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炭翁》优课教学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优课教学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 《马说》教研组备课课件 课件 0 次下载
- 《石壕吏》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课件 11 次下载
- 《大道之行也》公开课教学课件 课件 11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精品课件ppt
展开1、反复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读出情感。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的内容。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卖炭翁》属于乐府体,乐府体是在形式上类似乐府诗的汉族诗歌体裁。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诗歌。 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后来许多文人作品,只是用乐府体写作,并不配乐。文学史上,乐府体诗主要包括汉代乐府诗和后世作家的仿作。
翩翩两骑( )口称敕( )叱牛( ) 驱将( )半匹( ) 系向牛头( )
本诗以七言句为主,主要遵循“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参考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一副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衣裳和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和手下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系向牛头充炭直( )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南山中伐薪烧炭”)
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地读这首诗,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这节课我们通过反复的诵读,知晓了诗歌的大意,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更好地领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
熟读并背诵这首诗,给你的父母尽可能详细地讲述这个故事。
1.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2.理解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与控诉,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同学们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的内容。【注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示例:卖炭老人千辛万苦烧出来的一车炭,被宦官及其爪牙以极低的价钱夺走。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诗歌,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
可以用以下句式来表达:我从诗中的 (某字、词或句)读出了一个 的老翁/宫使
1.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外貌)2.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心理)3.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动作)4.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动作)5.宫使驱将惜不得(心理)形象特点:年事已高,劳动艰辛,生活贫困悲苦,毫无反抗意识、心理矛盾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外貌)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动作)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形象特点:趾高气扬、仗势欺人、蛮横无理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既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宫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体会各自的作用。
1.“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强烈对比之中写出了卖炭翁生活的悲苦无奈。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3.“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本诗选自《白居易集》,这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白居易曾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的主张。
诗人对宫市十分的了解,诗人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在这首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诗人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腐败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概括了底层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试比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卖炭翁》在情感上和写法上的异同,以及不同写法所产生的效果。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不同点: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相同点: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精彩的描写。
不同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尾有作者的内心独白,直接抒情,真挚、恳切,感人肺腑;而《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让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显得很含蓄,很有余味,令人深思和感愤。
在这《卖炭翁》首诗中,我们看见了艰难谋生的卖炭老翁,看见了霸道横行的无耻“盗贼”,看见了底层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也看见的诗人对于人民对于国家的关怀。这首诗有很强的社会典型意义。全诗描写具体生动,结尾戛然而止,含蓄有力,在事物细节的选择上和人物心理的刻画上有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品味。
初中人教部编版石壕吏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石壕吏备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诵读全诗思考,赏析1,赏析2,赏析3,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获奖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杜甫其人,知晓大意,品读探究,第一节赏析,第二节赏析,背景链接,“雨脚如麻”,“冷似铁”,第四节赏析,忧国忧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4 唐诗二首课件,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