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教案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教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10 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10 清平乐·春归何处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再读古诗,整体感知,交流探讨,感受深义,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 月似钩 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书:沙如雪 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 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诗人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3.师:李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负盛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生平。(展示幻灯片)
    4.师:诗人在这万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自己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背诵《马诗》,说说诗歌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二、“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课件出示)。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也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诗——明代于谦《石灰吟》(出示题目并板书)。《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更是高尚情操的体现。(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思考)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相关图片)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让我们在诗中寻找一下答案吧。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默读古诗。读到“千锤万凿”,仿佛看到了铁锤,听到了铁锤击打声;读到“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眼前仿佛出现了焚烧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腾腾热气。读完古诗,我们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窑里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石灰的什么品质?(板书: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诗歌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诗歌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世间。
    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和洁身自好的追求吧。(板书:洁身自好)
    四、交流探讨,体会诗人情感。
    1.“诗言志”:诗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坚强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2.全班交流:这首诗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这首诗正是诗人于谦自己的人生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写照。)
    3.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石灰,实际上是诗人在寄托“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强烈感情以及爱国爱民,哪怕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情怀。
    五、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通过赞美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进而表明诗人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
    石灰吟
    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背诵《石灰吟》,说说诗歌内容。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竹石》。这同样是托物言志诗。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这是一首题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幅图把竹子和石头画在一起,诗人又为这幅画题了一首诗。现在,我们一起学习郑板桥的这首古诗吧!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诵读古诗,走近诗人。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2.默读古诗,分析古诗的含义。
    (1)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定”是什么意思?诗中“咬定”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用力地咬着不松口;青山;说明可扎根破岩的坚定。)(板书:扎根破岩)
    (2)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磨”和“击”各是什么意思?“坚劲”是什么意思?“任”和“尔”又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折磨;打击;坚定挺拔;任凭;你。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任凭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板书:坚定强劲)
    3.你们还知道郑板桥有哪些代表作品?(《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这首古诗通过铿锵有力的“咬定”两个字,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2.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竹石,其实是借助竹子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劲、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崇高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竹,其实是写人,借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和高洁品质,表现诗人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竹石
    咬、立、磨、击、任、尔
    扎根破岩 坚定强劲
    1.本课包含三首古诗,三首诗皆托物言志,所以教学时我都是先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表层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言的“志”,并激发学生自己探索诗的深层含义。
    2.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朗读环节所用时间较少,仍有所不足。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竹”之韵,歌吟君子之美,“竹”之姿,品鉴君子之形,“竹”之志,感怀君子之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 古诗三首马诗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手段,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谈话引入,解读诗题,理解诗人,感知体验,初读古诗,理解诗句,读诗悟情,梳理结构,体会志向,课堂演练,传唱诗歌,传承经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