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小题狂刷(新高考)(含解析)
【小题狂刷09】-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09】-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芬兰广泛分布的森林植被主要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为解决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划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回答1~3题。
1.“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A.人口密度B.城市等级
C.城市面积D.服务范围
2.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规划方案,可以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城市化水平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3.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 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4~6题。
4.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冰雪荒漠带B.常绿阔叶林带
C.灌丛草甸带D.针阔混交林带
5.P、R、M、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A.P地B.R地C.M地D.N地
6.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海拔C.气温D.风力
北欧的芬兰是一个能源小国,无煤无油无天然气,但国家基础工业——木材加工业、化工业和造纸业却是耗能大户。为解决能源问题,芬兰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森林资源,走出了一条生物能源利用的成功之路。生物能源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能源。读芬兰基础工业与能源关联图,回答7~8题。
7.芬兰广泛分布的森林植被主要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B.寒带苔藓地衣
C.亚寒带针叶林D.极地灌木丛林
8.以生物能源为原料的电力工业适宜布局在
A.重工业集聚地区B.森林资源丰富地区
C.城市人口密集地区D.交通四通八达地区
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超过饱和湿度,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读不同气温时的饱和湿度图(图中“°”数量的多少示意水汽含量的高低),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
B.随着气温升高,水汽更易凝结
C.随着气温下降,降水概率变小
D.随着气温下降,水汽四散逃逸
10.某次冷锋过境时没有产生降水,其原因可能是
A.冷气团温度过低B.冷气团水汽含量少
C.暖气团气压偏低D.暖气团水汽含量少
鳌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口附近以海域来沙为主,涨潮时带入河口的沙量大于落潮时带出的沙量。从海域来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拦门沙。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其中径流和潮流(由潮汐引起的水流运动)是主导因素。读鳌江口附近区域及拦门沙位置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有关鳌江口拦门沙泥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内较粗、口外较细B.口内较细、口外较粗
C.口内、口外均较细D.口内、口外均较粗
12.近年来,鳌江口拦门沙有向河口方向移动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为
A.流域用水量减少B.流域降水量增加
C.潮流作用减弱D.潮流作用加强
13.鳌江流域典型植被具有的特点是
A.春季嫩芽换老叶B.夏季叶片油脂多
C.秋季落叶正缤纷D.冬季生长较旺盛
读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甲、乙两点的高空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西南风B.东北风、偏西风
C.偏南风、东北风D.东南风、南风
15.图中高空L处锋面为
A.高压脊—冷锋系统B.高压脊—暖锋系统
C.低压槽—冷锋系统D.低压槽—暖锋系统
【解析版】
拓展训练4
为解决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协会(APA)于2003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精明增长”的先锋城市——波特兰,通过划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并采取增加绿色环境和公共空间、大力推行公交和慢行系统来缓解高密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波特兰成了一个家居、绿色、可持续的现代化城市。据此回答1~3题。
1.“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
A.人口密度B.城市等级
C.城市面积D.服务范围
2.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规划方案,可以
A.保护城市边缘农田B.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C.提高城市化水平D.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3.波特兰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
B.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
C.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
D.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
【解析】第1题,为解决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人口密度、城市等级、服务范围不受该理念限制。第2题,波特兰通过“精明增长”的规划方案,可以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保护城市边缘农田。限制城市面积扩张,不利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精明增长”规划主要是控制城市面积,不能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城市产业结构。第3题,波特兰通过划定严格的城市增长边界来控制城市向外蔓延,同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城市规划建设对我国建设家居城市最具有借鉴意义的是积极开发老城区、棚户区,提高建筑高度。进一步提高城市建筑密度,会加重交通拥堵等城市化问题;大力推动郊区城市化,不能限制城市面积;兴建卫星城,疏解城市职能,相当于扩大城市面积。
【答案】1.C 2.A 3.B
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下图中的曲线为横断山区28° N附近自西向东各山脉东坡林线的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4~6题。
4.高山带针叶林之上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A.冰雪荒漠带B.常绿阔叶林带
C.灌丛草甸带D.针阔混交林带
5.P、R、M、N四地中,最不适宜针叶林生长的是
A.P地B.R地C.M地D.N地
6.导致横断山区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海拔C.气温D.风力
【解析】第4题,随着海拔的升高,山体的热量和水分条件都会变差,所以在高山带针叶林之上为灌丛草甸带。第5题,“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关键词是“上限”,即林线以下为针叶林生长地。R地在林线以上,已经不适合针叶林的生长。第6题,林线的一般规律为纬度越低,林线越高;降水越多,林线越高。该地绝大部分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山脉的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所以导致各山脉东坡林线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根据材料“山地林线指高山带针叶林分布的上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和风力等因素影响”可知B项错误。同为山脉东坡,同海拔地区气温基本相同,所以气温不是林线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该地区山脉众多,且均为南北走向,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均不便进入,故风力上没有较大差别,故D项错误。
【答案】4.C 5.B 6.A
北欧的芬兰是一个能源小国,无煤无油无天然气,但国家基础工业——木材加工业、化工业和造纸业却是耗能大户。为解决能源问题,芬兰充分利用国内丰富的森林资源,走出了一条生物能源利用的成功之路。生物能源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无污染或低污染的绿色能源。读芬兰基础工业与能源关联图,回答7~8题。
7.芬兰广泛分布的森林植被主要是
A.温带针阔混交林B.寒带苔藓地衣
C.亚寒带针叶林D.极地灌木丛林
8.以生物能源为原料的电力工业适宜布局在
A.重工业集聚地区B.森林资源丰富地区
C.城市人口密集地区D.交通四通八达地区
【解析】第7题,芬兰位于纬度较高的北欧,其森林植被多为亚寒带针叶林。第8题,电力工业适宜布局在能源消耗较大的地区,以减少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与输电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7.C 8.A
饱和湿度是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量,超过饱和湿度,水蒸气就会凝结变成水滴。读不同气温时的饱和湿度图(图中“°”数量的多少示意水汽含量的高低),回答9~10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
B.随着气温升高,水汽更易凝结
C.随着气温下降,降水概率变小
D.随着气温下降,水汽四散逃逸
10.某次冷锋过境时没有产生降水,其原因可能是
A.冷气团温度过低B.冷气团水汽含量少
C.暖气团气压偏低D.暖气团水汽含量少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随着气温升高,饱和湿度变大;随着气温升高,空气湿度达到饱和需要的水汽更多,水汽更难凝结;随着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利于水汽凝结,降水概率变大;随着气温下降,空气更易达到饱和,原有水汽会凝结。第10题,某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上升,随着气温下降,空气饱和湿度下降,但由于暖气团水汽含量少,空气仍未达到饱和,难以形成降水。
【答案】9.A 10.D
鳌江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口附近以海域来沙为主,涨潮时带入河口的沙量大于落潮时带出的沙量。从海域来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拦门沙。塑造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其中径流和潮流(由潮汐引起的水流运动)是主导因素。读鳌江口附近区域及拦门沙位置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下列有关鳌江口拦门沙泥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内较粗、口外较细B.口内较细、口外较粗
C.口内、口外均较细D.口内、口外均较粗
12.近年来,鳌江口拦门沙有向河口方向移动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为
A.流域用水量减少B.流域降水量增加
C.潮流作用减弱D.潮流作用加强
13.鳌江流域典型植被具有的特点是
A.春季嫩芽换老叶B.夏季叶片油脂多
C.秋季落叶正缤纷D.冬季生长较旺盛
【解析】第11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拦门沙的泥沙以海域来沙为主,涨潮时带入河口的沙量大于落潮时带出的沙量。涨潮时海水带来的泥沙往河口方向涌去,在拦门沙附近开始堆积,根据流水堆积时泥沙的沉积规律“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可知,在拦门沙口内附近颗粒较大,越往河口处泥沙越细,但是在退潮时会带走一部分沙,由于带走的泥沙量小于带来的量,退潮时海水搬运能力弱,所以在拦门沙往河口附近一些小的沉积物会被带走,而颗粒稍大些的会留下来,拦门沙附近往海洋方向应该颗粒较细,故拦门沙口内较粗、口外较细。第12题,拦门沙受海水堆积的同时也会受到河水的侵蚀。拦门沙向河口方向移动,代表拦门沙受河水侵蚀作用减弱,海水堆积作用更强。流域用水量减少、降水量增加都会造成河水入海量加大,侵蚀作用增强,与事实不符;潮流作用减弱,拦门沙不会向河口方向移动,因为拦门沙受到的河水侵蚀作用相对增强,应离河口处更远;河水入海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潮流作用增强时,海水堆积作用才会更强。第13题,从材料及图中可知,鳌江位于浙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春季时会出现嫩芽换老叶的现象;夏季叶片油脂多,一般应是夏季干旱区的植被典型特征,地中海气候区的一些硬叶林符合这种特征;秋季落叶正缤纷为落叶林,不是常绿阔叶林的特征;冬季这里气温低,植物生长缓慢,夏季生长旺盛。
【答案】11.A 12.D 13.A
读亚洲东北部地区冬季某日高空天气形势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甲、乙两点的高空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西南风B.东北风、偏西风
C.偏南风、东北风D.东南风、南风
15.图中高空L处锋面为
A.高压脊—冷锋系统B.高压脊—暖锋系统
C.低压槽—冷锋系统D.低压槽—暖锋系统
【解析】第14题,读图可知,图中甲、乙两点位于气旋西侧的低压槽的北、南两侧,高空不考虑受近地面摩擦力的影响,故高空风向最后将与等压线平行,据此结合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分析可知,甲、乙两点的高空风向分别为东北风、偏西风。第15题,根据图示,图中高空L处对应的气压中心是低气压,天气系统处于北半球,北半球的气旋呈现逆时针的方向。L位于该低压向外延伸的最大弯曲处,故L位于低压槽处,L锋面将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北部气温高于南部,应为暖锋,据此分析D项正确。
【答案】14.B 15.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11】-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多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29】-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18年德国,24%,58万人,由德国人口年龄结构推知,德国,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与该湖夏季奇观形成最密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26】-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陨石富集于图示地区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