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课堂讨论,本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读音,生词含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3.感受“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生字读音,生词含义,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1.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在整体感知全文基础上,弄清文章巧妙的构思,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梨花的深刻含义。
2.感受“梨花精神”,在生活中也做一个乐于助人、文明善良的人。
自主 合作 探究
多媒体
四写梨花 景美 讴歌
驿路梨花 木屋主人 人美 赞美
设悬误会 结构美
象征手法 精神美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叙述的人物、事件以及叙述的顺序,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为本节课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了准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现小茅屋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小茅屋陈设的?这样写有何作用?
2. 课文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的问题写了几次误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带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析。
(二)学习第1-8段。解决第1问。
明确:“我们”在起伏不断的山间行走,天色渐晚,前不着村,后不挨寨的情况下发现梨花,进而发现了路旁的小茅屋,小茅屋的出现给“我们”以惊喜和希望。
课文紧接着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学生齐读有关词句。
明确:课文从外到内描写了小茅屋的陈设:草顶竹茨泥墙,屋里漆黑,门从外扣着,白水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推开门进去,火塘里茨是冷的,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还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这些描写无一不表现出小屋主人的热情周到、细心,可以看出小屋主人那颗助人为乐的热心。那么,这位热心助人的屋主人是谁呢?为了找这位古道热肠的小屋主人,还发生几个有趣的故事呢。
(三)指定学生读9----36段。
围绕“小茅屋主人是谁”的问题,文章叙写了两次误会。
第一次误会:
“我”和老余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屋主人,于是“我”和老金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可是瑶族老人说他不是主人,而是过路人。但瑶族老人从一个赶马人那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都得到了小茅屋主人的帮助,因此决定为小茅屋做点什么,于是第二天便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这正是在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感染下所产生的结果。
第二次误会: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正在修茸房屋时,看见了梨树丛中的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面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于是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表示感激之情。可小姑娘说她也不是小屋主人,小姑娘还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原来是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这里修建了小茅屋,小姑娘的姐姐——梨花照料小茅屋,梨花出嫁后,梨花妹妹继续照管小茅屋。
这两次误会的描写,给读者设置了强烈的悬念,也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那么,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明确:应该是小茅屋的建造者和所有的照料者。
(四)课文标题是“驿路梨花”,文章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照应题目,喻意深刻。
思考:课文中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明确:有四处。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2.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3.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馆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4.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以梨花美景来衬托美丽的梨花姑娘,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出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思考:如何理解结尾引用陆游的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明:作者一语双关,主要是为了歌颂雷锋精神到处发扬光大。
三、课堂讨论。
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的称赞;市场意识,在现在也被人们提倡。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见仁见智,让学生畅所欲言。
四、本课小结。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日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
仔细读课文,想想,为修建和照料"驿路"上的小茅屋,哈尼姑娘梨花和梨花妹妹做了哪些好事,解放军做了哪些事。试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把课文缩写成五六百字的一篇短文。
【交流】附推荐作品:《驿路梨花》 《绿月亮》 《断肠草》
参考资料 :《教参》
课内作业 :
课外作业 :
课后心得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
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提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驿路梨花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15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研读课文,课文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