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柏林》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案 7 次下载
- 写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案 10 次下载
- 《夏天里的成长》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案 8 次下载
- 《盼》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案 9 次下载
- 《小站》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教案 12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名著导读 《童年》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一等奖教案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 名著导读《童年》
【教材分析】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童年》在写作上是采取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结合的方法。通过儿童的视角,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又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而以成人的视觉对生活感悟的描写,又增加了这部小说的深刻性和思想性。因此这部小说可以说就是作者丰富、多姿内心世界的再现,作品虽然写的是痛苦的过去,却洋溢着明快的乐观主义。本设计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突出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和共读原则,来体会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百态的深刻剖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整本书阅读的一般步骤“乐读——精读——活读”,初步学会阅读整本书;
2.能运用“整本书阅读”方法梳理情节、评价人物、品析细节;
3.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各种语文综合活动中,加深对作品“成长”“苦难”等主题的理解,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预习提示】
1.先睹为快:通读《童年》,完成人物档案卡。
2.人物变身:变换视角讲故事,请学生自选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比如外婆、外祖父、小茨冈、好事情、大舅舅等,以第一人称,分别讲述阿廖沙的故事(注意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看看谁讲得更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那这是怎样一部书呢?接下来让我们采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走近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童年》,一起体会主人公的苦难与欢乐交织的童年生活!
ppt呈现“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
二、乐读整本书:激发兴趣,熟悉内容
读书,首要是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或者故事情节,课前布置的两个预习作业,通过设置趣味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快速熟悉内容,梳理故事。
(一)分组游戏,档案卡接龙。
1.课前我们已经给文中人物建立了个人档案卡。现在我们进行一个人物档案卡接龙小组对抗赛,规则是由一个小组轮流随机指定人物,另外的小组按照以下信息接龙。说的正确得一分,说不出或者说的错误扣一分,最后得分高者胜出。
姓名 |
| 性别 |
| 职业 |
|
信仰 |
| 朋友 |
| ||
性格 |
| ||||
个人经历 |
| ||||
人生信条 |
| ||||
结局 |
|
2.教师小结:各小组表现都很积极,抢答接龙也比较迅速,正确率也较高,说明同学们都认真读了原著,而且用心完成了预习作业,给得分最高的一组每个成员加量化分2分。
(二)变换视角,故事大比拼。
原书是以第一人称讲述的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请学生自选小说中的一个人物,比如外婆、外祖父、小茨冈、好事情、大舅舅等,也以第一人称,分别讲述阿廖沙的故事(注意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看看谁讲得更生动有趣。
提示:这种讲故事不要求面面俱到,关键是通过讲述者身份的变换,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讲述同一个故事的语气和态度,为下面品析人物做好铺垫。
三、精读整本书:深度共议,专题探究
在传统阅读过程中,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质疑,不同的发现。整本书阅读如何提升学生对原作的体验?如何以课堂为对话平台组织有效有序有质的交流?这就要求教师结合不同书籍设计不同的“研究主题”引导学生在初读基础上深读深思,读出每本书的精华。这是共读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也可以是通读全书后,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一两个小主题的讨论。此时的共读讨论,需要带着一定的指向性。
(一)自选方式,品评人物。
1.画人物。某出版公司想出版一套绘本版《童年》,面向全国为《童年》征集人物插图,你也试一试吧。
提示:简笔画、素描都可以,要尽量画出符合原著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示例:
2.说人物。小说中哪个人物的所作所为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提示:可以选取一个人物的完整故事,也可以从一个人物的众多故事中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故事要尽量生动。
示例:小茨冈的故事令我久久不能释怀:小茨冈是一个弃儿,阿廖沙善良的外祖母将他收养。小茨冈凭着自己从小的勤劳能干和聪明受到了外祖母一家人的尊敬和欣赏,就是连爱找茬的外祖父都评价他:再过五六年,小茨冈就是一个无价之宝。令我最感动的是他那颗善良充满友情的心。那是当阿廖沙因为好奇将染布弄坏后,被外祖父打时,他就伸出胳膊为阿廖沙挡树条子,想因此使树条子折断,表现了小茨冈为伙伴遮风挡雨的精神。当阿廖沙忍着疼痛卧病在床时,小茨冈每天都来看望他,与阿廖沙聊天使阿廖沙不再寂寞。最让我难过的是小茨冈的去世,小伙子小茨冈有一手染布的好技术,两个舅舅都准备自己将来开染访的时候,把小茨冈拉过去。但外祖父看出了他们的诡计,故意逗他们说,他要给小茨冈买一个免除兵役的免役证,虽然会花很多钱,但他最需要小茨冈。这不能不使两个舅舅憋了一肚子气。于是他们设下诡计,就在雅科夫舅母去世周年那天,舅舅们故意让小茨冈背着沉重的十字架到坟地去,暗地里想把他给累死。结果小茨冈一不小心绊倒了,十字架砸到他的背脊上,结束了他幼小的生命。小茨冈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被埋掉了,被人遗忘。小茨冈可是个好人,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像阿廖沙的两个市侩舅舅这样的坏人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3.写人物。请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人物写一段好评,或者给不喜欢的人物写一段差评。
提示:借用现在网络术语,给书中人物写一段较为客观、准确的评语。
示例:我不喜欢外祖父。我给他的差评如下:外祖父卡什林是俄罗斯小市民阶层的典型。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他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次竟把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甚至导致生了场大病;他非常贪财,暗地里放高利贷,秘密接受典当,甚至怂恿徒工到市场上偷窃。他是小说中丑恶势力的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俄国小市民的卑鄙灵魂。
教师小结: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使命,品评人物也是读书的主要目标。可是一本书读完,大家对人物的品评,可能更多的是感性的,这一环节大家自选形式,各显其能,不仅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而且有利于大家认真理性的品评人物。
(二)精选情节,共议主题。
1.同中求异,探寻阿廖沙的“变化”。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这八年中阿廖沙亲身经历了哪些事情,他的思想感情、性格有什么变化,请学生筛选相关事件细节,比如面对死亡、面对友爱、面对罪恶等,体会阿廖沙的成长历程。
示例:阿廖沙面对死亡
(1)父亲去世:外祖母要把阿廖沙推到父亲身边去,他不愿意去,他心里害怕!因为他从没见过这种阵势,有一种莫名奇妙的恐惧。他也不明白姥姥反复给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快,跟爸爸告别吧,孩子,他还不到年纪,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别想见到他了,亲爱的……”
当埋葬父亲的时候,阿廖沙不为失去父亲悲伤,却看见两只青蛙从棺材上跳了下来,他还担心那两只青蛙还能不能出来。这个细节表现了幼小的阿廖沙第一次经历死亡的恐惧和无知。
(2)小茨冈去世:两个舅舅设下诡计,砸伤了多次为阿廖沙挡外祖父皮鞭的小茨冈。
这时的阿廖沙,不再害怕鲜血,他看见小茨冈的“眉毛挑了起来,额头放着一种奇怪的光。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天花板,只有暗紫的嘴唇在动,吐出些发红的泡沫儿来。鲜红的血从嘴里流到脸上又滑到脖子上,最后流向地板,很快他就被血整个浸泡住了”。最终,小茨冈死了。通过格里高利对舅舅的职责和外祖父对舅舅的咒骂,阿廖沙明白小茨冈死于人性的丑恶,死得冤屈,所以这一章的最后,阿廖沙说:“小茨冈就这样死了。无声无息地埋掉了。人们渐渐地把他忘掉了。无声无息地埋掉了。”写出了渐渐懂事的阿廖沙的无尽悲伤,为小茨冈,更为舅舅的罪恶!
(3)母亲去世:阿廖沙母亲患肺结核病日益严重,生命垂危之际,阿廖沙不再害怕死亡,而是赶紧舀了碗凉水给母亲,她只喝了一点点儿。“(她)推开我的手,她嘴唇动了动,好像苦笑了一下,脸上浮起一片暗影,这暗影迅速占据了她整个儿脸,她好像有点吃惊地张开了嘴……我端着水站在她旁边,不知道站了多久。”其中“我端着水站在她旁边,不知道站了多久”表明多次经历死亡、已经10岁的阿廖沙对母亲的留恋和面对死亡的冷静。
2.异中求同,我和阿廖沙比童年。
《童年》中的阿廖沙与我们生活的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所经历的事件都不同。但是,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一帆风顺永远只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人总会遭遇困难挫折,也会得到帮助和关爱,请从小说中挑选令你心动的细节(情节),说说你有没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如果你是书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做?
示例1:阿廖沙捡破烂挣钱
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的大鼻孔鼻尖上。
启示:阿廖沙挣钱这段,我读得五味杂陈:一是佩服阿廖沙的坚强能干;二是同情阿廖沙的不幸遭遇;三是理解外祖母对阿廖沙表面的赞赏和背地里的心疼。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除了外祖母等人的引导和影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与他所具有的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不向命运低头的顽强精神分不开。说实话,我家庭条件优越,到现在为止,我不仅从未挣过一分钱,还不时向父母提出买名牌衣物的要求。读完这段话,我感觉自己的确不懂事,不知道珍惜,不懂得感恩。今后如果遇到困难,我也要向阿廖沙学习,勇敢面对。
示例2:阿廖沙和“三个少爷”的友谊
老三不小心掉到井里,阿廖沙立刻就果断地跳进了他们的院子,帮忙把老三从井里救上来;阿廖沙为了和三兄弟一起玩,不怕挨打;阿廖沙同情三兄弟没有亲妈,安慰他们亲妈妈可以死而复生;阿廖沙一丝不苟地为他们讲姥姥讲过的童话。充满热情地为他们讲故事……
启示:阿廖沙本身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他却能感受和同情别人的不幸,愿意为他们做任何事情,这种不计得失的纯真友情令人感动。如果是我,可能只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而不懂得同情关爱别人。读这段文字,能让我重新思考友情,思考人性,同时这段文字也让我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氛围中感受到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3.自选角度,阅读前后悟成长。
同学们,读完这本书,你觉得你成长了吗?哪些方面的认知发生了变化?结合书中具体情节,尝试着填写下面表格。
角度 | 读《童年》之前 | 读《童年》之后 |
亲情与友情 |
|
|
贫穷与苦难 |
|
|
善良与邪恶 |
|
|
个人与社会 |
|
|
责任与担当 |
|
|
…… |
|
|
教师小结:《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在苦难中的成长,而情节是小说主题的载体,通过纵向的“同中求异”比较,我们探究阿廖沙在类似事件发生时的情感性格的变化,体会阿廖沙的成长;通过横向“异中求同”比较,引导大家能从阿廖沙的经历中看到自己的优劣,从而能正确面对苦难,珍惜感恩友爱,助力自己的成长。通过这三个维度的探究,我们就会将小说中的“成长”主题进一步落到实处。
四、活读整本书:拓展延伸,展示个性
(一)童年对对碰。
《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城南旧事》是林海音以自己六岁到十三岁为背景的小说,描写了自己少年时代所见所闻的五个生活小故事和几个悲剧人物,但通过这五个悲剧故事及其背景的描写,却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贫穷、苍凉的旧中国面貌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令人窒息的气氛。试着想一下两部小说中的人物——阿廖沙和英子的生活环境、经历事件和周围人物及各自的性格等方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各小组请以“阿廖沙与英子比童年”为话题,选择至少一个比较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提示: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对两个小主人公进行比较。既可以同中求异,也可以异中求同。
示例: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善良
——阿廖沙与英子比童年
阿廖沙和小英子分别是自传体小说高尔基的《童年》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小英子生活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贫穷、苍凉的老北京。时空远隔,他们的童年经历注定是不一样的,但是两个小孩子的性格中却有相同的品质——善良。
尽管阿廖沙周围有令人讨厌的外祖父和两个舅舅、继父,他们几乎从未给过年幼的阿廖沙一丝温暖,但阿廖沙在外祖母、好事情等人的影响下,却养成了善良热情的性格,比如他喜欢结交好友,比如跟军官家的三个公子一起谈心,为他们讲童话;为了看鲁滨逊漂流记,还偷了母亲一卢布来买书,为此母亲没收了他的书,但他还是依旧拿童话讲给同学们听;他乐于助人,有一次看见三公子中最小的一个掉进了井里,他就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拼命地叫喊和拉井绳……而小英子为了能使可怜的“疯子”秀贞与亲人破镜重圆,千方百计打探消息。当英子知道自己的好伙伴妞儿就是秀贞的女儿时,她不仅帮助他们母女重逢,还将自己的生日礼物——钻石表和妈妈的金手镯送给他们当作盘缠去寻找思康叔。在目送母女俩离去的那一天,寻人期间一直忍病不语的英子终于病倒了。小英子甚至和“小偷”写下承诺,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
我想:阿廖沙的童年虽然悲惨,小英子的童年虽然苍凉,但是正是从这悲惨苍凉里,我们的小主人公始终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保持善良的本性。用顾诚的名言总结一下就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二)时空大穿越。
《童年》中,有坚强乐观、热爱生活的外祖母、有乐观、淳朴的小茨冈,有正直的格里高里,当然还有专横自私的外祖父……这些人物的出现都带给了阿廖沙不同的生活感受。作为初中生的你肯定读过不只一篇文学作品了,请试着在其他文学作品中找一位你认为适合出现在《童年》中的人物,并说说理由。
人物:《汤姆·索亚历险记》 中的汤姆·索亚
理由:首先,汤姆·索亚和阿廖沙都是寄住在亲戚家,汤姆·索亚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阿廖沙幼年丧父,寄住外祖母家。相似的经历能够让他们彼此同情,相互理解,容易成为好朋友。其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又调皮捣蛋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足智多谋这一点明显高出阿廖沙一筹,如果汤姆到阿廖沙外祖父家做雇工,他能想出无数奇妙办法让专横的外祖父抓狂,让阿廖沙快乐,让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更温暖,更明亮。最后,汤姆乐于助人,善良,这一点和阿廖沙一样,因此他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帮助阿廖沙挣钱养活自己,摆脱困境,比如他可以带着阿廖沙去寻找一大笔宝藏,甚至能带着阿廖沙离家出走,过他们喜欢的生活。
教师小结:一本书读完,学生有何收获?由于学生的喜好不同,理解能力不同,个性体验不同,每个孩子答案肯定都不一样。为此,我们采用这种相对活泼有趣的延伸阅读方式,尽量引导孩子在比较中拓宽视野、加深理解、展示个性。只要让学生充分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道其知、说其悟、谈其感,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即可。
五、结语:超越自我,对话高尚
同学们,法国作家莫洛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理由之一便是,想要超越我们的生活,了解别人的生活。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笛卡尔也有一句读书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今天,我们通过《童年》整本书阅读,老师指导跟进,同学间交流分享,但愿无论读书还是做人,大家都能逐渐做到“超越自我,对话高尚”,谢谢大家!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18* 小站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六年级上册(2018)18* 小站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四单元14 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四单元14 穷人一等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第四单元13 桥获奖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2018)第四单元13 桥获奖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