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1.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
A.诸侯争霸的冲击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C.百家争鸣的冲击 D.变法改革的冲击
答案 A
解析 诸侯争霸直接破坏了原有的礼乐秩序,使以宗法制为主要纽带的分封制趋于瓦解。
2.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答案 B
解析 关键要注意题目中的“直接动力”的限制,生产力发展导致奴隶制井田制崩溃,各国为争夺土地和人口而展开争霸战争,这是其根本动力。
3.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与春秋时期各国改革的最本质不同在于( )
A.出现的根本原因 B.代表的阶级利益
C.产生的社会影响 D.改革的具体措施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本质”。战国变法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春秋改革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是( )
①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②承认了土地私有 ③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当时改革的目的是增加国家的收入,但客观效果是承认了土地私有,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同时也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其中④比较难理解,易漏选。
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 )
①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②自耕农阶层的要求 ③奴隶主阶级的要求 ④商人阶层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废井田,开阡陌”使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对土地的所有权在法律上得到了认可,得到了他们的拥护和支持。
6.商鞅变法中推行下图所示标准器具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巩固统一局面
D.为灭六国做好准备
答案 B
解析 此器具是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的产物,从变法的措施可知,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连坐法和告奸制度
答案 D
解析 秦国人实行连坐法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8.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所产生的影响有( )
①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②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 ③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 ④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使军功地主进入统治集团行列,这就客观上削弱了宗室贵族的势力,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9.“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 C
解析 “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效果是增加户口数,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的目的。
10.秦惠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
A.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答案 A
解析 B、D两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客栈主人不是守旧贵族,故C项错误。
11.对于秦国来讲,商鞅变法起到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
A.旧制度被废除,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B.秦国军事力量日渐强大
C.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四个选项都是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通过比较,可知对于秦国的最大的历史作用是C项。
1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答案 B
解析 战国时期处于封建社会发展初期,封建小农经济居于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所以商鞅变法中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措施;从材料中的内容看,商鞅并非禁止经营商业,但关键是要增加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商鞅作出上述规定的目的在于实现秦国的富强。
1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派人送礼给秦孝公,各诸侯国也都派人来称赞。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国最先进行了变法改革
B.秦国的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强国
D.各国害怕秦发动兼并战争
答案 C
解析 公元前361年,诸侯会盟拒绝秦孝公参加,是因为秦国弱小;公元前343年的变化,说明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走向富强。
14.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开始向赐爵制转变,这一转变适应了( )
A.新兴奴隶主的需要 B.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C.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D.没落奴隶主贵族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强烈要求掌握国家政权,从世卿世禄向赐爵制的转变,正好适应了地主阶级的这一要求。
15.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 )
A.改革者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B.改革者壮大了本国实力
C.改革者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凉
答案 C
解析 C项的表述符合梭伦改革而与商鞅变法不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 “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 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6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6分)
答案 (1)赞扬。
(2)与什伍相结合。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控制。
(3)是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推行。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政策。
(4)使秦的法律严酷苛刻,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阶级矛盾,是导致秦灭亡的重要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的消极影响。不可否认,商鞅变法在历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受时代、阶级的局限,必然会出现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轻罪重罚”和“焚烧诗书”。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时代背景来进行分析。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命调职。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王安石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材料三 《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10分)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4分)
(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个人的哪些品质?(6分)
答案 (1)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王任免官吏,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
(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大无畏斗争的精神品质。
历史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历史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