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30分)
一、默写(10分)
1.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 。
2.温故而知新, _________ 。
3. _________ ,切问而近思。
4.何当共剪西窗烛, _________ 。
5.夜阑卧听风吹雨, _________ 。
二、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本诗的诗人是 _________ (朝代)的 _________ (人名)(2分)。
7.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初,权谓吕蒙曰:“钟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钟治经为博士!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_________ ,是 _________ 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2分)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11.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2分)
四、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8分)
炳烛夜谈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烁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味行:在黑暗中行走。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恐已暮矣( )(2)盲臣安敢戏君乎(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_________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 。(不超过五个字)(4分)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30分)
①温暖的海底,尤其是浅海区域,分外光明灿烂。那里有胜过陆地、森林、草原的海底植物,有
游其间形形色色的动物。生长在海底的红、白珊瑚,像庭四里栽培着的花木□附生在岩石间的红、绿海葵,如同度园里种植的花草。这个碧水莹莹、色彩蝶纷的海底世界,人们把它比作“水晶宫”,真是十分恰当。
②生活在“水晶宫”里的奇怪角色要算是海马了。这种体长只有10~20厘米的奇特鱼类,其头形
似马头,故称它为“海马”。海马尾部很长,由多节组成,并能灵活屈伸,用尾弹跳。它的背错像一面锦扇,经常摇动着维持平衡,做直立游泳,动作优美活泼。
③海马不仅相貌特殊,繁殖习性也很特别。当繁殖季节到来时,雄海马的体侧腹壁向体中央线方
向发生皱帽,慢慢地合成宽大的“育儿袋”。雌海马就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雌海马无育儿袋),卵总数在百粒上下,就在育儿袋里进行胚胎发育。这期间,育儿袋里会产生浓密的血管网层,和胚胎血管网取得密切联系,以供应胚胎发育期需要的营养,等到幼海马发育完成,雄海马就开始“分miǎn _________ “了。
④因为浅海情况十分复杂而凶险。尤其是到了春夏两季,各种海生动物都要由深海或远洋间游到浅海里来,进行一年一度的交配和繁殖。一向寂静的浅海区,这时就分外热闹。同时,弱肉强食的“种间斗争”,也就特别火热起来了。成年动物会大批遭到伤亡,幼小动物更难逆脱,尤其是刚产下的大批动物卵子,简直成为动物互相争食的佳肴了。例如鲟鱼一次产卵竟达千万粒,真正能变成幼鱼的卵可能还不到1%。因此,动物的保种斗争,也就一代比一代加强了。
⑤海马是浅海的老住户,保卵适应当然比其他动物更要巧妙些。不仅雌海马将卵子产在雄海马的育儿袋里,而且它们由卵生演进到类似胎生的地步,这样,就容易保证全部的卵都发育成小海马。
15.看拼音写汉字:分miǎn _________ (1分)
16.第①段中方框内的标点符号应为 _________ 。(2分)
17.第①段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它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18.“海马的繁殖方法为什么这样特别呢?”
这是一句 _________ 句,这句话应该放在文章的第 _________ 段和第 _________ 段之间。理由是 _________ 。(5分)
19.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 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_________ 。(3分)
(二)悲情老驼(12分)
①“叮!咚!”驼铃一响,我们上路了。天气越来越热。携带的水越来越少。除了连长的妻子,我们三人都停止了饮水。首先遇到生命威胁的是驮给养的老驼“博格达”。我们取下它背上的最后一塑料桶水,打开了放在它的面前。它古怪而又陌生的眼睛望着水,可就是不肯张开那吐着白沫的嘴巴。我把水倒进碗里,想硬给它灌进去,谁知它却一下子把头颅高昂起来,面对天空,发出苍凉的叫声。我们都枝这一声长鸣震惊了。也就在“博格达”拒绝饮水进食的这一天,另一峰叫“阿勒泰”的老驼却开始饮水进食。我不懂驼语,它们两个是不是预感到前途的艰险而采取了保证重点的措施呢?
②午后,沙漠上热得起火,排排热浪,烤得人浑身刺疼。就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一路上负载最重而又拒绝饮水的“博格达”倒了下去,沙尘弥漫着膨扬起来,遮掩了它的身躯。最先哭出声来的是连长的妻子。她拖着笨重的身子,不顾一切地从驼背上滑下来,拧开军用水壶,说:“我有水,我不喝,我给你喝。”然而,“博格达”紧闭着嘴巴,无论连长妻子怎么使劲,它都不肯张开嘴巴,灰黄的眼睛里,是一副视死如归的表情。
③两名战士也流下了泪。他们把上衣脱下来撑在“博格达”头部上方,为其遮阳降温。连长的妻子将水壶对准“博格达”的鼻孔往里潭,但显然是无可挽回了。我制止了他们的行为。我们在“博格达”面前站成一排,做了最后的诀别之后,挥泪上路。倒卧流沙的“博格达”在我们走出几百米之后,昂起头颅,发出一声沉闷的鸣叫。我们的心情沉重到了极点。
④这一夜,我们宿在一处担露的河床上,因为“博格达”的离去,“地窝子”是搭不起来了。连长的
妻子也不肯睡。我们4个人就坐在“阿勒泰”的身边,仰望满天的星斗,相对无语。还剩下两天了,明天,也许后天,虽然还不能完全走出沙漠,但肯定能见到植物和生命,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见到水。只是,临近胜利了,“博格达”却永远地留在了沙漠里。天快明了,一个异样的声音惊动了我们。最先站起来的是“阿勒泰”,只见它调转了方向,朝我们走过的方向,发出一声尖厉的长鸣。顺着它长鸣的方向望去,我的脑袋一下就麻了 -- 倒卧下去的“博格达”正披着一身晨光,摇摇晃晃朝我们奔来。我们激动得欢呼起来,不顾一切地奔过去,从不同的方向抱住“博格达”鸣鸣哭出声来。我们为“博格达”的生还激动不已。
⑤但对于前途的估计,我们还是过于乐观了。我们没能在预计的时间走出沙漠。第二天中午,我们就遇上了最为可怕的黑沙暴。它似无数的黑蚊,纠缠你撕咬你抽打你,能把你体内的水分都给吸干。
⑥黑沙暴之后,半死的我们刚刚挣扎着从流沙中爬起来,“博格达”就发出一声警报似的长嚎之后,一头朝一块棱角般的黑石头撞过去,脑袋炸裂,艳艳的血水喷出来,令人触目惊心!“博格达”的血正好接满一塑料桶,10公斤。就靠这10公斤驼血,我们终于在3天后走出了沙漠,走进了麦盖提。接连长妻子的人,已经在麦盖提等了一星期。他们实在不敢往好的方面想,已悄悄准备好了花圈。连长的妻子把花圈送到沙漠边沿,面对“博格达”死的方向,点燃了两堆纸钱。在地的怀里,揣着曾挂在“博格达”脖子上的那只鸵铃。后来,连长的妻子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鸵铃”。小驼铃的百日照片,连长的妻子给我们各送了一张。照片上,小驼铃的怀里就抱着那只黄灿灿的驼铃。
20.联系全文,说说第①段画线句中“我”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3分)
21.第③段中“沉闷”“沉重”两个词语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3分)
22.文中与第⑥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23.连长的妻子给自己的女儿取名为“驼铃”有什么深意?(4分)
(三)(5分)
24.农民工进城打工已经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而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广泛的,其中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如何安置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1)你能对大量的留守儿童说几句宽慰的话吗?(2分)
(2)试结合实际,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置问题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3分)
第三部分写作(40分)
25.这也是课堂
要求:以此为作文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请不要透露相关的个人信息
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语文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课堂检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按要求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