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习题
展开9.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
基础巩固
1.日本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解析:甲午战前日本曾侵略过台湾,但由于台湾人民的反抗,获取了50万两白银的赔偿,其侵略势力没有进入中国,《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它攫取了一系列侵略特权,侵略势力进入中国。
答案:C
2.甲午战争后,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偿还借贷 B.兴修水利
C.赈灾 D.减免田租
解析: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缴付对日的巨额赔款,各地的自然灾害,不得不增加经费兴修水利和赈灾等,引发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但最主要的是偿还外债。
答案:A
3.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列强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列强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
C.列强的侵略打破了洋务企业的垄断地位
D.列强的贷款提供了资金
解析:列强侵华一是阻碍了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客观上瓦解了当地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答案:A
4.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其目的是( )
A.摆脱民族危机 B.抵制洋商洋厂
C.摆脱封建势力的压迫 D.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19世纪末,他们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政治变革的要求。
答案:D
5.“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 )
A.得到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华获得的利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伐
解析:美国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蒙受“损失”。这一政策使美国在华实力大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答案:D
综合应用
6.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能够( )
①到北京拜访中国外务部 ②在上海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 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③④
解析:主要针对的是《马关条约》签订后,经过历次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B
7.下列关于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
解析:当时民间资本还不具备投资铁路的条件,其初步出现是在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后的事。
答案:B
8.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1)~(3)题。
资本输出是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其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剩余价值。进入垄断阶段后,垄断组织便把国内大量的过剩资本输往中国,这样可以直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燃料,免除关税、降低运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占领广阔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
资本输出给中国造成双重后果:①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②由于资本输出的目的是垄断中国市场,获取超额利润,所以资本输出又破坏、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其根本目的是_______。
(2)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中不利于中国重工业发展,使中国民族工业“后天畸形”的原因是( )
A.争做中国债主 B.抢夺路权
C.控制中国矿山资源 D.开设工厂
(3)如何理解资本输出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第(1)问较简单,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第(2)注意与重工业有关的是矿产资源;第(3)注意列强侵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
参考答案:(1)资本输出 获取高额垄断利益
(2)C
(3)列强的资本输出对中国产生两方面的影响:一是阻碍了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二是客观上瓦解了当地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基础达标
9.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主要是( )
A.筹借资金,发展资本主义
B.大规模修筑铁路
C.筹借军费镇压农民起义
D.交付对日巨额赔款
答案:D
10.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
A.阻挠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B.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C.攫取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D.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
解析:美国出台该政策的背景是:19世纪9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而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因此其目的是凭借经济优势,进行自由竞争。
答案:B
11.清政府为应付财政危机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增加旧税的征收额度②降低官员薪俸③节省军费开支④增加商税和扩大纳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12.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抑制列强经济侵略
答案:C
13.下列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
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影响
解析:这是一道否定选择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理解和综合、归纳能力。对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和“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两项容易把握;而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即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进行竞争,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民间资本根本不具备“投资铁路”的能力。
答案:B
14.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主要是由于它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 )
A.充足资金
B.先进技术
C.劳动力和市场
D.政治保护
解析: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导致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答案:C
更上一层
15.决定帝国主义侵华特征演变的基本因素是…( )
A.中国的政局
B.资本主义的发展
C.清政府的态度
D.中国的自然条件
解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它们为了满足本国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掀起了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的高潮。因此,列强侵华特征的演变是由资本主义自身的发展所决定的。
答案:B
16.恩格斯曾说:“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下列史实与恩格斯预言无关的是( )
A.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B.战后中国民族工业有了显著发展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D.中国面临着由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解析:由“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可知民族工业的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从“大工业和铁路”使“旧有联系的瓦解”可知列强的资本输出起了瓦解中国自然经济的作用。
答案:D
17.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
A.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
B.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
C.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D.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
解析: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既不同于半殖民地,也不同于殖民地,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形式。
答案:C
18.1899年,美国提出了对华的“门户开放”政策,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有利于保障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B.是反对欧洲列强独占中国的策略
C.有利于加快美国的侵华步骤
D.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解析:本题考查对“门户开放”政策的全面认识。只要抓住这一政策是美国侵华的重要手段,就能得出它不可能保障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
答案:A
19.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制度③领导农民暴动起义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赖广大人民群众。
答案:C
20.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戊戌变法准备了( )
A.思想和经济基础
B.组织和阶级基础
C.思想和阶级基础
D.经济和阶级基础
解析: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资产阶级领导政治运动准备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答案:D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1898年清政府向俄、法、英、德的借款
借款时间 | 借款对象 | 借款额(白银) | 借款附带条件 |
1895.7
| 俄法 | 9896.8万余两 | 1.同意以海关税款为抵押 2.允许俄法参与海关管理 |
1896.3 | 英德 | 9762.2万余两 | 不准改变由英国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的现状 |
1898.2 | 英德 | 1.1277亿余两 | 1.以海关关税为担保 2.以内地的税收(厘金)每年500万两作抵押 3.由外国人控制海关征收 |
材料二:
下图是清末一位爱国人士所画。图中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蛤蟆代表法国;肠代表德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请回答:
(1)这三次贷款都以___________为抵押,为什么?清政府的借款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第(1)问注意总结表格中“借款附带条件”一栏,对产生的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较简单,通过分析图片即可得出结论。第(3)问注意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说明民族危机的严重。
参考答案:
(1)海关收入因为海关收入是清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控制海关就可以左右中国财政,保证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垄断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通过货款,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2)反映了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19世纪末,帝国主义经济上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政治上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六单元综合检测,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单元测试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同步练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