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物理配套文档:第五章 必考计算题4 动力学方法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Word版含解析
展开例1 如图1,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组合轨道,由光滑的斜面、光滑的竖直半圆(半径R=2.5 m)与粗糙的水平轨道组成;水平轨道动摩擦因数μ=0.25,与半圆的最低点相切,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0.1 kg的小球从斜面上A处由静止开始滑下,并恰好能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D,且水平抛出,落在水平轨道的最左端B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经过斜面与水平轨道连接处时不计能量损失,g取10 m/s2.求:
图1
(1)小球从D点抛出的速度vD;
(2)水平轨道BC的长度x;
(3)小球开始下落的高度h.
解析 (1)小球恰好能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D,此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即mg=meq \f(v\\al( 2,D),R)
所以小球从D点抛出的速度
vD=eq \r(gR)=eq \r(10×2.5) m/s=5 m/s.
(2)根据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可得,
2R=eq \f(1,2)gt2,
所以运动的时间为t=eq \r(\f(4R,g))=eq \r(\f(4×2.5,10)) s=1 s,
水平轨道BC的长度即为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的大小,所以x=vDt=5×1 m=5 m.
(3)对从A到D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可得,
mgh-μmgx-mg·2R=eq \f(1,2)mveq \\al( 2,D)
解得h=7.5 m.
答案 (1)5 m/s (2)5 m (3)7.5 m
多过程问题的解题技巧
1.抓住物理情景中出现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将物理过程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子过程.
2.两个相邻过程连接点的速度是联系两过程的纽带,也是解题的关键.很多情况下平抛运动的末速度的方向是解题的重要突破口.
题组阶梯突破
1.运动员驾驶摩托车做腾跃特技表演是一种刺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如图2所示,AB是水平路面,BC是半径为20 m的圆弧,CDE是一段曲面.运动员驾驶功率始终为P=1.8 kW的摩托车在AB段加速,通过B点时速度已达到最大vm=20 m/s,再经t=13 s的时间通过坡面到达E点,此刻关闭发动机水平飞出.已知人和车的总质量m=180 kg,坡顶高度h=5 m,落地点与E点的水平距离s=16 m,重力加速度g=10 m/s2.如果在AB段摩托车所受的摩擦阻力恒定,且不计空气阻力,求:
图2
(1)AB段摩托车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
(2)摩托车过圆弧B点时受到地面支持力的大小;
(3)摩托车在沿BCDE冲上坡顶的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做的功.
答案 (1)90 N (2)5 400 N (3)27 360 J
解析 (1)摩托车在水平面上已经达到了最大速度,牵引力与阻力相等.则
P=Fvm=Ffvm.
Ff=eq \f(P,vm)=90 N.
(2)摩托车在B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N-mg=meq \f(v\\al( 2,m),R),
FN=meq \f(v\\al( 2,m),R)+mg=5 400 N.
(3)对摩托车的平抛运动过程,有
t1=eq \r(\f(2h,g))=1 s,
平抛的初速度v0=eq \f(s,t1)=16 m/s,摩托车在斜坡上运动时,由动能定理得
Pt-Wf-mgh=eq \f(1,2)mveq \\al( 2,0)-eq \f(1,2)mveq \\al( 2,m),
解得Wf=27 360 J.
2.如图3所示,半径R=0.4 m的光滑圆弧轨道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轨道的上端点B和圆心O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30°,下端点C为轨道的最低点且与粗糙水平面相切,一根轻质弹簧的右端固定在竖直挡板上.质量m=0.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空中A点以v0=2 m/s的速度被水平抛出,恰好从B点沿轨道切线方向进入轨道,经过C点后沿水平面向右运动至D点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C、D两点间的水平 图3
距离L=1.2 m,小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g取10 m/s2.求:
(1)小物块经过圆弧轨道上B点时速度vB的大小.
(2)小物块经过圆弧轨道上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弹簧的弹性势能的最大值Epm.
答案 (1)4 m/s (2)8 N (3)0.8 J
解析 (1)小物块恰好从B点沿切线方向进入轨道,由几何关系有vB=eq \f(v0,sin θ)=4 m/s.
(2)小物块由B点运动到C点,由动能定理有
mgR(1+sin θ)=eq \f(1,2)mveq \\al( 2,C)-eq \f(1,2)mveq \\al( 2,B)
在C点处,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eq \f(v\\al( 2,C),R)
解得FN=8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小物块经过圆弧轨道上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N′大小为8 N.
(3)小物块从B点运动到D点,由能量守恒定律有Epm=eq \f(1,2)mveq \\al( 2,B)+mgR(1+sin θ)-μmgL=0.8 J.
命题点二 传送带模型问题
例2 如图4所示,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7°,A、B两端间距L=16 m,传送带以速度v=10 m/s,沿顺时针方向运动,物体m=1 kg,无初速度地放置于A端,它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试求:
图4
(1)物体由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
(2)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解析 (1)物体刚放上传送带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θ+μmgcs θ=ma1,
设物体经时间t1,加速到与传送带同速,
则v=a1t1,x1=eq \f(1,2)a1teq \\al( 2,1)
可解得:a1=10 m/s2
t1=1 s
x1=5 m
因mgsin θ>μmgcs θ,故当物体与传送带同速后,物体将继续加速
由mgsin θ-μmgcs θ=ma2
L-x1=vt2+eq \f(1,2)a2teq \\al( 2,2)
解得:t2=1 s
故物体由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
t=t1+t2=2 s
(2)物体与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
x相=(vt1-x1)+(L-x1-vt2)=6 m
故Q=μmgcs θ·x相=24 J.
答案 (1)2 s (2)24 J
传送带问题的分析流程和技巧
1.分析流程
2.相对位移
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做功所产生的热量Q=Ff·x相对,其中x相对是物体间相对路径长度.如果两物体同向运动,x相对为两物体对地位移大小之差;如果两物体反向运动,x相对为两物体对地位移大小之和.
3.功能关系
(1)功能关系分析:WF=ΔEk+ΔEp+Q.
(2)对WF和Q的理解:
①传送带的功:WF=Fx传;
②产生的内能Q=Ffx相对.
题组阶梯突破
3.一质量为M=2 kg的小物块随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一起运动,被一水平向左飞来的子弹击中,子弹从物块中穿过,如图5甲所示,地面观察者记录了小物块被击穿后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中取向右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 m/s2.
图5
(1)指出传送带的速度v的方向及大小,说明理由.
(2)计算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计算物块对传送带总共做了多少功?系统有多少能量转化为内能?
答案 (1)方向向右 2 m/s 理由见解析 (2)0.2
(3)-24 J 36 J
解析 (1)由题图可知,物块被击中后先向左做匀减速运动,速度为零后,又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等于2 m/s以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所以传送带的速度方向向右,大小为2 m/s.
(2)由题图可知,a=eq \f(Δv,Δt)=eq \f(4,2) m/s2=2 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滑动摩擦力Ff=Ma,其中
Ff=μFN,FN=Mg,
所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μ=eq \f(a,g)=eq \f(2,10)=0.2.
(3)由题图可知,传送带与物块存在摩擦力的时间只有3 s,传送带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
x=vt=2×3 m=6 m
所以物块对传送带所做的功为
W=-Ffx=-4×6 J=-24 J
选传送带为参考系,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通过的路程
x′=eq \f(v′,2)t=eq \f(6,2)×3 m=9 m,
所以转化为内能的能量EQ=Ffx′=4×9 J=36 J.
4.如图6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0°的倾斜传送带始终绷紧,传送带下端A点与上端B点间的距离L=4 m,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v=2 m/s向 图6
上运动.现将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无初速度地放于A处,已知物体与传
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eq \f(\r(3),2),取g=10 m/s2,求:
(1)物体从A运动到B共需多长时间?
(2)电动机因传送该物体多消耗的电能.
答案 (1)2.4 s (2)28 J
解析 (1)物体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后,因mgsin θ<μmgcs θ
故物体斜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a=eq \f(μmgcs θ-mgsin θ,m)=2.5 m/s2
物体达到与传送带同速所需的时间t1=eq \f(v,a)=0.8 s
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x1=eq \f(v,2)t1=0.8 m
之后物体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运动的时间
t2=eq \f(L-x1,v)=1.6 s
物体运动的总时间t=t1+t2=2.4 s
(2)前0.8 s内物体相对传送带的位移
Δx=vt1-x1=0.8 m
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E内=μmgcs θ·Δx=6 J
整个过程中多消耗的电能
E电=Ek+Ep+E内=eq \f(1,2)mv2+mgLsin θ+E内=28 J.
(建议时间:40分钟)
1.如图1所示,皮带的速度是3 m/s,两圆心距离s=4.5 m,现将m=1 kg的小物体轻放在左轮正上方的皮带上,物体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5,皮带不打滑,电动机带动皮带将物体从左轮正上方运送到右轮正上方时,求:(g=10 m/s2)
图1
(1)小物体获得的动能Ek;
(2)这一过程摩擦产生的热量Q;
(3)这一过程电动机消耗的电能E.
答案 (1)4.5 J (2)4.5 J (3)9 J
解析 (1)μmg=ma
a=1.5 m/s2
μmgx=eq \f(1,2)mv2
所以物体加速阶段运动的位移x=3 m4.5 m,即物体可与皮带达到共同速度,
Ek=eq \f(1,2)mv2=eq \f(1,2)×1×32 J=4.5 J.
(2)v=at
t=2 s
Q=μmg(vt-x)=0.15×1×10×(6-3) J=4.5 J
(3)E=Ek+Q=4.5 J+4.5 J=9 J.
2.如图2甲所示,一倾角为θ=37°的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现将一质量m=1 kg的小物体抛上传送带,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沿传送带向上为正方向,g=10 m/s2,sin 37°=0.6,cs 37°=0.8.求:
图2
(1)0~8 s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2)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3)0~8 s内物体机械能增加量及因与传送带摩擦产生的热量Q.
答案 (1)14 m (2)0.875 (3)90 J 126 J
解析 (1)从图乙中求出物体位移
x=-2×2×eq \f(1,2) m+4×4×eq \f(1,2) m+2×4 m=14 m
(2)由图象知,物体相对传送带滑动时的加速度
a=1 m/s2
对此过程中物体受力分析得μmgcs θ-mgsin θ=ma
得μ=0.875
(3)物体被送上的高度h=xsin θ=8.4 m
重力势能增量ΔEp=mgh=84 J
动能增量ΔEk=eq \f(1,2)mveq \\al( 2,2)-eq \f(1,2)mveq \\al( 2,1)=6 J
机械能增加量ΔE=ΔEp+ΔEk=90 J
0~8 s内只有前6 s发生相对滑动.
0~6 s内传送带运动距离x1=4×6 m=24 m
0~6 s内物体位移x2=6 m
产生的热量
Q=μmgcs θ·Δx=μmgcs θ(x1-x2)=126 J.
3.(2016·浙江高考考试说明样题)山谷中有三块石头和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青藤,其示意图如图3.图中A、B、C、D均为石头的边缘点,O为青藤的固定点,h1=1.8 m,h2=4.0 m,x1=4.8 m,x2=8.0 m.开始时,质量分别为M=10 kg和m=2 kg的大、小两只金丝猴分别位于左边和中间的石头上,当大猴发现小猴将受到伤害时,迅速从左边石头的A点水平跳至中间石头.大猴抱起小猴跑到C点,抓住青藤下端,荡到右边石头上的D点,此时速度恰好为零.运动过程中猴子均可看成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图3
(1)大猴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
(2)猴子抓住青藤荡起时的速度大小;
(3)猴子荡起时,青藤对猴子的拉力大小.
答案 (1)8 m/s (2)4eq \r(5) m/s (3)216 N
解析 (1)设猴子从A点水平跳离时速度的最小值为vmin,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h1=eq \f(1,2)gt2①
x1=vmint②
联立①②式,得vmin=8 m/s③
(2)猴子抓住青藤后荡到右边石头上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荡起时速度为vC,有
(M+m)gh2=eq \f(1,2)(M+m)veq \\al( 2,C)④
vC=eq \r(2gh2)=4eq \r(5) m/s⑤
(3)设青藤对猴子的拉力为FT,青藤的长度为L,对最低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M+m)g=(M+m)eq \f(v\\al( 2,C),L)⑥
由几何关系(L-h2)2+xeq \\al( 2,2)=L2⑦
得:L=10 m⑧
联立⑤⑥⑧式并代入数据解得:
FT=216 N
4.如图4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斜面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相切于B点,C点是最低点,圆心角∠BOC=37°,D点与圆心O等高,圆弧轨道半径R=1.0 m,现在一个质量为m=0.2 kg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从D点的正上方E点处自由下落,DE距离h=1.6 m,小物体与斜面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sin 37°=0.6,cs 37°=0.8,g=10 m/s2.求:
图4
(1)小物体第一次通过C点时轨道对小物体的支持力FN的大小.
(2)要使小物体不从斜面顶端飞出,斜面的长度LAB至少要多长.
(3)若斜面已经满足(2)中的要求,小物体从E点开始下落,直至最后在光滑圆弧轨道上做周期性运动,在此过程中系统因摩擦所产生的热量Q的大小.
答案 (1)12.4 N (2)2.4 m (3)4.8 J
解析 (1)小物体从E到C,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R)=eq \f(1,2)mveq \\al( 2,C)①
在C点,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N-mg=meq \f(v\\al( 2,C),R)②
联立①②解得FN=12.4 N.
(2)从E→D→C→B→A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WG-W阻=0③
WG=mg[(h+Rcs 37°)-LABsin 37°]④
W阻=μmgcs 37°LAB⑤
联立③④⑤解得LAB=2.4 m.
(3)因为mgsin 37°>μmgcs 37°(或μ
Q=ΔE⑥
ΔE=mg(h+Rcs 37°)⑦
联立⑥⑦解得Q=4.8 J.
5.(2016·绍兴期末)如图5所示,已知半径分别为R和r的甲、乙两个光滑的圆形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甲轨道左侧又连接一个光滑的轨道,两圆形轨道之间由一条水平轨道CD相连.一小球自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先滑过甲轨道,通过动摩擦因数为μ的CD段,又滑过乙轨道,最后离开.若小球在两圆轨道的最高点对轨道压力都恰好为零.试求:
图5
(1)释放小球的高度h.
(2)水平轨道CD段的长度.
答案 (1)2.5R (2)eq \f(5R-r,2μ)
解析 (1)小球在光滑圆轨道上滑行时,机械能守恒,设小球滑过C点时的速度为vC,通过甲环最高点速度为v′,根据小球对最高点压力为零,有mg=meq \f(v′2,R)①
取轨道最低点为零势能点,由机械守恒定律有:eq \f(1,2)mveq \\al( 2,C)=mg·2R+eq \f(1,2)mv′2②
由①、②两式消去v′,可得:vC=eq \r(5gR)③
同理可得小球滑过D点时的速度为:vD=eq \r(5gr)④
小球从甲轨道左侧光滑轨道滑至C点时机械能守恒,有:mgh=eq \f(1,2)mveq \\al( 2,C)⑤
由③、⑤两式联立解得:h=2.5R
由此小球释放的高度为2.5R
(2)设CD段的长度为l,对小球滑过CD段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
-μmgl=eq \f(1,2)mveq \\al( 2,D)-eq \f(1,2)mveq \\al( 2,C)⑥
由③、④、⑥三式联立解得:l=eq \f(5R-r,2μ)
则水平轨道CD段的长度为eq \f(5R-r,2μ).
6.(2015·浙江1月学考·38)如图6所示为某种弹射小球的游戏装置,水平面上固定一轻质弹簧及长度可调节的竖直管AB.细管下端接有一小段长度不计的圆滑弯管,上端B与四分之一圆弧弯管BC相接,每次弹射前,推动小球将弹簧压缩到同一位置后锁定.解除锁定,小球即被弹簧弹出,水平射进细管A端,再沿管ABC从C端水平射 图6
出.已知弯管BC的半径R=0.30 m,小球的质量为m=50 g,当调
节竖直细管AB的长度L至L0=0.90 m时,发现小球恰好能过管口C
端.不计小球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g取10 m/s2)
(1)求每次弹射时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W.
(2)当L取多大时,小球落至水平面的位置离直管AB最远?
(3)调节L时,小球到达管口C时管壁对球的作用力FN也相应变化,考虑到游戏装置的实际情况,L不能小于0.15 m,请在图7坐标纸上作出FN随长度L变化的关系图线.(取管壁对球的作用力FN方向向上为正,并要求在纵轴上标上必要的刻度值)
图7
答案 (1)0.60 J (2)0.30 m (3)见解析图
解析 (1)小球恰好过C点,其速度vC=0①
根据功能关系,每次弹射时弹簧对小球所做的功为:
W=mg(L0+R)=0.60 J②
(2)设小球被弹出时的初速度为v0,到达C时的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W=eq \f(1,2)mveq \\al( 2,0)-0③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q \f(1,2)mveq \\al( 2,0)=mg(L+R)+eq \f(1,2)mv2④
综合②③④得v=eq \r(2gL0-L)⑤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小球落至水平面时的落点离直管AB的距离为s=vt+R⑥
其中t=eq \r(\f(2L+R,g))⑦
综合⑤⑥⑦得s=2eq \r(L0-LL+R)+R
根据数学知识可判知,当L=eq \f(L0-R,2)=0.30 m时,s最大.
即当L取0.30 m时,小球落至水平面的位置离直管AB最远.
(3)设小球经过C端时所受管壁作用力方向向上,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mg-FN=meq \f(v2,R)
又v=eq \r(2gL0-L)
则有FN=eq \f(2mg,R)L+mg(1-eq \f(2L0,R))
代入数据得FN=eq \f(10,3)L-2.5(N)(0.90 m≥L≥0.15 m)
据此作出所求图线如图:
高考物理考前知识专题 6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这是一份高考物理考前知识专题 6 动力学、动量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动量定理公式,力学规律的选用原则,5 m,2 m/s,v2=5,5 J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难点10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重难点练习难点10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传送带模型,多运动组合问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考点36动力学方法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物理复习特训卷考点36动力学方法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