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原卷版)-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07415/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原卷版)-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07415/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解析版)-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074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解析版)-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074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解析版)-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3/590741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1年高考数学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人教版)(原卷版+解析版)
专题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9 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文件包含专题9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原卷版-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doc、专题9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解析版-2021年高考冲刺之二轮专题精讲精析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9通项公式和数列求和一、单选题1.正项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满足,则a5=( )A.8 B.5 C.6 D.7【答案】B【分析】根据,时,得到,当时,根据得到或者,再求即可.【详解】正项数列,,当时,,,所以.当时,,,所以或者.当时,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当时,与是正项数列矛盾,所以舍去.故选:B.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的通项公式为( )A. B. C. D.【答案】B【分析】利用求出时的表达式,然后验证的值是否适合,最后写出的式子即可.【详解】,当时,,当时,,上式也成立,,故选:B.【点睛】易错点睛:本题考查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数列的项与和的关系,即,算出之后一定要判断时对应的式子是否成立,最后求得结果,考查学生的分类思想与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3.在数列中,,且,则其通项公式为( )A. B.C. D.【答案】D【分析】先由得出,再由累加法计算出,进而求出.【详解】解:,,化简得:,两边同时除以并整理得:,即,,,…,,将上述个式子相加得:……,即,,又也满足上式,,.故选:D.【点睛】易错点点睛:利用累加法求数列通项时,如果出现,要注意检验首项是否符合.4.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B.C. D.【答案】C【分析】根据选项进行逐一验证,可得答案.【详解】选项A. ,当时,无意义.所以A不正确.选项B. ,当时,,故B不正确.选项C. ,,,所以满足.故C正确.选项D. ,当时, ,故D不正确.故选:C5.已知数列1,,,,…,则数列的第k项是( )A. B.C. D.【答案】D【分析】根据已知中数列的前4项,分析数列的项数及起始项的变化规律,进而可得答案【详解】解:由已知数列的前4项:1,,,,归纳可知该数列的第项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第项开始的连续项和,所以数列的第项为:故选:D6.已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最大项为( )A. B. C. D.【答案】B【分析】本题先根据递推公式进行转化得到.然后令,可得出数列是等比数列.即.然后用累乘法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通项公式及二次函数的知识可得数列的最大项.【详解】解:由题意,可知:.令,则.,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各项相乘,可得:..令,则,根据二次函数的知识,可知:当或时,取得最小值.,,的最小值为..数列的最大项为.故选:.【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根据递推公式得出通项公式,构造新数列的方法,累乘法通项公式的应用,以及利用二次函数思想求最值;7.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满足:,若,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答案】C【分析】首先根据数列的通项与的关系,得到,,,再根据选项,代入前项和公式,计算结果.【详解】由得,,,.又,,.故选:C.【点睛】关键点睛:本题的第一个关键是根据公式,判断数列的项的正负,第二个关键能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公式,将判断和的正负转化为项的正负.8.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则( )A.350 B.351 C.674 D.675【答案】A【分析】先利用公式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再利用通项公式求出的值.【详解】当时,;当时,.不适合上式,.因此,;故选:A.【点睛】易错点睛:利用前项和求通项,一般利用公式,但需要验证是否满足.9.已知在数列中,,则的值为( )A. B. C. D.【答案】C【分析】由累乘法可求得,即可求出.【详解】,即,,.故选:C.1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若,,,则的最小值为( )A. B. C. D.0【答案】A【分析】转化条件为,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可得,求得满足的项后即可得解.【详解】因为,所以,又,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令,解得,所以,其余各项均大于0,所以.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构造新数列求数列通项,再将问题转化为求数列中满足的项,即可得解.11.若数列的前项和为,,则称数列是数列的“均值数列”.已知数列是数列的“均值数列”且通项公式为,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对一切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 B.C. D.【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求得,进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结合裂项法求得数列的前和,得出不等式,即可求得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数列的前项和为,由“均值数列”的定义可得,所以,当时,;当时,,也满足,所以,所以,所以,又对一切恒成立,所以,整理得,解得或.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故选:D.【点睛】数列与函数、不等式综合问题的求解策略:1、已知数列的条件,解决函数问题,解决此类问题一把要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前项和公式,求和方法等对于式子化简变形,注意数列与函数的不同,数列只能看作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一特殊性;2、解决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问题时,若是证明题中,则要灵活选择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如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等,若是含参数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则可分离参数,转化为研究最值问题来解决.12.已知单调递增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且,记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使得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 )A.7 B.8C.10 D.11【答案】B【分析】由数列与的关系转化条件可得,结合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再由错位相减法可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当时,,所以,整理得,因为数列单调递增且,所以,即,当时,,所以,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所以成立的n的最小值为8.故选:B.【点睛】关键点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列与关系的应用及错位相减法的应用.二、填空题13.已知首项为1的数列的前n项和为Sn,且当n为偶数时,,当n为奇数且n>1时,.若,则m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答案】18【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出n为偶数和奇数时的通项公式,,再求得前项的和得解【详解】由题意得,,,,∴,即.又,∴数列是以4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奇数项的和为偶数项的和为∴∴,∴使得的最小整数m的值为18.故答案为:18【点睛】分奇偶项求得通项公式是解题关键.14.设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为,则的前项和为_________.【答案】【分析】先根据题意得,由于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进而利用分组求和法求和即可得答案.【详解】解:由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得,由于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设的前项和,则.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求和,分组求和,考查运算能力,是基础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再结合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再次求和即可.15.已知数列满足,,则__________.【答案】【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得,运用叠加法先求得,再求得.【详解】依题意数列满足,,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所以,故答案为:.16.数列的前项和为,,,,则数列的前项和_____.【答案】【分析】利用可得为等比数列,即可求出,进而得出,利用裂项相消法即可求出.【详解】,
时,,两式作差,得,化简得,检验:当时,,,,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令,.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对于等差等比数列,利用公式法可直接求解;(2)对于结构,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用错位相减法求和;(3)对于结构,利用分组求和法;(4)对于结构,其中是等差数列,公差为,则,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三、解答题1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且.(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分析】(1)根据所给的递推关系,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2)利用错位相减法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时,,∴,∴,又∵,∴,∴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2)由(1)知,,所以,∴①,∴②,由①②得:18.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且.(1)求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满足,并记为的前n项和,求证:.【答案】(1);(2)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与的关系求{}的通项公式;(2)先根据(1)的结论求出,再求出的前n项和,利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详解】(1)由,结合,因此由得,又,得从而是首项为2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故的通项公式为.(2)由可得,从而∵,于是∴.【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与的关系求{}的通项公式,根据利用放缩法得,证明不等式,属于较难题.19.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数列通项公式;(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分析】(1)利用即可求出;(2)利用错位相减法即可求出.【详解】(1)当时,则;当时,,满足;;(2)依题意,,故,故,两式相减可得,.【点睛】方法点睛: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1)对于等差等比数列,利用公式法可直接求解;(2)对于结构,其中是等差数列,是等比数列,用错位相减法求和;(3)对于结构,利用分组求和法;(4)对于结构,其中是等差数列,公差为,则,利用裂项相消法求和.20.设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1)求的通项公式;(2)设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答案】(1);(2).【分析】(1)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求出公比后,再根据可得结果;(2)根据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求出后再根据等差、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分组求和,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由题意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即,的通项公式.(2)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考查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关键是正确求得等比数列的基本量,并注意分组求和思想的应用,属于基础题.21.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记,是数列的前n项和,若对任意的,不等式都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答案】(1);(2).【分析】(1)由得出的递推关系,结合得等比数列,从而得通项公式;(2)用裂项相消法求得和,不等式可变形为,令,再用作差法得出的单调性,得最大项,从而得的取值范围.【详解】(1)因为数列的前n项和满足,所以当时,,两式相减得:,即,又时,,解得:,所以数列是以3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从而(2)由(1)知:,所以,,对任意的,不等式都成立,即,化简得:,令,因为,故单调递减,所以,故,所以,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点睛】方法点睛:本题考查求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裂项相法法求和,数列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数列求和方法有:公式法,错位相减法,裂项相消法,分组(并项)求和法,倒序相加法等,用作差法确定数列的单调性求出数列的最大(小)项是求数列最值的常用方法.22.已知等差数列中,前项和为,,为等比数列且各项均为正数,,且满足:.(1)求与;(2)记,求的前项和;(3)若不等式对一切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答案】(1), (2) (3)【分析】(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且满足:,.可得,,联立解出即可得出.
(2),利用“错位相减法”与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即可得出.
(2)不等式,即,化为:.对n分类讨论,利用数列的单调性即可得出.【详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且满足:,,
,,联立解得,
,;
(2),
的前n项和,
,
两式相减得,
;
(3)不等式,即,
化为:,
当n为偶数时,,
当n为奇数时,,解得,
对一切恒成立,
,
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点睛】关键点睛:本题考查求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数列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范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计算要准确,不等式,即,化为:,再分的奇偶性分别求解即可.属于中档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艺术生高考数学专题讲义:考点30 数列前n项和与数列的通项,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数列{an}的前n项和S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艺术生高考数学专题讲义:考点30 数列前n项和与数列的通项,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数列{an}的前n项和Sn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数学高考第5讲 数列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解析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等比数列满足,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记为数列的前项和,已知数列满足,,数列满足,,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