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练习,共3页。
【课前预习——要点填空】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一)背景
1、 的弊端日益显著
2、 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最高领导地位。
(二)内容
农业(重点):取消农产品的 ,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 ,扩大 的自主权 大规模 ,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工业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 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 一定程度承认 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一)内容
企业管理: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 经营自主权;运用 ,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工业: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
(二)结果
1、执政前期, ,军备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2、执政后期, 。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起)
(一)背景: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二)内容、问题
经济: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
政治:作为改革的重点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要点填空答案】
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义务交售制、家庭副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垦荒地、企业的管理权、企业和个人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
国营企业、经济手段、军事工业、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 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起)
社会动荡、经济停滞、 市场、重工业
【课前预习——重点问题解答】
1. 对比新经济政策,理解邓小平为什么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答案:解题关键: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符合国情;斯大林开创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
思路引领:新经济政策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本质特点。
2. 为什么会出现戈尔巴乔夫改革?其结果如何?
答案:解题关键:戈尔巴乔夫面临严重社会危机,造成苏联的解体。
思路引领: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必要的,但其失误成为苏联的解体的重要原因。
答案要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逐渐下降的危机局面。戈尔巴乔夫执政后,为了缓解经济困难,进行改革。其结果是造成苏联的解体。
3. 试着分析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当中获得的教训和启示?
(3)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革适应。
【课前预习——史海拾贝】
【勃列日涅夫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苏联经济不断发展。1960年的社会总产值为3040亿卢布,1975年增为8626亿卢布。工业产量增长迅速。1965—1975年间,年发电量从5070亿度增至10386亿度,石油产量从2.4亿吨增为4.9亿吨,钢产量从9100万吨增为1.4134亿吨,汽车的年产量从62万辆增为196万辆。农畜产品的产量也逐步提高。1961—1965年间,谷物的年平均产量为1.3亿吨,肉类为930万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1971—1975)的年平均产量,谷物为1.8亿吨,肉类为1400万吨。工农业的发展使苏联同美国的经济差距缩小了。据苏联官方统计,195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只及美国的31%,1975年上升到67%。工业生产从30%升为80%以上,农业生产从55%升为85%。而据美国国务院的计算,苏联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33%,1975年升为53%。两者的百分比不一样,但都反映了苏美差距日趋缩小的变化趋势。
苏联为了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了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 。苏联的国防开支:1955年为324亿美元,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在此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后测评,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2 经济史21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后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 经济史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8 罗斯福新政课时练习,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