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1.教材第74页活动
(1)从岩层形态上看,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将乙地岩层复原,可知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2)乙地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成谷地;甲地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积存,便于施工。
2.教材第75页活动
断块山岩体断裂;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有泉水出露;沿断层线常发育为河谷;等等。
3.教材第76页活动
(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2)①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②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公路在选址时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这说明人口和聚落等人文因素,也是公路选线时要考虑的。
eq \x(学)eq \x(业)eq \x(达)eq \x(标)
读某地景观素描图,完成1~2题。
1.该地地质构造属于( )
A.断层 B.山岭
C.背斜 D.向斜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根据岩层的弯曲方向,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
答案:C
2.下列是对该景观在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的推断,最合理的是( )
A.变质作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C.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地壳上升、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该地区岩石的分层结构,说明该处为沉积岩分布,原来地势较低,经过外力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但背斜顶部的缺失是由于外力侵蚀,而侵蚀发生于地势较高的地方,说明中间经过了地壳运动(上升运动)。
答案:D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地壳运动 D.冰川作用
4.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秦岭北坡形成断块山,坡度较大
B.渭河平原属于冲积扇平原
C.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地貌分布较广
D.渭河平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解析:渭河平原属于断层下陷形成,河水沉积作用,不是冲积扇平原,是河漫滩平原。
答案:3.C 4.B
读图,完成第5题。
5.这种水系多出现在( )
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火山
解析:河流呈现放射状,这样的形状与火山的地形最为相似。
答案:D
读表1、表2,回答6~7题。
表1 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表2 在山地地区与在平原、丘陵地区修建普通铁路的工程量比与造价比
6.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 )
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低
B.山地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铁路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
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
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难度较小,但比平原地区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
解析:山区优先选择公路运输与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无关。
答案:C
7.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 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 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 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 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
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解析:山区公路的走向和分布受地形影响大,一般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谷地,在山坡上修公路,为降低坡度,多呈“之”字形,修建公路尽量避开陡坡和陡崖。
答案:C
8.读“某山区公路走向图”,解答下列各题。
某山区公路走向图
(1)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带,原因是__________。这说明公路选线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山区人口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带,与公路有何关系?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公路选线还受____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3)公路在山区应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____________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________地带,从________(填“背斜”或“向斜”)部位穿越。
答案:(1)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势相对和缓,工程的成本低、难度相对较小 自然
(2)地形相对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沿公路分布 社会经济
(3)“之”字 断层 背斜
eq \x(能)eq \x(力)eq \x(提)eq \x(升)
用等高线反映一特定岩层顶面起伏形态的构造图称为构造等高线图。这种构造图定量地、醒目地反映了地下构造,特别是褶皱构造形态。这是油气田、煤田和一些层状矿床的勘探和开采中经常编绘的一种重要图件。读某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海拔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9~10题。
9.10号孔的孔深可能是( )
A.245米 B.300米
C.345米 D.355米
解析:10号孔地面介于300~400 m之间,井底岩面高程为55 m,由此可知10号孔的孔深介于245~345 m之间,可能是300 m。故B为正确选项。
答案:B
10.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经过的孔的位置是( )
A.12~11~6 B.10~9~7
C.12~10~9 D.11~9~7
解析:据图示8个钻孔背斜构造岩层顶面标高数据,可知沿11~9~7一线方向背斜构造层顶面标高数据较南北两侧大,表明沿11~9~7一线方向是背斜的顶部,即该背斜构造脊线大致所在位置。
答案:D
如图中a、b、c是沿某纬线分布的三个板块。据此回答11~12题。
11.海岸山脉多分布在( )
A.a板块上的东侧,b板块上的西侧
B.c板块上的东西两侧
C.a板块上的西侧,b板块上的东侧
D.a、b板块上的东侧
解析:根据图中经线的提示可判断:c为太平洋板块,b为亚欧板块,a是美洲板块。同时根据度数的变化可以看出该图顺时针方向为西方。海岸山脉是由陆洋板块相撞挤压,大陆板块隆起抬升而成,对应图中a板块西侧ac交界处和b板块东侧bc交界处。
答案:C
12.①、②、③三处对应的边界类型是( )
A.①、②属于生长边界
B.①是生长边界;③是消亡边界
C.①、③属于消亡边界
D.②是生长边界;③是消亡边界
解析:根据板块运动的方向判断①为生长边界;②③为消亡边界。
答案:B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回答第13题。
13.关于图中交通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乡村公路,②是高速公路
B.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大
C.②公路单位距离造价低
D.①公路可能是城市干道
解析:①公路线路曲折,坡度和曲半径较大,为低级的乡村公路;②公路线路顺直,且在丙处有隧道穿过,为高级的高速公路。
答案:A
1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某区域等高线图 乙
(1)图示地区属________(地形区),如果在东部地区从南(A)向北(B)修建一条平缓的公路,选择的海拔高度应为________。
A.240~250米 B.250~260米
C.260~270米 D.270~280米
(2)在图中A、B间画出此公路,该地区公路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选择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方式的原因是什么?
(4)乙图为AB间公路所经某处的剖面图,如在该处修一高架桥,桥桩应打在①~④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区属江南丘陵,根据选线原则应选建在起伏最小、250~260米之间平坦地区。第(2)题,从图中可知公路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第(3)题,山区交通建设成本高、难度大。第(4)题,由①②③④的地质构造可知应建在④处,背斜顶部经侵蚀,剩余部分为拱形结构,较稳固。
答案:(1)江南丘陵 B
(2)画图略。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3)公路建设成本低、难度较小。
(4)④ 背斜地区拱形结构较稳固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
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
7%~9%
铁路
3%
项目
土石方
桥梁与隧道总长度
造价
山地/平原
1.5~2
7~11
2.2~3
山地/丘陵
1以上
2~3
1.5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综合训练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下列四处中,地质构造为背斜的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中①处所在板块为,图中③处板块相互碰撞形成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5页。
地理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1第二节 山岳的形成同步达标检测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