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设计
展开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短文两篇》
难点名称
学习《陋室铭》托物言志的写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理解托物言志写法的作用,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从而追求自己更高境界的道德修养。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虽然接触过托物言志类的文章,但是由于知识储备,还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刻意蕴。
难点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并逐渐改变不爱深入思考的弊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大声齐读课文。
(注意节奏和情感,读出自己体会)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品味剖析,领悟意境
(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
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补: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将个人之“志”寄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成为作者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写作时常常以物为喻,往往写得比较含蓄。
本文“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3.拓展延伸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象征着高尚的人格。
小结
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一颂扬“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的幽雅动人的景色,往来的“鸿儒”与“陋室”主人纵情谈笑的情形,“陋室”主人“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情状,鲜明地展示了“陋室”主人的精神生活风貌,既足以见“惟吾德馨”,又足以明“陋室"不陋。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的人居住,则陋室不陋,这是以“惟吾德馨”否定“陋室"之“陋”,把对“惟吾德馨”的颂扬推向了极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们首先来看什么是衬托?,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7 短文两篇陋室铭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根据音节或意义有感情地朗读,观其物,探陋室,知其人,爱其志,物言志,明手法, 学以致用,作小结 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