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PPT课件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一等奖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一等奖教案设计,共3页。
5.1.1 相交线
1. 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 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 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学生活动:例题比较简单,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一个学生板演。
解:∠3=∠1=40°(对顶角相等).
∠2=180°-40°=140°(邻补角定义).
∠4=∠2=140°(对顶角相等).
例1 让学生把例题中∠1=40°这个条件换成其他条件,而结论不变,自编几道题.
变式1:把∠l=40°变为∠2-∠1=40°
变式2:把∠1=40°变为∠2是∠l的3倍
变式3:把∠1=40°变为∠1:∠2=2:9
学生活动:表格中的结论均由学生自己口答填出.
课本练习
角的名称
特征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对顶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没有公共边
对顶角
相等
都是两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都是成对出现。
对顶角没有公共边而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两条直线相交时,一个有的对顶角有一个,而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邻补角
①两条直线相交面成的角
②有一个公共顶点
③有一条公共边
邻补角
互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教案,文件包含35月球地球的卫星pptx、25茧中钻出了蚕蛾pptx、16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pptx、28动物的一生pptx、11运动和位置pptx、24蚕变了新模样pptx、27动物的繁殖pptx、26蚕的一生pptx、2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pptx、22认识其它动物的卵pptx、12各种各样的运动pptx、37地球水的星球pptx、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pptx、33影子的秘密pptx、18测试“过山车”pptx、23蚕长大了pptx、1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pptx、36地球的形状pptx、1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pptx、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pptx、17我们的“过山车”pptx、31仰望天空pptx、34月相变化的规律pptx、38太阳地球和月球pptx等2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1.1 相交线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探究新知,讲授新课,范例学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