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精品学案:4.2 种群的数量变化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92460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精品学案:4.2 种群的数量变化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9246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精品学案:4.2 种群的数量变化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92460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高中生物精品学案:3.3 其他植物激素 学案 0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精品学案:4.1 种群的特征 学案 0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精品学案:4.3 群落的结构 学案 0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精品学案:4.4 群落的演替 学案 0 次下载
- 高中生物精品学案: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学案 0 次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
展开1.学习目标:
(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型的意义;
(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难点:建构种群增长和模型。
“看”—知识经纬
“导”—自主预习
1.问题探讨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
(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
(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模型一般的步骤:
研究方法研究实例
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 细菌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提出合理的假设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观察、统计细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3.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②增长特点:
③量的计算:
4.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①产生条件:
②增长特点:
“学”—互动探究
探究一: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尝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
将数学公式(Nn=2n)变为曲线图
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
提示:直观,但不够精确
2.自然界确有类似的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大致呈J型.
3.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得出一个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思考:“S”型曲线在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提示:农、林、牧业生产就是在K值范围内谋求产量的提高,其潜力有一定限制。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
提示:不是 不一定
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
提示:降低环境容纳量
【经典回眸】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解析】由题意可知,当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故选C项。
答案:C
【变式训练】
1、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
2、(2011·临沂一模)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 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环境容纳量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探究二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1.思考: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2.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
提示: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经典回眸】
2、下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B.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因竞争而被排除现象
C.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解析】: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是因为这些水体中无机营养元素较多。
答案:C
【变式训练】
3、下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 )
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
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
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
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
探究三 探究四: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思考: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提示:血球计数板
2.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
提示:不需要
3.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提示:稀释
【经典回眸】(2010·南通调研)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C.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
【解析】本实验是取样后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计数。每天取样时间要大体一致,并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每次取样前要将试管振荡摇匀,正确地使用1 mL刻度吸管将1 mL酵母菌培养液移入1支干净的试管里,然后用滴管吸取1滴培养液滴在已盖在血球计数板网格上的盖玻片的边缘,待培养液自行渗入并充满网格后,再放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然后立即将数据填到记录表格中(吸出不等量,检测的时候放在格子里也一定是等量的,所以不需要强调等量)。
答案: D
【变式训练】4、(2010·豫南九校联考)将10 mL酵母菌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所示。根据此表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培养过程中酵母菌始终出生率>死亡率 ②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2、4、1、3 ③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可能为1.21×107个 ④若进行第5次均匀取样,10 mL样品中的酵母数量有可能低于1.21×107个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变式训练参考答案】1—4, C A D C
“思”—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不吃夹生饭,不做欠账人。
“练”—当堂检测
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 min 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 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
A.m·2T B.m·220 C.2T/20 D.m·23T
2.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可分解原细菌的代谢废物,其合成的物质又可作为原细菌的食物。生长条件分别与生长曲线①、②、③、④相符合的是 ( )
A.a、b、c、d B.b、c、d、a C.c、d、a、b D.c、b、d、a
3.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图是某海域野生鱼类在实施了休渔保护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为了获得最大捕捞量,捕捞后种群数量应该保持在b点附近范围所代表的水平上
B.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的点是b点,环境阻力最大是在8年以后
C.休渔能够很好的促进该种群数量的恢复,使该种群数量持续增长
D.适当的捕捞有利于该鱼类更新,有利于该种群的生存
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K,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K/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5.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
A.10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D
时间/分钟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细菌数量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收获
内容
疑点
内容
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案设计,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案,课堂探究案,课后巩固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课上学习,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学案设计,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群研究的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