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春夜洛城闻笛 优课创新教学设计

    春夜洛城闻笛 优课创新教学设计第1页
    春夜洛城闻笛 优课创新教学设计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准字音,读通诗意,读懂诗人,读懂诗情,读出画面感,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本解读:《春夜洛城闻笛》是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之一,这首诗系因诗人厌倦飘零、思归故土而作,很可能是诗人在彻夜不眠之时写的,表达了思归安陆的强烈感情。
    学情分析:学生进入初中将近一年,对诗歌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从培养学生喜爱诗歌进而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出发,本节课将着重“读“,通过诗歌五读法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关键词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2、掌握诗歌学习方法(诗歌五读法),学习积累、扩写诗歌。
    教学重点:通过关键词掌握诗歌内容,感悟诗歌情感;
    教学难点:掌握诗歌学习方法(诗歌五读法),学习积累、扩写诗歌。
    教学方法: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相关PPT,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李白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幻灯片展示《中国诗词大会》外卖小哥夺冠的画面。
    2018年2月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由一个外卖小哥斩获桂冠。这突然惊醒了我们,原来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代诗仙李白带给我们的《春夜洛城闻笛》
    二、读准字音
    找多音字,请学生读
    学生纠错、点评
    播放录音,请学生听
    请学生正音后再读
    学生齐读
    三、读通诗意
    1、解题
    师:诗人在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时间、地点、事件)
    2、关键词
    第一组:闻、谁、暗、满
    闻:听到(古今异议)
    谁:笛声出处不明,对应“闻”;
    暗:形容笛声悠远轻细,与听笛者不期而遇;
    满:夸张,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为后面思乡作铺垫;
    第二组:折柳、何人不起
    折柳:折柳赠别;《折杨柳》曲;“留”;
    何人不起:谁不升起(反问,加强语气);由己及人,联想到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
    故园:故乡
    3、构置意境
    (1)学生根据关键词先说;
    (2)屏幕提示后再请学生说:
    这是一个_____的夜晚,诗人听到_______的笛声,就是那一曲________勾起了诗人________之情。在这情怀中,诗人想到了
    (3)学生再用自己的话来购置意境
    4、师生合作,意境伴读
    你们说得真好!这样,吴老师来营造意境,你们来读出诗境,读读看是哪一句诗,要读出诗歌的情境哦!
    师:不知从谁家的窗户里悄然飘出了阵阵悠扬的笛声
    (谁家玉笛暗飞声)
    师:这笛声随着春风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散入春风满洛城)
    师:在夜里倾听一支表达惜别之情的《折杨柳》曲
    (此夜曲中闻折柳)
    师:谁能不勾起怀念故乡之情呢!
    (何人不起故园情)
    四、读懂诗人
    1、写作背景
    师:哦,我们仿佛已经走进诗人,走进洛城,感受到悠扬的笛声,寂静的洛城,满怀的思绪……可吴老师不禁想问,诗人因何浮想联翩,又因何作下此诗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离诗人再近一步。
    学生分享写作背景。
    10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
    24岁,年少有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5岁,辞亲远游。“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4岁,初到长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42岁,待诏翰林,“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44岁,赐金放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5岁,双子星会,“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五、读懂诗情
    师:诗人思归故里,方才写下此诗,由此可见,诗歌表达的是
    一种怎样的情感?
    (思乡之情)
    师:谁能告诉我,诗歌中这种情叫什么情?
    (故园情)
    师:是啊,何人不起——
    (故园情)
    师:怎么理解这句诗?
    (是啊,谁的心中能不升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呢?)
    师:吴老师知道咱班上有些孩子是留守学生,是外地人,平时会想家、想父母的举手?那你们觉得,根据观察,你们周围的哪些人会格外地思念故园?
    (乞丐——无家可归的人)
    (商人、游客、学生……——离家在外的人)
    师: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思乡,我们读诗也思乡,那当时和诗人同处洛阳,一样听到悠扬的《折杨柳》的笛声时,还有谁也在思乡?
    (在外经商的人,家破人亡的人,独自求学的人……)
    师:简而言之,是远离故乡的人!让我们再读诗歌,读出离家的伤感,读出在外的忧愁,读出诗人的愁绪。
    学生齐读
    六、读出画面感
    1、想象画面,模拟李白思乡的情景
    师:有多少人远离故乡,有多少人魂牵梦萦,有多少人心生向往,
    因为思乡,纳兰性德“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因为思乡,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因为思乡,李白又会怎样呢?此时的他,会有怎样的动作、神态、心理呢?让我们将想象凝聚于笔端,去描绘当时的画面。
    同桌讨论,组织语言;
    学生展示,模拟场景;
    展开联想,模拟其他思乡人
    师:李白如此,那其他远离故乡的人呢?他们听到笛声在想什么,
    在做什么?例如夜半打更人、进京赶考的学子、······谁来试试看。
    学生模拟。
    总结
    总结学法
    (1)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内容、主旨
    (2)诗歌五读法
    (2)举一反三,重在积累
    2、小组合作,展示读法
    师:现在就来检验你们的学习效果,试着小组合作,选择齐读、男女生分读、唱歌、表演、说书或讲故事的形式来展示这首诗。
    小组合作,商量展示方式。
    小组展示。
    拓展诗歌,诵记
    1、对比阅读武元衡《春兴》
    师:语文学习不能是单一的一节课,我们还要走进生活,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现在吴老师就考考你们的语文功底,对比分析两首诗。
    同是思乡,两首诗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呢?
    拓展诗词积累
    师:春天的景物、悠扬的笛声悄然间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诗句有思乡之意呢?
    九、布置作业
    1、背诵《春夜洛城闻笛》;
    2、发挥想象,扩写诗歌;
    3、推荐席慕蓉《乡愁》,希望同学们下去之后做到古今赏读。
    十、板书设计
    诗歌五读法 春夜洛城闻笛
    读准字音 李白
    读通诗境 谁 暗 满
    读懂诗人 折柳——思乡之情
    读出感情 关键词——内容、主旨
    读出画面感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写作 文从字顺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程类型,教学时数,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共2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3 卖油翁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3 卖油翁教案,共3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