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小学生数学良好思维品质培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其他 3 次下载
- 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现状及对策 其他 3 次下载
-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其他 3 次下载
-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其他 4 次下载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意义 其他 3 次下载
具有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特点
展开
这是一份具有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特点,共6页。
1、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的全面性。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候,不把视线盯在一物体上,而能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表现为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深层次的考虑,思路开阔。
例如,小明20分钟打50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进行计算,他2小时能打多少个字?
这是一道简单的归一应用题,学生稍作分析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了多种计算方法。
解法一:500÷20×120(用归一法解,利用工作效率一定。)
解法二:120÷20×500(用倍比关系解,2小时是20分钟6倍,所以6×500)
解法三:500:20=X:120(用四个量的比例关系这一角度思考问题)
解法四:20÷500=120÷X(用打每个字所需的时间为等量列出方程)
……
学生通过多方向,多角度分析,将过去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倍比关系法、比例法、方程法等知识串联起来,一题多解,思路开阔。
2、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人真是个“机灵鬼”,其中“机灵”指的就是思维的敏捷,敏捷表现在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思维的灵活就是指善于从偏见中解脱出来,善于依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灵活多变地处理所发生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常表现为从一种思维途径转向另一种思维方式的灵巧性。
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常出现这样解法。一根线子用去它的正好是20米,请问还剩多少米?
此题,按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法是:20÷-20,或者20÷×(1-)。
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按习惯方法来解答,他们在观察了本题数量间的关系后,列出了以下算式:20×4=80
因为剩下的正好是用去的4倍,所以从倍比关系中得到算式,显得更简便,更灵活。
3、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和快速。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 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36×9.9+3.6时 ,思维敏捷的学生,在分析后迅速做出100个3.6相加等于360。
又如:计算1×32时,一般同学都会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也有部分孩子会利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直接口算得到32+12=44。
当然思维的敏捷性是以准确思考为前提,只有正确地领会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下,才能算是真正的思维敏捷。
4、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创新程度。这种创新主要反映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解决问题。它具有思维舒展、活跃和多谋善变的特点,因此它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只要有点新的思想方法、新的见解、新的设想,都可以认为具有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学生学习了乘法初步认识以后,在做7+7+7+7+7+15时,大部分学生先计算5×7再加上15,而个别学生却将:5个7表示为7个5,而将15分成3个5,一共有10个5,直接得到50。
前一种做法是模仿课本的例题,没有自己的想法,其思维常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习惯于一种解题模式,遇到困难时思维不能很好的舒展,也没有多谋善变的能力。而后一种做法,却改变了原有的解题模式,将自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融入到本题的解题过程之种,明显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痕迹,这种思维独创性的火花,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5、思维的批判性
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在获取新知识过程中,积极检验自己的思路和结果是否正确,及时识别错误和纠正错误;对来自老师,同学或课本的信息善于独立思考,作出判断,或者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等。
1、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维的全面性。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候,不把视线盯在一物体上,而能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表现为对数学问题进行多方向、多角度、深层次的考虑,思路开阔。
例如,小明20分钟打50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进行计算,他2小时能打多少个字?
这是一道简单的归一应用题,学生稍作分析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得到了多种计算方法。
解法一:500÷20×120(用归一法解,利用工作效率一定。)
解法二:120÷20×500(用倍比关系解,2小时是20分钟6倍,所以6×500)
解法三:500:20=X:120(用四个量的比例关系这一角度思考问题)
解法四:20÷500=120÷X(用打每个字所需的时间为等量列出方程)
……
学生通过多方向,多角度分析,将过去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倍比关系法、比例法、方程法等知识串联起来,一题多解,思路开阔。
2、思维的灵活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人真是个“机灵鬼”,其中“机灵”指的就是思维的敏捷,敏捷表现在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思维的灵活就是指善于从偏见中解脱出来,善于依据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灵活多变地处理所发生的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常表现为从一种思维途径转向另一种思维方式的灵巧性。
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常出现这样解法。一根线子用去它的正好是20米,请问还剩多少米?
此题,按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法是:20÷-20,或者20÷×(1-)。
但也有部分学生不按习惯方法来解答,他们在观察了本题数量间的关系后,列出了以下算式:20×4=80
因为剩下的正好是用去的4倍,所以从倍比关系中得到算式,显得更简便,更灵活。
3、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简缩和快速。具有这一思维品质的人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能适应紧急的情况,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在数学学习中,具有这一品质的学生能缩短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直接” 得到结果。克鲁捷茨基的研究表明,推理的缩短取决于概括,“能‘立即’进行概括的学生,也能‘立即’进行推理的缩短。”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在概括过程中表现为善于快速地概括出数、式、形和数量关系中的数学特征、规律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在理解过程中表现为善于迅速地抓住数学问题的实质,熟练地进行等价变换。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36×9.9+3.6时 ,思维敏捷的学生,在分析后迅速做出100个3.6相加等于360。
又如:计算1×32时,一般同学都会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然后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但也有部分孩子会利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直接口算得到32+12=44。
当然思维的敏捷性是以准确思考为前提,只有正确地领会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原则下,才能算是真正的思维敏捷。
4、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创新程度。这种创新主要反映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解决问题。它具有思维舒展、活跃和多谋善变的特点,因此它是智力发展的高级表现。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只要有点新的思想方法、新的见解、新的设想,都可以认为具有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学生学习了乘法初步认识以后,在做7+7+7+7+7+15时,大部分学生先计算5×7再加上15,而个别学生却将:5个7表示为7个5,而将15分成3个5,一共有10个5,直接得到50。
前一种做法是模仿课本的例题,没有自己的想法,其思维常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习惯于一种解题模式,遇到困难时思维不能很好的舒展,也没有多谋善变的能力。而后一种做法,却改变了原有的解题模式,将自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融入到本题的解题过程之种,明显具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痕迹,这种思维独创性的火花,是我们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5、思维的批判性
它指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善于估计思维材料、检查思维过程,不盲从、不轻信。思维的批判性来自学生对思维活动各环节、各方面的调整、校正,即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的“调整”“校正”又来自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认识。因此,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在获取新知识过程中,积极检验自己的思路和结果是否正确,及时识别错误和纠正错误;对来自老师,同学或课本的信息善于独立思考,作出判断,或者质疑问难,发表独立见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