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8 克和千克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用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教学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克和千克的认识1课时
(2)解决问题1课时
(3)练习课1课时
(4)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 1课时
本单元的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如: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让学生具体感知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注重对学生估量方法的指导,切实使估测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题
克和千克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个鸡蛋的重量、家人的体重,收集包装袋等到课堂上一起交流。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质量单位,不仅使学生明白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2.注重设计各种有效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
应用生活中实际的事例,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物体,用心感悟物体的重量,充分感受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尝试到了成功的乐趣。
3.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深入地感悟克与千克。
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主动的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逐步让自己获取克与千克的概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千克的质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帮助学生认识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称量和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动手、动脑习惯。
学习重、难点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2分硬币 橡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达标检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6分钟)
1.展示两小袋糖,请同学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哪一袋轻一些。
2.请刚才作出判断的学生上来亲自用手掂一掂。
3.引导学生质疑:怎么比较物体的轻重呢?
4.出示从超市里买来的物品上标注的净含量,请同学们读。
5.请学生汇报昨天调查家人的体重和一个鸡蛋的质量。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用来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1.仔细观察,凭想象猜测汇报。
2.分别掂一掂,然后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提出质疑。
3.同桌交流汇报:(1)可以用手掂一掂;(2)可以直接看物品包装上标准的净含量。
4.自己边读边体会。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6.认真聆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估计下面的物品,比1克轻的画“○”,比1克重的画“△”。
2.计量下面的物品用哪个单位合适?圈一圈。
3.填“克”或“千克”。
答案:千克 千克 克 千克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1.教学例1。
(1)请同学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说出掂量的感觉。
(2)引导学生思考。这么轻的东西用哪种秤来称比较合适?
(3)课件演示天平称量的过程,得出: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4)引导学生估测一根粉笔、一块橡皮的质量,并说出估测理由。
(5)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最接近1克?
2.教学例2。
(1)指导学生左手托着2分硬币,右手托着两袋盐。掂一掂,是什么感觉?
(2)指导学生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再掂一掂。
(指出: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3)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观察包装袋知道了什么。
(板书:1千克=1000克)
(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3.认识常见的秤。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秤?
(2)PPT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秤。
4.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找出课前收集的各种包装袋上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信息。
1.(1)动手掂一掂2分硬币,说出自己掂量后的感觉。
(2)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3)观看课件,知道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克”的概念。
(4)小组内用想到的办法估测,然后交流,汇报。
(5)根据掂2分硬币的感受及已有生活经验,列举生活实例。
2.(1)动手实践、感受克与千克的差别:左手很轻,右手很重。
(2)动手实践,再次感受两袋盐的质量。
(3)交流汇报:每袋盐500克,两袋盐1000克,就是老师说的1千克,也就是说1千克等于1000克。
(4)各抒己见。
3.(1)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2)看课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秤。
4.小组内交流,畅所欲言。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6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03页“做一做”第1、2题。
1.独立观察,判断,做出正确解答。
2.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3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克和千克的认识
例1: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g)作单位。
测量轻的物品常用天平来称。
例2: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1千克=1000克
用“千克”作单位的秤有电子秤、体重秤等。
六、教学反思
1克有多重?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和事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进行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等活动,感受1克物体的轻重,形成对单位克概念的初步认识。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得到的,在实践中感知新知,更能让学生理解“克”的正确含义。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做”、“听”和“说”的方法介入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增长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1千克有多重的概念确定上。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教学经验,让学生在掂一掂、称一称中感受1千克的重量,丰富学生的教学体验,建立了1千克是1000克的认知,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认识各种不同以千克为单位的秤,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师点评和总结:
2021学年8 克和千克优秀第1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8 克和千克优秀第1课时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联系生活,激趣导入,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解决问题,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1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共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6课时 克和千克: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6课时 克和千克,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