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试题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试题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1单元  阶段质量检测试题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耒耜是原始社会出现的松土工具,它的出现,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答案:A
    2.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牛耕使用畜力;水排利用水力,故①④符合题意;花机和翻车都使用人力,不涉及动力革新,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答案:D
    3.右图为山西出土的春秋时期青铜酒器牛尊,牛鼻穿有环,考古学家据此可推断出( )
    A.春秋时期贵族有酗酒之风,在牛鼻上装环便于拖拽沉重的青铜酒器
    B.春秋时期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C.青铜制造业背离礼制的传统,注重生活化
    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能艺术化地表现动物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牛鼻穿有鼻环,说明当时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
    答案:B
    4.一句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反映了小农经济这一经济形式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自给自足,与市场联系很少,因此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D
    5.2011年5月25日,汕头市南澳海域的明代沉船“南澳Ⅰ号”再度打捞出大批文物。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判断,在“南澳Ⅰ号”上最有可能发现的文物是( )
    A.工艺精湛的青铜鼎
    B.精美华丽的丝绸
    C.清新素雅的青花瓷器
    D.图案丰富的粉彩瓷器
    解析:青铜鼎在商朝时期最为繁荣;丝绸在水中不能长久保存;粉彩瓷器在清朝雍正年间出现。明朝处于青花瓷繁荣时期,故选C。
    答案:C
    6.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其技术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故A、B、C三项叙述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答案:D
    7.某同学对明朝中叶以后的民营手工业进行专题研究。以下可能成为其首选素材的是
    ( )
    A.高转筒车 B.素纱单衣
    C.秘色瓷 D.花楼机
    解析:A项为宋代的农业灌溉工具,排除;B项出现在汉朝;C项出现在唐朝;D项出现于明朝中叶以后,专门用于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答案:D
    8.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中“佣工之人,计日受值”等信息,可知清朝苏州地区已出现雇佣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答案:C
    9.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国的乌氏倮、巴寡妇清以及蜀之卓氏等,都有僮(奴隶)千人,富“拟于人君”。战国时期一些拥有雄厚资财的巨商得以出现的有利条件包括
    ( )
    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②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交通便利,货币统一 ④政府实行鼓励商业发展的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①正确;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②正确;战国时期,货币不统一,③错误;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错误。
    答案:D
    10.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下列现象与明清时期商业和城市发展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
    A.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商品经济伸向农村
    D.在江南地区出现了采用机器生产的手工工场
    解析: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其发展十分缓慢,手工工场并没有采用机器生产。
    答案:D
    1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题干中对“社稷”二字的解释不难看出我国古代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的。
    答案:B
    12.右图是乾隆二十五年政府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它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国人的海外活动
    B.便于对外商统一管理
    C.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D.打击倭寇,保护海疆
    解析:乾隆帝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为防止沿海居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因此他限制国人的海外活动。
    答案:C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材料三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四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6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6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8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对应的土地制度;第(2)问,可从“商帮”和“工商业城镇兴起”两个角度总结;第(3)问,注意审题,从“消极”方面总结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答案:(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
    (3)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叶适《水心文集》),明州农民,同时“为工、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小儿学、义塾、镇学的兴办日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立了书院。
    ——傅宗文《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的变化。(4分)
    (3)比较材料一、二、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4)“市”的发展、“草市”的兴起和商业市镇的繁荣说明了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市”“草市”概念内涵的理解。第(1)问对材料一进行概括即可解答;第(2)问把材料二与材料一进行比较,即可得出“市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的答案;第(3)问可从“市”的所处位置与管理方面进行比较;第(4)问要对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概括。
    答案:(1)“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有官吏管理,交易有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2)突破了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3)区别:“市”设在都邑中,“草市”则在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形成;“市”为政府所设置,“草市”为民间兴起的集市。
    意义:方便了百姓日常生活,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手工业技术等的发展。
    (4)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繁荣,并且逐步向农村扩展。

    相关试卷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7 第一次工业革命课时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8 第二次工业革命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8 第二次工业革命随堂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