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穿井得一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穿井得一人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穿井得一人》是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中的一篇文言寓言。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学习这篇文章既要抓住寓言的特点,又要兼顾文言文的学习要求。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知文意,理情节,晓寓意,引导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溉汲”“及”“国人”“闻”等文言词语。
2.结合文意,想象细节,多角度理解寓意。
3.联系现实,正确对待传言。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课文和作者)
(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
2.思悟发现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造成以讹传讹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和发现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据环球网报道,2018年10月10日,有网民发布“海淀区动物园丢失一头大象的警情通报”,引发关注。经核实,此消息为该网民的恶作剧,他也因此受到相应处罚。看来眼见不一定为实,那么,耳听是否为虚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去一探究竟。
初读课文,讲故事
(一)要学好一篇文章,首先要读好这篇文章。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合理、声音响亮、读得流畅。
学生自由朗读。
个别读,评价。
师范读。
生齐读。
(二)请结合课下注释,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先讲给你的同桌听,再讲给全班同学听。
积累“溉汲”“及”“国人”“闻”等词语和“有闻而传之者”“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等句子的含义。
三、品读课文,想细节
(一)丁氏的话不仅让当时的“闻而传者”,也让今天的我们,理解时产生了歧义。这其中关键是对哪个字的理解有出入?
预设:“ 得”,丁氏的意思是得到而不是挖出。
1.那么,传闻者认为挖出来的是死人还是活人?丁氏怎么说的?传者怎么传的?大家如何议论的?这则言简义丰的寓言,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请你发挥想象,还原故事的细节。
提示:抓住丁氏、传闻者、国人、宋君的心理、神态和语气合理想象。
屏显:(想一想,给括号内合理补充内容并为句末加上标点。)
及其家穿井,
丁氏( )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 )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
国人( )道:“丁氏穿井得一人 ”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穿井得一人 ”
2.流言结束后,文中的各类人又各自有怎样的反应?
(二)小组交流讨论,圈点勾画做批注。
(三)齐读全文。
四、悟读课文,知事理
(一)众多的传者以讹传讹,结果与原意天壤之别。故事至此,哪句话能代表作者当时的心情?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
预设: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大家齐读这句话,想一想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预设:道听途说的言论不可信,不要随便传播。
(二)你认为这句话在批判谁?
预设:闻而传者。
(三)造成如此结局,到底谁之责任呢?
自选角度,理解寓意。
提示:可从丁氏、闻而传者、国人、宋君或个人、社会、国家等角度阐释。
五、拓读课文,巧延伸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文章的首句是:“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那么,生活中为获得真知真见,避免道听途说,应该怎么做?和同学讨论一下。
小结
昔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之使,今朝我们察传求真知之理。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让谣言止于智者!
附:板书设计
穿井得一人
《吕氏春秋》
不信谣,不传谣
穿 察
井 传
得 求
一 真
人 知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咏雪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