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3.2提公因式法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3.3公式法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4.2平移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4.3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 七年级数学湘教版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数学4.1 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综合与测试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4.1.1 相交与平行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与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毛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3.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教学重点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教学难点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经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经过两点呢?经过三点呢?
2.①两条直线相交有 个交点.
②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3.线段AB=CD,CD=EF,那么AB与EF的关系怎样?
二、新课学习
(一)平行线
1.观察思考:展示学具,在转动a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
2.定义及表示方法:在同一平面内, 是平行线.
直线a与b平行,记作 .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定义中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话.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在空间中,是否存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提示:用长方体来说明 )
4.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 (2) .
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
(二)画平行线
- 工具:直尺、三角板
-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三)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2.平行公理
①公理内容: .
②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 ”,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唯一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外,两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3.推论: .
①符号语言:∵b∥a,c∥a(已知)
∴b∥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三、实效训练
1.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因为a//d, b//c,所以c//d B.因为a//c, b//d,所以c//d
C.因为a//b, a//c,所以b//c D.因为a//b, d//c,所以a//c
3.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 __.
5.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条必__________.
6.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 ___.
7.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
8.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 条.
四、小结与反思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2.预习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五、课后作业
课本P74.1,P75.2,3
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难点
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2.经过直线外一点怎样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
即:如果b∥a,c∥a,那么b c.
二、新课学习
1.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发生什么了变化? .
2.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P75内容,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3.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1)∠AOC和∠BOC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的两边分别是∠BOD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
4.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直线相交 | 所形成的角 | 分类 | 位置关系 | 数量关系 |
|
|
|
|
5.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6.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1中,∠AOC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吗?
7.例题示范: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提示:未知角与已知角有什么关系?通过什么途径去求
这些未知角的度数?,规范地写出求解过程.
三、实效训练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右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 ∠AOD的对顶角是_____,
∠AOC的邻补角是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
∠COB=_______,∠AOE+∠DOB+∠COF=____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若∠AOD-∠DOB=50°,求∠EOB的度数.
四、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后作业
课本P78 4,5.
4.1.2 相交直线所成的角(2)
教学目标
1.理解三线八角的意义,并能从复杂图形中识别它们
2.通过三线八角的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图形是由简到繁组合而成,培养学生形成基本图形的结构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三线八角的意义是重点,能在各种变式的图形中找出这三类角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两条直线相交后产生了几个角?每两个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三条直线之间也可以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上节课是对相交的两条直线所形成的四个角进行研究,今天我们就对三条直线相交后形成的八个角进行研究,简称为:三线八角。
二、新课学习
1.讲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同位角:我们把具有∠1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同位角.(∠1和∠5分别在直线AB和CD的同一方向,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侧)
内错角:我们把具有∠3和∠5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内错角.(∠3和∠5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分别在直线EF两侧)
同旁内角:我们把具有∠3和∠6这种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作同旁内角.(∠3和∠6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的同一旁)
思考:你还能从图中找出其他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吗?
2.例题示范
例1 : 如图,直线EF与AB,CD相交,构成8个角,指出图中所有的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学生自己找,教师巡视指导
例2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MN所截,同位角∠1与∠2相等,那么内错角∠2与∠3相等吗?
解 因为∠1=∠3 (对顶角相等)
∠1=∠2 (已知)
所以∠2=∠3 (等量代换)
小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则内错角相等.
3.应用“对顶角相等”及“等量代换”及等式的性质,还可以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位角相等,那么其他几对同位角也相等,并且内错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其他几对内错角也相等,并且同位角也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对同旁内角互补,那么另一对同旁内角也互补,并且同位角相等,内错角也相等.
三、实效训练
1.练习P77练习第3题
2.如图:下列各对角是什么角,它们是由
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①∠2和∠3 ②∠1和∠4 ③∠1和∠3
2、如图,填写理由
已知:∠1=∠2
∵∠2=∠4( )
∴∠1=∠4( )
又∵∠3+∠4=180°( )
∴∠1+∠3=180°( )
四、小结与反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作业
课本P78 6,7.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4.1.1相交与平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湘教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x/tb_c952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4.1.1相交与平行教案及反思</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教学新知,课堂练习,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一等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4.1 几何图形一等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4.1.1相交与平行精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4.1.1相交与平行精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