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原卷版).docx
    •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解析版).docx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原卷版)第1页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原卷版)第2页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原卷版)第3页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解析版)第1页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解析版)第2页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文件包含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原卷版docx、方法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方法14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函数值
    一、单选题
    1.已知,且,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得出的值,再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即可解题.
    【解析】
    因为,所以,
    又,所以,
    所以
    .
    故选:D
    【小结】
    该题考查的是有关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解题方法如下:
    (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结合角的范围,求得的值;
    (2)凑角,利用差角余弦公式求得结果.
    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若最长边为,则最短边长为(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先结合角的范围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得角的正余弦,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和诱导公式计算角的正余弦,判断c为最大边,为最短边,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即可.
    【解析】
    由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可求得,,由知,得,,
    ∴,,
    即为钝角,为最大角,故c为最大边,有,
    由知,最短边为,
    于是由正弦定理,即求得,
    故选:A.
    【小结】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通过计算内角的正余弦值判断c为最大边,为最短边,才能再利用已知条件和正弦定理计算突破答案.
    3.若,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根据题中条件,由诱导公式,以及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解析】
    因为,
    所以.
    故选:D.
    4.若,,则( )
    A.1 B. C. D.
    【答案】D
    【分析】
    利用,结合辅助角公式、基本不等式,得出,即可得出结果
    【解析】
    ,,则,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由,

    ,,,,
    故选:D
    【小结】
    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考查了辅助角公式、基本不等式,解题的关是得出,属于中档题.
    5.《九章算术》中《方田》章有弧田面积计算问题,术曰:以弦乘矢,矢又自乘,并之,二而一.其大意是弧田面积计算公式为:弧田面积(弦×矢+矢×矢).弧田是由圆弧(弧田弧)和以圆弧的端点为端点的线段(弧田弦)围成的平面图形,公式中的“弦”指的是弧田弦的长,“矢”指的是弧田所在圆的半径与圆心到弧田弦的距离之差,现有一弧田,其弧田弦等于6米,其弧田弧所在圆为圆O,若用上述弧田面积计算公式算得该弧田的面积为平方米,则(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由弧田面积求出矢,设半径为,圆心到弧田弦的距离为,列出方程组求出,,从而得到,再由,能求出结果.
    【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得:,
    弧田面积(弦矢矢矢矢平方米.
    解得矢,或矢(舍,
    设半径为,圆心到弧田弦的距离为,
    则,解得,,

    ,可得.
    故选:D

    【小结】
    关键小结: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求出,其中涉及直角三角函数,这个问题解决了,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6.若,且,则( )
    A. B.
    C. D.
    【答案】D
    【分析】
    先根据诱导公式化简,再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得,最后结合诱导公式以及正弦倍角公式求得求即可.
    【解析】
    因为,,所以,
    则,
    故选:D.
    7.若,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利用,结合二倍角公式可求得结果.
    【解析】
    由得:.
    故选:A.
    8.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根据角的终边经过点,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出的正弦和余弦,进而利用二倍角公式,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
    解:角的终边经过点,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知:,,


    .
    故选:A.
    9.已知是第二象限的角,,则( )
    A. B. C. D.
    【答案】B
    【分析】
    由题可得,再由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即可求出.
    【解析】
    因为是第二象限的角,,则,,
    .
    故选:B.
    10.若,,则( )
    A. B.0 C. D.或0
    【答案】B
    【分析】
    根据题意,化简得到,所以,取得,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函数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
    由,可得,
    即,
    因为,所以,所以,
    解得,所以,所以,所以,
    又,所以,
    所以.
    【小结】
    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的规律总结:
    1、给角求值:一般给出的角是非特殊角,要观察所给角与特殊角的关系,利用三角变换转化为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问题;
    2、给值求值:即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关键在于“变角”,使相关角相同或具有某种关系;
    3、给值求角:实质上可转化为“给值求值”即通过求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来求角(注意角的范围).
    11.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A
    【分析】
    根据题意并结合诱导公式可得出,再由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即可得出求出结果.
    【解析】
    解:由题意可知,,
    根据诱导公式可得:,
    则.
    故选:A.
    12.若,则( )
    A. B. C. D.
    【答案】B
    【分析】
    化简,再利用二倍角公式化简求值.
    【解析】

    =.
    故选:B
    【小结】
    三角恒等变换常用的方法有:三看(看角、看名、看式)三变(变角变名变式),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化简求值.
    13.已知,则( )
    A. B. C. D.
    【答案】C
    【分析】
    化简已知得,再化简代入求值即得解.
    【解析】
    由题得,
    .
    故选:C

    二、解答题
    14.已知角的终边经过.
    (1)求及m的值;
    (2)若,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根据任意角的正切函数的定义结合点的坐标求解出的值;再根据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求解出的值;
    (2)先根据诱导公式化简原式,再结合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计算出原式的值.
    【解析】
    (1)因为,所以,所以
    (2)原式,
    因为,,所以,
    所以原式的值为.
    【小结】
    解答本题的第二问的关键是熟悉诱导公式的运用,利用诱导公式对原式进行化简,同时对于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要很熟练,方便对原式进行计算求值.
    15.已知点是角的终边上一点.
    (1)求;
    (2)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先求出,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答案.
    (2),将(1)中的结果代入可得答案.
    【解析】
    (1)点在角的终边上一点,则
    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得:
    (2)
    16.已知.
    (Ⅰ)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若,且,求的值.
    【答案】(Ⅰ);(Ⅱ)
    【分析】
    (Ⅰ)化简函数得,令可得增区间;
    (Ⅱ)由,则,结合,可得,再由展开求解即可.
    【解析】
    (Ⅰ)

    .
    令,解得,
    则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Ⅱ)若,则,
    ,则,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

    .
    【小结】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利用,结合,得,二是利用展开求值.
    17.已知.
    (1)求的值;
    (2)若,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根据化简原式的分子分母,然后分式上下同除,将原式变形为的表示形式,由此计算出原式的值;
    (2)先根据正切的二倍角公式计算出的值,然后根据角的关系:,结合两角和的正切公式求解出的值.
    【解析】
    (1)因为,所以且,
    所以;
    (2)因为,所以,
    .
    【小结】
    解答本题的第二问的关键是找到与的之间的关系,从而借助正切的两角和公式、二倍角公式完成求解.
    18.已知,且为第二象限角.
    (I)求:的值;
    (II)求:的值.
    【答案】(Ⅰ);(Ⅱ).
    【分析】
    (Ⅰ)根据题意以及同角基本关系可知,再利用二倍角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Ⅱ)根据(Ⅰ)的结果利用两角差余弦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解析】
    (Ⅰ),,
    又为第二象限角,得,

    (Ⅱ)


    19.已知,.
    (1)求证:.
    (2)若为第一象限角,为第四象限角,求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分析】
    (1)分别将已知条件展开,两式相减、相加可得,的值,两式相除即可求证;
    (2)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结合角所在的象限求出、的值,利用即可求解.
    【解析】
    (1)由题意可得:


    得.
    得:,即
    (2)若为第一象限角,

    因为为第四象限角,


    .
    【小结】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要证,化切为弦即证,所以想到将已知条件展开,给值求值型的关键是用已知角表示所要求的角,即.
    20.已知.
    (1)求值:;
    (2)求值:.
    【答案】(1);(2).
    【分析】
    (1)利用诱导公式化简,再利用齐次式即可求解.
    (2)利用诱导公式以及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
    (1),



    原式=.
    (2)


    .
    21.已知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满足
    (1)求角B的大小;
    (2)若,求的值;
    (3)若,,求边a的值.
    【答案】(1);(2);(3).
    【分析】
    (1)由正弦定理的边角转化得,结合三角形内角性质即可求角B.
    (2)由两角差、倍角公式展开,根据已知条件及(1)的结论即可求值.
    (3)根据余弦定理列方程即可求a的值.
    【解析】
    (1)由正弦定理有:,而为的内角,
    ∴,即,由,可得,
    (2),
    ∵,,可得,而,
    ∴,
    (3)由余弦定理知:,又,,,
    ∴,可得.
    22.已知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过点.
    (1)求与的值;
    (2)若角满足,且角为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的值,再利用诱导公式可求得与的值;
    (2)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的值,然后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可求得的值.
    【解析】
    (1)由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可得,.
    由诱导公式可得,;
    (2)由于角满足,且角为第三象限角,所以,,
    因此,.
    23.已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1)求与的单调递增区间;
    (2)在中,若,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
    (1)根据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可求,并写出函数式进而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由(1)结论,求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可知角B、C的关系,进而求B的范围,即可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因为的最小正周期为,即
    ∴,令
    解得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2)在中,若,
    由(1)得,,所以
    因为 所以,即

    因为,所以;
    所以
    所以的取值范围
    【小结】

    (1)由最小正周期求参数,利用整体代入法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性质可得内角B、C的关系,进而用其中一角表示另一角并确定角的范围,进而求函数值的范围.
    24.已知函数,将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
    (1)求的值;
    (2)求函数的解析式;
    (3)若,求.
    【答案】(1);(2);(3)
    【分析】
    (1)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函数得解析式,再代入即可求解;
    (2)利用图像平移变换“左加右减”即可得到的解析式;
    (3)由,可求出或,再分类讨论求出.
    【解析】
    (1)


    (2)根据图像平移变换可知:
    (3),,即,
    解得:或
    所以:或
    当时,
    当时,
    综上可知,
    【小结】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图像变换规律,做题时要注意三点:
    (1)弄清楚是平移哪个函数的图像,得到哪个函数的图像;
    (2)注意平移前后两个函数的名称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先利用诱导公式化为同名函数;
    (3)由的图像得到的图像时,需平移的单位数应为,而不是.
    25.已知为锐角,,.
    (1)求的值;
    (2)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由为锐角,可求出,利用同角之间的关系可求出.
    (2)根据结合余弦的差角公式可得出答案.
    【解析】
    (1),,

    (2)由为锐角,,
    .
    【小结】
    本题考查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余弦函数的差角公式以及角的变换关系,在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值或化简时,常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余、互补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常见角的变换方式有:,,等等,属于一般题.
    26.已知.
    (1)求的值;
    (2)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根据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计算可得;
    (2)利用弦化切代入计算可得;
    【解析】
    (1),
    又,.
    (2)
    【小结】
    三角函数化简求值,常用拼凑角:
    (1)再利用诱导公式求值或化简时,巧用相关角的关系会简化解题过程,常见的互余关系有:与,与,与等;常见的互补关系有: 与,与等;
    (2)在利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值或化简时,常根据角与角之间的和差、倍半、互余、互补的关系,运用角的变换,沟通条件与结论的差异,使问题获解,常见角的变换方式有:,,等等.
    27.设是钝角,.
    (1)求的值;
    (2)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根据及题干条件,可求得的值,根据即可得答案;
    (2)根据(1)可得的值,利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即可求得答案.
    【解析】
    (1)是钝角,,根据,
    解得,所以.
    (2),
    .
    28.已知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且图象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
    (1)求和的值;
    (2)若,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根据对称轴和周期可求和的值.
    (2)由题设可得,利用同角的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可得,利用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可求的值.
    【解析】
    (1)因为图象相邻两个最高点的距离为,故周期为,
    所以,故.
    又图象关于直线,故,
    所以,因为,故.
    (2)由(1)得,
    因为,故,
    因为,故,故.


    【小结】
    三角函数的中的化简求值问题,我们往往从次数的差异、函数名的差异、结构的差异和角的差异去分析,处理次数差异的方法是升幂降幂法,解决函数名差异的方法是弦切互化,而结构上差异的处理则是已知公式的逆用等,最后角的差异的处理则往往是用已知的角去表示未知的角.
    29.已知,为锐角,,.
    (1)求的值.
    (2)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以及二倍角公式即可求值;
    (2)先求出,再利用即可求解.
    【解析】
    解:(1)由题意知:为锐角,且,
    解得:,

    (2)由(1)知,,
    则,


    故.
    30.已知,.
    (1)求的值;
    (2)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由求出,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求解即可;
    (2)利用二倍角公式和两角和与差公式计算出结果.
    【解析】
    (1),,



    .
    (2)由(1)可得:






    .
    31.如图,在中,于,且.

    (1)若,求角的大小;
    (2)若,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设,则,从而可得,利用二倍角公式正切公式即可求解.
    (2)根据题意可得,由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可得,即,再由,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
    (1)设,则,,
    因为,,
    又因为,所以,
    即,所以,
    因为,所以,所以.
    (2)因为,,,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32.设函数.
    (1)若,求.
    (2)在锐角中,为锐角,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求b.
    【答案】(1);(2).
    【分析】
    利用二倍角公式及降幂公式进行化简,(1),求得与,再运用和差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求值;(2)由,求得,再运用余弦定理求值.
    【解析】
    (1),
    由,得,,
    故,,

    (2)由(1)得,且,
    得,,
    又为锐角三角形,

    在由余弦定理可知,
    故.
    【小结】
    解三角形的基本策略:一是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化角”,二是利用余弦定理实现“角化边”;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也是一种常见类型,主要方法有两类,一是找到边之间的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二是利用正弦定理,转化为关于某个角的函数,利用函数思想求最值.
    33.已知 ,,,
    求,,的值.
    【答案】;;
    【分析】
    由已知条件,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结合角所在的象限求出,,以及的值,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正切的二倍角公式即可求解.
    【解析】
    因为,,
    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
    综上所述:,,.
    34.已知向量,,且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1)求的解析式及最小正周期;
    (2)若,,求的值.
    【答案】(1),最小正周期为;(2).
    【分析】
    (1)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二倍角公式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可得,由结合的取值范围可求得的值,进而可得出函数的解析式,利用正弦型函数的周期公式可求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由已知条件得出,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平方关系可求得,再利用两角差的正弦公式可求得的值.
    【解析】
    (1),,

    由已知可得,可得,
    又,,则,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
    (2),
    ,则,,
    所以,
    .
    【小结】
    给值求值问题一般是正用公式将所求“复角”展开,看需要求相关角的哪些三角函数值,然后根据角的范围求出相应角的三角函数值,代入展开式即可.
    35.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已知.
    (1)求的值;
    (2)求的值.
    【答案】(1);(2).
    【分析】
    (1)由题意结合正弦定理可得的值
    (2)利用二倍角公式首先求得的值,然后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可得的值.
    【解析】
    (1)
    在中,由正弦定理得,
    ,即,.
    (2)由(1)可得,
    从而,,
    故.
    【小结】
    在解三角形题目中,若已知条件同时含有边和角,但不能直接使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得到答案,要选择“边化角”或“角化边”,变换原则常用:
    (1)若式子含有的齐次式,优先考虑正弦定理,“角化边”;
    (2)若式子含有的齐次式,优先考虑正弦定理,“边化角”;
    (3)若式子含有的齐次式,优先考虑余弦定理,“角化边”;
    (4)含有面积公式的问题,要考虑结合余弦定理使用;

    三、填空题
    36.若,则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由题意结合诱导公式、二倍角余弦公式直接运算即可得解.
    【解析】
    若,则,
    .
    故答案为:.
    37.已知,则______.
    【答案】或
    【分析】
    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展开即可求解.
    【解析】

    即,解得或.
    故答案为:或
    38.若,是第三象限角,则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先化简,再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关系求解即可得答案.
    【解析】
    解:,


    为第三象限角,

    故答案为:
    【小结】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半角公式化简,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是基础题.
    39.已知,则________.
    【答案】
    【分析】
    将未知角化为已知角,结合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化简即可.
    【解析】
    解: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
    【小结】
    三角公式求值中变角的解题思路
    (1)当“已知角”有两个时,“所求角”一般表示为两个“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形式;
    (2)当“已知角”有一个时,此时应着眼于“所求角”与“已知角”的和或差的关系,再应用诱导公式把“所求角”变成“已知角”.

    四、双空题
    40.已知,且,则__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①根据x的范围利用平方关系求出余弦,即可求得正切,
    ②利用二倍角公式化简,利用商数关系求解 .
    【解析】
    ①由题:,且,所以,
    所以



    =
    故答案为:;

    相关试卷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1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1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文件包含方法1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原卷版docx、方法13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2:齐次式法求三角函数值: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2:齐次式法求三角函数值,文件包含方法2齐次式法求三角函数值原卷版docx、方法2齐次式法求三角函数值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9: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参数值:

    这是一份高三数学三角函数专题 方法9: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参数值,文件包含方法9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参数值原卷版docx、方法9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参数值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