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共4页。
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设计
理念
本教学设计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教师批阅导学案后设计的,本节课摒弃了以往授课的传统模式,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由教变导,学生由接受变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自主预习、分组实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等活动,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在课前通过导学案对本节课知识进行预习,并记下疑问,这是本节课探究的基础;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强,并且上课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对化学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知识
分析
本节课是对必修一第三章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后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元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元素知识的科学方法,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探索元素知识的兴趣。同时“钠的性质”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其中钠与水的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实验。
教学[来源:学优高考网]
目标[来源:gkstk.Cm]
知识与技能[来源:学优高考网gkstk]
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化学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理解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节约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性学习。
学法指导
设置疑问——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练习巩固
教学资源
导学案、多媒体、实验药品和仪器
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总体评价原则是及时、恰当、充满激励。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既有对导学案的评价,又有对课堂展示内容评价;既有对知识的评价,又有对学习行为、参与程度的评价;既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又有对小组的整体评价;既有口头评价,又有评价记录…通过评价激发小组活力,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同时通过组间评价,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教学流程
活动名称
主要内容和目的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活动二:学习目标展示
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三:预习案完成情况小结
汇报预习案完成情况。
活动四:实验探究、分组讨论、展示点评
学生通过实验完成探究问题,层层掌握钠的性质,通过讨论、展示和点评,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
活动五:网络构建
归纳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活动六:当堂检测
检验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教 学 程 序
问题与情境
师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设计意图
环节一:一段钠的燃爆事故引入新课。
问题:为什么钠会爆炸?如果你是救援队员你会怎么做?
[教师活动]PPT展示
[学生活动]阅读新闻内容。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PPT展示新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情境带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学习目标展示。
[教师活动]针对学习目标进行提炼分析。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同时记录重点。
PPT展示学习目标,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的重难点内容。
环节三:预习案分析。
[教师活动]课前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总结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
[学生活动]掌声鼓励。
PPT展示,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疑难问题,使课堂设计能够有的放矢。同时对学生予以激励或鼓励。
环节四:实验探究一
小组完成钠与氧气的反应,探究5个问题。
[教师活动]PPT展示实验探究内容。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并展开讨论。
[教师活动]组织展开抽签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全神贯注,回答问题。
通过实验探究一,使学生认识钠,并掌握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设置抽签环节,有利于要求每位同学对问题进行思考,课堂有悬念和新鲜感。在探究一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推理能力。
环节五:实验探究二
小组完成钠与水的反应,探究5个问题。
[教师活动]PPT展示实验探究内容。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并展开讨论。
[教师活动]PPT展示各小组分工。
[学生活动]承担展示问题的小组开始展示。
[教师活动]PPT展示点评小组分工。
[学生活动]开始点评。其他同学提出质疑。
[教师活动]补充完善答案,提出质疑,拓展问题。提问:大家现在是否能够解释垃圾桶中的钠为什么会爆炸了?
问题设置突破重点,突出难点。学生完成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重点掌握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理解反应的本质。学生点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体现生生互动,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解决,教师从旁点拨。在教师的拓展下,能够推测钠与酸反应的原理和现象,以及过量钠遇到酸的反应,重视知识的层层递进。
再次引用新闻,增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环节六:实验探究三
[教师活动]根据已有知识,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有“前置换后”的规律,那么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是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展开讨论。各持己见。
[学生活动]由一位同学点评展示同学的答案,同时用实验验证反应原理。
拓展钠与盐的反应。
通过实验三,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质疑,并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认识到金属钠的特殊性。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化学实验操作,重视观察现象,并能从现象中得出结论。
环节七:构建网络
[学生活动]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完成网络构建。
[教师活动]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如果你是救援队的队员,你会如何处理这场安全事故?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境问题贯穿整节课,首尾呼应。
环节八:当堂检测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
对钠的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检验本节课学习效果。
环节九: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学科班长总结。
提高学生高度概括、表达、评价等能力。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1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