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展开《<论语>十二章》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也是初中学段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经典的代表,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它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内容多为简短的谈话和问答,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是古代儿童的蒙学读物。所选的这十二则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密切相关。学习这篇文章要通过借助“助读材料”理解基本内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基本翻译、朗读文言文的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积累“水”“焉”“而”“乐”等词语,了解古今汉语的不同。
2.朗读全文,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学习文言文解析的基本方法。
3.理解本文关于学习、修身等个人修养方面的道理,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我搜集的资料(“四书”“七经”及传统经典作品,孔子的轶闻趣事。)
(2)我积累的字词(悦、愠、省、水、焉、罔、而等字、词的读音及意思。)
2.思悟发现
(1)课文“论”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选文中除了“子曰”,还有哪些人的话?他们论述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3)从所选的“十二章”中能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吗?如果能,你认为是什么?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和发现是:
3.学贵有疑
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星海撷珍)
上课伊始,说一点让我们自豪的事: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09年10月29日,美国众议院以361票赞成,47票反对,通过第784号决议案: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并且赞扬儒家思想对人文社会的贡献。
结合自己的阅读,你对孔子、《论语》及儒家文化了解多少?
预设:
1.学生根据预习或是课外阅读对孔子、《论语》进行介绍。
2.指导学生利用“助读材料”(批注、点评、注释、插图、单元提示、课前提示等)。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领略星空璀璨)
(一)有一句穿越时空的汉语“流行语”,你能猜出是什么吗?(子曰)“子”到底“曰”了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结合课前预习说一说你对“十二章”的最初收获、感受或疑惑。
默读指导: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一气读完全文。
“收获、感受或疑惑”指导:可以是字面上的理解,可以是文本主旨的感悟,可以是对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对文本中一句话的理解,可以是文本中的脉络梳理,可以是文本的体裁,就本文而言,也可以是文言文学习方面的困惑等。
预设:
1.学生由文本中的部分“名句”说自己读后的教益。
2.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借助注释可以理解文意。
3.本文体裁属于语录体(散文的一类)。
4.本文论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5.部分字的读音。
6.篇名是由每一篇的第一章中摘出来的,没有实际意义。
……
(二)有选择地让学生去黑板板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小结:宋代丞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同学们的初读感受让我们初识了《论语》的博大精深。本文是文言文,老师总觉得不如现代文那样学起来情意直白,所以有一个问题问大家:“对于本文,你认为需要如何学?”请大家再一次朗读本文,根据课前预习与现在的理解说一下自己的学习需要。
(三)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师读“子曰”“曾子曰”等,生读后面内容。读后同学之间、小组之间交流、提升自己的问题。
预设:
1.文言文如何翻译?
2.孔子的思想是什么(儒家的“思想主张”)?为什么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地位那么高?
3.《论语》中为什么还有“子夏曰”“曾子曰”?
4.遇到文言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怎么办?(如何解析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
学生把问题写到黑板上或是教师稍加提炼录入到多媒体终端。
三、品读课文,对话文本(星球探秘)
(一)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做旁批:标记出你认为重要或是存在疑惑的词语。
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看看和别人圈点勾画的地方是否一致,别的同学勾画的词是否能够解析,生生合作完成词汇的积累与理解。
预设:
1.古今异义(古今词义的变化):水,朋,君子,可以,疏。
2.通假字:悦,有。
3.兼语词:焉。
4.意动用法: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乐”
5.高频文言词:而,夫,之,者,也,其。
(二)根据上面的理解自由读课文。(强调语气、情感,为下文的句子理解服务。)
(三)根据注释、重点词语解析理解每则语录大意,并试着梳理“翻译”方法。
1.共同翻译第一则,生、师共同梳理常见的翻译规律。
预设:恰当切入“加字法”与留、删、换、调、补、贯的翻译要领。
2.小组合作,完成其他十一则。
预设:
(1)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解析,不争议。
(2)重点句: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四、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感受星光闪耀)
(一)儒家思想照耀世人,本文所选的这十二则带给了我们哪些教益?
预设:
学生从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修身做人等方面举例阐述。
(二)文本所选十二章从不同维度告诉了我们青年一代如何学习、修身,让先贤遗德泽披后人。再读课文,试着诠解儒家思想的“核心”。
学生思考、讨论。
1.全班讨论
2.教师指名回答
3.教师归纳、点拨:
预设:
(1)第八则讲到了“富贵”与“仁义”的抉择。
(2)第十二则讲到了求仁的途径。
(3)“论语”所论述的这些“原则”,你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努力?选择一则送给你的同学并说明理由。
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背景: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权力被下级夺取)、礼仪僭(jiàn)越(超越本分)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特殊性(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儒家思想核心:仁
“仁”在《论语》 中出现了96次,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的根本意义就是“爱人”,即尊重人、同情人、理解人、宽容人。
五、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穿越时空)
(一)“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时光不老,经典是常读常新。《<论语>十二则》中有成语或格言至今仍葆有顽强的语言生命力。再一次速读全文,找出你所了解的在本文中出现的成语。
活动预设:
“挖宝”:找出成语、格言,体会《论语》强大的生命力。
(二)整理行囊。
生说本节课的收获或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而产生的疑惑。
预设:
1.文言文学习的一般方法或思路。
2.文中出现的词汇、名句、成语积累。
3.儒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
4.孔子为什么会在世界上影响这么大?
六、作业自选
1.选读《论语译注》(杨伯峻)、《论语心得》(于丹)、《中国智慧——我读先秦诸子》(易中天)。
2.背诵、默写全文。
附:板书设计
《论语》十二章
仁
格 言
习 惯 修 身
留 删 换 调 补 贯
鲁教版 (五四制)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咏雪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第二单元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咏雪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散步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预习提示,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