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课题名称
《孙权劝学》
难点名称
评说《孙权劝学》人物形象的特点。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课属于古文,对此学习起来比一般的课文要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历史方面的了解比较匮乏,同时对古文的理解不够。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
通过具体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印象深刻。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孙权劝学》里面孙权是如果劝说自己的下属进行学习的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
蒙乃始就学。
鲁肃:敬才爱才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先看孙权。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
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小结
人物形象的特点
孙权:由己及人、平易近人、严格要求、
以身作则、言辞恳切;
吕蒙:机敏精干、善于学习、知错就改、
虚心好学
鲁肃:爱才惜才、忠国长者、忠厚坦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2 *台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4 孙权劝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4 孙权劝学优质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目标,课时计划,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