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小题狂刷(新高考)(含解析)
【小题狂刷29】-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29】-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18年德国,24%,58万人,由德国人口年龄结构推知,德国,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与该湖夏季奇观形成最密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相关资料显示,德国2019年人口数达到8 320万,比2018年增加了20万人口,创下了德国有史以来人口数量最多的纪录。读图,回答1~3题。
1.2018年德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24%
B.15~64岁劳动力人口为5 416.58万人
C.65岁及以上人口是0~14岁人口的两倍多
D.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都高
2.由德国人口年龄结构推知,德国
A.基础设施不健全B.中学教育资源紧张
C.就业压力大D.社会养老负担重
3.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原因是
A.人口寿命较长
B.死亡率低
C.出生率高
D.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多
嵌瓷又称剪瓷塑,是闽南、潮汕等地区祠堂、民居和寺庙顶部装饰的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传统文化中稀有的特艺品种。旧时民间雕塑处于兴旺时期,人们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剪裁后镶嵌在建筑物上(如图)。随着社会发展,嵌瓷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闽南、潮汕等地海岸线绵长,良港众多,自古就是外销瓷器的生产和运输基地,考古发现潮州有规模庞大的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也发现了大量潮州人兴建的瓷窑。相对于木雕、泥塑等,嵌瓷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方文化特点。目前,潮州嵌瓷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读图,回答4~6题。
4.相对于木雕、泥塑等,嵌瓷的优势是
A.成本更低B.原料更易获得C.不易褪色D.生产制作更简单
5.瓷器由潮州运往东南亚的古商船,出发时间一般选择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6.潮州嵌瓷申请非遗成功,最有利于
A.嵌瓷技术的全球化推广
B.嵌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C.扩大嵌瓷产业的规模
D.提高嵌瓷建筑的知名度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水面海拔高度约1 600 m,面积约6 300 km2,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居第一、集水量居第二。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夏季会出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的奇观。读图,回答7~9题。
7.与伊塞克湖终年不结冰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盐度D.水量
8.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9.与该湖夏季奇观形成最密切的是
A.山风B.西风C.陆风D.湖风
15 km/h,阴影表示比湿最大的区域。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渤海风力远大于北京的原因是
A.气压梯度力大B.地形起伏明显C.地转偏向力大D.摩擦力小
11.图示时刻,下列四城市中比湿最大的是
A.长春B.北京C.上海D.重庆
12.与20日18时相比,21日18时长春
A.比湿增加B.气温降低C.气压降低D.风力减小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沿河生态系统依河而生,伴河而存,两岸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植被。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读图,回答13~15题。
13.与克里雅河两岸植被的分布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的雨林的分布
B.喜马拉雅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规律
C.亚欧大陆由沿海到内陆太阳辐射的分布
D.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变化
14.克里雅河河床面积最大的时期可能是
A.甲时期B.乙时期C.丙时期D.现代
15.从甲时期到现代,河床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流域内降水增加
C.大面积引水灌溉
【解析版】
拓展训练24
相关资料显示,德国2019年人口数达到8 320万,比2018年增加了20万人口,创下了德国有史以来人口数量最多的纪录。读图,回答1~3题。
1.2018年德国
A.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24%
B.15~64岁劳动力人口为5 416.58万人
C.65岁及以上人口是0~14岁人口的两倍多
D.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都高
【解析】目前德国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无法得知新增加的20万人口中有多少是外来人口,有多少是新出生的人口,0.24%这个数值是把20万人都按新出生人口计算的;图中2018年德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为65.26%,2018年总人口比2019年少20万,即8 300万,据此可计算出15~64岁劳动力人口为5 416.58万人;从图中可以看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不到0~14岁人口的两倍,因此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也不到0~14岁人口的两倍;德国属于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死亡率都相对较低。
【答案】B
2.由德国人口年龄结构推知,德国
A.基础设施不健全B.中学教育资源紧张
C.就业压力大D.社会养老负担重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德国人口老龄化比重较大,因此社会养老负担重;德国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低年龄人口比重小,中学教育资源不会紧张;德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比重较大是因为经济发达,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因此德国不存在就业压力大的问题。
【答案】D
3.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原因是
A.人口寿命较长B.死亡率低
C.出生率高D.从事护理工作人员多
【解析】德国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平均寿命长,所以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在德国死亡率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出生率高,不会导致老龄人口比重大;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多,是老龄化的结果,不是原因,且比重大小与绝对人数多少不是一个概念。
【答案】A
嵌瓷又称剪瓷塑,是闽南、潮汕等地区祠堂、民居和寺庙顶部装饰的一种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也是传统文化中稀有的特艺品种。旧时民间雕塑处于兴旺时期,人们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剪裁后镶嵌在建筑物上(如图)。随着社会发展,嵌瓷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闽南、潮汕等地海岸线绵长,良港众多,自古就是外销瓷器的生产和运输基地,考古发现潮州有规模庞大的瓷窑遗址,在东南亚,也发现了大量潮州人兴建的瓷窑。相对于木雕、泥塑等,嵌瓷更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地方文化特点。目前,潮州嵌瓷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读图,回答4~6题。
4.相对于木雕、泥塑等,嵌瓷的优势是
A.成本更低B.原料更易获得C.不易褪色D.生产制作更简单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嵌瓷是选取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器,或利用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剪裁后镶嵌在建筑物上,故相对于木雕、泥塑等来说,嵌瓷经日晒雨淋不易褪色;嵌瓷的制作要比木雕、泥塑复杂。
【答案】C
5.瓷器由潮州运往东南亚的古商船,出发时间一般选择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古商船一般借助风力行驶。冬季盛行偏北风,此时由潮州到东南亚的船只,顺风顺水,因此选择在冬季出发。
【答案】D
6.潮州嵌瓷申请非遗成功,最有利于
A.嵌瓷技术的全球化推广
B.嵌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C.扩大嵌瓷产业的规模
D.提高嵌瓷建筑的知名度
【解析】潮州嵌瓷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最有利于嵌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瓷器的烧制一般都需要特殊的土做原料,因此嵌瓷技术不适合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嵌瓷产业也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潮州嵌瓷申请非遗成功,客观上能提高嵌瓷建筑的知名度,但这不是最主要的。
【答案】B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国境内,水面海拔高度约1 600 m,面积约6 300 km2,在世界高山湖泊中水深居第一、集水量居第二。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夏季会出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的奇观。读图,回答7~9题。
7.与伊塞克湖终年不结冰关联性最小的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盐度D.水量
【解析】读图可知,伊塞克湖位于中纬度,正常情况下,伊塞克湖冬季会结冰,但其并未结冰,故与纬度关联较小。据图中河流可推测该湖北部、东部和南部有山地,湖泊位于盆地之中,北部山地能阻挡冬季风,因此冬季气温不低;盐度越高,水越不易结冰;水的比热容大,由材料可知,该湖“水深居第一、集水量居第二”,因此水量大,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强。
【答案】B
8.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由该湖的位置可推断其位于西风带内。西风经过湖泊时,水汽含量增加,遇山地迎风坡降水增加。②地位于湖泊的下风向,降水最多。
【答案】B
9.与该湖夏季奇观形成最密切的是
A.山风B.西风C.陆风D.湖风
【解析】该湖夏季出现“湖中心晴空万里,湖岸四周的高山浓云密布”的现象,是因为夏季湖泊水温低,在湖泊中心附近形成冷高压,湖中心气流下沉,为晴朗天气;从湖中心吹往湖岸的湿润气流遇到高山地形阻挡抬升,成云致雨。
【答案】D
比湿指空气中水汽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用来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下图为某地某年10月21日18时的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图中天气系统向东移动速度约15 km/h,阴影表示比湿最大的区域。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渤海风力远大于北京的原因是
A.气压梯度力大B.地形起伏明显C.地转偏向力大D.摩擦力小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渤海的等压线并不比北京密集;海上没有地形起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与陆地相比,海面上空大气洁净,摩擦力小,因此风速大。
【答案】D
11.图示时刻,下列四城市中比湿最大的是
A.长春B.北京C.上海D.重庆
【解析】读图可知,上海位于阴影区,也就是比湿最大的区域,而长春、北京和重庆没有位于比湿最大区。
【答案】C
12.与20日18时相比,21日18时长春
A.比湿增加B.气温降低C.气压降低D.风力减小
【解析】由材料可知“图中天气系统向东移动速度约10 km/h”,图示表示的是10月21日18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那么在10月20日18时长春应该位于冷锋锋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21日18时长春受冷气团控制,因此气温降低。冷锋降水在锋后狭窄的区域,因此21日18时,长春有可能已经出现过降水,因此大气中的水汽减少,比湿减小;由于没有20日18时的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无法准确判断气压和风力的变化。
【答案】B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沿河生态系统依河而生,伴河而存,两岸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等植被。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读图,回答13~15题。
13.与克里雅河两岸植被的分布类似的是
A.马达加斯加岛的雨林的分布
B.喜马拉雅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规律
C.亚欧大陆由沿海到内陆太阳辐射的分布
D.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变化
【解析】克里雅河位于新疆,气候干旱,为荒漠景观,两岸生长着大面积的胡杨、红柳和芦苇这些植被,是由于存在河流,属于非地带性现象。马达加斯加岛的雨林分布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喜马拉雅山植被的垂直变化规律属于垂直分异规律;亚欧大陆由沿海到内陆太阳辐射的分布属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非洲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的变化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A
14.克里雅河河床面积最大的时期可能是
A.甲时期B.乙时期C.丙时期D.现代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甲到现代,克里雅河河床宽度越来越窄,因此克里雅河河床面积越来越小,故甲时期是最大的。
【答案】A
15.从甲时期到现代,河床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
B.流域内降水增加
C.大面积引水灌溉
D.上游多次修建大型水库
【解析】甲时期到现代河床面积越来越小,因此水量越来越少。由材料可知,该河“主要受冰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若全球气候变暖、流域内降水增加,则河流水量会增加;大面积引水灌溉,河流水量会减少;由于该河位于新疆且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说明该河为内流河,沿线气候较干燥,所以不可能多次修建大型水库。
【答案】C
考点考向
考点: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考向:通过对德国人口统计数据和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的判读,考查德国的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人口问题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核心
素养
分析
区域
认知
本题组以德国人口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为情境,首先让考生对德国的人口状况有一个总体了解,通过试题的分析,考生能够对德国的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有进一步的认知
综合
思维
本题通过对德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图的分析,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及人口问题
考点考向
考点: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洋流、人地协调发展。考向:通过比较木雕、泥塑与嵌瓷,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商船的运输考查洋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潮州嵌瓷申请非遗成功,考查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核心
素养
分析
人地
协调
观
木雕、泥塑和嵌瓷工艺的出现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木雕、泥塑与嵌瓷的比较,潮州嵌瓷申请非遗成功,都突出考查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
区域
认知
通过瓷器由潮州运往东南亚的古商船的时间选择,考查考生对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认知程度
综合
思维
本题组以我国传统的嵌瓷工艺为情境,一方面考查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嵌瓷工艺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另一方面通过对潮州嵌瓷申请非遗成功的有利影响的综合分析,培养考生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考点考向
考点: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热力环流。考向:通过伊塞克湖终年不结冰这一现象,间接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通过对伊塞克湖所在区域图的分析,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通过该湖夏季奇观考查热力环流的影响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核心
素养
分析
区域
认知
该组试题通过文字材料对伊塞克湖的描述及区域图的展现,让考生对伊塞克湖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综合
思维
本题通过对伊塞克湖湖水、周边区域降水量及夏季奇观的形成原因的分析,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考点考向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考向:通过等压线图的分析,考查风力的大小及天气状况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核心
素养
分析
综合
思维
本题组以比湿新概念及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情境,通过考生对比湿这一新概念的综合理解、等压线图的综合判读,以及冷锋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的综合分析,充分考查考生综合思维这一地理学科素养
考点考向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分异规律、河流地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向:通过分析植被的分布、河床宽度的动态变化,考查非地带性现象、河谷地貌及流域特征
能力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核心
素养
分析
区域
认知
该组试题材料介绍了克里雅河发源地、河水补给及沿岸植被等,让考生通过获取和解读这些文字信息,对克里雅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综合
思维
本题组通过对克里雅河沿岸植被的分布及河床剖面图的分析,考查考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结合生活常识如河床宽度与面积的关系,自然和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的综合分析,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素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11】-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修建滇越铁路最初是为了,海南岛东北部海域上升流多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23】-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推断下列河段容易出现天然堤的是,推断河流更易发育天然堤的部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题狂刷15】-2021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反映我国城镇化,该岛面积最接近,特立尼达岛的气候特征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