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3.岩石的组成教案
展开《岩石的组成》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3课。
本课主要指导学生从岩石组成的视角加深对岩石的认识。首先,重点引导学生以花岗岩的组成成分——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为观察对象,对其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进行观察、比较与描述,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矿物的方法,知道三种矿物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再次对花岗岩进行观察,辨别花岗岩中的颗粒分别是什么矿物,将花岗岩的颗粒分别与这三种矿物晶体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识别花岗岩的矿物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学生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三种岩石进行了细致观察,知道了其各自的特征。岩石的组成——矿物,对于学生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矿物,也听说过常见矿物的名称;陌生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矿物是岩石的重要组成,更没有对矿物进行过单独地观察。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并且能很好地进行小组合作,这些能够帮助他们在本节课中进行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由于本节课需要用到一些专业的方法来研究矿物,比如透明度、光泽和条痕等,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颜色、条痕、透明度和光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依据,矿物的条痕比它的外表颜色更可靠。
科学探究目标
会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能够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
能用科学词汇描述矿物的特征,并能够做好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培养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矿物和岩石是组成地壳的重要物质,与人类关系密切。
认识到矿产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不同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难点:学会用科学方法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透明度和光泽等特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花岗岩、石英、长石、云母、石膏等常见岩石和矿物标本,放大镜,白色理化瓷点滴板,深色磨砂瓷板,手电筒,金属,丝绸,玻璃、蜡烛、泥土,小刀,铜钥匙。
教师准备:介绍矿物的多媒体课件或标本。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谈话:上节课,我们对几种常见的岩石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所有的岩石都是由矿物组成的,有些由多种矿物组成,而有些仅由一种矿物组成。矿物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矿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岩石的组成。(板书:岩石的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向学生讲述岩石与矿物的关系以及认识矿物对研究岩石的意义,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研究矿物的兴趣。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花岗岩的组成
1.谈话:在上节课中,我们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认识了几种不同的岩石,这节课我们就仔细地研究其中的一种岩石——花岗岩。
2.实验指导:请你先用肉眼观察花岗岩是由几种颗粒组成的,再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颗粒分别有什么特征。
3.学生分组观察,交流汇报。
预设:花岗岩是由三种颗粒组成的。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的颗粒看上去闪闪发光,有的颗粒看上去比较暗淡。
4.小结:花岗岩是由三种颗粒组成的,它们的颜色、形态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对花岗岩颗粒的细致观察,希望学生可以发现三种颗粒颜色和形态的更多细节特征。
活动二:观察三种矿物
谈话:花岗岩中的三种不同颗粒分别是石英、长石和云母,它们都是矿物(展示石英、长石和云母的矿物标本图片)。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对它们进行观察。
(一)观察矿物的颜色和条痕。
1.谈话:颜色是矿物最明显、最直观的特征。
2.实验指导:观察矿物的颜色时,必须用新鲜断面,精准描述颜色。
3.学生观察并记录。
4.汇报交流。
5.过渡:通过观察,大家发现同种矿物的颜色可能不同;不同矿物的颜色也有可能相同。科学家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来鉴别矿物,这就是通过观察矿物的条痕。条痕是指矿物在无釉瓷板的粗糙面上擦划时,瓷板上留下的矿物粉末的颜色。
6.实验指导:将矿物分别在白色理化瓷点滴板背面或深卡其色磨砂瓷板上进行擦划,仔细观察它们的条痕并记录下来。
7.学生进行实验。
8.补充黑、白石膏等矿物让学生观察。
9.交流汇报。
对于石英,由于其硬度太大,学生通过擦划无法测出它的条痕。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家利用更硬材质的工具,测出石英条痕的颜色也是白色。
10.提问:鉴别矿物时,表面颜色和条痕的颜色哪个更准确?为什么?
11.小结:同一种矿物由于所含的杂质不同,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而条痕可以消除杂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鉴别矿物时条痕比表面颜色更加可靠。
设计意图:对比观察的方法可以使学生知道观察矿物条痕比观察矿物表面的颜色更可靠。
(二)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
1.谈话:矿物的透明度是矿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2.出示一张透明塑料膜、两张半透明塑料膜和一张A4纸,分别覆盖在教科书的图片上。
提问:怎样区别图片中不同覆盖物的透明度呢?用什么词语来描述比较贴切呢?
预设:第一个透明度很好,第二个透明度一般,第三个透明度很差。
3.教师讲解:矿物透明度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如果透过覆盖物可以清晰地看到物体的轮廓,我们就认为它是透明的;如果只能模糊地观察到物体的轮廓,我们就认为它是半透明;如果透过覆盖物几乎看不见物体轮廓,我们就认为它是不透明的。
4.实验指导:在观察矿物透明度时,要尽量使用矿物碎片的最薄处进行观察。提醒学生实验时注意安全,不要被矿物碎片划伤手指。
5.学生活动:观察并记录。
6.交流汇报。
7.小结:云母和石英是透明的,长石是半透明的。
设计意图:对于学生观察矿物而言,透明度是一个新的观察角度。通过讲解和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矿物透明度的方法,促使学生的观察结果更加准确,表述更为精准。
8.谈话:矿物表面反光的程度,科学家称它为矿物的光泽。
9.出示五种物体:金属、丝绸、玻璃、蜡烛和泥土。
提问:按照这五种矿物的反光能力由强到弱,谁能为它们排序呢?
预设:反光能力由强到弱的是:金属>玻璃>丝绸>蜡烛>泥土。
10.实验指导:以上述物质为参照物,再用手电筒分别照射云母、长石、石英这三种矿物的表面,将矿物表面光泽与参照物的光泽进行对比,并做好记录。
11.学生活动。
12.汇报交流。
13.小结:石英晶体是透明的,光泽近似玻璃光泽或蜡烛光泽;长石晶体是半透明的,其中某些颗粒近似于玻璃的光泽,而有些颗粒近似于泥土的光泽;云母晶体是透明的,它的光泽近似于丝绸光泽。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生对于观察物体光泽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观察、描述和对比身边常见且光泽度不同的五种物质后,以此为参考物,使学生初步知道如何描述矿物的光泽。
(三)观察矿物的其他特征。
1.教师引导学生从硬度、形状、纹理等方面去观察三种矿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2.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对三种矿物的特性形成整体的认知。
活动三:花岗岩颗粒与三种矿物的比较
1.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观察花岗岩中三种矿物的形态,并结合活动记录表,辨别岩石中的颗粒哪些是石英,哪些是长石,哪些是云母。
2.学生活动,交流汇报。
3.小结:不仅是花岗岩,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矿物是组成地壳岩石的重要物质。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会再次经历观察、分析、比较的过程,能够提升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四:更多的矿物
教师出示更多矿物的图片,如硫磺、石墨、岩盐、方铅矿、石膏的图片。
1.学生交流。
2.小结:自然界中的矿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且色彩丰富。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自然界中的矿物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丰富他们对矿物的认知。
三、研讨
1.问题1:对于矿物,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呢?组成花岗岩的三种矿物具有什么特征?
(1)指导学生将观察内容与观察方法结合起来。
(2)以气泡图的思维方式进行整理,梳理出观察到的三种矿物的所有特征。
设计意图:在汇报时,教师指导学生将观察内容与观察结果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提炼观察、识别矿物的方法;同时,可以把对矿物的观察由零聚整,以加深对矿物特征的认识。
2.问题2:对于岩石和矿物,我们有哪些新的认识?
鼓励学生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问题3:岩石和矿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学生1: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学生2:岩石和矿物都有很多种。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岩石和矿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较为全面、完整的认知。
四、拓展
谈话:请同学们在课下收集更多的岩石和矿物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提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为下节课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岩石的组成
岩石的组成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颜色 条痕
矿物的特征 光泽 透明度
形状 硬度 纹理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学生活动手册采用气泡图的形式记录学生对矿物观察的结果,体现了矿物与岩石的联系。通过气泡图的填写,帮助学生加深对“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由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具有不同形态特征”这一事实的理解。
小学教科版 (2017)3.岩石的组成优质课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3.岩石的组成优质课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六年级下册3.日食优秀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学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3.不简单的杠杆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