用概念。
    【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豆芽在萌发过程中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为它的生长提供了所必须的能量。而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豆芽利用,大部分都作为热能的形式散失了,散失的这部分热能就会使豆芽发热。而如果温度太高,会影响豆芽中的各种酶的活性,所以为了豆芽更快更好的生长,需要经常淋水来降温。
    故选:D。
    30.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
    A.口腔 B.咽 C.喉 D.气管
    【分析】吞咽和呼吸是不能同时进行的。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喉,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鼻腔;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解答】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清洁、湿润和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其中咽也是消化系统的结构之一,咽是人体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30分,每空1分)
    31.(5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我国宋朝中期著名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词中蕴藏了很多的生物学知识,请你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 应激性 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 繁殖 的特征。
    (3)蜜蜂采集红杏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 营养 。
    (4)杏树的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 生长和发育 的特征。
    (5)从杏树反应的以上各个特征来看,杏树应该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生物 部分(填“生物”或“非生物”)。
    【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1)“红杏出墙”是杏树受墙外阳光照射的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说,红杏出墙表现了生物具有应激性的特征。
    (2)杏树伸到墙外的枝条会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红杏具有繁殖的特征。
    (3)蜜蜂采集红杏花蜜获得食物,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
    (4)能够出墙的杏树是由一粒种子发育成成一棵小树,并由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特征。
    (5)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是指植物,杏树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己和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所以杏树属于生物部分。
    故答案为:
    (1)应激性;
    (2)繁殖;
    (3)营养;
    (4)生长和发育;
    (5)生物;
    32.(5分)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对光合作用十分着迷,因为无数植物借此延续生命,为大自然的循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如果我们能够破解光合作用,人类的未来将变得更加美好。
    (1)起初,科学家们认为光合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植物中的机制,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人们才了解到这其中包含着大自然的奥秘,光合作用实质是制造 有机物 (如淀粉),储存能量,光合作用的能量变化是 光能 转化成化学能。
    (2)科学家表示,植物内部好像拥有一个小型工厂,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叶绿体 ,原料是水和 二氧化碳 (气体名称),水是通过 导管 (管道)运输到叶片的。
    【分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解答】解:(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即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科学家表示,植物内部好像拥有一个小型工厂,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水是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的。
    故答案为:(1)有机物;光能(太阳能)
    (2)叶绿体;二氧化碳;导管
    33.(7分)蓝蓝没吃早餐就去上学,课堂上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吃下一块糖果后,情况很快好转。午餐蓝蓝吃下一个肉粽和一碗牛肉羹后,感慨地说:“再也不能不吃早餐了!”(“[]”中填序号)
    (1)蓝蓝吃糖果后情况很快好转,供给人体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糖类 。
    (2)蓝蓝午餐吃肉粽和牛肉羹,从合理膳食的角度看,请你给她加道菜: A 。(填序号)
    A.炒青菜
    B.红烧鸡块
    C.羊肉泡馍
    (3)如图为消化系统结构图,请据图回答:肉粽富含淀粉,它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口腔 ,最终被消化成 葡萄糖 。牛肉富含蛋白质,蛋白质被初始消化的部位是[ 5 ] 胃 。
    (4)最近蓝蓝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考虑可能是缺少维生素 C ,它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吃水果和蔬菜等。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小腺体包括胃腺和肠腺。图示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据此解答。
    【解答】解:(1)蓝蓝吃糖果后情况很快好转,因为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2)肉粽和牛肉羹中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类等物质盐,但是缺乏的营养物质是维生素,所以从合理膳食的角度看,请你给她加道炒青菜,故选A。
    (3)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在口腔中淀粉被初步分解为麦芽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的,在胃液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再到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所以牛肉富含蛋白质,蛋白质被初始消化的部位是5胃。
    (4)蔬菜、水果中含维生素C,某同学刷牙时发现牙龈经常出血,考虑可能是缺少维生素C。
    故答案为:(1)糖类;
    (2)A;
    (3)口腔;葡萄糖;5胃;
    (4)C。
    34.(6分)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间的捕食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绿色植物 。
    (2)图中含有 4 条食物链,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 食物网 。
    (3)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 。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 分解者 。
    (5)如果该草原生态系统被某种有毒物质污染(该物质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一段时间后,则体内的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鹰 。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反映的只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解答】解:(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图可知,图中的食物网的四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兔→鹰,绿色植物→麻雀→鹰,绿色植物→蚱蜢→麻雀→鹰,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这些食物链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3)由(2)可知最长的一条食物链: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
    (4)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图中生物部分缺少了分解者。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鹰的营养级别最高,一段时间后,则体内的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故答案为:(1)绿色植物
    (2)4;食物网
    (3)绿色植物→蚱蜢→蜥蜴→蛇→鹰
    (4)分解者
    (5)鹰
    35.(7分)如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模拟的结构名称:① 气管 ;② 胸廓 ;③ 肺 ;④ 膈肌 。
    (2)如图乙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胀大,这表示 吸气 气的过程。 肺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支气管的末端形成很多肺泡,肺泡壁只由 一 层细胞构成。

    【分析】图示模拟了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甲图示表示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
    乙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据此解答。
    【解答】解: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做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1)本图演示呼吸运动过程,图中玻璃管代表气管,玻璃罩代表的是胸腔,气球代表的是肺,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2)乙图示表示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收缩,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增大,使得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降低,于是气体就被吸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数目多,气体交换的效率高;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1)气管;胸廓;肺;膈肌;(2)吸气;肺;一

    相关试卷

    2020-2021学年新疆伊犁州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新疆伊犁州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资料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