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 课时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9180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 课时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9180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 第三节 印度 课时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教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9180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精品教案
展开课时1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热带季风气候与粮食生产
1.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2.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3.通过读图分析,知道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印度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以西游记为导入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印度。《西游记》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佛教学者、翻译家和旅行家玄奘。他游学的天竺国就是今天的印度。
通过西游记素材引出印度之后,教师让学生观看泰姬陵视频,让学生了解一下这个神奇的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创意解读苏字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任务1 读印度地形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能在地形图上指出印度的主要地形单元,知道印度的主要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根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将本课时的学习分为找位置、判地形、看人口三个学习模块,师傅唐僧将三个学习任务分别分配给悟空、八戒、沙僧。此设计即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又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同学们跟随悟空来探究印度的位置。在世界地图上圈出印度的位置: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我国的西南面,印度洋的北岸。
南亚纬度位置大致位于东经90°~95°之间,北纬10°~30°之间。初步了解了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接下来我们跟随悟空探究印度周围的国家和海洋:
在南亚政区图中分别找出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尼泊尔、不丹、中华人民共和国、巴基斯坦,总结其位于印度的位置。
我们探究了印度的位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玄奘的实际西行路线。那么,悟空所说的线路距离更短,为什么玄奘没有沿着悟空的线路行走呢。由此引出印度的地形。
接下来,我们跟随八戒来探究印度的地形特征。首先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自北向南的地形区以及他们的海拔。并由教师总结出南北高、中间低的地势特征。
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印度的主要河流,让学生知道恒河是印度的第一大河流。并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印度的地形,帮助学生及时总结。
任务2 运用图表和数据说出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最后,跟随沙僧来了解印度众多的人口,首先教师展示出印度相关的人口图片,了解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用图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印度是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人口以每年2000万的速度增长,根据联合国粮食组织推算,到2040年,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当然,众多的人口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比如交通落后、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教师引导罗列几类人口引起的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其他问题。
课堂活动:运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此环节主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探究)
阅读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材料一: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1800万人左右,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材料二:印度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小麦、甘蔗生产和消费国之一。
材料三:印度是全球几大移动电话市场之一。2008年,移动电话用户达3.5亿人。
优势一:劳动力丰富、廉价,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优势二:人口多,需求量大,市场广阔。
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印度人口众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少,影响粮食供给,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值,影响经济发展。
任务3 通过读图分析,知道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
首先,教师让学生在印度地形图上标出印度的纬度范围,让学生直观看到印度大部分地区是位于北纬10°到30°之间,因此印度位于热带和亚热带。那么热带、亚热带的温度特点就是终年高温。因此,印度女人是一年四季都可以穿着沙丽。
从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那么,接下来,同学们跟随老师来探究一下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此环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通过动画的演示来学习探究热带季风气候的发生发展过程,最后由学生共同填写下面的表格:
最后,由教师讲述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每年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对印度造成的旱季、雨季的气候特点。
学习了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发生发展过程,由学生共同探究印度为什么会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①西南季风风力强盛,来的早,退的晚导致雨季长,降水多②西南季风风力太弱,来得晚,退的早导致雨季短,降水少。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印度的农作物状况,教师由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棉花、黄麻和茶。
共同探究:运用材料,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此环节主要由教师通过激发引导和动画展示,学生共同探究完成)
1.对照两幅地图,指出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主要地形。
①水稻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东北部、沿海平原
②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
根据水稻和小麦的生活习性,可以推测水稻分布区的气温高于小麦分布区。
3.对照两幅图,说出水稻和小麦主要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差异。
①水稻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000~2000mm
②小麦分布区的年降水量多在500~1000mm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
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因此本节课设计,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能力提升的需要,设计读图、析图以及知识拓展的内容较多,内容量较大。
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复习要点,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概况, 印度人口问题,发展中的工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第七章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三节 印度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