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A)(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90035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卷(A)(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590035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当堂检测题,共5页。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40分)
一、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5分)
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期间人们会熬腊八zhōu( ),泡腊八suàn( ),吃jiă zi( )。最吸引孩子们的,除了买杂bàn( )儿, 就是rán fàng ( )烟花爆竹了。
二、在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打“√”。(5分)
饺子(jiā jiǎ) 细腻(nì lì) 文章( zāng zhāng)
春宵( xiā xià) 茶匙(chí shi) 丰盈( yín yíng)
三、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规矩 搅绊万象更新 B. 蜡烛 浪漫 各式各样
C. 沸滕 稀烂截然不同 D. 腊月 暴竹 万不得己
四、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10分)
( )七八碎 ( )灯结彩 能歌( )舞 ( )心所( )
( )然不同 开山( )祖 ( )堂大笑 ( )哉( )哉
(1)画线的词语属于ABCB式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
(2)从以上词语中选择一个造句 。
五、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皎皎(明亮)河汉女 B. 纤纤擢(洗)素手
C. 泣涕(眼泪)零(落下)如雨 D. 盈盈(清澈)一水间(隔)
六、请依要求改写句子。(8分)
1. 人们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把诗句补充完整。(7分)
1.________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
2.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青园中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4.《长歌行》这首诗中劝人好好学习的诗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30分)
八、课内阅读。(15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湖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洴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席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写出和选文中加点词语类似的拟声词。(4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在后面的括号里打“√”。(3分)
吃团圆饭( ) 放花炮( ) 吃饺子( )
观花灯( ) 逛庙会( ) 吃元宵( )
3.作者分别从数量、种类两方面来写“灯多”:突出灯数量多的词或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灯图案多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作者描写处处张灯结彩的热闹场景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用“____”画出选文中最能说明“有声有光”"的句子。(2分)
5.选文第1自然段中“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中“这”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百家饭
我小时候很顽皮,人家爱叫我“小猴”。有一次爬树,快爬到高高的树顶了,脚下一闪,幸亏后背的衣服挂在枯枝上,才没掉下来。 大人们见我倒挂在半空中,吓得赶紧到树下用手接我。而我偏不往下掉,于是几个大人上树把我救了下来。大人们吓得脸都变色了,我却一点儿事也没有,回到地上,照样又去玩儿了。有一次,我跟小伙伴们追着玩儿。许多孩子在我后面穷追不舍,我没命地狂奔,一不小心冲进了一个未加盖的粪坑。幸好这粪坑刚清理不久,我才幸免于难,但下半身已是臭气熏天了。我妈妈用一块肥皂整整给我洗了八次才罢手。按农家的说法,孩子掉到粪池里得消除晦气,办法是吃“百家饭”。几十名孩子被大人们发动起来,分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地乞讨煮百家饭的粮食。乡亲们知道是讨百家 饭,不管家境如何,多少都要给一点儿,什么白米、红米、赤豆、绿豆、精米、香豆……反正只要是粮食,什么都行。乞讨的人家越多越好,其数不限于一百家,不到一百家或超出一百家都没关系。
孩子们去乞讨,大人们便动手在我家门口的空地上搭起了一个露天的大锅台。这锅台很简单,三块大石头中间搁口大锅。等孩子们全回来了,把所有乞讨来的粮食淘洗干净,放在大锅里,切上肉丁、火腿丝,还放上盐。配料讲究,目的是要让大家把饭全吃光。孩子们像过节一样高兴,早就拿着碗筷,猴急地等在锅旁了。
不时地从饭锅里透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好不容易才盼到饭熟,大锅盖一开,那真叫好看,绿豆是绿莹莹的,赤豆是赤红色的,白米是白白胖胖的,红米是红彤彤的因为有肉丁、火腿丝,饭是油光光、香喷喷的,引得人直流口水。来吃百 家饭的人是越多越好,一律围着锅台站在露天里。人人都放 开肚皮吃,直到吃得锅底朝天为止。孩子们不等锅底朝天,小肚皮早吃得滚圆滚圆,裤带一松再松,裤腰滑到了大腿根。
奶奶和妈妈见吃光了饭,脸上绽放出喜悦的红光,大概是庆幸我消灾消难了。尽管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我估计,百家饭不容易吃到,是因为掉进粪坑的人毕竟太少了。
1.百家饭是用从“百家”乞讨来的粮食做成的,按农家的说法,吃百家饭是为了( )(3分)
A.当地节日的习俗 B.祈愿丰收 C.祝福平安 D.消除晦气
2.文章开头写“我”小时候调皮的事,主要作用是( )(3分)
A.体现孩子的童真童趣、开心顽皮
B.为后文作铺垫,引出所写的话题
C.总领全文
D.无关紧要,可删去
3.文中画“ ”的句子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煮熟后的百家饭的诱人?( )(3分)
A.嗅觉和视觉B.味觉和视觉 C.嗅觉和听觉 D.味觉和听觉
4.“我”只遇到一次吃百家饭,为什么留给“我”的记忆却相当深刻?其中的原因不包括( )(2分)
A.百家饭配料讲究,让人直流口水。
B.百家饭里藏着奶奶和妈妈对“我”的关心。
C.煮食百家饭的过程体现了浓浓的乡土情。
D.掉进粪坑的经历令“我”难忘。
5.随着时光的流逝,像百家饭这样的传统习俗,有的变淡了,有的变模糊了,有的消失了。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是任其消亡还是加以保护?为什么?(4分)
第三部分 习作表达(30分)
十、习作天地。(30分)
你的家乡有哪些特别的风俗习惯?请你介绍一种风俗, 或写一写你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答案:
一、粥 蒜 饺子 拌 燃放
二、jiǎ nì zhāng xiā chí yíng
三、B.
四、零 悬 善 随 欲 截 鼻 哄 优 游 (1)得过且过 (2)造句略
五、B
六、1.难道人们不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吗?
2.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戴着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3.一个人是否有理想和信念,是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4.唐东杰布留下了桥。
七、1.春城无处不飞花 日暮散入五候家
2.冷露无声湿桂花
3.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八、1.吱吱 哗哗 嗖嗖 淙淙
2.放花炮 观花灯 吃元宵
3.处处 几百盏 各形各色 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4.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5.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洴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九、1.D 2.B 3.A 4.D
5.示例:我认为这样的传统习俗应当加以保护。因为地方的传统习俗包含了当地的特色与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保护传统习俗,也是対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十、习作天地。(略)
题号
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
习作表达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练习题,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巩固练习,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优秀单元测试测试题,共5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