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作文技法精讲二轮专题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谋篇布局,条理清楚-决胜2021年语文中考作文技法精讲 其他 14 次下载
- 让情感引起共鸣-(中考语文作文技法精讲) 其他 12 次下载
- 让写作虚实相生(中考语文作文技法精讲) 其他 11 次下载
- 让形象出彩鲜明(中考语文作文技法精讲) 其他 12 次下载
- 让选材扮靓文章(中考语文作文技法精讲) 其他 10 次下载
让思辨彰显理性(中考语文作文技法精讲)
展开
这是一份让思辨彰显理性(中考语文作文技法精讲),共6页。主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全面思考,深入分析。我们观察事物,如果不全面思考、深入分析,就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道理。只有认真观察,深入探究,由表及里,挖掘根源,才能揭示本质。我们写议论文时,可紧扣论点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说理。
2.敢于质疑,善于溯因。对一些既定的说法我们要大胆质疑,从不同的侧面或相反的方向考虑,看有无不同的现象存在,追溯原因,直到有新的发现。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一分为二,辩证思维。
为了使文章的说理透彻、深刻、有说服力,我们可以运用一分为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的方法。只有运用辩证的思维行文,文章的说理才能更加全面、严密、透彻。
技法一:正反对比。
就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比较,比如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当然对比的时候,一定是两个具有可比性的方面,这样才有对比的意义。通过正反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立面揭示出来。在对比中,事物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和强化,说理更显透彻。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置在一起进行比较,相互补充,使观点在比较中得以鲜明突出,这种比较叫“横比”;如《思维与智慧》发表沈青黎的文章《你在找借口,我在想办法》中这样写道: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人资专员。某日在整理员工档案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策划部总监苏藻和公司前台陈雯居然都是历史专业毕业生!而且两人毕业于同一年,进公司的时间也差不多,陈雯的毕业院校甚至比苏藻的还要出名一些。
要知道,策划总监的工资可是前台员工的六七倍!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开始留意起二人的言谈和举止来。
某日我和苏藻一道去楼下的面馆吃宵夜。吃饭时我问她:“苏姐,你大学好像读的是历史专业吧,怎么想到做广告这行?”
苏藻笑了:“历史可是公认的冷门专业,毕业时找工作那叫一个难,……开始人家不要我,说只要广告或者新闻专业的在校生……我就软磨硬泡,说自己可以先试用半个月,暂时不拿工资。”苏藻还告诉我,那半个月里她拼命表现,努力想办法让公司留下自己;转成实习生之后,她又不停想办法转正,转正后又使劲儿想办法升职,交出好作品。“我就一直想办法啊想办法,其实只要你肯动脑子,就会发现什么专业啊、现实啊都不能变成阻碍,你最终会美梦成真。”苏藻调皮地说。
苏藻的话令我深受鼓舞,而几天之后我又在陈雯那里听到了一通截然不同的理论。那日路过她的座位时,我刚好听见她和另一位女同事在聊天。陈雯抱怨说,自己当初读大学时偏偏报了个最冷门的专业,闹得找工作特别难,而且自己又是女生,现在的工作单位都青睐男生,女生求职最吃亏。还有就是现在这个社会处处需要关系,跟她同宿舍的女生就靠家人的帮忙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像她这种没背景没关系的女生,根本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旁边的同事轻声质疑道:“我听说苏总监也是学历史的,人家怎么……”她还没讲完,就被陈雯粗声打断了:“没办法,有些人运气就是好,跟人家拼运气哪里能拼得过,当初要不是我爸妈逼着我读死书,我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这里作者就巧用同一公司、同一条件的两个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以及不同的结果来对比,通过对比,展现了“强者找办法,弱者找借口,只有将找借口的时间都用在创造性思考上的人,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成就未来,为梦想插上翅膀”的道理,在对比映衬中,读者能感知到谁对谁错,作者的观点不言自明。
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情况叫作“纵比”。例如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使说理透彻、深刻。
技法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作者借助某一事物,来寄托或传达自己的情感、志趣、抱负等。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具体之物传达出来。因为一般借助的“物”都是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者往往通过对事物特点的描述,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和精神,由物及人,使得“志”的表达更加容易让读者接受并产生共鸣。如《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经典名篇,作者茅盾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联系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在展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赋予白杨树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赋予白杨树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和气质,托物言志,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象征在西北高原奋起与日寇抗争的广大军民,讴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顽强意志和坚韧精神。要想在文章在合理运用托物言志的技法,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1.做到“眼中有物”。我们要对物进行细致观察。比如,我们长期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叙写它春夏秋冬的模样,那么这棵树就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在写作关于树的作文时,这棵树便是写作的素材,通过描写树,抒发我们对生活或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2.做到“心中有志”。在对物进行观察时,我们可以展开联想,物的某种精神或特质引发了我们的情感共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这个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或情趣。如陶渊明看到菊花,联想到它庄重质朴、隐世独立的特征,而这正是陶渊明一生追求并践行的精神品格。
范例点评
负重前行不可怕
一考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不会因为负重而消逝,相反,负重前行的生命会更加璀璨迷人。负重前行是什么?它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倔强,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气。
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曾说:“大海越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负重前行会带来精神的愉悦,它会让我们看到雨霁初晴后彩虹的美丽,尝到披荆斩棘后硕果的甘甜,收获厚积薄发后胜利的喜悦。
负重前行会激发生命的潜能。黄山松岩缝中的一棵树,面对临崖的绝境,激发出笑看云海、傲然挺立的姿态;越王勾践隐忍十年卧薪尝胆的苦楚,激发出反败为胜、一雪前耻的美谈;日本销售大师原一平经历过露宿街头的窘迫,自创出“三十九种笑容”,书写了全日本“推销之神”的传奇。
负重前行会成就人生的辉煌。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铁窗面壁27年,27年的囹圄生活成就他从暴力革命者化身为和解之父,被评为“南非国父”,获得了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在内的百余项奖项。如果说是理想促使曼德拉走上斗争之路,那么这一路上的重压便是助他青史留名的推手。
轻歌曼舞、雅阁品茗的闲适生活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它会慢慢消磨掉人的锐气和进取心,轻者迷失志向,在迷茫无聊中碌碌无为、虚度人生;重者偏离正轨,在精神空虚中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八旗子弟倚仗祖上有功于国,整日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沾染恶习,最终成为腐化沉沦人物的代名词;后唐庄宗李存勖建立政权之后,贪图享乐,宠溺伶人,疏于朝政,最终惨死于伶人的乱箭之下。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们成长环境安逸,却在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中损害了健康,在践踏道德底线的道路上遭人唾弃,在突破法律禁区的荒谬中葬送了人生。
由此可见,负重前行不可怕,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人生中的失重状态。米兰·昆德拉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面对重压,我们应该满怀希望、从容乐观、勇往直前;安然无虞之际,更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佳作。文章开篇即亮明观点:“生命不会因为负重而消逝,相反,负重前行的生命会更加璀璨迷人。”提纲挈領,统摄全文,起笔有力。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引经据典,扣题严密,说理透彻。引用、对比等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既使文章富有气势,释理痛快犀利,尽显句式规整之美,言简意赅,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
我爱花生花
有人喜欢优雅的百合花,有人喜欢娇嫩的喇叭花,还有人喜欢纯洁的荷花……而我却喜欢朴实的花生花。
“五一”前夕,我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并且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老师特别高兴,大力夸奖了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唯独没有提及我的姓名。难道将我忘记了?难道我的表现不够好?难道……为此,我闷闷不乐了好几天,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爸爸看到我情绪低落,便询问原因。我道明原委后,爸爸只是淡淡地说道:“明天,爸爸带你去花生地里看看。”
第二天早饭后,我跟着爸爸来到屋后,只见嫩绿的花生叶在微风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叶片之间闪烁着数不清的小黄花,有的绽开笑脸,有的含苞待放,十分惹人喜爱。“你看,这些花生花十分低调,不愿抛头露面,将自己完全地隐藏在了郁郁葱葱的叶子底下。如果不是清风掀起了叶子,我们很难发现这些小花。”爸爸喃喃地说。
“为什么其它的花都开在最显眼的地方,而花生却把自己的花瓣藏起来呢?”我心生疑问,而后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要摘一朵来。
“不能摘,你摘下一朵花就会少结一颗果。”爸爸连忙制止。我将悬在半空的手收了回来,诧异地望着爸爸。爸爸蹲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吗?花生没有时间像桃花、梨花那样,将花朵挂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美丽。每一株花生都在拼命开花,每株少则一二百朵,多则上千朵。花开完后,它就扎入地下滋养果实。”“太神奇了!”我惊奇道。爸爸继续说,“花生花开过一段时间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会默默地凋零,然后烂在地里,化作养料陪伴地里的果实生长。它谦虚、低调,从不为自己争功劳,只是默默地尽到花的职责。”
是呀,花生从不将花朵炫耀于枝头,而是悄悄地开放,默默地凋零,再暗暗地结果,甚至连果壳也毫无张扬之色,只是泥土的黄色。但是它内在的果子却是绚丽的红色,味道更是香醇……我似乎悟到了一些道理,心情顿时阴雨转晴了。
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做一个像花生那样的人。
点评:
托物言志,通过描绘花生花“悄悄地开放,默默地凋零,再暗暗地结果”“为花生默默地服务,尽到花的职责”的美好品德,歌颂那些朴实无华、谦虚低调、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含蓄深远。
1.全面思考,深入分析。我们观察事物,如果不全面思考、深入分析,就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道理。只有认真观察,深入探究,由表及里,挖掘根源,才能揭示本质。我们写议论文时,可紧扣论点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说理。
2.敢于质疑,善于溯因。对一些既定的说法我们要大胆质疑,从不同的侧面或相反的方向考虑,看有无不同的现象存在,追溯原因,直到有新的发现。作出全面正确的判断。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一分为二,辩证思维。
为了使文章的说理透彻、深刻、有说服力,我们可以运用一分为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的方法。只有运用辩证的思维行文,文章的说理才能更加全面、严密、透彻。
技法一:正反对比。
就是把两个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比较,比如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当然对比的时候,一定是两个具有可比性的方面,这样才有对比的意义。通过正反对比,能把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这样的对立面揭示出来。在对比中,事物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和强化,说理更显透彻。
这种方法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中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放置在一起进行比较,相互补充,使观点在比较中得以鲜明突出,这种比较叫“横比”;如《思维与智慧》发表沈青黎的文章《你在找借口,我在想办法》中这样写道: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做人资专员。某日在整理员工档案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策划部总监苏藻和公司前台陈雯居然都是历史专业毕业生!而且两人毕业于同一年,进公司的时间也差不多,陈雯的毕业院校甚至比苏藻的还要出名一些。
要知道,策划总监的工资可是前台员工的六七倍!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开始留意起二人的言谈和举止来。
某日我和苏藻一道去楼下的面馆吃宵夜。吃饭时我问她:“苏姐,你大学好像读的是历史专业吧,怎么想到做广告这行?”
苏藻笑了:“历史可是公认的冷门专业,毕业时找工作那叫一个难,……开始人家不要我,说只要广告或者新闻专业的在校生……我就软磨硬泡,说自己可以先试用半个月,暂时不拿工资。”苏藻还告诉我,那半个月里她拼命表现,努力想办法让公司留下自己;转成实习生之后,她又不停想办法转正,转正后又使劲儿想办法升职,交出好作品。“我就一直想办法啊想办法,其实只要你肯动脑子,就会发现什么专业啊、现实啊都不能变成阻碍,你最终会美梦成真。”苏藻调皮地说。
苏藻的话令我深受鼓舞,而几天之后我又在陈雯那里听到了一通截然不同的理论。那日路过她的座位时,我刚好听见她和另一位女同事在聊天。陈雯抱怨说,自己当初读大学时偏偏报了个最冷门的专业,闹得找工作特别难,而且自己又是女生,现在的工作单位都青睐男生,女生求职最吃亏。还有就是现在这个社会处处需要关系,跟她同宿舍的女生就靠家人的帮忙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像她这种没背景没关系的女生,根本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旁边的同事轻声质疑道:“我听说苏总监也是学历史的,人家怎么……”她还没讲完,就被陈雯粗声打断了:“没办法,有些人运气就是好,跟人家拼运气哪里能拼得过,当初要不是我爸妈逼着我读死书,我现在也不至于混成这样……”
这里作者就巧用同一公司、同一条件的两个人对待工作的不同态度,以及不同的结果来对比,通过对比,展现了“强者找办法,弱者找借口,只有将找借口的时间都用在创造性思考上的人,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成就未来,为梦想插上翅膀”的道理,在对比映衬中,读者能感知到谁对谁错,作者的观点不言自明。
另一种情况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这种情况叫作“纵比”。例如臧克家的《纳谏与止谤》中,通篇都使用对比手法,把虚心纳谏的齐威王和粗暴止谤的周厉王进行对比,古人与今人进行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使说理透彻、深刻。
技法二: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作者借助某一事物,来寄托或传达自己的情感、志趣、抱负等。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具体之物传达出来。因为一般借助的“物”都是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作者往往通过对事物特点的描述,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和精神,由物及人,使得“志”的表达更加容易让读者接受并产生共鸣。如《白杨礼赞》是托物言志的经典名篇,作者茅盾以审美的眼光看待西北的自然景观,联系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在展示白杨树的生存环境、描写白杨树外在形貌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赋予白杨树以鲜明的时代特征。作者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赋予白杨树伟岸、质朴、坚强等精神和气质,托物言志,从而使白杨树具有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象征在西北高原奋起与日寇抗争的广大军民,讴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顽强意志和坚韧精神。要想在文章在合理运用托物言志的技法,我们需要注意两点:
1.做到“眼中有物”。我们要对物进行细致观察。比如,我们长期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叙写它春夏秋冬的模样,那么这棵树就会在我们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当我们在写作关于树的作文时,这棵树便是写作的素材,通过描写树,抒发我们对生活或生命的感悟和思考。
2.做到“心中有志”。在对物进行观察时,我们可以展开联想,物的某种精神或特质引发了我们的情感共鸣。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借这个物来表达内心的志向或情趣。如陶渊明看到菊花,联想到它庄重质朴、隐世独立的特征,而这正是陶渊明一生追求并践行的精神品格。
范例点评
负重前行不可怕
一考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命不会因为负重而消逝,相反,负重前行的生命会更加璀璨迷人。负重前行是什么?它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倔强,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强,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勇气。
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曾说:“大海越是布满暗礁,越是以险恶出名,我越觉得通过重重危难去寻求不朽是一件赏心乐事。”负重前行会带来精神的愉悦,它会让我们看到雨霁初晴后彩虹的美丽,尝到披荆斩棘后硕果的甘甜,收获厚积薄发后胜利的喜悦。
负重前行会激发生命的潜能。黄山松岩缝中的一棵树,面对临崖的绝境,激发出笑看云海、傲然挺立的姿态;越王勾践隐忍十年卧薪尝胆的苦楚,激发出反败为胜、一雪前耻的美谈;日本销售大师原一平经历过露宿街头的窘迫,自创出“三十九种笑容”,书写了全日本“推销之神”的传奇。
负重前行会成就人生的辉煌。南非第一任黑人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铁窗面壁27年,27年的囹圄生活成就他从暴力革命者化身为和解之父,被评为“南非国父”,获得了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在内的百余项奖项。如果说是理想促使曼德拉走上斗争之路,那么这一路上的重压便是助他青史留名的推手。
轻歌曼舞、雅阁品茗的闲适生活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它会慢慢消磨掉人的锐气和进取心,轻者迷失志向,在迷茫无聊中碌碌无为、虚度人生;重者偏离正轨,在精神空虚中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八旗子弟倚仗祖上有功于国,整日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沾染恶习,最终成为腐化沉沦人物的代名词;后唐庄宗李存勖建立政权之后,贪图享乐,宠溺伶人,疏于朝政,最终惨死于伶人的乱箭之下。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们成长环境安逸,却在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中损害了健康,在践踏道德底线的道路上遭人唾弃,在突破法律禁区的荒谬中葬送了人生。
由此可见,负重前行不可怕,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人生中的失重状态。米兰·昆德拉说:“一切重压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而最不能承受的恰恰是轻松。”面对重压,我们应该满怀希望、从容乐观、勇往直前;安然无虞之际,更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点评:
这是一篇议论文佳作。文章开篇即亮明观点:“生命不会因为负重而消逝,相反,负重前行的生命会更加璀璨迷人。”提纲挈領,统摄全文,起笔有力。主体部分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引经据典,扣题严密,说理透彻。引用、对比等论证手法的综合运用,既使文章富有气势,释理痛快犀利,尽显句式规整之美,言简意赅,增强了文章的说理力度。
我爱花生花
有人喜欢优雅的百合花,有人喜欢娇嫩的喇叭花,还有人喜欢纯洁的荷花……而我却喜欢朴实的花生花。
“五一”前夕,我和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参加了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比赛,并且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老师特别高兴,大力夸奖了小组里的其他同学,唯独没有提及我的姓名。难道将我忘记了?难道我的表现不够好?难道……为此,我闷闷不乐了好几天,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爸爸看到我情绪低落,便询问原因。我道明原委后,爸爸只是淡淡地说道:“明天,爸爸带你去花生地里看看。”
第二天早饭后,我跟着爸爸来到屋后,只见嫩绿的花生叶在微风吹拂下,跳着优美的舞蹈。叶片之间闪烁着数不清的小黄花,有的绽开笑脸,有的含苞待放,十分惹人喜爱。“你看,这些花生花十分低调,不愿抛头露面,将自己完全地隐藏在了郁郁葱葱的叶子底下。如果不是清风掀起了叶子,我们很难发现这些小花。”爸爸喃喃地说。
“为什么其它的花都开在最显眼的地方,而花生却把自己的花瓣藏起来呢?”我心生疑问,而后情不自禁地伸出手,想要摘一朵来。
“不能摘,你摘下一朵花就会少结一颗果。”爸爸连忙制止。我将悬在半空的手收了回来,诧异地望着爸爸。爸爸蹲下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知道吗?花生没有时间像桃花、梨花那样,将花朵挂在枝头炫耀自己的美丽。每一株花生都在拼命开花,每株少则一二百朵,多则上千朵。花开完后,它就扎入地下滋养果实。”“太神奇了!”我惊奇道。爸爸继续说,“花生花开过一段时间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会默默地凋零,然后烂在地里,化作养料陪伴地里的果实生长。它谦虚、低调,从不为自己争功劳,只是默默地尽到花的职责。”
是呀,花生从不将花朵炫耀于枝头,而是悄悄地开放,默默地凋零,再暗暗地结果,甚至连果壳也毫无张扬之色,只是泥土的黄色。但是它内在的果子却是绚丽的红色,味道更是香醇……我似乎悟到了一些道理,心情顿时阴雨转晴了。
我暗下决心:我也要做一个像花生那样的人。
点评:
托物言志,通过描绘花生花“悄悄地开放,默默地凋零,再暗暗地结果”“为花生默默地服务,尽到花的职责”的美好品德,歌颂那些朴实无华、谦虚低调、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含蓄深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