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教学设计
展开[课标内容]
①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②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条件、目的、概况、影响;倭寇;戚继光抗倭。
引导学生识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到达美洲,培养学生比较、理解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
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究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引导学生讨论关于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提高学生识图和提炼历史材料的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③鼓励学生向地理教师请教,了解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及到达国家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等,以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拓宽知识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人民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对外交往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也有反侵略的一面,从而全面认识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特征。并能够认识到国力决定外交关系,从而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强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点和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如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学方法]
采用比较法、讨论法、列表举例法、材料分析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四幅图片,观察发现都与三宝有关系,从而引入新课。
郑和下西洋
引导学生找出郑和的有关介绍和西洋的概念
1、目的
材料: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史·郑和传》
引导学生找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概况。
引导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快速找出表格中的内容。
3、完成郑和与哥伦布航海对照表,从中你能概括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航程远、国家多。
4、引导学生读郑和航海图,并说出航海的基本线路,起点、路过的国家和最远到达地方。
5、结合课文与材料找出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材料,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a、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当时世界最先进航海技术的;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科技领先)b、明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经济发达)c、郑和本人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 (个人因素)等。
6、郑和下西洋小结: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首航驶出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方。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观光去。二十八年七远航,郑和美名四处扬。
7、影响:结合之前的分析与课文,概括。
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积极影响)。
b、贸易给人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稳定。(消极影响)
二、戚继光抗倭
由相关史事,引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抢答。a、倭寇指什么? b、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c、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d.戚继光抗倭主要经过?结果怎么样? e.中国人民抗倭的性质是?
1、倭寇及其危害
中国古代称日本倭国。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动荡,特别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
过渡:在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时,明王朝派出了年轻的将领戚继光,我们一起了解一下戚继光。
2、戚继光抗倭经过
结合地图,说出戚继光抗倭的经过。
先是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浙东的倭患、又率军队进入福建、广东、最后东南沿海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分析:这场战争为什么是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为什么是民族英雄?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倭寇对我们的骚扰是属于侵略战争,我们反抗当然是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在维护我们的国家安全、人民的利益,所以说民族英雄。
4、结合材料与课文讨论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a、《凯歌》反映戚家军军纪严明,能征善战,誓死捍卫国家的安全。b、《哄儿瑶》反映抗倭深得民心,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更体现了他以国家民族安危为己任,不追个人功名的高尚爱国精神!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内容。
和平交往篇
郑和下西洋(国力强大)
二、暴力冲突篇
戚继光抗倭(国力减弱)
由国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国力决定外交关系,所以青少年更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
先后7次
规模
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人数
首次出海2.7万多人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a href="/ls/tb_c12542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创设】,巩固家业——强化皇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