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6(江苏专用)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9178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6(江苏专用)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9178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6(江苏专用)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91787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6(江苏专用)
展开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本草述钩元》中的“石碱”条目下记载“采蒿蓼之属。开窖浸水。漉起。晒干烧灰。以原水淋汁。每百斤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连汁货之四方。浣衣发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 B.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
C.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蒸发结晶操作 D.“浣衣发面”都与石碱的碱性有关
2.下列关于电解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
B.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极
C.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是物理变化
D.电解池和原电池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SiO2H2SiO3Na2SiO3
B.饱和食盐水NaHCO3(s)Na2CO3(s)
C.海水Mg(OH)2(s)MgCl2(aq)Mg(s)
D.NH3N2HNO3
4.鲜花保鲜剂S-诱抗素制剂,可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分子式为C15H20O4
B.1m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要消耗20ml氧气
C.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D.既能使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5.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下列做法与该报告精神相违背的是
A.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
D.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素的提取及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都是中国化学家的科研成果
B.可用加水溶解后测pH值的方法鉴别氯化钠与亚硝酸钠
C.只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加热)一种试剂,无法将乙醛、甘油、葡萄糖溶液鉴别出来
D.无水氯化钴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
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A.AB.BC.CD.D
8.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干燥氨气
C.用装置丙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
D.利用装置丁制取硫酸和氢氧化钠,其中b为阴离子交换膜、c为阳离子交换膜
9.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相符的是
A.AB.BC.CD.D
10.含氯消毒剂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含氯消毒剂的是
A.Cl2B.H2O2C.ClO2D.NaClO
11.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 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N2O(g) + CO(g)CO2(g) + 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ΔH = ΔH1 + ΔH2
B.ΔH = −226 kJ/ml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 Pt2O+ 和 Pt2O2+
12.根据下图能量变化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2(g)+1/2O2(g)=H2O(l) △H=-242kJ·ml-1
B.若H—H、O==O的键能分别是436 kJ·ml-1和496 kJ·ml-1,则H—O的键能是463 kJ·ml-1
C.据图可知,氢气的燃烧热为242 kJ·ml-1
D.10克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1210kJ
1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镁原子:Mg2+B.氯原子:Cl2
C.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乙醇的结构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4.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________(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理综合题
15.配平下列方程式并填空。
(1)__________Cu+__________HNO3=_________Cu(NO3)2+_________NO↑+_________H2O,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H2O2+__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O2 ↑+_________H2O
四、工业流程题
16.铁、铜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现有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晶体(CuCl2·2H2O),为制取纯净的CuCl2·2H2O,首先将其制成水溶液,然后按如图步骤进行提纯:
已知Cu2+、Fe3+和Fe2+的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氧化剂的目的是_______。
(2)最适合作氧化剂X的是_______。
A.K2Cr2O7 B.NaClO C.H2O2 D.KMnO4
(3)加入的物质Y是_______。
(4)最后能不能直接蒸发结晶得到CuCl2·2H2O晶体?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不用回答;若不能,回答该如何操作?_______。
(5)若向溶液Ⅱ中加入镁粉,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试解释原因_______。
五、有机推断题
17.从薄荷油中得到一种烃A(C10H16),叫α—非兰烃,与A相关反应如图:
已知:
(1)H的分子式为___。
(2)B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
(3)含两个—COOCH3基团的C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种(不考虑手性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呈现2个吸收峰的异构体结构简式为___。
(4)B→D,D→E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
(5)G为含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其结构简式:___。
(6)写出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溴水中加入等体积的苯,振荡静置
上层接近无色,下层为红棕色
Br2在苯中的溶解度
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B
向2mL0.lml·L-1AgNO3溶液中滴入1mL0.lml·L-1NaCl溶液后,再滴入1mL0.lml·L-1Na2S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后又变为黑色
Ksp(AgCl)>Ksp(Ag2S)
C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1-2滴酚酞溶液
溶液均变红且前者颜色较深
结合H+能力:CO>HCO
D
将蔗糖和稀H2SO4混合溶液水浴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再加入少量新制Cu(OH)2,并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蔗糖完全水解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测定HF和HCl的沸点
比较氟、氯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氯化钙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比较钙、钠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等浓度的HCl、H2S两溶液的pH
比较氯、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向淀粉KI溶液中通入氯气
比较氯、碘的非金属性强弱
Fe3+
Fe2+
Cu2+
氢氧化物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4.7
氢氧化物完全沉淀时的pH
3.2
9.0
6.7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说明“石碱”成分来自植物烧成的灰中的成分,“以原水淋汁”,说明该成分易溶于水,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能去污亦能能作为发酵剂,说明“石碱”的有效成分为碳酸盐,故A正确;B.记载中包括石碱的制法与用途,故B正确;C.制取过程中包括浸取、过滤、煅烧等操作,但没有蒸发结晶操作,故C错误;D.“浣衣发面”,碳酸盐用作去污和发酵剂是利用碳酸盐水解显碱性,故D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2.C
【详解】
A.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电解池中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阴极,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电解质溶液导电是阴阳离子在两个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符合题意;
D. 电解池和原电池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3.B
【详解】
A. SiO2和水不反应,不能实现SiO2 H2SiO3 的转化,故不选A;
B. 饱和食盐水通入氨气、二氧化碳生成NaHCO3沉淀,过滤后,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选B;
C.电解氯化镁溶液生成氢气、氯气、氢氧化镁,不能实现MgCl2(aq) Mg(s),故不选C;
D. NH3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不能实现NH3N2,故不选D。
4.B
【解析】
【详解】
A.由结构简式及C能形成4个共价键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5H20O4,故A正确;
B.由CxHyOz消耗氧气为x+-可知,1ml该物质完全燃烧,消耗1ml×(15+-)=18mlO2,故B错误;
C.有机物中含C=C能发生加成反应,含-OH、-COOH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含-COOH该有机物能使紫色石蕊试剂显红色,含-OH及C=C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B。
5.A
【详解】
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C
【详解】
A.利用萃取方法提取青蒿素及医学上的应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中国化学家的科研成果令世界瞩目,故A正确;
B.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亚硝酸钠溶液呈碱性,可用测pH的方法鉴别,故B正确;
C.氢氧化铜悬浊液能与多羟基有机物反应,生成绛蓝色的醇铜溶液,且丙三醇铜加热后颜色不变,而葡萄糖铜加热后由绛蓝色溶液转化为砖红色沉淀。因此,上述三种物质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后,现象分别为悬浊液溶解得蓝色溶液,加热有红色沉淀生成、起初得绛蓝色溶液加热后颜色不变、起初得绛蓝色溶液加热后得砖红色沉淀,故可用来鉴别,故C错误;
D.无水氯化钴吸水后,转化为水合氯化钴,颜色会蓝色变为粉红色,由此可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故D正确;
故选C。
7.C
【详解】
A.向溴水中加入等体积的苯,振荡静置,发生萃取,上层为溴的苯溶液为红棕色,下层为水层无色,故A错误;
B.向2mL0.lml·L-1AgNO3溶液中滴入1mL0.lml·L-1NaCl溶液后,再滴入1mL0.lml·L-1Na2S溶液,银离子浓度过量,故不能根据沉淀的转化判断沉淀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大小,B错误;
C.碳酸根的水解能力大于碳酸氢根的水解能力,前者盐溶液的碱性更强,故向等体积等浓度的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各滴1-2滴酚酞溶液,溶液均变红且前者颜色较深,C正确;
D.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有醛基,说明蔗糖发生水解生成含醛基的葡萄糖,但不能确定是否完全水解,故D错误;
答案选C。
8.D
【分析】
A.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
B. 氯化钙和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
C.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D. 阴离子交换膜只能阴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能阳离子通过。
【详解】
A. 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没有酒精灯加热,因此不能制取氯气,A错误;
B. 氯化钙和氨气反应生成络合物,因此无水氯化钙不能用来干燥氨气,应该用碱石灰干燥,B错误;
C.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新的杂质,应该用溴水除去乙烯,C错误;
D. 阴离子交换膜只能阴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只能阳离子通过,阴极上H+放电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大量的OH-离子,Na+通过交换膜进入阴极区,则c为阳离子交换膜;阳极上OH-放电生成O2,同时阳极附近有氢离子生成,SO42-通过阴离子交换膜b进入阳极,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涉及气体制备、净化、电解等知识,明确物质性质、反应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应用能力。
9.D
【详解】
A.HF和HCl的沸点大小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与氟、氯的非金属性无关,因此不能通过测定HF和HCl的沸点来比较氟、氯的非金属性强弱,A不符合题意;
B.向氯化钙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不能比较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碱性强弱,则不能比较钙、钠的金属性强弱,B不符合题意;
C.HCl、H2S均不是Cl、S的最高价的含氧酸,因此不能通过测定等浓度的HCl、H2S两溶液的pH来比较氯、硫的非金属性强弱,C不符合题意;
D.非金属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氯气能置换出碘,说明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则非金属性Cl>I,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10.B
【详解】
A. Cl2含有氯元素,故A正确;
B. H2O2不含有氯元素,故B错误;
C. ClO2含有氯元素,故C正确;
D. NaClO含有氯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11.D
【解析】
A、①N2O+Pt2O+=Pt2O2++N2 △H1,②Pt2O2++CO=Pt2O++CO2 △H2,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N2O(g)+CO(g)=CO2(g)+N2(g)△H=△H1+△H2,故A正确;B、图示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焓变△H=生成物总焓-反应物总焓=134KJ·ml-1-360KJ·ml-1=-226KJ·ml-1,故B正确;C、正反应反应活化能E1=134KJ·ml-1小于逆反应活化能E2=360KJ·ml-1,故C正确;D、①N2O+Pt2O+=Pt2O2++N2 △H1,②Pt2O2++CO=Pt2O++CO2 △H2,反应过程中Pt2O+和Pt2O2+ 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需要补充,故D错误;故选D。
点睛:选项A是难点,要先写出两步反应方程式,再用盖斯定律,求出△H=△H1+△H2。结合A,不难得出:反应过程中Pt2O+和Pt2O2+ 参与反应后又生成不需要补充。
12.B
【解析】A.由图可知H2(g)+1/2O2(g)=H2O(g) △H=-242kJ·ml-1,故A错误;B.反应热△H=反应物的键能和-生成物的键能和,若H—H、O=O的键能分别是436 kJ·ml-1和496 kJ·ml-1,则 △H=(4×436 kJ·ml-1+496 kJ·ml-1)-(2×H—O的键能)=-242kJ·ml-1,得H—O的键能是463 kJ·ml-1,故B正确;C.氢气的燃烧热为1m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故C错误;D.10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ml,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放出热量为1210kJ,故D错误;答案为B。
13.D
【详解】
A.镁原子不带电荷,原子符号为Mg,A错误;
B.氯原子的符号为Cl,B错误;
C.S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同,其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
D.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各原子之间以单键形式结合,结构式为,D正确;
故选D。
14. ∶N⋮⋮N∶ Fe 离子键和共价键 2NaHCO3Na2CO3+CO2↑+H2O
【解析】(1)由8电子结构可知,N2分子中N原子之间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发生置换反应,Fe元素发生还原反应,则还原产物为Fe,故答案为:Fe;
(3)KClO4由钾离子与高氯酸根离子构成,高氯酸根离子中Cl原子与O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含有离子键、共价键;K原子质子数为19,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为2、8、8、1,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
(4)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H2O,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CO2↑+H2O。
15.3 8 3 2 4 21:32 2 5 6H+ 2 5 8
【分析】
(1)根据元素化合价升降等于电子得失数目,结合原子守恒配平方程式,结合物质的作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
(2)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
【详解】
(1)Cu与稀HNO3反应,Cu被氧化产生Cu(NO3)2,元素化合价升高2价,HNO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O,化合价降低3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Cu、Cu(NO3)2的系数是3,NO的系数是2,由于HNO3反应后变为Cu(NO3)2、NO,产生的3个Cu(NO3)2中含有6个,N元素化合价不变,故HNO3的系数是6+2=8,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4,故该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在该反应中,氧化剂是HNO3,还原剂是Cu,8个HNO3参加反应,其中作氧化剂的是2个,则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2×63):(3×64)= 21:32;
(2)在该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中的+7价变为反应后Mn2+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5价,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H2O2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O2中的0价,化合价升高1×2=2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10,所以、Mn2+的系数是2,H2O2、O2的系数是5,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缺项是H+,系数是6,则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H2O的系数是8,方程式为2+5H2O2+6H+=2Mn2++5O2↑+8H2O。
16.将Fe2+氧化成Fe3+,便于生成沉淀与Cu2+分离 C CuO[或Cu(OH)2、CuCO3、Cu2(OH)2CO3] 不能 应在HCl气流中加热蒸发结晶 氢气(H2) 镁粉与FeCl3、CuCl2水解产生的H+反应而生成氢气
【分析】
含氯化亚铁杂质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加入CuO调节溶液的pH,使Fe3+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最后在HCl气氛中加热CuCl2溶液得到CuCl2·2H2O。
【详解】
(1)Fe2+沉淀为氢氧化物时所需pH比Cu2+的沉淀的pH大,也就是说,Fe2+沉淀时,Cu2+已经沉淀完全,根据题干提供信息可知Fe3+沉淀所需的pH较小,所以应先将Fe2+氧化为Fe3+后再将其除去,故答案为:将Fe2+氧化为Fe3+,便于生成沉淀而与Cu2+分离;
(2)根据框图,加入氧化剂X可把Fe2+氧化为Fe3+,而没有增加新杂质,所以X为H2O2,故答案为C;
(3)结合题示,调节pH3.2~4.7,使Fe3+全部沉淀,同时不引进新杂质,所以Y最好为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故答案为CuO或Cu(OH)2或CuCO3或Cu2(OH)2CO3;
(4)CuCl2属于挥发性强酸对应的强酸弱碱盐,加热蒸发时促进其水解且HCl易挥发,所以应在HCl气氛或SOCl2等混合液气氛中采用加热蒸发结晶的方法,以得到CuCl2•2H2O的晶体,故答案为:不能;应在HCl气氛或SOCl2混合液气流中加热蒸发结晶。
(5)溶液Ⅱ为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Fe3+、Cu2+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加入镁粉,H+与Mg反应产生H2。
17.C10H20 羧基、羰基 4 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CH3CHBrCOOH+2NaOHCH3CH(OH)COONa+NaBr+H2O
【分析】
根据A的分子式以及信息和A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生成物结构简式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则B的结构简式为CH3COCOOH。B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则D的结构简式为CH3CHOHCOOH,D与HBr发生羟基上的取代反应生成E,则E的结构简式为CH3CHBrCOOH。D分子中羟基和羧基,2分子D反应生成G,则根据G的分子式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由H的结构简式可知,H分子式为C10H20;
(2)B的结构简式为CH3COCOOH,所含官能团为羧基、羰基;
(3)含两个-COOCH3基团的C的同分异构体共有H3COOCCH2CH2CH2COOCH3、H2COOCCH(CH3)CH2COOCH3、CH3CH2CH(COOCH3)2、共计4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呈现2个吸收峰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4)由上述分析知B发生加成反应生成D;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
(5)G为含六元环的化合物,写出其结构简式为;
(6)根据以上分析可知E→F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3CHBrCOOH+2NaOHCH3CH(OH)COONa+NaBr+H2O。
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4(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4(江苏专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2(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12(江苏专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2(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度新高考适应性训练试卷2(江苏专用),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原理综合题,工业流程题,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