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研组备课教学设计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163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教研组备课教学设计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59163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备课课件ppt
展开《回忆鲁迅先生》教学设计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注重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重视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培养,在咀嚼文本、涵泳经典的基础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回忆鲁迅先生》是部编语文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卓越科学家邓稼先、爱国诗人闻一多等,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品格气质,篇章结构、语言形式等方面也各有特色。
捧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我们眼前则浮现出一个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一个情深义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平常如普通人,温情如平凡人。它从一个鲜为人道的角度,为鲁迅先生形象增添了异常真实,异常亲切的一笔,使鲁迅成为更完满、更丰富的“人 ”。同时,萧红的散文,情真意切,细腻的笔调充溢着萧红对先生的敬意、怀念种种真情实感,文章内容看似寻常甚至琐碎,背后是对鲁迅的深刻了解,内里是对鲁迅的炽烈情感,实为我国现代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怀人名篇。是为“琐事蕴含人物本色,琐记成就经典篇章”。
三、教学目标
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着重在揣摩关键语句和“批注”方法,据此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速读课文,采取旁批的形式,透过一系列细节梳理萧红笔下鲁迅先生的不同“身份”,把握人物形象;
2、揣摩重点语句、段落,力求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会萧红心中鲁迅的“身份”之重,理解作者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和梳理文意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感情,走进作者内心世界
五、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1、以批注与文本对话: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批注符号如“~~~”、“——”等做批注式阅读,引导学生有指向性地阅读。在交流展示中自然归纳鲁迅之“凡人”身份,为后面的品读打好基础。
2、以品读启发思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引导品读,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使学生结合文本,由粗到精,由此及彼,最终使学生既能明白萧红心中“鲁迅”之“贵人”身份又体会到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二)学法:
在本课的教读过程中,我打算对学生进行圈划批注法、以读促解,读中悟情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用读读、批批、品品的方法,以批注悟人物,以品读促情感,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六、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观其貌,说其人
| (1)幻灯片播放鲁迅先生照片及《自题小像》诗,师生共同完成关于鲁迅先生的填空。 鲁迅以那些笔力遒劲思想深刻的反封建小说,一举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鲁迅是一个_____。 鲁迅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图大志,以一腔热血,试图拯救中华民族于落后危难之中,鲁迅是一个_______。 鲁迅是一个社会动荡变革中的知识分子,一个时刻企望改变社会却又无能为力,而只能用一支笔来揭露、唤醒世人的人,鲁迅是一个____。 (2)请你用一个词语评价鲁迅先生。
(3)齐读标题和作者,从标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或者产生哪些猜想呢? | (1)学生很容易得到鲁迅先生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三大身份词。
(2)学生评价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勇毅、果敢、一字须,严肃冷峻……
(3)抓住“回忆”“先生”二词分析及猜想 |
鲁迅这个名字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似乎是遥远而模糊、概念而零散的,入学至今学过的些许篇章或许只能拼凑成“伟大”一词,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实际上,鲁迅先生也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认识伟人的平凡之处,于平凡中彰显伟岸人格。这样导入与本文的学习形成一个反差,在此教师不必纠正学生的认识偏差,让学生在反差中更深刻地感受一个立体的鲁迅形象。 |
(二)忆往事,感其人 | (1)在萧红的笔下,鲁迅先生又会以哪些身份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呢?文章篇幅不短,所以我们采用速读的方法: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还要边读边思考边动笔。 多媒体出示: 思考一个问题:在萧红笔下,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身份) 用不同的线条勾画出展现这些身份的细节,适当的在空白处批注
(2)全班交流展示
(3)通过同学们对这些片段的解读,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们的脑海里也更清晰鲜活起来。
|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在萧红笔下,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身份),批注展现这些身份的细节。
(2)学生朗读精彩句段,品味深意妙处。 学生可能选取的:(1)朋友(先生的笑、对朋友的热情等);(2)丈夫、父亲身份(对妻子的依赖尊重、对孩子的疼爱理解、对弟妹的谦让、);(3)老师、长者:(嘱咐坐小汽车、吃东西给面子、读青年的信等);(4)学者、战士:(灯下背(剪)影)等。
(3)在萧红的笔下,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个疼爱了解孩子的好父亲、一个尊重体贴妻子的好丈夫。 他不仅是中国文化界的思想领袖,他还是一个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一个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 他不仅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革命家,他还是一个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老师、一个废寝忘食、潜心专研的学者。 |
萧红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凡人”鲁迅形象。撷取生活细节,展现人物性格,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就事论人,既锻炼了学生检索材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全班交流,汇集思想,拓展学生的思维,也为后面的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三)阅其历,品其人
| (1)请大家先看两段文字 (屏显)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后花园、祖父和我》) 鲁迅先生曾在《社戏》中写下: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萧红也写下类似的文字: 祖父把那小猪一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东西。 (萧红《后花园、祖父和我》)
(2)ppt出示: 呼兰河畔草青青,天南地北早闻名。 女儿原有英雄气,文采偏从鲁迅风。 这是王孟白教授在萧红逝世40周年之际写的悼诗的四句。它恰如其份地概括了中国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对萧红创作的影响及萧红对鲁迅的师承。
(3)作为老师,鲁迅还教会了萧红很多东西,比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你是否能在课文中找到细节佐证呢?
(4)Ppt出示: 1、1937年春,萧红在北平疗伤,与女友李洁吾谈心,李洁吾后来回忆:“1937年她从上海来北京看我的时候,偶然之间我们谈到了父亲,我说:‘鲁迅先生待你们,真像慈父一样哪!’她马上说:“不对!应该说像祖父一样,没有那么好的父亲!” 2、父亲常常为着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对待仆人,对待自己的儿女,以及对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样的吝啬而又疏远,甚至于无情。 可是从祖父那里,指导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萧红《遇见你,遇见不变的纯真》 鲁迅除了是萧红的文学导师之外,他还在萧红的生命中扮演着什么身份呢?文中是否有这样的细节,让萧红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给她的温暖和爱? (5)从萧红和鲁迅的相处中你一定看不出来萧红一生是颠沛流离的,请大家自由朗读多媒体上的补充材料。 萧红和鲁迅相处的短短20个月是她一生中少有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鲁迅的身边,萧红既得到严师的教诲、文学方面的熏陶,又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和温情。这一切都是因为遇见了鲁迅,这个生命中最珍贵的人。 | (1)学生能很明显的感知鲁迅在文学上对萧红的影响
(2)读诗、入诗
(3)由材料回归文本,联系细节分析“师者”身份。
(4)联系文本细节分析“亲人”身份。
(5)自由阅读多媒体上的补充材料 |
《回忆鲁迅先生》洋洋洒洒近两万字,读者却毫无冗长之感,原因就在于全文字字句句都熔铸着一种敏感细腻、纯洁率真的女作家满腔至爱之情,都打上了作者萧红对恩师的热爱、怀念、崇敬之情感的烙印,所以在本环节安排学生细细品味语言背后的丰富内涵,一方面真切感受萧红的诚挚深情,另一方面更深刻领略先生的人格魅力! |
(四) 读其作,懂其人 | 只有走进他的作品,才能深入认识他,不如让我们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萧红的作品,走进他的心灵世界。 (PPT萧红作品及评价)
| 在本周完成一篇以“萧红”为主题的读书报告!
|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立足课本,跳出课堂,视野更为开阔。 |
板书设计 |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伟人----凡人----贵人
| 思路清晰,简洁明了,是整个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学生学习思路的精典再现。 |
七、教后反思
本堂课力求突破以下几点:
1、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有粗到细的读、重点句段反复品,使学生能更准确地体悟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匠心,力求构建富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2、形成能力:以文本为平台,补充相关材料,走出文本,走进人物内心 ,从而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3、互动生成:通过深度解读,实现生生间、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互动和师生价值观的动态生成。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卖油翁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3 卖油翁备课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备课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8 木兰诗备课ppt课件,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