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9 鱼我所欲也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1.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被元朝追封为“亚圣”,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2.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
在这样的环境中,孟子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孟子对这一思想,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精华,影响深远的事。
《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以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3.文体知识
《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孟子》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而色彩鲜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孟子》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孟子把孔子“仁”的政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提出著名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反映了较强的民本思想。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出自本文成语
二、字词梳理
1.字音字形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2.重点实词释义
(1)鱼我所欲也(想要的)
(2)二者不可得兼(都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胜过)
(4)故不为苟得也(苟且求得,指只为求活而不择手段)
(5)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6)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7)如使人之所欲(假如,假使)
(8)何不用也(什么不用呢?)
(9)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心)
(10)贤者能勿丧耳(丧失)
(11)一豆羹(豆:盛放食物的容器)(羹:用肉调和五味做的粥状食物)
(12)呼尔而与之(呼:没有礼貌地吆喝)(与:给)
(13)蹴尔而与之(践踏)
(14)乞人不屑也(认为不值得,表示轻视而不肯接受)
(15)万钟则不辩礼仪(万钟:优厚的俸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辩:同“辨”,辨别。)
(16)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17)妻妾之奉(侍奉)
(1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与:同“欤”,语气词)
(19)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从前)(受:接受)
(20)是亦不可以已乎(是:此,这)(已:停止)
(21)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本性,人的羞恶之心)
3.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仪(“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这里表示反问语气)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原先、从前)
4.一词多义
(1) 而 呼尔而与之(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
(2) 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
(4) 得 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恩、感激)
故不为苟得也(取得)
(5) 为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第二个“为”:做)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做)
(6) 之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的)
人皆有之(代词,它,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则生(代词,它,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而与之(代词,它,文中指行道之人,乞人)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代词,它,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它,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 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存、活着)
(8) 与 呼尔而与之(给予)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
(9) 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这里指带来好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10)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没有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谁)
(11)故 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因)
(12)则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那么) 得之则生(就)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这里表假设)
5.古今异义
(1)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能够用来。今义:能够)
(2)是亦不可以已乎(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
(3)一豆羹(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子)
(4)万钟则不辩礼仪(古义:古代的量器。今义:计时器具)
(5)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义:带来益处。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鱼,我所欲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我)乡为(礼义)身死而不受(施舍)。
(我)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文章梳理
1.原文展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能活下去,不得到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行人也不愿接受;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却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它;以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3.段落大意
第1段:提出本文的论点,并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释。
第2段: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本文的论点。
4.思维导图
提出论点:舍生取义 (比喻论证)
正面:生--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反面:死--有甚于死--有所不辟 (对比论证)
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举例论证:不是嗟来之食、不辩礼仪
受万钟:勿失本心
5.文章主旨
《鱼我所欲也》文本身的结构和材料所揭示的中心论点应当是:人皆有“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本心”,“贤者能勿丧耳”。如果把《鱼》文分成三段来分析,是不难说明这一观点的。本文逻辑严密,析理精深,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生动、流畅,气充词沛,颇具说服力。
6.语言特色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1)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2)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进行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进行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人。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3)排比。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积累文言词语,准确、明白的翻译文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优秀课后作业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熟读并背诵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