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研备课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153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教案,共3页。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木兰诗》
难点名称
引导学生理清《木兰诗》故事情节。
深入分析《木兰诗》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通过情节发展,全面了解人物性格,透过事件,深入了解人物!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不太会全面分析一个人,方法还不熟,心智还没有发展到这一步。
难点教学方法
赏析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导入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l)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
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
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5)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
(6)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忙。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7)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8)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忙”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
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因为木兰在国家需要当头,父亲年老之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厚禄,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朴实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小结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坚强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8 木兰诗公开课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8 木兰诗教案设计,共2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