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新课标)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后作业题
展开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题号 | 1 | 2 | 3 | 4 | 5 |
答案 |
|
|
|
|
|
一、选择题
1.(2012·广州模拟)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完成(1)~(2)题。
(1)导致图中铁路线弯曲的主导因素有( )
A.避开河谷 B.避开山脊
C.联系居民点 D.避开断层
(2)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点是( )
①沿河分布 ②沿交通线分布 ③沿断层线分布 ④聚落的规模与地形有关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城镇分布图,回答(1)~(2)题。
(1)对当地工业区位选择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原料、交通 B.劳动力、市场
C.市场、科技 D.科技、交通
(2)下列最有可能成为该区域中心城市的是 ( )
A.淄川 B.张店
C.黑旺 D.王村
3.下图为某地区商业网点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商业网点的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政治 B.山地
C.河谷 D.交通
(2)若该地区商业网点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4.读下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B、C、D四个小城市中,最先发展成为中等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公路建设的时间来看,A和B之间的公路最早建设的应是公路二
B.从公路线路的特点分析公路一是国道,公路二是地方性道路
C.计划在B和D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方案Ⅲ最合理
D.P处修建运河连结大青河与小青河,实现联运
5.读我国某市城区规划图,完成(1)~(3)题。
(1)有关图中富居家具城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布局符合交通最优原则
B.靠近居民区,便于扩大销售范围
C.靠近家具生产厂,以减少运输费用
D.靠近国道,便于产品出口
(2)图中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布局最突出的优势是( )
A.接近银行,便于金融流通
B.位于市中心,消费人群集中
C.相互靠近,便于互通有无
D.该处地价高,可显现企业实力
(3)图中夜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货源充足 B.人口集中
C.交通便利 D.金融市场活跃
二、综合题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我国某省县城局部示意图
(1)图中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B两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什么?
(2)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该区域21世纪初发生的明显变化有哪些?
(3)图示区域聚落的布局形态多呈________状,原因是________。
2.下图是东亚某沿海地区示意图,图中乙是传统的港口城市,丙是新建港口城市。读图完成问题。
(1)推测甲城早期至近现代城市形态的发展变化,说明原因。
(2)制约乙城港区进一步发展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丙城是以装卸、仓储、造船为主的港口城市,其港区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A线和B线是连接甲城和丁城的公路选线方案。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线,简述你的理由。
(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判断图例①为________________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弯曲是为了联系更多的居民点。(2)居民点多是沿河和交通线分布 。
答案:(1)C (2)A
2.解析:(1)图示区域工业以采掘工业为主,且是沿交通线分布,由此可知该地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作用是原料和交通。(2)张店交通便利,有可能成为该区的中心城市。
答案:(1)A (2)B
3.解析:(1)商业网点的形成、密度、效益和组织形式都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其中,自然环境为商业网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从图中看,商业网点的分布呈线状或带状,可能是沿交通线、河流或山谷分布的。(2)河流的干流一般河宽水丰,比较有利于运输,因此其商业网点的发育比支流有利得多,所以干流沿线的商业网点密度较大。
答案:(1)A (2)A
4.解析:(1)A市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且有多条公路在此经过,区位优势最明显,易发展为中等城市。(2)从图中看出公路一主要是连接乡村为地方性道路,说明其等级比公路一高。Ⅰ方案要经过沼泽地区,工程建设难度大;Ⅱ方案虽然距离最短,但经过山区,这不仅使工程建设难度变大,而且使运营成本变高;Ⅲ方案距离较短,所经过的地区地形平坦,工程量小,而且沿途有城市和乡村分布。P处为小青河源头,没有航运条件,无法在此处与大青河实现联运。
答案:(1)A (2)C
5.解析:从图中可知富居家具城靠近城市边缘交通干道,符合交通最优原则。百货大楼、裕鑫大厦、鲁门商场等布局于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群集中。夜市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需要靠近居民区。
答案:(1)A (2)B (3)B
二、综合题
1.(1)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沿河(或沿铁路、沿公路)分布。A、B两聚落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矿产资源(或煤矿、钨矿资源)。
(2)居民点增多,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煤矿、钨矿开采等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兴起,建设了小水电站,出现乡村城市化。
(3)带 图示区域地处我国南方,河网密度较大,聚落沿河道、铁路、公路分布
2.解析:(1)图中甲城市位于河流干流沿岸,早期以河运为主,城市应沿河发展;后期随着铁路的兴建,城市沿铁路拓展。(2)乙城港口水位较浅,且位于河口,泥沙容易淤积;丙城港口水位较深,同时有铁路经过。(3)A线经过山脊,沿线起伏大;B线沿线地势平坦,工程量小。(4)从甲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①位于铁路沿线,应为工业区。
答案:(1)城市面积扩大;由沿河分布向沿铁路线分布发展。原因: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2)水位较浅,大型船只易搁浅 水位深;有铁路交通线可深入内陆
(3)B 地势起伏和缓,工程量小。
(4)工业 在城市外围;沿铁路线分布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