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教案第八章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9016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本区域以黑色人种为主,以及特有的文化习俗。
3.了解该区域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4.认识人口、粮食与环境等问题的严重性。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地理位置推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特征。
2.能够解释当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3.说出该地气候主要特点,以及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理解当地人口、粮食与环境的矛盾、原因,并能够分析出解决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人口粮食与环境的问题
【教学难点】
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及人口、粮食与环境矛盾产生的原因和措施。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提到非洲,你能想到什么?学生搜索自身对非洲的了解,回答问题。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概括本节课重点介绍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特点:热、热带大型野生动物多、黑人为主、擅长乐器、饥饿贫困。
地理位置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图,撒哈拉以南非洲范围。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与半球位置。推测当地“热带大陆”由来。
读地形图,了解当地地形组成,并图片展示。
黑种人的故乡
展示世界各人种分布图,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
通过当地自然环境,推测其主要的文化习俗。图片展示。
对比提问:撒哈拉以南非洲茅草屋与蒙古包的异同点。(与自然环境特点的关系)快速发展的经济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分布图,思考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思考探究: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却非常落后,为什么?
展示该区域在对外贸易中的不利地位。引导学生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逆转国际不利贸易地位。
展示20世纪末与今日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图片,对比介绍如今的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出路。
人口、粮食与环境
读世界人口增长图,思考哪个地区人口增长最快?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得出结论: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自然增长最快,对粮食的需求非常大。
展示非洲气候分布图,思考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撒哈拉以南非洲哪种气候分布最广泛?(2)这种气候条件是否会造成粮食作物减产?(3)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该地区的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方式?(4)这种方式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通过读图思考,清楚:该地气候不利粮食生产,但需求高,只能过渡开垦放牧,由此导致环境恶化,粮食又会减产。如此恶性循环。
3、活动完成思考:如何协调人口、粮食与环境的关系。
【板书设计】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黑种人的故乡
1.地理位置
2.热带大陆
3.主要人文特征
二、快速发展的经济
1.丰富的自然资源
2.落后的原因
3.改变格局措施
三、人口、粮食与环境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粮食需求高
2.自然环境不利粮食生产,对环境破坏大
3.措施
【教学反思】
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火眼金睛,交流展示,合作探究,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