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爱莲说教学设计
展开
教师姓名 |
| 单位名称 |
| 填写时间 |
|
学科 | 语 文 | 年级/册 | 七年级(下) | 教材版本 | 部编版 |
课题名称 | 《爱莲说》 | ||||
难点名称 | 学习作者写菊和牡丹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文章写菊和牡丹的作用需要从衬托的手法入手,而这一手法学生接触并不多,不仅要了解什么是衬托,还要体会莲、菊、牡丹之间的相似点,具有一定的难度。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和对衬托手法的理解还较为欠缺,而且要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衬托的作用,从而体会作者的志趣是有难度的。 | ||||
难点教学方法 |
1.通过朗读和交流,体会菊和牡丹对莲的衬托作用。 2.通过合作探究,分析作者对菊和牡丹态度,理解作者的高洁品质。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周敦颐的《爱莲说》以散句方式成文,极其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作者在文中除了写“莲”,我们知道还写了菊和牡丹,有何用意呢?我们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就是学习作者写菊和牡丹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即爱莲说—衬托的作用。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一、我们首先来看什么是衬托? 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就叫衬托。 二、下面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菊花和牡丹在文中的衬托作用。 1.菊花的衬托作用: (1)从文中找出有关菊花的描写。 文中作者指出“晋陶渊明独爱菊。”“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不难得出菊花象征了什么样的人? 菊象征了隐逸者,就像“以菊为伴,以酒遣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有着保持独立的人格的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另一方面,作者不赞成隐居避世,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二人所处的朝代不同,但历史的背景却又如此相似:战乱频发,官场污浊。陶渊明三进三出之后一首《归去来兮辞》向世人宣告彻底的离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归隐之趣。 (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菊花抱有怎样的态度? 赞颂它的不苟同于世俗,但又惋惜它消极避世。 陶渊明远离了官场,而周敦颐却要在这污浊的官场坚守,哪怕发出“同与者何人”的慨叹,依然保持莲花的君子之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依然坚守本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庄重质朴、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尊自洁)。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1)从文中找出有关牡丹的描写。 文中“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这样的情景,你联想到了哪些有关牡丹的诗句? 刘禹锡就曾有诗云:“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象征了富贵者,白居易的《秦中吟》中说道:“一丛深色花,十户牛人赋。”牡丹价钱昂贵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争相购买,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借此来说明世人追名逐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作者对待牡丹的态度是怎样的? 诗人借牡丹来折射当时热衷追求荣华富贵的社会现状,爱牡丹者的“众”和爱莲者的“独”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对牡丹的不赞同,对世人热衷追名逐利的鄙弃。 3.小结:《爱莲说》,可谓:衬托运用自如,分寸把握到位。既没有过度对牡丹的喜爱进行讽刺,也恰当的运用菊花的典故,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了莲花,以及周敦颐自己的洁身自好。这里恰到好处的运用衬托手法,不仅衬托出了莲花“存于市而不湮于世”的品质,更体现出周敦颐不隐居避世,也不湮没世中精神境界。 三、拓展延伸 “青山石多玉石少,世间人多君子稀”。文末,周敦颐发出同予者何人的慨叹: 思考:周敦颐为何发出一声叹息?叹真隐者少!叹追名逐利者多!叹自己志在君子,却无同路人!同予者何人?到底有没有呢?同学们想想学过的课本中是否有这样的人?和同桌进行交流 ①刘禹锡:一生辗转奔波于仕途,虽历经艰辛却痴心不改。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先后被贬到连州、和州、苏州,每到一处都深入民众,体察民情,勤廉守政,为当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②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③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与周敦颐同时代)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练习: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用蝉鸟的鸣叫声,来反衬出山林的幽静。
| ||||
小结 | 上下五千年,“君子”何其多!不管是居朝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们不消极避世,不追名逐利,独立不移,坚贞高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我们从课本中可以找到许多周敦颐的同路人,我也希望你们当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为与周敦颐品行一致的同路人。
|
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句近看泰山,六句细赏泰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语引入,总结,沙漠创业,热情赞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