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二十二):生物实验探究(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2356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二十二):生物实验探究(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2356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二十二):生物实验探究(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5/592356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二十二):生物实验探究(2)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二十二):生物实验探究(2),共11页。
1.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在透明密闭小室内放置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可使小室内CO2的量保持恒定)进行了有关实验。在不同强度光照条件下,根据毛细管内水柱的移动距离测得小室内气体体积变化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该小组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要改变光照强度,可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光照可能会引起小室内气体的膨胀或收缩而造成误差,必须设置对照实验,对照组的小室内应放置_______和二氧化碳缓冲液。比较两组实验结果,进行矫正,矫正后结果如上表,分析其中数据可得,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______。
(3)若用此装置测定叶片呼吸作用的速率,则需对装置做哪两处改进?______。
2.某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进行实验探究,选生理状况相同且生长良好的黑藻,平均分为若干组,设计右图所示的锥形瓶和U型管连接装置(正常情况下,黑藻产生的二氧化碳几乎不会从锥形瓶的溶液进入瓶内上部的空气),
实施如下实验:
实验一:用不同瓦数的LED灯做光源,光源与锥形瓶距离相同、1%相同体积的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适宜的实验温度进行实验,1小时后得到记录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的高度见表一:
实验二:另取3个锥形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鲜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再各放入生理状况相同且生长良好的黑藻平均分成三组,放在9W的LED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如右图,观察并记录1小时后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的高度(见表二),回答:
(1)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表二加入蒸馏水的锥形瓶连接的U型管出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分析表一中当LED灯功率为0瓦时,弱光下液面上升高度为负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小徐查阅资料得:用少量的NaHCO3和BTB酸碱指示剂加水配制成的蓝色溶液,可随溶液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小徐根据资料配制了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绿色,之后将等量的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5支试管中,其中4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分钟后5号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为蓝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条);
(3)除上表所示因素外,列举2个影响水草光合作用反应速率的因素___________。
4.气孔被称为气体进出植物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哪些因素会影响气孔开闭呢?兴趣小组以蚕豆叶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先将若干蚕豆叶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一段时间,然后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2)植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叶中的气孔处于开放状态时,根中根毛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溶液的质量分数
(3)当蚕豆叶处于黑暗环境中时,叶肉细胞内的pH会下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4)要观察每组叶片下表皮气孔的关闭,需制成临时装片,请写出制片的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长辈说制作生伴菜不能添加黄瓜,难道黄瓜能使蔬菜中的营养素流失吗?
(一)查阅资料青椒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且维生素能使蓝色的淀粉碘溶液褪色。
(二)实验操作
步骤一:淀粉碘溶液配制:取1克淀粉,加入100毫升水,搅拌均匀,再加入1毫升碘酒溶液;
步骤二:分别榨取新鲜黄瓜汁与青椒汁。各取20毫升青椒汁分别倒入A、B两锥形瓶中,再分别加入黄瓜汁、蒸馏水各40毫升混匀,放置60分钟,中间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
步骤三:取等量蓝色淀粉碘溶液分别装入两个烧杯,分别倒入A、B两溶液,搅拌均匀,静置观察。
(三)现象记录
根据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会影响测定结果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混合液放置时间不同B.被测混合液的体积不同C.锥形瓶的大小不同
(2)在步骤二中每隔10分钟搅拌一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实黄瓜汁把维生素C分解了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请指出该实验存在的缺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金利用黑藻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小金为了证明黑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其中使用漏斗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上,小金将黑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先后放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3)在晴朗的夏季,将黑藻放入密闭的玻璃罩内,放在室外培养。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测得密闭玻璃罩内黑藻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则黑藻在一天中_________段(填曲线上某两点的字母代号)的光合作用最强。
小金认为该黑藻在一天内积累了有机物,在图2中可以找到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了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和记录数据的表格,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m的数值应该为____________。
(2)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若燃烧大米时水温升高了10℃,则通过计算可知这些大米中含有的能量是_________焦(不考虑能量散失造成的误差)。
(3)实验结束后,小金认为,该实验并不能完全说明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三类营养素的供能情况,其理由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可燃物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火焰熄灭时 B.可燃物灰烬凉透时 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8.最近,一股“水果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它所宣传的“减肥”“养颜”“排毒”等种种功效,让它成为了爱美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酵素是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别称,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小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l)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______。(某些操作可多选)
(2)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15min后,在A试管申,淀粉酶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9.如图是小乐利用小球藻研究光合作用的装置,其中NaHCO3溶液可分解释放CO2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在一定条件下,相同时间内,高浓度NaHCO3溶液释放CO2多),得到“不同实验条件下装置中氧气的相对浓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为了保证小球藻正常的生长繁殖,装置试管中应再补充的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
(4)除了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变量外,请再列举两个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____________。
10.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小乐设计了如下甲、乙两组实验:
实验步骤:a.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b.在离60 W的白炽灯距离为10 cm、20 cm、30 cm处,分别安放①②③三个容器,容器内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如图甲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c.在离60W的白炽灯距离为10cm处,分别安放④⑤⑥三个容器(光照强度相同),分别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再各放10枚形状、
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如图乙所示;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实验现象:①②③三个容器所在位置的光照强度及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一所
示,④⑤⑥三个容器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如表二所示。
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本实验中,菹草光合作用的强度通过______________来比较。
(2)分析表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c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表二中④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乐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进行了图示的实验操作(次序已打乱),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清水
黑暗环境
热水
酒精
碘液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 = 4 \* GB3 \* MERGEFORMAT ④→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用图中的序号排列)
(2)实验操作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将叶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并进行水浴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若实验过程正确,那么在实验操作 = 6 \* GB3 \* MERGEFORMAT ⑥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但小乐在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碘液后,发现叶片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小乐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通过以下实验加以验证:取正确处理后的叶片,分成四组,将溶质质量分数为0.02%、0.04%、0.06%、0.08%的碘液分别滴在各组叶片上。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发现只有滴加0.04%的碘液的叶片,颜色变化与预期的一致。你认为小乐的猜想是 。
12.叶绿素的含量直接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氮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原料。小叶同学用白菜来探究不同比例的硝酸钙和氯化铵化肥对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第一步:取5只塑料盆,分别加入________的含氮化肥,其他成分相同。
第二步:每盆中栽入数量相同、健康长势相同的白菜幼苗,放置相同环境中培养。
第三步:经过相同时间后,取每盆中位置相同的两片完全展开的叶,取中部5cm×5cm的正方形。一片用于初步提取叶绿素(叶片研磨后置于有机溶剂中),另一片放置在 60℃烘箱烘干至质量不变。结果如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补充完成上述步骤第一步: 。
(2)实验中,不同比例的含氮化肥对白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通过观察 来体现的。
(3)本实验中,对白菜叶绿素含量有影响的因素还有 。
(写出一个即可)
(4)已知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对白菜的叶绿素含量也有影响,小叶想设计实验探究“土壤中铜离子浓度对白菜叶绿素的影响”,请你帮助她设计一个实验记录表格。
13.某蔬菜实验基地,科研人员选取了同一品种、生长状况和质量基本相同的五组蔬菜,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环境下暗处理1小时后,分别测出其质量变化,然后再同时置于光照下1小时(光照强度相同),分别测其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中不考虑蒸腾作用对蔬菜质量的影响)
(1)分析表中数据,暗处理后的五组蔬菜的质量都减轻了,温度不同,五组蔬菜减轻的质量也不同,请从体内化学反应发生条件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 。
(2)研究人员发现,绿色植物在氧气含量不同时,呼吸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如图表示黑暗中某蔬菜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植物释放CO2与吸收O2的两条曲线在P点相交后重合为一条线,此时该蔬菜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
②由此可见,保存该蔬菜应________。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5%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CO2释放量大于O2吸收量
(3)蔬菜基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改变装置到光源的距离或改变光源的电功率。(2)死叶片。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先增加后保持不变。(3)①将装置至于黑暗环境下;②将二氧化碳缓冲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2.(1)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光照强度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越大;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2)右侧液面上升高度平均值(cm/h)小于1.1;(3)在弱光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低,低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所以植物从空气中吸收氧气,并且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溶液吸收,所以容器内气压下降,最终表现为右侧液面下降。
3.(1)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CO2被植物吸收,溶液中CO2浓度的降低(有最后一句给对)(2)光照强度增大(距日光灯的距离越近是否给分再商定)水草光合作用增强;无光照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等(合理即可) (3)CO2浓度、温度、水草的幼嫩程度等
4.(1)气孔的开闭受光照、pH因素影响(2)大于(3)二氧化碳积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4)取每组的蚕豆叶用镊子撕取下表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原烧杯中的液滴;将表皮展平于液滴中,盖上盖玻片
5.(1)A、B(2)使混合液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度(3)蓝色不消褪(4)样本过于单一;没有重复试验等
6.(1)更有利于收集产生的氧气(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光照强度越大,植物的光合作用就越强。(3)CD;G点比A点低
7.(1)20 (2)1260 (3)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并不只有一种 (4)C
8.①④②④③⑤;高温使酶失去活性,未将淀粉消化分解;不变
9.(1)无机盐 (或矿质元素)。(2)光强度、CO2浓度。(3)相同的高光强度时,高浓度CO2组比低浓度CO2组氧气相对浓度上升快;在高浓度CO2条件下,高光强度组比低光强度组氧气的相对浓度上升快(合理即可)。(4)温度、小球藻的起始数量、NaHCO3溶液的量等(合理即可)。
10.(1)6分钟后新鲜菹草叶片上浮的数量。 (2)光照强度能影响菹草的光合作用强度(或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一定光照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菹草的光合作用越强)(合理即可)。 (3)二氧化碳浓度对菹草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合理即可)。(4)④中无二氧化碳,新鲜菹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产生,故无新鲜菹草叶片上浮(合理即可)。
11.(1) = 5 \* GB3 \* MERGEFORMAT ⑤→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 = 7 \* GB3 \* MERGEFORMAT ⑦。(2)防止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脱色后使实验结果更容易观察。(合理即可)(3)叶片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显蓝色,遮光部分不显蓝色。 叶片没有出现预期现象,可能是碘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引起的。(合理即可)
12.(1)不同比例的硝酸钙和氯化铵
(2)溶液颜色和叶片干重
(3)光照强度(合理即可)。
(4)
13.(1)呼吸作用需要酶的催化,而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2)有氧呼吸;B
(3)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实验组号
硝酸钙∶氯化铵
叶绿素处理时间
溶液颜色(叶片1)
干重(叶片2)
①
0∶100
10min
黄色
0.19g
②
10∶90
10min
绿色
0.25g
③
25∶75
10min
绿色
0.29g
④
50∶50
10min
绿色
0.23g
⑤
100∶0
10min
黄色
0.15g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戊
温度(单位:℃)
16
19
22
25
28
暗处理1小时后质量的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光照后1小时与暗处理前的质量变化(单位:mg)
+1
+2
+3
+4
+2
实验组号
铜离子浓度
叶绿素处理时间
溶液颜色(叶片1)
干重(叶片2)
1
2
3
4
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三十):生物实验探究(10),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经科学测定,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二十三):生物实验探究(3),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子萌发在肥沃的土壤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试卷 2020—2021学年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分类题型训练(二十一):生物实验探究(1),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