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 专题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9179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试卷 专题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堂(提升版)(必修2)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59179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后复习题
展开www.gkstk.com
【重难点“精讲”】
一、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结构图
二、中国近代以来交通运输工具更新的特征
(1)从动力上看:人力、畜力―→机械动力。
(2)从技术上看:引进技术―→自制研发。
(3)从城区发展差别上看:城市发展显著,乡村发展缓慢。
(4)从发展对象上看:平民化、普及化的现状明显。
(5)从进程上看:先慢后快。
(6)从类型上看:陆海空工具均出现,从平面交通时代到立体交通时代。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的阶段总结
(1)清朝末期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2)近代西方交通通讯技术传入中国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3)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普及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又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四、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
(1)列强侵华的需要。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
(2)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3)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交通业的发展。
(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5)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6)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五、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变化显著。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讯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3)新式交通、通讯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4)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近代水运交通与上海轮船招商局
中国近代水运交通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李鸿章在1872年12月23日,打着“求富”旗号,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它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
【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1)
史料主题: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史料一 1880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利于漕务,赈商务、矿物、厘梢、行旅者,不可肆述。/而于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海口有与各国共之,划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十八省舍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摘编自《清史稿•交通志》
史料二 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于是迅速招股,创成苏省铁路公司,筑路二:曰苏嘉,曰沪嘉,冀以挽回利权,用心亦良苦矣。然此二者已属支路,究不若宁沪铁路之握其总机关也。吾省之人,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勿谓苏省已办铁路,而遂可以抵制也。
——孙昌富 陈蕴茜《从民众态度看吴淞铁路的兴废》
史证 (1)史料一的内容可分为经济、国防和加强中央集权三层,分别归纳每一层的层意,说明刘铭传主张兴建铁路的理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国防;有利于减少军费的开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史料二的关键信息是:“苏省绅商恐路权之失”“急宜筹集巨款,以赎回路权”,他们主张修建铁路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
【解题技巧指导】
诗词类文言文选择题解题技法
高考是多种能力的考查,为了体现出区分度,命题者也可谓“煞费苦心”。增加一些诗词类文言材料到选择题一方面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试题内容给考生设了一个“障眼法”。换句话说,有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式上看是在考查学生诗词类理解能力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实际上考的就是简单的书本知识。即使诗词文言内容看不懂,只要基础知识牢固,题目照样可以轻松解决。不过,这些材料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可以起到解题辅助作用,让考生更顺利的解题。
一般来说,“题眼”来自题干。如果题干主体就是材料,那么不言而喻,“题眼”就在材料中,所以读懂题干材料的显性和隐性信息非常必要。显性信息自然一读便可得,至于隐性信息,顾名思义则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去深挖发掘。如何练就我们的“火眼金睛”?除了认真审题和具有扎实基础,还需要的就是抓住细节、反复揣摩。
技巧体验:1.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电报电信业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
【答案】A
【解析】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电报电信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0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练习题,共7页。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15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