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优质ppt课件
展开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当堂检测
一、选择题
1.(2019•曲靖)明朝永乐年间,国家强盛统一,政治较为清明,开展了大规模的外交和外贸活动。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经营西域
C.玄奘西行天竺 D.郑和下西洋
【答案】D
【解析】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故选:D。
2.(2019•镇江)仔细观察如图航海路线图,在这条航线上从事航海活动的航海家是( )
A.达•伽马 B.麦哲伦 C.哥伦布 D.郑和
【答案】D
【解析】由图中“明朝、刘家港、西洋”结合所学,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故选:D。
3.(2019•柳州)明朝初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
A.驱除倭寇 B.扩大政治影响
C.寻找黄金 D.传播中国文化
【答案】B
【解析】为了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寻宝”,扩展朝贡贸易,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经历亚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明朝初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扩大政治影响。
故选:B。
4.“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其历史功绩是( )
A. 荡平东南沿海倭寇 B. 收复台湾 C.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抗击沙俄侵略
【答案】A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 勾结倭寇扰乱沿海。戚继光组建的抗倭队伍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迅速荡平了沿海倭寇,A项符合题意;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排除B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是乾隆皇帝,排除C项;抗击沙俄人侵的是康熙帝,排除D项。故答案选A。
5.(2018•温州)“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该历史事件指( )
A.威继光抗倭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马可•波罗回国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1405年到1433年,明成祖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知,“永乐三年,有海军三万七千人,携罗盘针,乘大船六十二艘,由苏州刘家港出发,泛海经福建,南达占城,以次遍历诸国”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故选:C。
6.(2018•大庆)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
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B.获取经济效益
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
【答案】A
【解析】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明成祖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所以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A。故选:A。
7.“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这四首诗词、对联分别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
A. 郑成功、戚继光、鉴真、玄奘 B. 郑成功、戚继光、玄奘、鉴真
C. 鉴真、郑成功、玄奘、戚继光 D. 戚继光、鉴真、玄奘、司马迁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逐荷夷,收复台湾;“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戚继光的名言;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唐风洋溢奈良城;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宁向西方一步死,也绝不向后一步生”是玄奘的生动写照。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 “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说法正确,但不是郑和 “美名远播”的“壮举”。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9.2016年10月20日,原创歌剧《郑和》在南京首演。郑和事迹在六个世纪后首次以西洋歌剧形式搬上舞台。关于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的交往 ②目的是为了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
③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④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时期,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他的航海活动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为了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的航海活动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他的航海活动比欧洲新航路开辟活动早了半个多世纪,欧洲海航活动最早的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说法正确的是①③④,故选C。
10.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倭英雄。下列诗句中,最能反映戚继光抗倭决心的是( )
A. 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B.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C.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答案】C
【解析】A项“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是描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诗歌;B项“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是描述鉴真东渡,传播唐朝文化的诗歌;C项“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中的“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句话表现了戚继光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达了戚继光抵御外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故C符合题意;D项“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是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赞誉;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下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1557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岳飞抗金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威继光抗倭 D. 左宗棠收复新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江苏苏州”“御寇安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戚继光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号称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扫平了东南沿海的倭患。因此,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威继光抗倭,故选C。
12.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些故事,她要为这组故事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①张骞通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郑和下西洋
A. 祖国统一 B. 民族团结 C. 中外交往 D. 抵抗侵略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四个事件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都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13.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合的是( )
A.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 岳飞——抗击金兵,捍卫南宋江山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东渡是唐朝我国对外友好交往的见证,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岳飞抗金是金政权与中原汉政权之间的暴力冲突,不属于友好往来,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属于友好往来,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歌谣中的“戚爷”是( )
A. 郑成功
B. 戚继光
C. 岳飞
D. 郑和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末明初,倭寇屡犯东南沿海,至明朝中期,倭患更加严重。戚继光奉命抗倭,招募军队,组成“戚家军”。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将领相配合,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戚继光是中华民族民族英雄,“戚爷”是戚继光,所以故选B。
15.(2019•济南)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战争;作为诗人,他写下了“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等壮丽诗篇。这位民族英雄和诗人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可知这些诗句的作者是戚继光。诗中的“危”指的是倭寇的侵略,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故选:C。
16.(2019•台州)“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抱天子兮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答案】B
【解析】明朝时期,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题干中的这首军歌反映了戚继光有关。故选:B。
17.郁达夫为某历史人物的祠堂题写了“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的对联。结合以下人物的突出事迹,他赞扬的应是( )
A. 岳飞
B. 郑和
C. 戚继光
D. 郑成功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拔剑光寒倭寇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意思是抗击倭寇;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而选项A抗金;选项B下西洋;选项D收复台湾,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8.下图中,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在位时,郑和七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时所携物品中深受当地欢迎的是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19.随同郑和远航的费信在《星槎胜览》中这样描述一个国家:“木骨都束国,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这则材料说明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为( )
A. 印度西海岸 B. 美洲东海岸 C. 非洲西海岸 D. 非洲东海岸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自小葛兰(印度的魁郎)顺风二十昼夜可至。其国濒海,堆石为城,垒石为屋四五层”可知,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非洲东海岸。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0.下列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四个事件,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 戚继光抗倭
B. 丝绸之路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对外交往的方式分为和平友好和暴力冲突,A项为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应属暴力冲突;BCD项均属于对外和平友好交往,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1.(2019•营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起止点名称?
材料二 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首次出航时便统率27000多人,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016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归纳、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答出两点即可)?
材料三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
(3)为了加强国际交往,促进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2001年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对外交往的历史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
(1)A长安;B欧洲。
(2)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航行远;到达地区多。
(3)世界贸易组织。
(4)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有利于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友好往来;促进共同发展等。
【解析】
(1)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因此A长安;B欧洲。
(2)由“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远航,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首次出航时便统率27000多人,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时间长;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航行远;到达地区多等。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4)对外交往的历史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有利于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友好往来;促进共同发展等。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结合下图回答:
(1)结合图示,请回答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最远到达哪里?
(2)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是何时?郑和之所以能七下西洋,其原因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答案】
(1)刘家港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2)1405-1433
恢复和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宣扬明朝国威
(3)加强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宣扬了明朝的国威。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远航的出发点是刘家港,最远抵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宣扬明朝国威,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球纪念活动,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郑和宝船,设想危险和障碍,sos,茫茫大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1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pptx、3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备作业docx、2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doc、1405郑和下西洋wmv、戚继光抗倭mp4、澳门在当初是如何被葡萄牙占领的看完明白了mp4、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wmv等7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图文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郑和下西洋,明成祖的鼓励与支持,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的军事著作,戚继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