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一等奖教学设计
展开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 等腰三角形
课时1 全等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3.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提前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中的5条: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3.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4.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5.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教学说明】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准备.
1.你能用所学知识证明吗?
已知:△ABC与△DEF,∠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D,∠B=∠E(已知),∠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F=180°-(∠D+∠E),
∴∠C=∠F(等量代换).又BC=EF(已知),
∴△ABC≌△DEF(ASA).
【归纳结论】
(1)两角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以前是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
【教学说明】让学生经历这些定理的活动验证和证明过程.具体操作中,可以让学生先独自折纸观察.探索并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然后再以六人为小组进行交流,互相弥补不足.
【归纳结论】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为“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三条线重合.
例1 在△ABC中,AB=AC, ∠A=50°,求∠B、∠C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两底角相等,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来计算.
解:在△ABC中,AB=AC,
∴∠B=∠C.(等边对等角)
∵∠A+∠B+∠C=180°,∠A=50°,
∴∠B=∠C=65°.
例2 已知在△ABC中,AB=AC,直线AE交BC于点D,O是AE上一动点但不与A重合,且OB=OC,试猜想AE与BC、BD与CD的关系,并说明你的猜想的理由.
解:猜想:AE⊥BC,BD=CD.
证明:∵AB=AC,OB=OC,AO=AO,
∴△ABO≌△ACO(SSS).
∴∠BAO=∠CAO.
∴AE为∠BAC的平分线.
∴AE⊥BC,BD=CD.
例3 如图,AC与BD交于点O,AD=CB,E、F是BD上两点,且AE=CF,DE=BF.请推导下列结论:(1)∠D=∠B;(2)AE∥CF.
证明:(1)∵在△ADE与△CBF中,AD=CB,AE=CF,DE=BF,
∴△ADE≌△CBF(SSS).
∴∠D=∠B
(2)∵△ADE≌△CBF,
∴∠AED=∠CFB,
∴∠AEO=∠CFO.
∵在△AOE与△COF中, ∠AEO=∠CFO,
∴AE∥CF.
例4 如图,在△ABC中,AB = AC,AD⊥BC,∠BAC = 100°.求∠1、∠3、∠B的度数.
解:∵在△ABC中,AB = AC,AD⊥BC,
∴∠BAD=∠CAD,∴∠1=∠BAC=50°.
又∵AD⊥BC,∴∠3=90°.
在△ABC中,AB = AC,∴∠B=∠C=40°.
【教学说明】在此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必要时教师要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本节课应掌握:
1.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较好地运用其性质解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
2.知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教材“习题1.1”中第1、3题.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探究,交流预展,展示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