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0-2021学年音乐精品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0-2021学年音乐精品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01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0-2021学年音乐精品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02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0-2021学年音乐精品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03
    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0-2021学年音乐精品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本册综合教学设计,共116页。

    2020-2021学年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精品教案
    目 录
    第1课 春天
       杜鹃圆舞曲
       春晓
       布谷
       小雨沙沙
    第2课 放牧
       牧童短笛
       牧童
       牧童遥
       放牛歌
    第3课 手拉手
       让我们手拉手
       鸭子拌嘴
       雁群飞
       数鸭子
    第4课 长鼻子
       小象
       大象
       可爱的小象
       两只小象
    第5课 游戏
       火车波尔卡
       跳绳
       火车开啦
       拍皮球
    第6课 美好的夜
       小宝宝睡着了
       摇篮曲
       闪烁的小行星
       星光恰恰恰
    第7课 巧巧手
       采蘑菇的小姑娘
       铁匠波尔卡
       粉刷匠
       理发师
    第8课 时间的歌
       在钟表店里
       调皮的小闹钟
       时间像小马车
       这是什么

    欣赏《杜鹃圆舞曲》
    一教材分析:
    1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移植的手风琴曲
    约纳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国学习音乐,他写过一些音乐作品,但以这首《杜鹃圆舞曲》流传最广,也使得约纳森名传于世。这首钢琴曲也常以管弦乐或其他器乐形式演奏。据说在1918~1930年间约纳森曾在斯德哥尔摩“金杜鹃电影院”专为无声影片的放映作钢琴配音,本曲即为当时影片即兴配音而作。
    《杜鹃圆舞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全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在简短的弱拍开始的、节奏自由的4小节引子过后,出现下行三度模仿杜鹃鸣叫的音调,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它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2这节课的内容以及知识、技能在音乐一年级第二册一单元——“春天”为主题的第一首重点欣赏曲的位置,通过聆听欣赏杜鹃鸟在大自然中、在森林中自由飞翔的场景来畅想春天、体味春意、感受春的气息。
    二学情分析:
    1作为这次课是给一年级的学生来讲,这个学段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2课标确定本学段学生应能通过教学手段激发忽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教学目标:
    1、在音乐变化中感受音乐形象,尝试记忆乐曲的主旋律,能用听、哼唱、说、演、画的形式表现杜鹃圆舞曲。
    2、了解乐曲三段体A-B-A曲式结构,并能按三拍子节奏用不同的动作或碰钟为歌曲伴奏表现乐曲的三个部分。
    3、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愿望与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来,感受歌曲,表现春天的到来。
    难点:能分清楚歌曲分为三小段。(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重难点的解决方式:教师示范、多聆听音乐等方式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录音机、课本、琴、磁带、小杜鹃鸟的头饰、碰钟、碟片、多媒体课件、大屏幕、
    (学具)课本、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2/4 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生:整齐的进教室并坐好
    老师 您 好
    师:同学 们 好
    导课:(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形式出现;欣赏许多鸟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这是什么鸟啊?
    生:画眉、麻雀、黄鹂、燕子、杜鹃…鸟的种类有很多
    师:正确答案是杜鹃鸟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到了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好听的《杜鹃圆舞曲》。
    一听春天:
    师放录音完整先来聆听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
    师:
    1、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
    生:非常喜欢。
    2、你们在乐曲中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感觉到了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吗?
    生:听见鸟叫声、听到大森林里树木生长的声音、听到鸟儿在跳舞、感觉到生机盎然的景象。
    师:你们说的真是太好了
    [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婉转的模仿杜鹃的叫声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二找春天:
    师:春天,杜鹃快乐地歌唱,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同学们想一想,除了杜鹃给我们报春外,你还能从哪里找到春天?
    [教师可以播放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录音,启发学生找春天]
    生:花红了,草绿了,燕子飞回来了……
    师:你们说的真是太棒了,那么就让我们在〈杜鹃圆舞曲〉音乐中在来感受春的到来
    师:播放歌曲。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给你们的这首曲子听一下歌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完整聆听音乐
    回答手风琴,师可以给予提示
    师:现在咱们在来听一遍歌曲
    这遍听的时候老师又要提出两个小问题?1这首曲子分了几小段?2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曲子?希望你们都认真听。
    生:仔细的聆听
    师:好了我们又听完了一遍,现在我请同学们回答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曲你听出分了几小段?
    生:回答,答案是三小段,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再来辅助同学们来辩析出三小段
    可用板书体现出A-B-C三段,让学生领悟感受每一小段的不同。
    师:运用琴来分别欣赏乐曲来分三小段分别进行弹奏
    [边弹奏边在分段处给学生提示,并说出三段不同的音乐情绪特点;让生充分感受分辨音乐。]
    同学们老师还有一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这首好听的《杜鹃圆舞曲》是几拍子?我看有谁知道?
    生:三拍子。师可引导说出答案
    师:这首歌曲是三拍子,那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有同学知道吗?
    生:强弱弱
    师:真聪明,回答的很好。


    三、表现春天:
    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杜鹃圆舞曲》里的杜鹃都飞来了,瞧:它们在森林里叫着、唱着,多么高兴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再欣赏《杜鹃圆舞曲》,完整感受歌曲的旋律。]
    2、请同学们模仿杜鹃鸟儿们在森林里自由快乐地飞翔
    [教师可以将教室简单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且为孩子们准备一鸟的头饰,学生在表演时一定乐此不疲]
    3、随着音乐用噜哼唱歌曲
    4、有感情地把乐曲三个小圆舞曲分别来表现,教师可辅助学生来表现三个小圆舞曲
    5、跟欣赏曲《杜鹃圆舞曲》,可以加上自己即兴创编的动作。教师及时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师:介绍给同学们认识一种打击乐器,看,出示碰钟,那我们来为三拍子的歌曲来伴奏把,师先来做示范;还可以运用肢体语言来做,放录音。
    生:聆听
    ;拍手拍腿腿、拍手拍肩肩……可以请积极的同学来用碰钟为歌曲伴奏,其他同学用动作来为歌曲伴奏;还可以男生第一段拍,女生第二段拍,全班第三段拍
    四、画春天:
    1、刚才我们一起听了《杜鹃圆舞曲》,一起表演了《杜鹃圆舞曲》,一起感受了浓浓的春意。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你能试着用彩笔画一画吗?
    2、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点评。
    [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一幅春天意境图,让学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还可以合作交流,互相评价]
    拓展:
    再来欣赏一首由著名钢琴家作曲家肖邦创作的乐曲〈〈小狗圆舞曲〉〉同学们来对比聆听一下。
    [学生在聆听音乐时感受不同地区圆舞曲的不同,对比聆听。]
    小结:同学们下课歌
    同学们,天气越来越好让我们都变成一只只美丽的小杜鹃鸟伴随音乐走出教室。下课并提示学生模仿小杜鹃鸟飞起来的动作出教室
    五、教学反思
    ▲ 重点及难点的解决效果:
    在授课过程中,师要注意引导生参与体验,多关注生并且给予生参与体验的活动机会,用小型打击乐器、肢体语言、表演、画画等方法来学会聆听欣赏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感悟和记忆。
    ▲本课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而设计的几个模仿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参与性强,想象力丰富。如:在创设情境方面带学生来表现歌曲和学生对歌曲理解的创编。从听一听,到找一找,再到做一做、画一画如此逐步深入,逐渐加深,不仅使学生在这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地体验了三拍子的节拍特点,而且对音乐所塑造的杜鹃鸟在舞蹈歌唱的形象有了全面的感悟与体验,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较为顺利地解决了本课重难点,较好地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本课失败之处:
    失败之处是,由于课前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在课堂中活动的需要,没有对座位、场地做及时地调整,致使生在课堂中活动的地方太小。在做“模仿杜鹃鸟高兴的飞和舞蹈”时伸展不开手脚。
    ▲今后调整思路:
    在欣赏歌曲时,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合适的环节步骤,如低年级的音乐课多以游戏、律动、比赛、乐器伴奏为主,很有必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本课中,如果能把课桌调整,这样就便于学生舒展地做动作和模仿杜鹃鸟的舞蹈表演,课堂效果会更好。

    《春晓》教案
    一、教 学 目 标
      (一)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三)欣赏《春晓》,能够在聆听后对音乐主题、结构、音色(人声、乐器)等留有印象,并能根据个人的认识对作品的创作手法进行评价。
    二、教 材 分 析
      1.作者简介
      陈怡(1953- ) 作曲家。她生于广州,3岁起学习钢琴,4岁学习小提琴。1970年至 1978年任广州京剧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1983年、1986年先后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士及硕士学位,作曲师从吴祖强教授。1986年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师从周文中教授及达维多夫斯基。1995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陈怡于1986年5月举办过“中国第一位女作曲硕士陈怡管弦乐作品音乐会”,并出版发行过管弦作品专集《多耶》。她的作品经常在世界各地公演及广播,多次获得美国作曲家协会年度奖及其他奖项。1989年代表中国参加由国际现代音乐协会等单位摄制并在全欧电视网播放的京剧影片“音响与沉默”的拍摄工作。  陈怡在国内外主要获奖作品有:钢琴独奏《多耶》、《猜调》、《木管五重奏》,中乐合奏《潮音》等。她在音乐创作中注重表现民族精神与现代气息。
      2.音乐分析
      《春晓》是青年作曲家陈怡选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诗谱写成的一首较出色的无伴奏合唱曲。曲作者用现代作曲技法来描绘古诗中的生动意境和场景,并深刻地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怀。该曲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不仅用歌声,而且还用不同的词,以似谈非谈,似唱非唱的声音造成音色变化来描绘意境和场境;在旋律上则吸收了吟诵古诗的韵味和我国民族音乐,特别是京剧音乐素材,采用不同的固定节奏型,并在不同声部造成叠置、重复,同时用有调性与无调性、调性叠置、和弦叠置、非三度和弦叠置等手段,创作出清新的曲调和丰富的如声效果。让人听后感到亲切、自然,富有中国特色,既深刻揭示了内容,又有现代音乐风格。
      全曲可分为三大块:第一部分[A],为意境和场景的描绘。由第一女低音开始,然后第一男高音、第二女低音顺次加入,模仿打击乐的说词,为第二块的进入做了准备,有层次地造成一个音乐背景,他们各自的节奏型一直延续到“闻啼鸟”。
      第二部分[B],这是该曲的主体部分。由第一男低音唱固定节奏音快,并加入鸟鸣声,造成春天的场景,第二男高音的加入模仿板鼓及京胡伴奏声,不但为歌声的引入做好准备,而且是歌声的伴奏背景。第一女高音在起唱“春眠不觉晓”,第二男低音与它呼应。到后面突出加重和声效果,调性游离,非三度和弦及和弦 的叠置,不但描绘了场景,更重要的是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怀,而“花落知多少”处的“花”的处理,使全曲达到高潮。
      第三部分[C],意境描绘。在高潮之后,又回到对意境和场景的描绘中,不同声音各自以形象与说白声混合,非三度结构和弦的运用造成很好的背景。最后的哼鸣,声部的减少,力度的减弱,使全曲在一个安静祥和的意境中结束,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
    三.重难点:引导学生从音色上体会、体验歌词与旋律结合所表达的意境和场景,
    四.教学过程
    1.首先聆听诗朗诵《春晓》
    春晓,有一首古诗的名字也叫春晓,是我国唐代使人孟浩然写的,有没有同学能给大家朗诵一下?(放背景音乐)
    ……………
    很好,请坐。
    (在以前我们听到这首诗的时候,看到这首诗的时候,它都是朗诵的或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大家。那今天同样是这一首古诗,但是老师将会带给大家一种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表现形式。请大家仔细听……)
    2.聆听《春哓》
    问:(1)初听这首乐曲之后,在这里我们又听到了那些声音?
    (有鸟叫、风声、雨声、流水、树叶花瓣落声、蛙叫声夹杂在一起,各种声音响不绝耳。)
    (2)大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呢?
    三部分:A、B、C
    3.再次聆听《春哓》(分段进行)
    [A]为意境和场景的描绘:(聆听A部分)
    (1)描绘的一个夜晚一样,有鸟叫、风声、雨声、流水、蛙叫声等,怎样的季节才会有这么多的声音出现?
    春天
    (2)听到这些声音让我们感受到到了春天万物的都开始怎么样啦?
    到了春天万物开始复舒了。
    [B]主题呈述部:(聆听B部分)
    这一部分集中体现了该乐曲的特点,那么该乐曲有什么特点呢?(聆听)
    (1)首先在歌曲中有那些演唱方式?
    合唱、说唱……
    A.演唱上:充分发挥人声的表现力,不仅用歌声,而且还用不同的词,以似谈非谈,似唱非唱的声音造成音色变化来描绘意境和场境(现代作曲技法,周杰伦的歌曲…)。
    (2)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
    B.在旋律上则吸收了吟诵古诗的韵味和我国民族音乐,特别是京剧音乐素材。
        结合上面两点,说说这首曲子让人听到后给人怎样的感觉?
    感到亲切、自然,富有中国特色,既深刻揭示了内容又有现代音乐风格。更重要的是:不仅描绘了场景,更是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怀。使全曲达到高潮。
    [C]意境描绘:(聆听C部分)
    这一部分有没有第二部分那么多的声音?
    在高潮之后,又回到对意境和场景的描绘中,不同声音各自以形象与说白声混合,非三度结构和弦的运用造成很好的背景。最后的哼鸣,声部的减少,力度的减弱,使全曲在一个安静祥和的意境中结束,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
    问:分段分析了这首乐曲,概括乐曲的特点和它的意义?(伴奏,演唱,旋律等进行表述)
    这是一首无伴奏合唱曲,曲作者用现代作曲技法来描绘古诗中的生动意境和场景,既深刻揭示了内容又有现代音乐风格,并深刻地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实践与创做
    将全班分成四个组:
    第一组:模拟流水音、鸟鸣声、风声
    第二组:马蹄声、雨声、树叶花瓣飘落声
    第三组:画出各种声音的图形谱
    第四组:画一幅心中的春天图
    5.最后聆听儿童合唱《春晓》结束。


    《布谷》
    一、教材分析
    《布谷》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3/4拍,大调式。歌曲以模仿布谷鸟叫声的音调开始,其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交替的节奏,显得格外从容,带出了以级进为主的流畅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点,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能准确的感知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基本上能区分2/4、3/4拍的音乐,并能随音乐作相应的律动。认识三角铁、碰钟等一些简单打击乐器及持打方法,并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简单的节奏型的编配和伴奏。
    对于布谷鸟,学生们都很喜欢,所以学习积极性会非常的高,学习兴趣会非常的浓。本节课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受三拍子的节奏,要让学生通过拍打,演唱,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
    一年级学生正是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心;他们普遍有较强的表现欲,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直观教学为主,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2)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3)能编创动作表现歌(乐)曲。
    ▲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休止符、长音、短音的准确演唱。
    2)记住第一段歌词。
    难点:3)用动作来表现三拍子旋律特点。
    四、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教学光盘)、打击乐器、大屏幕、钢琴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0分钟左右)
    1、感受春天
    播放MTV《春晓》,师生一起律动,体验歌词意境。
    你是从那些地方发现春天已经悄悄来到?
    1)学生描述春天
    师: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所见过的春天。
    (学生说春的景色、天气、各种动物等。)
    2)教师描绘春天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燕子报春,青蛙鸣春,一切都欣欣然像刚睡醒的样子,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你们看,春姑娘给大地穿上了绿装,小草绿了,柳树发芽了,迎春花开了,冰雪融化了,蜜蜂也飞来了。(多媒体课件同步显示各种春景图)春天多美啊!听,什么鸟在唱歌。(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叫声)
    5 3 0 ︱5 3 0 ︱5 3 5 ︱3 — — ︱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方法: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鸟的叫声,想象这只鸟在什么地方唱歌。教师总结布谷鸟是春天的使者,它用歌声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描绘春天、学习布谷鸟叫的同时,感受到春天给万物带来的美,了解布谷鸟的叫声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体验春天
    师:同学们也学学布谷鸟的叫声,看谁学的最像。
    (方法:学生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学生模仿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力度、音色等不同的变化来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这样“布谷”的声音才能更动听。)
    师:听,又一只布谷鸟在唱歌了(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声音)
    3 1 0 ︱3 1 0 ︱3 1 3 ︱1 — — ︱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学生跟着教师模仿布谷鸟的声音。)
    师:布谷鸟的声音真动听,这些春天的使者在用他们的歌声向人们诉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5 3 0 ︱0 0 0 ︱5 3 0 ︱0 0 0︱5 3 5 ︱3 — — ︱
    0 0 0 ︱3 1 0 ︱0 0 0︱3 1 0 ︱3 1 3 ︱1 — — ︱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布 谷
    春 天 来 了 春 天 来 了 春 天 来 了
    (方法:接唱)
    1)教师唱“布谷”的高声部,学生唱“布谷”的低声部,在交换进行。
    2)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模仿布谷鸟的高、低声部,在交换进行。
    [设计意图:二声部的演唱一直是教授比较困难,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重、难点,能在一年级就为学生打好基础,势必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所以,我设计了用回声的效果演唱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为以后做好准备。]

    二、学习歌曲,创造发展(15分钟左右。)
    1、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学会了布谷鸟的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布谷》这首歌曲。(播放教材可见伴奏音乐,教师范唱。)
    (方法:随着音乐节奏一小节向右、一小节向左,学上随着老师的歌声摇晃着身体,初步感受音乐情绪。)
    师:这首歌曲的基本情绪怎样?(欢快、活跃)
    2、学唱歌曲
    1)听歌曲录音,让学生用手指点歌词,想一想哪些音最长?
    2)随琴用lu模唱旋律,身体轻轻摇晃。
    3)听歌曲录音,随教师的手势一起划旋律线。
    4)学生哼唱旋律,教师唱歌词(注意节拍的强弱规律)。
    5)学生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重点朗读一音多字的读法)。
    6)学生跟琴唱歌词(引导学生用轻轻吹蜡烛的感觉唱歌词)。
    3、拓展歌曲
    师:布谷鸟在尽情的唱歌,向我们报告春天的消息,我们也学学布谷鸟,在歌唱结尾加上布谷鸟的合唱声音。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在歌曲结尾加上布谷鸟一问一答的声音。)
    4、体验歌曲
    (方法:听歌曲录音,第一段歌词击拍(第一拍拍手,二、三拍拍腿、肩或臂);第二段歌词学生手拉手,随着节奏左、右摇晃身体;第三段歌词学生自编自演,结尾时模仿布谷鸟问答唱句。)
    [设计意图:用手指着歌曲乐谱进行演唱,可以使学生对音符时值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这样更容易比较准确地进行演唱。用轻轻的吹蜡烛的感觉进行演唱,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不喊唱歌曲的良好习惯。]

    三、创作表现,体验成功(10分钟左右)
    1、创作
    师:报春鸟用歌声向我们报告春天的来临,下面我们也可用我们自己下的方式来表现春天的到来(提示学生可用舞蹈、乐器伴奏等形式表现春天。)
    (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多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等。)
    (背景音乐:歌曲《布谷》、《杜鹃圆舞曲》反复播放。)
    2、表现
    形式一:打击乐器模仿的报春鸟叫声;或者在歌曲的某一小节用同一伴奏行为歌曲进行伴奏。
    形式二:用各种舞蹈动作模仿报春鸟,表现春天。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让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音乐,创造音乐,表现音乐,从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四、欣赏乐曲,深化主题(5分钟左右)
    1、初步感知
    欣赏《杜鹃圆舞曲》
    学生模仿各种声音,并做出相关的动作。
    师:这首乐曲与《布谷》比较,旋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
    师:这首乐曲运用了与《布谷》相似的鸟叫声,旋律清新、优美,时而欢快、活泼,十二连冠、流畅,描绘了大自然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好像报春鸟在大自然中飞来飞去,欢呼、跳跃,在歌唱大自然的春天。它的名字叫《杜鹃圆舞曲》。(教师解释:杜鹃鸟就是布谷鸟)
    2、深入体验
    (再次欣赏《杜鹃圆舞曲》)
    (方法:学生倾听乐曲,模仿自己喜欢的报春鸟作飞翔的动作和鸣叫的声音,体会报春鸟自由自在飞翔的快乐。)
    [设计意图:在律动中尽情体验三拍子的节拍特点。]

    五、小结
    师: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冲感受到你们对春天的喜爱。春天像一首歌,春天像一段舞,春天像一首诗,春天像一幅画,春天师我们的希望,报春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让我们和报春鸟一起去教室外面找春天吧!
    (播放教材课件《布谷》、孩子们随着歌曲走出教室)

    六、教学反思
    ▲ 重点及难点的解决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本课成功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而设计的合唱、模仿活动,深受学生的喜欢,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参与性强,想象力丰富。儿童的情绪具有情境性、暂时性、不稳定性。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看似不经意间,精心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惊喜,使孩子们在新鲜、好奇、喜悦等积极情绪驱动下,产生了持久而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本课重难点,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学习任务。
    ▲本课失败之处:
    由于教室座位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做律动和用形体表现春天时,不能做到既有顺序,又能保证纪律不乱。
    ▲生成问题:
    学生在上下合唱台时,教室里的声响比较大。看似比较热闹的课堂气氛,却影响了学生积极动脑参与集体活动,给少部分好动的孩子调皮的机会。
    ▲今后调整思路:
    这节课中,我注意到有几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总是不能被我的教学所吸引,由于怕耽误教学进度,在课堂上我就有些忽略他们。
    课下,我反复思考,想到:教师在授课当中,总是能遇到有个别特别活跃的孩子与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集体融入不到一起。准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抓住他们的优点进行鼓励,稳定这些孩子的情绪,再次,使这些特别的孩子能够发挥他们聪明、大方的一面,挖掘他们的潜能,想办法使他们从与集体的合作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另外,还应该在课下多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喜好,与他们做好朋友,多关注他们的反应,鼓励他们把自己的聪明用刀和小伙伴的合作中来,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改进的。



    牧童短笛
    教学目标
    1. 听辨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2. 联想乐曲的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 通过欣赏乐曲,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听辨乐曲的结构,了解乐曲的背景。
    2. 听辨乐曲不同乐段的情绪,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在1934年创作的,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乐曲的名字源于我国的童谣“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乐曲的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江南风情。是典型带再现的三段式。
    A段4/4拍,速度徐缓、悠扬,犹如一幅水墨画。旋律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成功地模仿出了中国民间乐器——笛子的特色,用钢琴展示了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让听众仿佛看到了江南水乡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在悠然自得地吹着牧笛。B段转为2/4拍,活泼欢快,具有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与A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一段再现第一主题,这一乐段采用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手法,曲调更加的流畅。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牧牛图》水墨画图片。同学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小牧童正在放牛……
    欣赏乐曲
    1. 初听乐曲《牧童短笛》。
    教师:有一首乐曲就表现了这幅图画上的情景。
    提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请你给这首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学生聆听后回答。
    2. 听辨乐段。
    教师:这首乐曲的名字叫做《牧童短笛》,是中国优秀钢琴作品之一。再次聆听乐曲,同学们听听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教师指导:听辨以后请学生说出是怎么分成三个乐段的。
    听辨乐段,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回答,如根据速度的变化听辨出来的,根据节奏的变化听辨出来的等。
    分乐段欣赏乐曲。
    (1)第一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② 提问:这个乐段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③ 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一乐段旋律。
    ④ 再次播放第一乐段,学生跟随音乐哼唱旋律进行记忆。
    ⑤ 学生自己总结第一乐段速度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等。
    (2)第二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② 提问:这个乐段与第一乐段相比速度和情绪有什么变化?让你联想到什么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③ 教师用琴带学生慢唱第二乐段旋律。
    ④ 再次播放第二乐段。教师指导:指导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跟节拍轻轻的用右手指尖点左手掌心,不出声音。
    ⑤ 学生自己总结第二乐段速度稍快、旋律跳跃、节奏紧凑、情绪欢快等。
    (3)第三乐段。
    ① 播放《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② 提问:这一乐段与前面的哪一乐段相似?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与第一乐段相似,但节奏有变化,节奏紧凑了。教师总结:第三乐段采用了民间音乐中常用的加花的方法,使乐曲的曲调更加的流畅。所以这首乐曲的结构是ABA’。
    (4)教师分别弹奏书上谱例,学生完成书上练习。教师提示:提示学生三个谱例的节拍不同。
    4. 完整的欣赏乐曲。(《牧童短笛》动画)
    教师提示: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听到A和A’的时候,跟随音乐旋律用手划4/4拍指挥图式。
    介绍乐曲背景
    1. 贺绿汀简介。
    2. 介绍乐曲背景。
    知识拓展
    教师:这首钢琴独奏曲由于受到众多音乐家的喜爱,被改编成了不同演奏形式的乐曲,我们来听一听。(播放长笛演奏《牧童短笛》音频)
    教师:贺绿汀一生创作了许多的音乐作品,其中著名的还有《游击队歌》。播放《游击队歌》音频。再欣赏一首根据内蒙古民歌改编的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器乐作品《森吉德玛》。播放《森吉德玛》音频。
    五、课堂小结
    “小牧童,骑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音乐家为我们表现了一个多么活泼、可爱的小牧童啊!


    牧童
    教学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和优美的歌声演唱《牧童》,表达牧童快乐的生活。同时,让学生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培养他们二声部合唱的演唱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
    3.通过演唱歌曲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及了解相关的牧童作品,体现文化艺术多元文化特点, 在体验中感受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用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准确地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做律动进教室(第一段音乐学生做律动,第二段音乐学生加上奥尔夫的节奏乐器拍击)。
    二、复习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伴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来到了教室,春天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大自然它那风情万种、绚丽多彩的景色你感受到了吗?
    生:感受到了。
    师:你最喜欢大自然中的哪些景色?
    生1:我最喜欢碧波万顷的大海……
    生2:我喜欢清晨的蓬勃红日……
    生3:我喜欢美丽的黄昏……
    师:假如你现在身临其境,你最想做什么?
    生1:我很想拿起画笔,把美丽的黄昏画出来。
    师:你的想法太浪漫了。
    生2:我很喜欢田野的景色,因为它的绿、它的黄、它的静……
    师:田野是这么美,让我们一起奔向田野吧!
    学生随伴奏演唱《田野在召唤》(在演唱中,学生加上跺脚、拍手、捻指等喜欢的动作)。
    师:你们美妙动听的歌声深深地感染了我,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唱好吗?
    生:好!鼓掌……
    师生一起再次演唱歌曲《田野在召唤》。
    师:我们在奔向田野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景色?(这时教师将一幅牧童骑在牛背吹笛子的图画贴在黑板上)
    生:在奔向田野时,我看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悠然自得地吹着笛子的景色。
    师: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杜牧写的一首古诗《清明》。
    师:你能背诵一下吗?
    生:能(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生:老师,我还想到了袁枚的《所见》 。
    师:你真聪明,你能为我们再背诵一下《所见》吗? (学生朗诵,其余同学会背诵的可以同时背诵)
    师:你背诵的真有感情,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解一下诗意?
    生:能(学生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
    三、学习歌曲《牧童》
    1.引入新课。
    师:你们朗诵的有关牧童的古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唱牧童的歌曲,想听吗?
    生:想。
    师:老师现在把歌曲唱给你们听,歌曲的名字就叫《牧童》。
    教师用有感情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牧童》,是斯洛伐克的民歌,歌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跳跃,是一首带二部合唱的歌曲。下面,我们就学习歌曲。首先,看一下歌曲中老师用黄色标记的节奏。
    学生先练习切分节奏,再完整地唱一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
    2.学习歌曲旋律。
    师:首先来学习高声部的旋律(教师指导学生唱高声部的旋律,特别提示要唱准1 3 2 及1—[插高音1]音高)。
    学习低声部。
    师:高声部的旋律你们已经学会了,再来学习低声部的旋律。首先,找一找在低声部中出现了什么音乐知识?
    生1:我看到了一个小#字。
    生2:我知道它叫升记号(老师表扬他说的正确)。
    师: 那么,你知道它写在音符的前面表示什么意思?(教师讲解)
    教师在琴上范奏fa与#fa音高,让学生区别。
    听琴唱一唱低声部旋律,随时纠正不准的音符。
    把《牧童》的旋律完整地唱一次,重点提示难点乐句。
    3.学习歌词。
    师:旋律我们已经唱得不错了,现在我们来唱唱歌词,为了你们更好地学习,让我们一起再听一次录音范唱。
    (1)随音乐伴奏完整地唱高声部歌词。
    (2)唱准低声部歌词。
    (3)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唱《牧童》。
    4.分组合作。
    师:大家一起唱得很精彩,我想听听你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演唱,怎么样?
    学生自组小组练习,并随老师伴奏演唱。
    评价:对于小组的演唱,学生进行评价,老师小结。
    师:最后,一起再完整唱一次《牧童》,用你们的歌声把牧童快乐的生活表现出来。
    四、了解与牧童有关的歌曲
    师:你们在感受斯洛伐克牧童的生活后,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两首歌唱牧童的歌曲,第一首是《牧童之歌》,老师唱给你们听(歌词:红太阳,从天山,慢慢地爬上,风吹绿草,草儿把头扬,骑着骏马扬起鞭,赶上牛羊下河滩。唱上一支歌呀,心花开放)。
    第二首是《小牧笛》(歌词:小牧笛,吹吹歌,哥哥放羊我放鹅,他把羊群赶上山呀,我把鹅群赶下河,两支歌儿一样美哟,伴着白云飘飘落哟)。
    生:老师,这两首歌这么好听,我也想学。
    师:想学的不止你一人吧,老师一定教给你们。
    五、了解钢琴曲《牧童短笛》
    师: 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首钢琴曲《牧童短笛》,它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贺绿汀创作的作品。
    学生听赏《牧童短笛》。
    师:今天我们对乐曲只作了一次浏览,下次课将完整、仔细地听赏。老师今天给你们留一个作业,回去查找贺绿汀的资料,包括他的创作经历、主要作品及生平,下一课将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最后,学生们伴随着《牧童短笛》的音乐走出教室。

    牧童遥
    教学内容:  
    唱一唱《牧童谣》 
    教学目标: 
    1、认识简谱并唱准其音高。 
    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歌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愉快心情。 
    3、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教学重点: 
    1、认识简谱 
    2、学唱歌曲《牧童谣》,体会民歌的风格,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歌曲中第三小节旋律的音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材分析: 
    《牧童谣》是一首带有山歌风格、叙事童谣的湖北民歌,歌词简单、通俗,采用问答的形式,抒发了儿童们热爱光明的真挚情感,这首歌曲由上下句构成一段体,商调式,旋律高亢、舒展、轻松、风趣。“那斯那斯嗨”的衬词增强了趣味性,充分地表现了牧童在放牧对歌时顽皮而活泼的情趣。 
    教学构想: 
    充分运用和发挥电教多媒体的优势,精心编制多媒体课件,设置情境以小牧童的活动贯穿整节课,使之充满童趣,激发学生积极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学生按顺序座位坐好,音乐节拍训练,动物律动。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易于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愉快的音乐课中。 
    2、播放《牧童》录音,学生和教师一起舞蹈表演。 
    用一年级歌曲《牧童》进行复习,便于新歌的导入,增强学生兴趣。 
    二、引  入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所表演的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 (牧童) 
    生回答牧童出现,贯穿整节课适合儿童的心理富于童趣 
     2、教师点击课件,请出这位小牧童。 
    (课件)牧童和小朋友们打招呼 
    同牧童相互问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三、 读谱知识 
    1、故事导入 
    教师点击课件,牧童给小朋友讲故事《小动物找家》。 
    牧童:在一座漂亮的大楼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有小猫3(mi)、大公鸡5(sol)、小青蛙6(la),今天,搬来一位新邻居小鸭2(re),有一天他们一起去郊游,来到了小河边,在草地上做游戏,他们玩得可开心了!渐渐地天黑了小动物要回家了,可是他们突然忘记了自己的家是住在第几层楼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吗? 
    生结合多媒体画面,听故事设置情境,既形象又有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复习了旧知,导入了新知。 
    2、游戏 
    (教师点击课件,出现音阶图) 
    牧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帮助小动物找家吧! 
    教师逐一提问每个音符所在的楼层。 (点击课件,出现音符的音名及其音高)
    生边游戏边说出每个音符所在的楼层,并跟随课件分别听唱出音符。 
    在小牧童的带领下,游戏中完成读谱知识,充满童趣,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还避免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讲解 
    3、唱音阶 
    师分别弹琴上行、下行音阶学生跟琴划节拍模唱,每个音符两拍让学生对基本音符的排列顺序有了进一步巩固同时掌握音高、进行发声练习。 
    四、新歌教学(点击课件) 
    牧童:太好了!小动物们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他们可高兴了为了感谢小朋友们,他们让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礼物吧! 
    教师播放《牧童谣》歌曲的课件,学生边听、边划节拍, 
    感受歌曲的美,增强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课件)牧童:小朋友们,喜欢这份礼物吗?那我们一起来学这首歌曲,好吗? 
    (点击课件)通过学生和牧童的对话提高学习歌曲的热情和信心 
    1、感受 
    小朋友们,下面你可以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划节拍、点节奏、做动作或是小声地哼唱,感受一下这首歌的情绪和风格  
    学生感受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歌曲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小结并介绍《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以及它的特点。(活泼、高亢、风趣)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教师介绍歌曲的风格,为后面其他民族风格的介绍作铺垫。 
    让学生朗读歌词,歌曲主要描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表现了小牧童怎样的品质?    (“那斯那斯嗨”是衬词,表现了牧童放牧时愉快的心情体现了湖北民歌的风格) 
    学生主动挖掘歌词的内涵,相互交流歌唱情绪在其中适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2、⑴教师播放范唱 
    ⑵小朋友们认真看谱,找规律,乐曲有哪几小节是相似的?(1、2、4小节相似) 
      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唱 
      ⑷教师提问小朋友都学会了哪几句?并跟琴唱一唱 
      ⑸你们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吗? 
      ⑹师用琴带小朋友先唱较难唱乐句的歌谱,(歌曲中的第三小节),再唱词学生用“lu”哼唱 
    3、分角色,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生分角色,划节拍,有感情演唱检查学生对歌曲的感受 
    体验程度,并通过分角色演唱,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  歌曲创作 
    1、(点击课件)牧童:小朋友们,你们唱得太好了!可是我要走了,真是舍不得。但是,我想让小朋友们将这首《牧童谣》的歌词变一变,使它成为一首新的歌曲,让我带回去作个纪念,好吗? 
    (1   学生自由讨论,创作歌词。 
    (2) 教师下位巡视辅导 
     (3)   师弹琴伴奏 
     (4)   教师点评 
    (5) 各小组派代表演唱新歌曲。小牧童提出要求,激发学生的创作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创作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师:小牧童,你喜欢小朋友们送给你歌曲吗?(喜欢)那么,老师也送给你几首歌曲,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感受一下它是什么民族的歌曲,又有什么特点?好吗? 
    教师播放歌曲,并表演 
    ⑴《越来越好》(新疆) 
    ⑵《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藏族) 
    ⑶《金孔雀轻轻地跳》(傣族)  
    生跟师一起欣赏,唱、跳歌曲 
    边唱边说出各个歌曲的民族和特点  
    学会体会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歌,不同的韵味和风格,增强学生多元化的意识,扩展学生的音乐领域 
    五   欣赏动画《课件十分钟》。 
    六、下课(点击课件)牧童和小朋友们道别!学生演唱《牧童谣》和小牧童道别让学生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回味无穷! 



    放牛歌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放牛歌》,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在间奏处加入适当的节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节奏训练。
    3、通过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学唱《放牛歌》,感受牧童生活,懂得珍惜学习时光。
    教材分析:《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4/2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有趣的是聪明的作曲家采用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使得歌曲演唱难度小,听起来还很丰满。在歌唱中,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仿佛活生生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学生分析:一年级小学生经过一学期音乐课的系统学习,对音的高低、长短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新鲜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好动,模仿力强,有很强的探知欲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间奏处做动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在歌曲《放牛歌》间奏处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具准备:课件、歌片、节奏卡片、鼓、锣。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情引趣
    1、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 X XX X— ︱这个节奏型为伴奏 拍手 拍肩 拍手
    过渡语:这首歌曲的名字叫《牧童》,我们仔细听音乐,一起来感受一下小牧童他们是怎么样来放牧的?放牧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
    2、再播放音乐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谈感受。
    过渡语:小牧童最愉快的事情就是一天跟着他可爱的牛儿羊儿们在一起,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水,青青的草,小牧童唱着欢快的歌悠闲的在草地上放牧,你们想他们得多高兴啊!你们知道吗?小牧童他身上有一个宝贝,这个宝贝用处可真不小,他的牛儿羊儿一听到这个宝贝的声音就会乖乖的吃草,乖乖的跟他回家,你们猜这个宝贝是什么?老师做一个动作你们就一定会猜到,你们可认真看哟
    二、基础部分――体验理解
    1、听歌曲范唱,老师在间奏处做吹笛子的动作。
    生:“笛子”。
    师:对,是小笛子。(老师张贴笛子卡片)
    师:“你们注意到了吗?老师都在什么时候做了吹笛子的动作?”
    “没有歌词的旋律我们把它叫做间奏,老师只在间奏处做了吹笛子的动作,你们也试一试,当你听到间奏的时候做吹笛子的动作,看谁的小笛子吹得最好。”
    2、再放范唱,学生听歌曲,在间奏处边读节奏,边做吹笛子的动作。
    师:“同学们的小笛子吹得可真棒啊,可小笛子没有声音怎么召唤牛儿呢?笛子发出怎样的声音?(嘀嘀嘀)按节奏读一读。出示节奏:a、XX XX︱XX X ︱b、XX X ︱引导学生划拍读节奏。
    师:这回呀,我们不仅要做吹笛子的动作,嘴里还要模仿小笛子嘀嘀嘀的声音”
     
    过渡语:“牧童悠扬的笛声感染着在他身边吃草的小牛,小牛听了这么好听的笛声高兴得直叫,小牛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3、出示小牛叫声的节奏X-︱ 并模仿小牛的叫声
    4、放音乐,在间奏处模仿小牛的叫声:X-
    5、分小组,两个声部分别扮演小笛子和小牛,边做动作边按节奏模仿声音。
    6、听音乐,在间奏处加入二声部的节奏训练。
    三、学唱歌曲
    1、游戏:看看谁的耳朵灵
    分成四个组(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太阳组)
    游戏规则:听到歌中唱到你的歌词,你就快速的举起小手,看谁反应得快
    2、听音乐各组长把歌片按顺序张贴在黑板上
    3、为歌曲起名字,演示名字:放牛歌
    4、随老师的琴一同演唱歌曲《放牛歌》。
    5、编创动作,表演歌曲。
    6、用锣、鼓模仿笛子、小牛的节奏型为歌曲配间奏。
    学生分组表演,有唱歌的,有表演的,有伴奏的,把整节课推向高潮。
    五、德育教育:
    师:“天色渐渐的暗了,小牧童也要赶着他的小牛儿回家了,明天他们有很重要的事要做,他们去做什么呢?我们在下面的歌曲中找一找答案。
    欣赏歌曲《牧童到哪里去了》。
    生:牧童去希望小学上学去了。
    师:我们每位小朋友都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珍惜美好的学习时光,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放牛歌》课堂教学反思:
    《放牛歌》是一首短小的创作歌曲,歌曲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生动而有趣的描绘了小牧童吹着笛子,骑着牛儿兴致勃勃的把家回的有趣情景。歌曲短小但有一个特点,就是作曲家采用了模仿笛声的小过门作为乐句的加花补充(间奏),使歌曲听起来很丰满,很有趣,而且减小了歌曲的难度。
    整个教学我运用了“参与体验――情感升华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的,课的一开始“激情引趣”,老师播放了一首歌曲《牧童》,老师引领学生用简单的伴奏型为之伴奏,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注意伴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拉近师生距离。紧接着老师再次放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启发学生“你都想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经过教师的简单小结使学生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和放牧时的心情,为学唱歌曲《放牛歌》做情感铺垫,接下来的“体验理解”环节还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从猜小牧童的“宝贝”(笛子)模仿小牧童吹笛子的动作,到学吹笛子的有节奏的嘀嘀声XXX ,到有节奏的模仿小牛的叫声X-,我都是在让学生从间奏入手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会听音乐,能听出哪是间奏;二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歌曲的旋律,熟悉歌曲;三是培养学生节奏感,知道笛声和小黄牛的叫声表示的节奏是什么,对两个声部的节奏训练进行一次渗透和尝试。实际教学证明,这个环节设计得比较好,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熟悉并掌握了所要掌握的节奏,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了,二声部的渗透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真的是必要的而且是学生能接受的。歌词教学这一环节,我以游戏的方式,把歌词做成颜色鲜艳形象的四幅小歌片,分到四个组,并把这四个组分别命名为“笛儿组”“云儿组”“牛儿组”和“太阳组”,放音乐让学生当听到自己组歌词的时候就快速的举起小手,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仔细聆听音乐,培养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和锻炼学生的听辨能力及反应能力。歌曲的拓展部分的“创造表现”,我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和节奏型为歌曲配间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使课堂完整而充实,内容丰富而不浮燥。最后以欣赏《牧童到哪里去了》为媒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孩子们要珍惜学习时间,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整个教学过程我注重了学生以听觉为主,从听觉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整个歌曲教学是在学生的玩乐中,在我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完成的。我认为整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课堂气氛活跃,注重了学生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审美为核心,课堂中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同时双基落实也比较好,音乐知识的教学融入游戏与情境中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节课往往想法都是好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教师都想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最巧妙、最新颖、最有趣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寓教于乐,既注重了双基的落实,又考虑到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总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也总有些遗憾,象这节课,我感觉我有几点做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一是在歌词教学时有一幅歌片做得稍大了,学生小拿不住,这样就多多少少的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学生在记词方面还不太快,记得不牢,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在引导的方式上欠缺,这是今后值得注意的地方。其次,在课堂调控上尽管我运用了多种“组织教学”的方法,孩子们还是异常活跃,有时“压”不下来,我在思考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来调控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三是在声音上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使孩子们在兴奋的状态下也做到声音甜美,恰到好处的表现歌曲的情感。
    一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完善,去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改正不足,只要善于发现问题,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我想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一节亮丽而难忘的课堂会展现在同行们的面前,让我们自信的去探索去研究,完善自我,完善我们的课堂,新课程的春天会莺歌燕舞,百花齐放。




    让我们手拉手
    教材分析
    《让我们手拉手》是一首朝气蓬勃的创作歌曲,4/4拍,大调式。歌曲以昂扬的音调,欢快的旋律,富有特点的节奏构成。第一部分乐句间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形成了具有推动力的节奏,使得歌曲紧凑,具有张力和跳跃感。歌词借喻浪花、大雁,歌唱了团结能战胜困难,歌唱了团结就是力量。第二部分旋律在高音区起唱,音调激昂、宽广、富有号召力和时代气息,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歌唱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心愿:把鲜花献给父母,把忠诚献给祖国。歌曲以其热情的旋律,号召小伙伴手拉手、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难点: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中注意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重点:通过聆听音乐,感受并分辨乐曲的情绪。
    逐步养成或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教 具:钢琴、录音机、VCD,光盘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生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坐好并将学具摆放整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聆听《让我们手拉手》
    1、初听全曲:
    聆听乐曲〈让我们手拉手〉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师伸出手)
    生:这是手呀!
    师:那你们把两只手伸出来,和旁边的同学手拉手。
    师:你们觉得大家手拉手都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生:代表友好,团结。
    师:是呀,鲜花和鲜花手拉手就形成一片美丽的花海,美极了!浪花和浪花手拉手就形成海洋,可真壮观!那我们人人手拉手,心连心就会形成巨大的力量,一起去战胜困难!同学们,来我们一起听这首歌《让我们手拉手》,听完后看你有什么感受?
    l       初听乐曲
    l       交流
    师:同学们,听完后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我想说我们手拉手大家很团结。
    师:是呀,我们手拉手也代表着要凝聚力量,我们也要心连心,团结就是力量。
    在乐曲声中你听到了谁与谁手拉手吗?
    生:静静地听歌曲《手拉手》的录音。听完后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揭开一幅幅图画。
    2、复听:
    当你听到这些歌词中的景物时,请用动作表演一下。学生与老师一起合着音乐跳舞。
    培养聆听音乐的好习惯。一步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3、再听:
    聆听歌曲的两声部,教师出示节奏图,引导学生读出歌词的节奏
    能准确地读出两声部带词的节奏。教学中注意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4、再听:
    请你把感受到的音乐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简短的故事。
    师:让我们分组来跳集体舞。
    生:分组围成圆圈跳舞。
    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与同伴相处的欢乐
    5、教师明确、有效的进行评价。小朋友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唱好朋友的歌,下节课唱给大家听,好吗?




    鸭子拌嘴
    教材分析
    《鸭子拌嘴》是民间打击乐合奏。安志顺根据西安鼓乐五调《中吕粉蝶儿》套曲中的开场锣鼓为素材而创作,使用乐器以小镲为主,其他有大锣、大镲、水镲、排木鱼、小云锣等。在演奏上,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特性,进行各类形式的组合,运用滑、点、扣、刮、滚、闷、放等敲击手法和击奏梆、叶、蕊等不同的部位,形成了音色、音量的丰富变化和对比。它以鲜明的生活和自然节奏的模拟,奏出了旋律,敲出了情节,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一群蹒跚而来的鸭子——时而引颈鸣叫,高声喧哗,时而窃窃私语,最后摇摆而去,生动地勾画出他们游水嬉戏和相互拌嘴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乐曲共分三段,分别为中板、华彩和快板,另有一个小前奏和小尾声。
    [设计指导思想]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本课所教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好奇心性的一年级学生,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紧抓两点:①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音乐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于聆听中感受,于游戏中体验,于活动中表现,于创编中发展。②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联想,创编、讨论和交流,了解打击乐器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摸、敲、听、玩、想等活动,初步了解打击乐器的音色,产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之情。
    2、欣赏《鸭子拌嘴》,感受民间打击乐器运用力度变化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和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3、通过讨论、创编、表演、评价等过程,引导学生用手中的乐器走进生活,提高学生感知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自由探讨。
    1、学生律动进教室。
    2、师导入:每组都有一件打击乐器,请你们看一看,自己组是什么乐器?
    3、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每组所放置的打击乐器为小组取名,有小镲组、大锣组、木鱼组、双响筒组。
    4、游戏《找好朋友》:教师播放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辩,并请有这一打击乐器的一组小朋友手拿乐器站起来敲击。
    [设计意图: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参与意识,产生“我想学”的欲望。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听音乐动起来,参与到游戏中,使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学生在游戏中辨认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
    5、分组讨论、研究自己组的打击乐器有几种敲法并自由回答。
    6、鼓励学生在了解该打击乐器敲法的基础上,尝试描述手中乐器的声音像生活中的哪些声音。
    [设计意图:鼓励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去探究乐器的各种敲法,把学生巧妙地引向探究和发现,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创新,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应不断鼓励,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乐器的声音进行再想象。
    (二)、指导欣赏,启发想象
    1、初听《鸭子拌嘴》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哪几种打击乐器的声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感性出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2、再听《鸭子拌嘴》音乐片断:“小鸭集合走路”。
    ①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刚才这段音乐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动物?(学生纷纷举手回答,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认为是小鸭子。)
    ②师:今天,小鸭子要出门去玩,它们集合以后开始出发了(请学生按音乐的节拍学小鸭子走路,进行律动。)
    3、师:走着走着,不知道为什么,小鸭子吵起架来了。
    ① 请学生聆听“鸭子拌嘴”片段。
    ② 提问引发学生讨论和即兴表演。
    问题:如果让你演奏小镲,能不能表现出“鸭子吵架”的情景呢?
    练习方式:两人一组用手掌模拟小镲自编自演。
    表演方式:任选一组持小镲进行即兴表演。
    [设计意图:恰到好处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思考,去讨论、实践,在亲身参与中获得对音乐的感受。]
    4、复听《鸭子拌嘴》全曲
    ①教师播放动画和音乐。
    ②请学生概括这首打击乐合奏曲的情节。
    ③师小结:这首乐曲描写一群小鸭子(用小镲演奏),大鸭子(用水镲演奏)清早走出舍门来到池塘,戏水打闹,相互拌嘴,然后心满意足摇摇摆摆回窝去的生动情景。
    [设计意图:把难于理解的音乐用动画和故事加以描绘,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感觉自己在看动画或听故事中完成欣赏活动。]
    5、揭题
    ①请学生讨论给乐曲起名字。
    ②教师提示课题《鸭子拌嘴》
    提问:小朋友知道“拌嘴”是什么意思吗?师简单解释“拌嘴”的意思。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想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三)、联系生活,巩固主题
    1、请学生谈谈生活中所看到的鸭子是怎样的,都在干些什么?
    2、请学生唱唱有关鸭子的歌曲(如《小鸭小鸡》、《三只小鸭》、《数鸭子》《来了一群小鸭子》等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留心生活、贴近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学生了解鸭子的不同生活场景,为下一环节的创作提供了感性材料。同时,由于《数鸭子》这首歌学生非常熟悉,而且都会唱,关于歌曲《数鸭子》的教学可以在这里一带而过,但是在演唱中应向学生简单讲解休止符。
    (四)、创作实践,感悟迁移
    1、分组创作,请学生自选打击乐器,模仿鸭子的走路或叫声,创造出小鸭子的故事。
    2、学生分组表演创作节目,教师对学生的创作充分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创作、表演、评价,提高学生感知美、认识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以小组活动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发挥集体智慧的空间,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并通过合作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作创新的精神。]
    (五)、小结下课
    让学生在《鸭子拌嘴》的音乐声中敲打着打击乐器走出教室。
    [实践与反思]
    在本教案的设计中,我通过听、编、唱、演、创等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火花。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激发动机,引起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从而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愉快地去探究它。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让学生感到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如在课的一开始,我就请小朋友找找自己组的打击乐器是什么,然后以这种打击乐器的名字作为小组的名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又请小朋友一起敲一敲,探究乐器的不同敲法,满足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专注地融入音乐课堂中去体验音乐。
    二、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引导每一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展开想象,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在学生了解了打击乐器敲法的基础上,尝试描写手中乐器的声音生活中的哪些声音;又如在欣赏了《鸭子拌嘴》音乐片断之后请学生想象刚才这段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小动物,并用动作来表现,最后又让学生为音乐取名等,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表达对所听音乐的感受与见解,使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激发创造,大胆创新
    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潜能。如从聆听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到创造出打击乐器的各种敲法;从欣赏《鸭子拌嘴》片断,到创编动作来表现听到的音乐形象等,这些都是层层铺垫,慢慢深入的。直到最后请学生自选打击乐器,各小组创编一段虽然并不完美,但却生动有趣的小鸭的故事时,便有了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
    我觉得,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作为教师,我们更多的任务应是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帮助学生跨进音乐艺术的大门,让他们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和满足,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雁群飞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整个来说都很简单,孩子们容易理解和接收。
    学情分析
    对个别难以接受知识的孩子多给与指导,容易出错的地方多给与强调。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学唱充满情感的《雁群飞》歌曲,体会家的温情。在欣赏美的歌曲旋律中感受亲情的可贵。
    2、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等不同情绪的歌曲。
    3、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雁群飞,先让他们充分理解这首歌曲,老师引导孩子学唱这首歌,再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来培养孩子对歌曲,对舞蹈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体态和声音去体验抒情与活泼等不同情绪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见过大雁没?(有)喜欢大雁吗?(喜欢)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大雁飞的歌曲好吗?(好)请打开课本第12页。
    三、学唱歌曲《雁群飞》
    1、教师课件出示雁群飞物的样子,让孩子们先了解什么是雁群,它们是怎么飞翔的,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歌曲《雁群飞》
    2、老师范唱歌曲《雁群飞》
    3、让学生认真听,说说“听到了什么?”
    4、老师简介大雁,了解鸟的一些习性。
    5、用听唱法教唱歌曲。
    四、活动:雁群飞
    1、老师再一次课件出示大雁飞,学生观察大雁是怎么飞的。
    2、让学生模仿大雁的动作,边唱歌曲自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
    3、分组进行活动:
    (1)先让一组同学排成一队,音乐一响就原地做动作,唱到“雁群飞”的时候,领头的“大雁”领着一群“大雁”开始做动作绕圈“飞”。
    (2)注意:要求领头的学生慢慢“飞”,其他表演的学生不许跑,不许掉队,不许拥挤,要一个跟一个的“飞”;唱完后慢慢“飞”回自己的座位;没有表演的学生在座位上表演唱。
    五、总结。
    1、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回家后请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3、在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课。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雁群飞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同桌相互比赛唱,谈后相互评一评,他唱得好不好,好在哪里,唱错了帮忙纠正。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让孩子们观察雁群飞,在直观的教学中孩子们很快地接受了,理解了歌曲,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教会孩子们唱这首歌,孩子更容易学会。我还采用动作创编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也更易于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实践说明,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积极参与的课堂能够让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课堂气氛也更活跃。

    数鸭子
    教材分析:
    《数鸭子》是一首颇具说唱风格、形象生动、活泼有趣的童谣歌曲。歌词描述了小朋友看到鸭群游过大桥、兴奋地数鸭子的情景。歌曲前后皆有数板,说唱结合,表现出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童趣盎然。歌曲第一段描述小朋友们在门前大桥下数鸭的情景,第二段以老爷爷风趣幽默的口吻教育孩子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别贪玩忘了上学,还形象地告诉孩子们考试时千万别抱回“鸭蛋”,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 能随音乐用轻巧活泼的声音有表情演唱《数鸭子》。
    2. 能积极主动、自信有表情地参与表演,从中感受参与歌表演的乐趣。
    3、通过歌曲《数鸭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美丽的自然风光,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在歌唱中清晰灵巧地咬字吐字,保持速度的稳定。
    4、通过声势游戏,增强对节奏的感知能力与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活泼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肢体语言展现歌曲,表现歌曲情绪。
    2.能够正确进行念白与歌唱的连接,正确表现休止符号和反复记号。并且用动作表现爷爷、和小朋友的神态与表情。
    教学难点:
       能用伴奏谱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1.师生问好
    2.音乐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他们需要你们的帮助,仔细听,它们怎么了?”
    小朋友听 “任老师我养了一群小鸭子,我今天早晨赶着他们到池塘边,小鸭子对着我嘎嘎嘎地叫,小鸭子你们想要干什么,我们想跳下水去呀去游泳”
    师“原来他们都想急着下水去游泳,但是需要听命令,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出示节奏)
    小黄鸭:4/4 X X XX X︱XX XX X 0 ‖
    小白鸭:4/4 XX XX XX X︱XX XX X 0 ‖
    小花鸭:4/4 X XO X XO︱XX XX X 0 ‖
    小黑鸭:4/4 X XX X X ︱XX XX X 0 ‖
    3.“我们先来练习一下”
    学生练习一遍,边用“嘎”念,边用手拍
    4.跳水游戏(学生扮演“饲养员”和“小鸭子”)
    师:“现在,我们角色分配了,第一组扮演小黄鸭,第二组小白鸭,第三组小花鸭,任老师小黑鸭,请个别小朋友来做饲养员了, 听到哪只鸭子的命令,相应的小鸭们要做跳水动作哦”
    (老师与学生互动)
    5.小鸭子们乒乒乓乓跳下水,开心得不得了,在池塘进行了一场歌唱比赛, 听,首先演唱的是
    小黄鸭: 3 1 33 1 ︱ 33 56 5 0 ‖ 让我们来跟它学一学
    师弹唱一遍歌谱,生跟唱一遍(两遍)
    小白鸭:66 65 44 4 ︱ 23 21 2 0 ‖
    小花鸭: 3 10 3 10 ︱ 33 56 6 0 ‖
    小黑鸭: ⅰ 55 6 3 ︱ 21 23 5  —‖
    一齐唱: ⅰ 55 6 3 ︱ 21 23 1  —‖(以上都一样,唱两遍)
    二、歌曲学唱,
    1.师:“小鸭子们的歌声引来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啊?”
    (播放视频数鸭子)
    2.“在数鸭子呢,”(出示歌谱)“发现没有,这就是小鸭子们刚才演唱的歌谱,这首歌曲小朋友非常熟悉了,那就合着伴奏把歌词朗读一遍吧”请注意朗读歌词,还有注意休止符
    (合着伴奏朗读)
    3.有的小朋友迫不及待想唱了,那咱们就来演唱吧!
    (一)唱歌词
    1. 跟着录音范唱一起唱
    2.“像这种有说有唱的歌曲,我们上学期有学过,是什么呀?”《包子剪子锤》,像这种按照节奏朗诵歌词的形式称为什么呀?(数板,对了,称为数板。数板是一种古老的音乐形式)
    3.好,那我们跟着钢琴把数板部分来说一说,
    4.我们来看旋律部分
    5. 第一段的处理
    ⑴休止符
    ①“请你们注意休止符的地方,第一段乐曲中的四分休止符,把小孩子数鸭子时的俏皮的感觉表现出来了(师范唱),而八分休止符则把小鸭子这种可爱的叫声表现的淋漓精致,(师范唱)”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②在四分休止符处加入拍手动作,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休止;
    ⑵情绪处理
    ①小朋友们把休止符的感觉唱出来了,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一听第一段中最后两乐句,他们歌词和旋律完全相同吗?有不一样的地方吗?
    ②歌词相同,最后的尾音不同,前一乐句小朋友数的很兴奋,声音的位置在高处;后一句小朋友发现真的数不清了,有那么一点点沮丧,所以声音的位置在低处。(师范唱)所以我们要把小朋友的这种心情的变化的来变现出来。
    ③学生有表情的、投入的演唱第一段
    6.第二段处理
    ⑶休止符的处理
    第二段中前两乐句的四分休止符的感觉和前一段是一样的,我们同样加入拍手的动作,其他的休止,请你听听老师唱的,发生什么变化啊?
    (都没有休止了,老师把休止的音给延长了)
    对,我们要把老爷爷老爷爷年纪大、慢吞吞风趣幽默的感觉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生唱第二段
    ⑷最后两句是老爷爷提醒小朋友,别贪玩忘了上学,否则真要提个红灯笼,考个鸭蛋回家咯
    我们来把老爷爷的感觉来学习一下
    7.现在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表情,情绪、动作来完整的演唱一遍,在尾声第二遍念白处应作渐弱处理,表现小朋友渐渐远去的情景。
    (配合伴奏音乐)
    三、加入伴奏、丰富歌曲
    1.老师知道你们很棒,小鸭子们给你们增加难度了哦,请看
    在数板部分 加入伴奏节奏型(出示节奏谱)
    先一起练习,在分两部分进行歌曲的演绎
    2、看来难不倒你们,那就继续接招吧(出示歌曲伴奏谱)
    教师带领学生用拍手跺脚为歌曲伴奏,(先把拍手和跺脚分别进行练习。练熟后再合起来进行边唱边为歌曲伴奏。)
       (1) 拍手 4/4 X ━  X ━‖
       跺脚 4/4 X  X  X  X‖
    (2) 拍手4/4 O XX O  XX ‖
       跺脚4/4 X O  X  O  ‖
          培养学生边看谱边拍手和跺脚的习惯,通过手与脚的配合,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培养节奏感。
    3、合着音乐伴奏,一部分小朋友为数板伴奏,演唱时,用两种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四、
    1.天色不早了,小鸭子要和你们再见了,(“小鸭子们今天玩的很开心,小朋友们谢谢你呀谢谢你,小鸭子对着你们嘎嘎嘎地叫,再见啦小朋友祝你学习好,再见啦小朋友祝你学习好”)
    2.在这里,老师也希望我们小朋友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每天都有进步!
    3.好,今天我们的课就上要这里,小朋友再见!
    (听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虽然准备了许多,但是感觉并没有真正的用到那些环节。学生们学会了这首歌,同时我还适当地加了一些动作,让音乐课堂变得活泼,不至于太呆板。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了。让学生们认识了反复记号和休止符,通过歌曲的学唱,让他们知道这些符号的作用。我通过欣赏来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让他们对欣赏感兴趣,让他们认识一些民族打击乐器。后来几个环节没用到,比如听了《鸭子拌嘴》让他们能够理解这段音乐的大体内容并能够表演出来。我还准备了小鸭子的头饰都没用到。所以下次我会重新调整尽量使音乐课堂更加丰富活跃。






    长鼻子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长鼻子》是人音版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该单元包含两首管弦乐曲《小象》、《大象》和两首儿童歌曲《小象》、《两只小象》。为了让学生能更全面、细腻的感受、了解大象和小象不同的音乐形象及其与音乐要素的关系,执教者将两首音乐作品的聆听归纳为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大象是学生既感觉熟悉又离他们生活很远的一种动物。孩子们通过画报、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了一些有关大象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为本课的顺利进行做了很好的准备。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并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共享。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能积极、主动的聆听、体验、想象、模仿、探究、交流、表现音乐形象。
    3、认知目标:学生能辨别音乐情绪,初步感受音乐形象与力度、速度、音区等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孩子能兴趣盎然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尝试记忆《大象》《小象》的主题片断,并能进行分辨; 运用听、看、说、做等方式的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
    难点:学生音乐感受、想像及表现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思路: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让学生在“聆听中表现、在表现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本节课将主要从以下方面体现教学理念。
    1、突出听觉,让学生在音乐中活动。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体验都依赖于听觉。因此,我力图让学生充分的听,让学生在聆听中想、在聆听中说、在聆听中做、在聆听中记忆,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
    2、兴趣入手、让学生快乐学习。音乐课标指出了“以兴趣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在本节课中创设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3、面向全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聆听、想象、交流、表现。教师肯定的、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对学习更有信心。
    4、体现综合、让学生充分感受。以音乐为主,综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并借用美术拓印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
    5、探究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课中创设探究音响的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辨别音响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6、引导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聆听音乐作品的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同的音乐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景,并创编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颜料、画纸、沙包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增进情感
    (二)、创编儿歌  律动表现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两只小象》并用肢体语言对歌曲进行表现。
     2、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小象的形态特征。
    小象的样子是:长鼻子、大耳朵、还有两颗大象牙,
    伸伸鼻子、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和表现,让学生能充分的回顾起小象的样子,并用儿歌的形式进一步体验小象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三)、聆听音乐  创造表现
    1、播放《小象》音乐,学生聆听并想象该音乐中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景。
    2、学生畅谈各自的想法并说说依据是什么,从而引出该段音乐的音乐情绪和特点。
    3、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形象的想象自由的创编不同动作进行音乐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大胆想象音乐形象和音乐情景,并根据理解创造不同的肢体语言进行各种音乐表现,从而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探究音响  参与实践
    1、教师引出动物——大象。
    2、学生想象:(1)大象走路的样子是怎样的?(2)大象走路的声音会是怎样的?
    3、学生根据想象用动作表现大象走路的样子。
    4、大象走路的声音:教师选用几种打击乐器(碰铃、双响筒、响板)进行敲击,学生辨别是否符合大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
    5、学生利用各自周围的资源自由寻找合适的声音来表现大象走路的声音。
    6、学生演示各自所找的声音。
    7、其余学生对声音进行评价。
    8、请部分学生模仿大象走路的样子,部分学生为其配走路的声音。
    [设计意图:(1)、学生想象、模仿、表现大象走路的样子及发出的声响,了解重重的、沉沉的、慢慢的、低低的声响特点。(2)、学生通过听辩器乐声响了解音色、音长、音高等音乐要素和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3)、能运用新知,利用周边资源创造音响、自由模仿表现大象走路的声音。(4)、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聆听《大象》  体验情绪
    1、学生观看有关大象的视频资料。
    2、请学生说说在所看的录像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学生再说说各自所知道的有关大象的知识。
    4、说说刚才听到的音乐适合表现什么动物?为什么?
    5、教师揭示音乐作品的曲名《大象》并简介作者圣桑。
    [设计意图:(1)、通过再一次的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不同音乐的情绪对比以及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充分体现了音乐学科聆听的重要特点。(2)、通过聆听音乐,观看视频来增强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六)、综合欣赏  拓印表现
    1、教师扮演大象,聆听《大象》音乐片段模仿大象走路沉重的样子。
    2、请学生说说教师的模仿演示是根据什么进行的。提示学生要注意聆听音乐的情绪、速度。
    3、请部分学生听不同的音乐片段试着进行拓印游戏。
    4、全体学生听不同的音乐片段,选择各自喜欢的颜色进行拓印游戏。
    [设计意图:(1)、巩固新知,记忆音乐主题片段,听辩其音乐形象。(2)、在拓印游戏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快、慢、疏、密、长、短等音乐要素。]
    (七)、展示作品  畅谈感受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游戏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的达成可见。教学结束后,对照教学目标的设定分析,自我评价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情感的升华都看得见,摸得着。
    2、教学流程的操作有效。预计的教学流程是否流畅可行,是要通过教学实践检验的。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分为五个板块,即从“聆听——想象——模仿——探究——表现”。通过实施,教学中学生参与积极,表现大胆,思维活跃。这足以说明本教学流程有效。
    总之,学生学习得快乐、学得主动、学有所获。

    《小象》
    教学内容:
    1. 学唱歌曲《小象》。
    2. 为歌曲《小象》编创舞蹈动作。
    3. 表演歌曲《小象》。
    教材分析: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3/4拍,结构是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
    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象的有关小知识,了解象是人类的好朋友。引导学生热爱象、热爱动物、保护动物,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2.听唱法学唱歌曲《小象》,学习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为歌曲《小象》编创舞蹈动作,感受小象热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表演歌曲《小象》,采用对唱法表演歌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5.通过学生的相互评价,培养学生欣赏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象图案的装饰品、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课所学乐曲管弦乐《小象》
    1.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聆听了欢快的爵士乐《小象》,我们还编创了表现小象的舞蹈动作,现在请你们把上节课自己编创的动作亮出来
    学生亮出各自编创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随着欢快的音乐《小象》律动。
    学生随着音乐律动,教师到学生中间鼓励、表扬学生。
    师:同学们跳得真棒!
    二、 导入新课
    (一)初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师:我想问同学们两个问题,你们喜欢小象吗?为什么?
    请5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评价。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象欢欢来到了我们的教室,看,它就在我们的讲台上,它的鼻子真长!小象很可爱,我们都很喜欢它,现在,我们 了解一些小象的知识。
    出示幻灯片并讲解
    师:象会帮人类做很多事情,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想和象成为好朋友吗?
    生回答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和小象成为好朋友呢?
    生回答
    师:我们要爱护小象,保护小象,同时也要保护其它小动物。今天,小象欢欢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象》,请听歌曲《小象》。
    学生聆听歌曲
    (二)按节奏朗读歌曲的歌词
    师:欢欢希望我们都学会唱歌曲《小象》,我们先来看看歌曲的歌词。
    出示歌词
    师:我们看,歌词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写成的,小朋友问,小象答,请听老师朗读一次歌词。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歌词,注意角色的区分。
    师:小象最喜欢谁呀?
    生回答
    师:小象最喜欢妈妈,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
    生回答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歌词
    学生学习朗读歌词
    师:我要请两位同学上来,一位同学扮演小朋友,另一位小朋友扮演小象,为我们朗读一次歌词,谁愿意来?
    学生扮演角色朗读歌词
    师:你们觉得他们演得好吗?能得多少分?
    请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三)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师:欢欢说同学们读得真好,如果能加上动作就更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开动脑筋,为这首歌编创动作。
    在教师的引导下,一句句为歌曲编创动作
    师:好的,欢欢说你们编得真好!
    (四)听唱法学唱歌曲
    师:我们学会了歌词,还编了动作,当更要学会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地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学生学唱,然后由学生跟着音乐表演歌曲
    (五)对唱法表演歌曲
    师:现在我们请1、2组同学扮演小象,3、4组的同学来问小象,我们分角色来表演歌曲。
    学生先在原位上演练一遍,然后全体起立,相对而立,表演歌曲。
    教师作出评价和肯定
    三、 总结与作业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象的知识,知道了要与小象成为好朋友,要保护小象和其它动物,学会了表演歌曲《小象》,今天的作业是:预习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
    教材来源:人音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音乐》一年级第二册第四课。
    教学内容:
    1、节奏创编练习。
    2、学唱并表演《两只小象》。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并表演歌曲《两只小象》,表达对象的爱护之情以及
    好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感情。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亲切、自然。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三拍子节奏特点。
    3、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动作编创活动,
    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歌曲中两只小象的情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教材分析: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XX  X  X / XX  X  0 / 的典型节奏型贯穿全曲,仅在结尾句稍加变化。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小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快乐情景。好象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及歌曲舞蹈动作的创编。
    教具准备:教学配套光盘、图片及节奏卡、小星星、自制打击乐器(塑料瓶、瓶盖、报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听音乐《火车开了》律动进教室。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音乐作为课前律动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音乐故事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乘坐1030号列车去北京最大的动物园参观,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上车出发吧!
    动物园到了,请同学们有秩序的坐到座位上。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特别的音乐会,音乐会上来了许多动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
    A 大熊猫  B 东北虎  C 象
    象妈妈知道动物园要开音乐会,这不,象妈妈带着自己的一双小象姐妹也来了,你们听!远处传来了它们的脚步声!
    3、  教师出示节奏卡,以不同的声音和节奏模仿象妈妈、象姐姐、象妹妹的脚
    步声。
    大鼓X — / X — /   小鼓 X  X / X  X /    手鼓X X X X / X X X X /
    嘭 — 嘭 —        哒  哒   哒 哒          得得得得   得得得得
    (象妈妈)          (象姐姐)          (象妹妹)
    4、游戏“对号入座”
      师:老师出示了三张不同的节奏卡,你听了觉得谁走在最前面?谁在中间?谁又走在最后面呢?为什么?谁来把对应的图片贴到节奏卡的前面。
    生:象妈妈走在最前面,象姐姐在中间,象妹妹在最后面。因为……
    (以童话故事导入,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口味,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辨,感受出象妈妈、象姐姐和象妹妹所代表的节奏型,为进行节奏练习作铺垫。)
    5、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我们也来学学他们的走路声好吗?
    生:看节奏谱分别边念边模仿三种脚步声。
    6、游戏“请你 跟 我   学说  话”
    师:音乐会就要开始了,动物们真在准备着。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开始了--------
    师:(1)今天  的  人  真多  呀 0 !
    生:边拍手边模仿。
    师:有谁能编一些话让我们来学一学呢?
    生:找一名同学来边,其它同学模仿。(两到三名同学)
    (2)我请你们看一些图片,你们能把图片的内容编一编吗?(多媒体米你牛精品教学http://shop115702989.taobao.com/QQ370675628)
    二、     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1、  创设情境。
    音乐会开始了,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两只小象》。(播放MTV,教师自弹自唱)
    2、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发展故事情节导入歌曲教学,在生动形象的歌曲MTV中聆听、感受歌曲,使学生喜欢这首歌曲,激发学唱的欲望。)
    3、  师:你们觉得它们俩的感情好吗?是从那里感觉出来的?
    生:它们感情感情很好!从“见面握握手”、“扬起鼻子”、“勾一勾”……
    4、唱出音符的名称及音高。(指出三拍子节奏特点,并让学生拍一拍)
    5、找同学到前面当老师,指唱。
    6、找两名同学划拍子。(其他同学边欣赏边拍手)
    7、完整演唱曲谱。
    8、出示音乐大师软件学习歌词。
    9、艺术处理。
    10、完整随伴奏演唱歌曲。(根据学生对歌曲的掌握进行指导)
    11、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利用身边到处可见的废旧材料调动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建立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表现欲,培养较强的节奏感。)
    三、 创编舞蹈
    (1)自由分组创编
    (2)分组表演
    (3)找学生点评
    四、团结协作、表现歌曲。
    1、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吧!谁来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谁呢?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手拉手,让我们唱吧,跳吧。请欣赏舞蹈《两只小象》。
    2、  连续播放《两只小象》的音乐。
    师小结:天色不早了,动物音乐会就要结束了。你们看,我们也象两只小象一样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更加珍惜你们的这份友谊。










    火车波尔卡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
    1、学习《火车波尔卡》,初步认识音乐与历史、社会是紧密相连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兴趣趋向。
    2、通过听视、唱、律动等,学会听辨作品的主题,能体会作品的情感。
    3、初步了解西洋管弦乐器与波尔卡。
    教材分析:《火车波尔卡》 又名《快速波尔卡》 , 是奥地利作曲家爱德华· 施特劳斯(1835-1916) 为纪念某铁路通车, 于1896 年创作并首演了这首带有描绘色彩的管弦乐曲。 “波尔卡” 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 轻快、 活泼, 一般为二拍子, 三部曲式。 欧洲19 世纪古典浪漫主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就在许多的交响乐作品中加入了类似波尔卡这类民间民族的音乐, 使作品充满了民族民间色彩, 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 对民族、 对生活热爱的感情。《火车波尔卡》 是采用管弦乐合奏的演奏形式, 用各种乐器如短笛、 长笛吹奏出短促的倚音和休止符来模仿火车的汽笛声。 接着, 音乐由弱到强, 由松到紧, 引出了由八分音符构成的同音反复, 象征火车的启动和有规律地快速运行。 随后, 跳跃的曲调和倚音形成的跳进音程(汽笛声)明朗欢快, 仿佛乘坐着火车的人们在愉快地哼唱着“波尔卡” 的节奏。整首作品的旋律欢畅流畅, 形象明晰。爱德华· 施特劳斯(EduardStrauss, 1835-1916) , 奥地利作曲家、 指挥家, 他同时还擅长演奏小提琴。 为奥地利“圆舞曲之父” 老约翰施特劳斯的第四个儿子。 他的代表作是《火车波尔卡》 (也叫《快速波尔卡》 ) 、 以及《不煞车波尔卡》 、 与其兄约 翰· 施特劳斯、 约瑟夫· 施特劳斯所作的《游览列车波尔卡》 和《休假旅行波尔卡》 以及一些圆舞曲等。
    学情分析:因没见过学生暂不分析
    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运用情景导入法、游戏听辩法、律动听辨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师生良好的互动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教学重点:听辨作品的主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备:钢琴、多媒体平台、话筒、三角铁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播放《剪彩波尔卡》的汽笛声与a主题前部分
    设问:乐曲表现的是什么?或者说你听到乐曲想到的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火车在发动并由慢到快的奔跑起来。同学们见过火车吗?谁来介绍一下火车。
    师:人类一开始创造的火车叫蒸汽机火车,它在行驶的过程中,要烧煤,车头有大烟囱来排煤烟。后来经过不断改进
    蒸汽机火车—发展成内燃机车或电力机车—现在更有气垫列车和磁悬浮列车
    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设问:蒸汽机火车鸣笛和运行的声音怎样的?谁可以模仿一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管弦乐曲《剪彩波尔卡》
    二、学习体验
    1、师生共同阅读听赏提示书34页、作者介绍
    2、完整欣赏一遍乐曲。设问:乐曲是什么情绪?(一组)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二组)节奏(三组)速度(四组)如何?乐曲分几个乐段?全班抢答
    师介绍:波尔卡原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轻快、活泼,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作曲家把这一民族音乐素材贯穿在了整首乐曲中,使得乐曲更具特色。
    3、观赏一段波尔卡舞蹈,说一说感受,学一下学简单的律动。
    4、分段欣赏乐曲并做老师设计的律动。设问:为什么老师这样设计?
    5、完整的欣赏乐曲并作律动,生评价做的如何?
    6、完整的欣赏演奏视频,并谈感受。介绍西洋管弦乐队的四个主要部分
    三结束
    1、生探讨:这首乐曲是表现什么的?
    2、师小结:作者通过火车的动态等,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希望同学们也热爱生活,并且具有越来越高的欣赏能力,最终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备注:如时间有多可观赏另一段波尔卡舞蹈。
     
    教学反思:
    对于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学生在学习本章节时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较好的听懂音乐,能分辨音乐主题,了解西洋管弦乐器与波尔卡等都是难题。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1、以情景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一开始请学生简单了解火车的发展历史、观看蒸汽火车的视频并请同学来模仿火车的汽笛声和车轮声,有效地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描写火车的音乐中来。
    2、巧妙地用简单的肢体语言协助学生分辨音乐主题。准确的分辨音乐主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我采用全班同学坐在座位上,第一遍跟随老师随不同的音乐主题做相应的固定动作,并猜老师为何这样设计。第二遍请同学们猜老师随时停下来的音乐是第几主题音乐。经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能较准确的进行分辨。
    3、通过观看、模仿学习了解西洋管弦乐器与波尔卡。了解西洋管弦乐器与波尔卡是本课的一个学习内容,如何在兴趣中让学生进行了解,我补充了西洋管弦乐器与波尔卡演奏、舞蹈的视屏并请学生分析特点、谈感受,简单学习波尔卡的动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一次被推到高潮。
    由于比较注意学生要多一点感知和趣味,我本节课的教学在愉快的师生互动中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评课中几位音乐教师都用“精彩”来两个字评价本课的教学,随行听课的郑校长也对本次教学有较好的评价。我认为这是各位老师对我短短三天辛勤的备课、重组教材、补充教学资料等等的付出的一个鼓励,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跳绳
    教材分析
    《跳绳》是我国作曲家丁善德为儿童谱写的钢琴小品之一。这是一段活泼而优美的小快板旋律,2/4拍。活泼跳跃的旋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孩子们跳绳时的各种姿态和天真、活泼、愉快的心情。乐曲的节奏变化频繁,旋律富有动感,十分有趣。
    《拍皮球》是一首适合低年级儿童演唱的歌曲。2/4拍,F宫调式,一段体。歌曲的节奏紧凑,旋律以三、四度的跳进为主,并结合语言的特点,巧妙地使用了八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六度大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拍皮球时活泼、欢快的情景,表达了小朋友对花皮球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巩固走与跑的时值,并准确的读出节奏,通过创编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
    2、与大家一起整齐的演唱歌曲,并用歌曲与动作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 。
    教学过程:
    导入
    玩节奏游戏导入新歌曲。
    游戏1:分三组,第一组为xx(跑跑),第二组为x(走),第三组为xx(跑跑),A老师按照歌曲的节奏指挥学生念。B老师再按歌曲的节奏指挥一次,要求学生边念,边拍出节奏。
    游戏2:请8名学生做节奏组合图,A先由老师组合,学生念出;B师拍出一组节奏,让学生组合,并拍一拍。
    新课教学
    (一)感知音乐
    聆听第一遍“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歌曲,它的名字就叫做《跳绳》,边听边想想歌曲的速度是缓慢的还是欢快的呢?”
    (二)感受音乐
    聆听第二遍“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小朋友们在歌曲里面唱的是什么?”
    模唱“请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声唱一唱。”在模唱中,找出问题,如果需要就带读歌词。
    跟琴唱一唱。(检验问题解决的效果)
    在学生唱会整首歌曲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在“叮当响”和“响叮当”的地方唱出跳跃。
    跟音乐伴奏
    (三)体验音乐。
    同学们唱的真好,让我们跟着歌曲跳一跳吧。请同学们模仿跳绳的动作,轻巧的跟着音乐的节奏,第一段双脚齐跳,第二段双脚轮跳。
    让学生发现歌曲中间的间奏,就是小朋友们玩累了,休息片刻,然后继续活动。提醒要注意改进的地方。
    (在教唱过程中对出现喊唱、耸肩、驼背、伸脖子歌唱要纠正、指导。)
    拓展创编
    “除了跳绳之外,其它的健身活动我们都可以这么愉快的参与,比如篮球,它每天都会陪伴着我们,让我们给它编首歌吧。”
    创编第二段的歌词

    小结
    只有身体健康,学习才能得以保证,所以老师希望同学们除了学习之外,要多参加户外的活动,让自己变得更加开朗。


    火车开啦
    教材分析《火车开啦》是一首大调式歌曲,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全曲的节奏简单、明快,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这首歌曲的节奏鲜明,适合做开火车的游戏。低年级学生在游戏中感受“×× ××”的节奏和歌曲活泼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X — X XX 三种音符时值的感受认识,并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以运用。
    2、感受火车的音乐形象,能够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会与人合作并从中体验创造的快乐。
    3、能够用活泼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火车开了》,并能够按歌曲节奏边唱边进行律动和表演。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火车开了》;音乐游戏《开火车》。
    教学难点:创编节奏、音乐律动。
    教学教具:节奏卡片 火车票 多媒体教学平台 奖贴若干。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你的家乡在那里?你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家乡?
    2、大部分同学好像都是乘坐火车回的家乡,对吗?
    3、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乘坐火车去很多美丽的地方去玩,开心吗?
    4、那我们先来选择一下,乘坐哪一列火车?(出示火车图片,从最古老火车的到最现代的火车,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停在火车站等待出发的,风驰电掣行驶在田野上的,穿山越岭有。让孩子们通过观看,了解各种各样的火车,对火车有进一步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加喜欢火车。请学生选择)
    师:让我们先去火车站买火车票吧。
    二、节奏练习并创编。
    1、售票员给了我们这样几张车票(出示节奏卡片),你能读懂这几张车票吗?只有读准了节奏火车票才能进站哦。(请学生念念拍拍,师加以指导。)
    X - | X - |
    X X | X X |
    XX XX | XX XX|
    2、顺利进入了车站,这下我们该上车了。请小朋友们坐好了,一定要遵守我们团队的纪律,请别在火车上乱走乱跑,争当文明小乘客哦。火车很快就要开了,这时候,列车广播站突然传来这样的声音:"欢迎小朋友乘坐本次列车,我们将会带大家游览祖国各个美丽的城市。在列车出发之前,我们要出几道题目,只有答对了这些题目,火车才能开走。我们的题目是:火车开动的声音有哪些?
    3、谁能告诉我,火车在没开动之前,汽笛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呜——
    请同学们坐直,咱们来学学这个声音,要求:只用一口气来唱,声音平稳(发声练习)这个练习作两到三次
    咱们以前讲过,声音有……(师做动作)
    有强有弱
    对了,咱们能不能通过唱这个呜字来表现一下声音的强弱呢?
    4、刚才同学们唱得不错,但有一点不太好,你们听听老师唱的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教师示范:
    第一种:气息不平稳,随着声音的强弱,音高在在发生变化。
    第二种:气息平稳,声音有强有弱,但音高不发生变化。
    (通过对比和示范让学生体会,从而得知:声音的强弱于音高没有任何关系)
    (生)用“呜”表现强弱
    5、刚才咱们练习了火车在没开动之前,汽笛发出了“呜”的声音。谁能说说火车在刚开动时,大车轮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轰隆”
    小车轮的声音呢?
    “咔嚓咔嚓”
    你能把这些声音编到刚才的节奏车票里去吗?
    你觉得“呜”适合放在哪条节奏里。其他的呢?
    现在看屏幕上的这条节奏练习出示下列节奏谱:
    × -- ︱ × -- ︱ × -- ∣× -- ︱
    呜 呜 呜 呜
    × ×︱ × × ︱ × × ︱ × × ︱
    轰 隆 轰 隆 轰 隆 轰 隆
    ××××︱ ×××× ︱ ××××︱×××× ︱
    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咔嚓咔嚓

    6、刚才我们是依次模仿火车的这三种声音,那能不能让它们一起来唱歌呢?
    左边一个大组演唱火车汽笛声,中间大组演唱大车轮声音,右边大组演唱小车轮声音。
    汽笛加大车轮,汽笛加大车轮、小车轮
    表演火车从远到近,又到远的强弱变化。
    三、学习歌曲《火车开啦》
    1、学生初听,谈听后感。
    师:小火车看到这么多同学乘上来,心里可高兴了,它一边跑一边唱起了欢乐的歌! 你听!
    师:你听了小火车唱歌,想说些什么呢?(教师评价并奖励小红星)
    2、指导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1)同学们,姚老师这里有四列车厢,如果你能读准它,就可以坐在这列车厢里了。我们赶紧来试试。
    依次出示教材中得四列小火车,带领学生按节奏打读歌词。
    第一、四句让学生自己打读,二三句节奏不同,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的方式。
    (2)这四列小火车都顺利地开动起来了!大家把这四列小火车里的歌词连起来读一遍好吗?
    生读
    (3)师:同学们,这里哪几句是在模仿火车的声音?(一、二、四句)那么,是谁在开火车?(火车司机)火车司机开火车时心情怎样呢?(引导生说出骄傲、高兴、自豪等)
    请同学们读出骄傲、自豪的语气。
    (4)现在我们四节车厢联动起来,第一排读第一句,第二排读第二句,第三句由三四排一起读,第四句由最后的同学读。
    (5)师:(切换多媒体,出示歌词)同学们发现没有,我们刚才读的这四列小车厢里的歌词就是我们这首《火车来啦》的歌词?想不想再听一遍这首歌?
    生:想!
    (6)师:同学们,火车司机多么神气啊,大家想不想做火车司机啊,那我们赶紧来学习这首歌曲吧。学生跟老师钢琴学习这首歌。
    跟唱——齐唱——师生接龙——男女声接龙——拍手唱
    (7)师:同学们,火车刚刚启动的时候速度是很慢的,然后就越来越快,最后就飞快的跑起来了!那我们能不能用歌声表达一下火车由慢到快的过程?(生唱)
    师:那我们能不能也用歌声表现一下火车渐渐远去的情形?(师再弹琴,最后一句反复3遍,一遍比一遍轻。指导学生再唱,反复重复最后一句)
    引导生带上高兴、自豪、神气的心情拍手唱。
    (8)跟着音乐唱
    (9)做动作唱
    (10)同学们,火车已经开动起来了,我们赶紧唱着好听的歌曲,去全国各地旅游吧。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安徽的同学最多,那我们就一起先开到安徽去,看一看同学们的老家是什么样子的!好吗?
    首先姚老师来做司机,但是请车厢里的同学派出代表,让我和他们开着火车带大家一起去。在音乐教室跑起来,跑一圈。
    司机双手叉腰,其他同学左手搭在前一任的肩膀上,右手做车轮的转动。
    同学们,安徽已经到了。安徽有世界闻名的黄山风景区,那里有奇形怪状的岩石,有变幻莫测的云海,还有形态各异的松树。风景秀丽,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玩。
    (11)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的“颂祖国”、“快乐的小熊猫”里面的小松鼠,他们跳的都是哪里的舞蹈啊?同学们想不想去新疆看一看啊!那我们就让火车开往新疆吧。
    下面我要请一个同学来当司机,注意要控制好方向。四个车厢派出代表。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新疆。新疆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有天山的雪莲花。还有很多美味可口的水果,比如哈密瓜、葡萄。新疆的舞蹈更是赏心悦目,无论男女老少都能舞动出优美的舞姿。同学们可以跳上一段,还可以品尝一下这里的水果。
    (12)最后我们去我们国家的首都——北京,好吗?
    请同学做司机,其他同学做车厢代表。跟音乐,其他同学唱。
    北京站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让我们跟导游一起去看一看吧!北京有天安门,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这里还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现在我们来到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园,这是全国所有中小学生向往的地方,我们长大了要是能在这里学习,该有多棒啊!你们想来北京读大学吗?
    七、结束语


    拍皮球
    教材分析
    1、《拍皮球》是一首欢快的儿童歌曲,平拍五声F宫调式。曲调活泼,跳跃,歌曲富有儿童情趣。歌曲为一部曲式,第一、二乐句为规整乐句,第三乐句为扩充乐句,衬词“嘭通”的运用使歌曲更加形象有趣,生动地描绘了孩子们在一起玩皮球游戏的愉快心情。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指导学生以非连音唱法和二拍子的韵律来表现大家在一起拍皮球时的愉快心情。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感受二拍子的韵律。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视唱能做到熟练而有弹性地视唱歌曲。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2/4拍的含义及指挥图式并能视唱。
    2.难点: 2/4拍的含义及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导语: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来举行一场有趣的运动会,你们想参加吗?(学生回答)
    2、教师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皮球,问:小朋友都拍过皮球吗?谁来拍给老师看看?
    3、学生自由活动,徒手做拍皮球的动作。
    4、今天咱们要举行的第一场比赛就是拍皮球比赛。
    5、教师提出拍皮球的要求: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听着音乐节拍有节奏的拍皮球。(评价:谁拍的好,在相应的组下贴一个笑脸,以示鼓励。)
    过渡语:刚才大家伴着一首欢快的旋律,做游戏,拍皮球,有人还为他填上了歌词,写成了一首歌,歌名就叫拍皮球,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二)师生合作,学习歌曲
    1、教师多媒体出示画面,学生欣赏歌曲,并跟着歌曲做拍球的动作。
    2、朗读歌词
    要求: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附点音符。(可以看学生情况是否继续做拍皮球的动作)
    3、学生学习并演唱歌曲
    主要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解决重点难点
    处理难点:3 6 6 6 ┃ 3 5 5 5 ┃
    嘭通嘭通 嘭通嘭通
    (先把两小节的音准作比较,请学生先听辩两小节有什么不同,然后再演唱。)
    6 •5 3 6 | 5 2 3 | 5 2 3 |1 - ‖
    大 家 玩得 多 愉 快,多愉快。
    (唱准附点音符,可以把第一个“大”字唱得有力一点就很容易解决,同时教师多范唱就更容易解决。)
    4、学生熟练演唱歌曲2~3遍,可采用分组唱或者借口唱等一些形式让学生更加感兴趣。
    5、边唱边拍
    请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成两组练习降低难度,一组小朋友演唱,一组小朋友拍。(此时,教师评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过渡语:拍皮球是小朋友喜欢的一种活动,那小朋友还喜欢那些活动呢?(学生回答:跳绳,拔河,游泳……)
    请几位学生描述一下(欢乐,游戏的场面)
    ⒊你喜欢玩拍皮球的游戏吗?当歌中唱到澎通澎通时你想象小皮球是怎样的?你应用怎能样的声音演唱?
    (清脆而有弹性的声音)
    ⒋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要求:体会是用怎样的声音速度和情绪演唱的?
    ⑴歌词中?“以愉快”出现了几次?(三次)更加强调了同学们后天皮球时的愉快心情。
    ⑵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稍快)
    速度和情绪是紧密相关的,一般欢快的情绪适合于稍快的速度演唱。
    ⑶你认为用怎样的声音来体现小皮球一弹一跳的感觉(轻巧有弹性)
    ⒌集体纠正后再唱一遍
    教学后记
    我觉得教学新歌前的引导谈话非常重要,如果谈话设计得比较好,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兴奋点,使得学生摆脱拘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


    小宝宝睡着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也很丰富的特点,歌唱表演处于初级阶段,感受和聆听音乐,还处于未知阶段,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常常容易分散。因此,积极调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聆听习惯,使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是我这节音乐课的主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音乐第一册第五课聆听表演《小宝宝睡着了》。这是一首摇篮曲,2/4拍,五声宫调式,曲调优美抒情,描绘了静静的夜晚,小宝宝在悠荡的摇篮里,听着妈妈甜美的歌声,渐渐入睡了的情景。
    教学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能用柔和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体会妈妈深深的爱。
      教学重点:
      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用柔和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录音资料、图片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引导启发法,听赏感知法,对比体验法,歌唱教学法,联想模仿法等。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手段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形象直观;教学中运用游戏,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训练
    师:快乐的四十分钟又要开始了,知道一年二班的同学特别的聪明,演唱的歌曲有特别的好听,我们的老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打招呼,请同学们举起双手一起来欢迎他么的到来。老朋友说啦,同学们可要团结,全班同学唱的声音就像一个人的声音一样,那才好听呢,能做到吗?
    (在钢琴伴奏下,师生一起用柯达伊手势随琴声唱音阶)
    师:和音阶打过招呼了,还有节奏呢,一起来好吗?
    响板、手铃:2/4   × × × × × ×
    三角铁、碰钟2/4   × -   × -   × -
    1、单独练习。
    2、合奏。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细细观察,图中小宝宝在干什么?
    生:在哭
    师:谁先来模仿一下小宝宝的哭声?宝宝的哭声是有变化的,有时声音大,有时声音很小,音乐的声音也是有大有小的,你能随着老师的琴声用“呜”来模仿宝宝的哭声吗?
    (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乐句的音高。)
    (师生一起模仿婴儿的哭声,分别用强和弱的声音来模仿。)
    师:请同学们双手叉腰,在模仿的同时,感受一下我们的腰部会有什么感觉?
    生:会一鼓一鼓的。
    师:小宝宝哭声很伤心,谁能想个好办法来安抚一下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
    生:我给他讲故事;我给他听音乐;我给他唱首歌。
    三、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教师范唱歌曲)
    师:你们的想法可真好啊,老时想把你们的想法都用上,你们想不想来听一听,看一看,老师是怎样哄宝宝不哭的呢?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的特点
    师:小宝宝听完老师的歌,他现在会怎么样呢?
    生;一定不哭;睡着了。
    师: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起个名字?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的名字叫《 》,是妈妈哄小宝宝入睡时唱的一首摇篮曲,请跟老师一起来读一读!”
    师:“为什么小宝宝听着妈妈的歌声就睡着了?”
    生:比较安静;特别温柔。对,他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歌曲不同。
    教师评价:孩子们,你们可真了不起,听得真仔细,老师送你们一个大拇指,真棒!
      三、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
      1、对比听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的特点。
      (1)教师改变速度和力度来范唱歌曲。
      (2)教师:大家听听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在速度、情绪、声音力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唱小宝宝听了能睡着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摇篮曲呢?
      总结:慢速和轻柔是摇篮曲的主要特点,也是妈妈歌声让小宝宝睡着的原因! 
    2、“摇摇篮”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摇篮曲的轻柔感,初次模唱歌曲旋律。
    师:谁见过摇篮?你可以用双手摆成一个摇篮吗?
    (学生两人一组,双手搭成一个摇篮,摇一摇。)
    师:怎样摆猜呢让宝宝睡得安稳舒服呢?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怎么表示?
    生:四二拍,强弱。
    师:让我们随着音乐,跟着老师一起边按节奏朗读歌词一边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睡觉吧,要记忆歌词内容。
    师:摇来摇去像什么?
    生:像小船。
    师:谁在摇宝宝睡觉呢?
    师:歌词美吗?如果加上我们美的歌声是不是更好呢?
    师:现在请你们也用这种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小声跟唱。
    (注意我们的歌声,要轻轻的,不要吵醒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啊!)
    3、歌曲处理:
    启发引导:
    ①“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宝宝睡的怎么样啊?
    生:很甜,很美,用一个表情来表现好吗?
    ②“摇篮像只船,妈妈轻轻摇”,摇篮怎么表现呢?妈妈是怎样摇的啊?老师这里有两条路线,那条线路可以作为小船的航行路线,让小船载着宝宝进入甜蜜的梦想呢?为什么?
    生:因为它平稳,不会吓着宝宝。妈妈看着自己心爱的宝宝,妈妈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生:轻轻的,多美呀!带上动作加表情来唱唱吧。
    师:“摇呀摇呀摇,一摇一摇睡着了”,小宝宝是一下子就睡着了吗?
    生:不是,慢慢睡着了。
    师:“妈妈的歌声会有什么变化哪,用歌声怎么来表现宝宝慢慢睡着了呢?”
    生:声音变小
    师:让我们带上动作和表情,为我们的宝宝唱首动听的摇篮曲吧。第二遍时边用“呣”轻轻的哼唱旋律,把小船划入梦乡。)
    师:你最喜欢唱里面的哪一句唱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我喜欢‘小宝宝睡在摇篮微微笑’小宝宝的笑很甜很可爱;我喜欢最后一句‘一摇一摇睡着了’宝宝听了好听的歌所以睡着了……
    (纠正学生演唱上的错误)
    XX同学的旋律唱得很准确,谁能给她一个好的建议,怎样可以使她的歌声更好听了呢?
    XX同学唱得真好听,她的表情很美,微笑着,就像妈妈的笑脸一样,非常有感情的唱出了妈妈对宝宝深深的爱,我们要象她学习,一起来跟她来演唱。
    4、学生情景剧表演。
    师:老朋友说啦,我们也要参加,他们都可以吗?(学生选择打击乐表现安静安详的气氛)
    请两名同学扮演摇篮,一个同学扮演妈妈,两个同学分别选择打击乐伴奏。表现安静轻柔,温馨的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情景。(师出示打击乐响板、碰钟、三角铁、手铃及节奏请学生选择)
    四、情感升华
    师:妈妈的摇篮曲是哪么轻柔,哪么甜美,伴随我们快乐的童年。让我们一起许下心愿,实现对妈妈的祝愿。同学们开始行动吧,默默许下对妈妈的祝愿……”
    (课件展示星空,以《摇篮曲》为背景音乐,创设温馨的情境)
    生:“妈妈谢谢你;我爱你妈妈;妈妈祝你健康;祝愿妈妈天天快乐……”
    师:“同学们说得真是太精彩了!”
    结束部分:
    师:“让我们共同祝愿全天下的妈妈(师生齐声呼喊):永远年轻,天天快乐----!”
    欣赏各国摇篮曲
    师:“同学们,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来自各个国家的摇篮曲,感受所有妈妈们对孩子同样深深的爱。”
    欣赏:弗里斯、舒伯特所作《摇篮曲》及东北民歌《月儿明》(老师范唱)
    师:“世界上有无数的妈妈,也就有了无数深情的歌声,让我们永远铭记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
    下课,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特别喜欢那些节奏感强、情绪活泼的歌曲,而要学习的《小宝宝睡着了》是一首摇篮曲,长长的40分钟怎么让学生静下来感受歌曲的意境并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我试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实现。
    我把整节课以“轻、柔、美表现妈妈的爱”来贯穿课堂,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升华对妈妈爱的感悟,从而自然的唱出妈妈摇篮曲的歌声,达到教学的目标。
    《小宝宝睡着了》这堂课有它的光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缺憾,但通过这堂课的的实践,我进一步感受到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益处,以及给我们教师带来的挑战。只有不断地反思、质疑,才能让我们在新课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领略更多精彩!





    摇篮曲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虽为3/4拍,但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化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语义。
    教学目标:
    1、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2、能用柔和的、充满感情的声音跟唱歌曲《摇篮曲》,体会妈妈深深的爱。
    教学重点:感受摇篮曲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用柔和、充满感情的声音跟唱歌曲《摇篮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图片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这弯弯的月亮、闪烁的星星吗?现在就请拿起你们手中的剪刀,剪出你们心中的月亮、星星,待会我们一起在黑板上布置一个美丽的夜空!”
    (在《摇篮曲》的音乐背景下,生剪月亮、星星,师生一起在黑板上贴月亮、星星,创设夜的氛围)。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天黑了,月亮出来了,星星眨着眼睛,外面静悄悄的。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动听的歌声,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一听,猜猜是谁在这静静的夜晚唱歌给谁听呢?可以用小脑袋跟着音乐轻轻的摆动。(播放音乐,第一次整体聆听)
    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小宝宝听完妈妈的歌怎样了?
    生:回答。
    师:妈妈的歌声到底有什么魔力呢?为什么小宝宝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现在我也来当回你们的妈妈,唱唱这首歌,你们要仔细的聆听,看我唱的歌声和刚刚你们听到的妈妈的歌声有什么不一样。
    聆听感受,熟悉歌曲旋律
    设计意图: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采用多种方法聆听歌曲,一起在妈妈的歌声中找魔力,并从中感受摇篮曲的特点,熟悉歌曲的旋律。
    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歌曲“舒缓”的特点。
    (1)教师改变速度和力度来范唱歌曲。
    (2)师:大家听听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在速度、情绪、声音力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唱小宝宝能睡着吗?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生:回答
    总结:慢速和轻柔的,也是妈妈歌声中的重要魔力!(板书)
    师:妈妈的歌声还有很多的魔力,我们再听听,找找,比比谁找的最多。
    (再次播放音乐第一段,教师及时评价)。
    “摇摇篮”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摇篮的轻柔感,初次模唱歌曲旋律。
    (1) 师:现在,小宝宝要睡觉了,请小朋友们面对面做好,手拉着手,这就是小宝宝的摇篮,让我们和着音乐的节拍,慢慢地、轻轻地摇动摇篮;边摇边请大家轻轻的闭上小嘴巴,用m来哼唱旋律。
    (2)准备好,现在要开始了,我们来比一比,哪组的摇篮要的最舒服!
    教师评价:摇篮真舒服呀,他们的动作就像妈妈一样轻柔,老师也好想变成宝宝躺进你们的摇篮里。
    设计意图:用肢体体验、感受摇篮的摇荡感,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速度和节奏,同时也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划旋律线,引导学生感悟妈妈歌声的平稳、连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
    师:小朋友们,你们的摇篮摇来摇去,像什么?
    生:回答。
    师:老师这有三条波浪,现在就请你们找找,看哪条波浪最适合这首歌,并说说原因。
    生:回答。
    师:妈妈歌声中的魔力还有:平稳、连贯。
    师:好的,我们现在就请小朋友们站起来,用我们的手指做船桨,沿着小船的航行路线摆动手臂,用“呜”来为小宝宝哼唱摇篮曲。(设计意图:用划小船的方式,感受妈妈歌声的意图,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
    总结体会,学唱歌词
    1、熟悉音乐内容,按节奏读歌词。
    师:妈妈可真了不起,用歌声哄睡了可爱的小宝宝。妈妈到底唱了些什么呢?我们跟着伴奏音乐一起来读读歌词吧!
    师生完整地,有感情地读一遍歌词。
    学生画着旋律线跟老师轻唱歌曲。边唱边给学生提示音乐特点,及唱歌的方法。
    和琴完整的唱一遍歌曲。
    师生接龙唱歌曲。
    个人展示,老师及时处理演唱中的问题。
    (以多种方式学唱歌词,避免学唱过程枯燥、单一)。
    表演唱
    师:妈妈看着自己心爱的宝宝,妈妈的表情是怎样的?(微笑的)
    师:让我们也来做一次妈妈,哄自己的宝宝睡觉吧。我有个好主意,让我们把书卷成一个“小宝宝”抱在怀里,模仿妈妈的样子,慢慢地、轻轻地、甜甜地来为可爱的小宝宝唱首摇篮曲吧!
    评价:你们都是合格的好妈妈,做你们的宝宝可真幸福!
    设计意图:回忆、模仿妈妈哄宝宝睡觉唱摇篮曲的情境,将具体的生活场景融入到歌曲表演唱中,直观形象地启发学生从模仿中表现妈妈歌声中的魔力。
    感情升华,声情并茂
    1、师:有一首歌唱的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妈妈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长大,辅导我们学习,教育我们成长,妈妈赋予我们太多太多······世上最爱我们的人是谁呀?是妈妈!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生:回答。让我们在这美丽的星空下大声地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您!孩子们,妈妈对你们深深的爱是妈妈歌声中最大的魔力,她用心、用爱来为我们唱摇篮曲,在充满爱的歌声中宝宝睡得那样香、那样甜······
    设计意图:运用拓展延伸的情感教学,渗透人文主题——母爱,让孩子们在感动和幸福中体会到妈妈歌声的最大特点——充满了爱。
    师:你瞧,夜深了,辛劳一天的妈妈太累了,她伏在桌上睡着了。让我们给最爱我们的妈妈唱首摇篮曲吧,让妈妈也做个美丽的梦,好吗?
    教师引导学生修改歌词,把“宝宝”换成“妈妈”,把“妈妈”换成“我们”,并每组围成一个大的摇篮,然后用充满爱的歌声唱这首摇篮曲。
    六、总结、下课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把妈妈的歌声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永远铭记妈妈对我们深深的爱!下课!




    闪烁的小星星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学思想,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我设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学生通过模拟观光的游戏活动,欣赏宇宙部分星系的图片,对星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能用简单肢体语言和童谣诵读表现它的美丽和神奇。
    (二) 学生能用轻巧而富有灵性的音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并以说唱组合、歌表演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去演绎歌曲;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积极地与他人合作,逐步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富有表现力地演绎歌曲《闪烁的小星星》
      难点:以说唱组合的形式演绎歌曲。
    教学准备 :
    有关宇宙空间部分星球图片资料的收集,背景乐的查找,“遨游”星空flash画面的制作,ppt课件的制作,展现星空的背景绒布装饰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音乐实践活动
    活动(一)赏星空,说星星。
    教学过程、方法:
    多媒体课件演示,模拟观光。
    (师:小朋友,今天宇宙飞船要乘载一些小朋友去太空遨游,你们是否也愿意搭乘着飞船去太空看看?……) 〈某体播放flash星空画面 〉
    2、“游”太空,初步感知星空的神奇。
    (师): 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宇宙中的一颗颗星星,本来离我们地球很远很远,今天我们终于近距离看到它们了,谁能说说现在对这些星星的感觉呢,比如色彩,外型?(生答:略)
    3、用肢体语言及童谣诵读表现星空的绚丽。
    (1)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模仿闪烁的小星星。(师:星空是美丽的,不仅是星星的外形和色彩吸引着我们,细心的小朋友是否发现,夜晚那些小星星闪闪烁烁的,正眨着眼睛跟我们打招呼呢?哪位小朋友愿意用动作来模仿这些可爱的小星星?)
    (2)童谣诵读“小星星”。(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可爱的小星星,老师这里还有一首儿歌,也是表现这些眨着眼睛的小星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 多媒体出示儿童谣,带领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儿歌。
    * 以《闪烁的小星星》作为背景乐,再次诵读儿歌。
    (设计意图和效果:这一环节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神奇的星空,其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让学生尝试运用艺术的语汇、肢体动作及童谣的诵读的形式来描述和演绎小星星,能初步培养他们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童谣诵读“小星星”也为歌曲教学中的难点‘说唱组合’作了铺垫性的练习。)
    关于评价:(在这些教学过程中,评价要有机地结合,采取的形式可以是生生评价,也可是师生评价,为激励学生,老师可以让孩子到“星空”(作为背景挂在整面黑板上的绒布)上摘取自己喜欢的小星星,作为奖励,让孩子更自信地去体验,尝试成功的乐趣。)
    活动(二)唱星星,演星星。
    教学过程、方法:
    1、学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掌握二拍子的节拍及强弱韵律。
    具体步骤、方法:
    (1)导入,聆听老师范唱歌曲《闪烁的小星星》,初步感受歌曲情绪和内容。(师:刚才诵读的儿歌时的背景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吧,原来这儿歌就出自一首法国民歌,名叫《闪烁的小星星》,我猜想,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已经学唱过这首歌曲了,不信来听听……)
    跟随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歌词,体会歌词含义。
    跟随音乐伴奏跟唱歌曲。
    节奏声势练习,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拍韵律。
    具体操作:在学生了解二拍子“强弱”节奏韵律的基础上,老师进行适当地引导,让他们以击掌、跺脚、拍击身体合适部位等声势语言来演绎二拍子的强弱节奏韵律。〈媒体呈现二拍子的节奏韵律图式〉
    (5)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音色的轻巧而富有灵性。
    (设计意图和效果:让学生在自己的歌声中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同时让学生更充分地掌握二拍子的节奏,学生在自主、创造性学习的氛围中,逐步提高了对节奏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2、以不同演唱形式及节拍演绎歌曲。
    具体步骤、方法:
    (1)说唱组合,演绎歌曲。
    * 合作示范。(师:还记得在学唱歌曲前我们诵读的儿歌吗?现在老师要和录音范唱的小朋友合作表演,他们唱《闪烁的小星星》同时,我诵读这首儿歌,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美妙的感觉吧。)〈媒体播放音乐,呈现歌词〉
    * 学生分组合作,在老师的指挥下以说唱组合的形式演唱歌曲。〈媒体再次播放音乐,呈现歌词〉
    (2)改变节拍,以三拍子的形式演唱歌曲。
    * 尝试拍打三拍子的节奏,并表现出三拍子的节奏韵律,引出歌曲变奏的创作。〈媒体呈现三拍子的节奏韵律图式〉
    * 学生聆听改变节拍后的音乐,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跟随着音乐演唱歌曲,注意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韵律。
    3、歌表演
    具体步骤、方法:
    (1)师生交流简单的舞蹈动作设计。(师:刚才,我们用歌声来表现了闪烁的小星星,想一想,如果老师让你以舞蹈的形式来表现这首歌曲的内容,你将怎么表演呢?)
    (2)在这基础上,学生跟随着音乐进行舞蹈。
    具体方法:部分学生站在背景绒布的后面,从事先剪开的口子中伸出小手有节奏地晃动或伸展,模仿闪烁的小星星星,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同时老师提示其他的学生尽量避免机械地模仿别人的动作。
    (设计意图和效果:以不同演唱形式及节拍演绎歌曲,让学生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进行歌表演,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目的都在于更好地再现闪烁的小星星,丰富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逐步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关于评价:(在以上的实践活动中,教学评价活动始终进行的,对于表现较出色的孩子及时给予肯定,同时对一些相对胆小、不善于表现的孩子进行适当地鼓励。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教学氛围。)
    活动(三)再看星星,爱星空。
    (注:这一环节为机动性的,视教学具体流程、时间而定)
    教学过程、方法:
    1、导入:(师其实,月亮也是宇宙中的一颗星星,只是它离我们地球距离比较近一些,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它的颜色和外型,其它的星星离我们距离太远了,所以我们只能依稀地看到它们在闪着一丝光芒,有的甚至都看不见。今天老师这里有一部分星星的图片,让我们对它们的外型和颜色有个简单的了解。)
    2、展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和效果:这一艺术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目的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星空的奥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小结
    (师:星空是美丽而神奇的,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月亮和还有其它的星星,只是宇宙空间里的一小部分,而即使这很小的一部分,也有太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吧,将来我们再相聚在一起,分享探索宇宙奥秘的快乐!)

    星光恰恰恰
    一、教材分析
    《星光恰恰恰》是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六课《美好的夜》中的一课欣赏表演课,全曲用时一分四十秒,是一首活泼欢快的舞曲,旋律只有8小节,4/4拍D大调,旋律级进与跳进相结合,旋律与节奏相配合。适合低年级学生走跳相结合进行律动。本课是编者为学生选编了活泼轻快的一段旋律,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自律性差、好奇、好动,模仿性强,并对音乐知识知之甚少,他们的思维性以形象思维为主。课程标准确定了本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依据课程标准和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快乐教学法、直观等教学法,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 。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治及职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对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素养和科学认识等具备直接和间接的影 响,音乐课程要求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整体创新、开创贯通和扩展转换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就是我设计本课贯穿始终的教学思想,结合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认为学生学习本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熟悉《星光恰恰恰》的旋律,能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同情绪。
    2、用不同形式来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星光恰恰恰》的旋律,能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不同情绪。
    难点:用不同形式来表现《星光恰恰恰》,体验欢快的情绪,增强身体动作的协调性。重难点解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解决的方法是通过学生的律动来表现每段音乐情绪的不同所带来的动作不同
    四、教具、学具准备
    为了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兴趣性、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谱、电子琴、星星图片、星星卡片打击乐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在美丽的夜晚,夜空中无数的小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声,会唱的同学轻声和他们一起唱起来吧!(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
    过渡语: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歌曲,刚才同学们用欢快的情绪和小星星一起演唱了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引出今天的课堂内容,体现单元的整体性。]

    (二)初步感知全曲
    1、问:接下来顽皮的小星星准备干什么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完整欣赏全曲)
    2、师:你们想像小星星在干什么呢?这首乐曲的情绪怎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为引出课题做准备。]
    3、师:原来星星们在举办一场舞会!你能给这首乐曲起个好听的名字吗?(课件出示课题《星光恰恰恰》)
    4、师:下面让我们感受一下快乐的星星舞会,听听乐曲中你印象最深的节奏?你能试着拍一拍吗?(完整欣赏全曲)
    5、师:让我们跟着《星光恰恰恰》的音乐来拍拍手(完整欣赏全曲,XXX拍手)

    (三)分段欣赏[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为引出课题做准备。]
    [设计意图:解决重点,区分主题旋律1和主题旋律2。]
    听赏第一乐段“欢快的舞步”
    ⑴ 师:同学们真聪明!跳舞有许多舞步,我们听听星星首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舞步?(播放主题旋律一,教师出示蓝星星来表示,贴旋律图谱一)
    ⑵ 问:如果让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这段欢快的音乐,你有什么好主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活泼。]
    ⑶ 学生听着旋律一,原地踏步走,XXX拍手
    ⑷ 师:让我们用欢快的舞步跟着音乐再来一遍,让老师感受到你们欢快的心情!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整体的音乐表现能力。]
    听赏第二乐段“优美的舞步”
    1、问:接下来是星星给我们带来的新舞步,你感受这段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教师用黄星星来表示,出示旋律图谱二)
    2、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用“LU”来唱,XXX拍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唱,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优美,同时引导学生要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段旋律。]
    3、问:如果让你用身体动作表示这段旋律,你会用什么样的动作?

    (四)总体体验
    1、听辨主题旋律一、二(老师分别弹奏主题旋律一、二,听到主题旋律一原地走,听到主题旋律二就摇晃身体。)[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熟悉主题旋律一、二。]
    2、完整欣赏全曲(当你听到主题旋律一,举起蓝星,当听到主题旋律二,听到主题旋律二,举起黄星)
    师问:各主题有几次。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出示黄星、蓝星,让学生对此曲的曲式结构有所了解。]
    3、完整表演一遍全曲。
    (五)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设计意图:解决难点,用打击乐器伴奏的形式表现乐曲的两个不同的主题]
    1、师:星星的舞会还吸引了各种打击乐器加入到舞会中,你们看这是什么乐器?(出示铃鼓和响板)
    2、师:要求:主题旋律一XXX处用铃鼓伴奏,
    主题旋律二XXX处用响板伴奏。(师弹琴生打乐器)
    3、问:让我们听听加入铃鼓和响板的舞会效果又是怎样的?(完整播放全曲)
    4、 师:在我们的齐心协作下,我们完整的表演了《星光恰恰恰》,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老师也很激动,老师觉着我们也可以举办一场舞会了,让我们一起和小星星手舞足蹈把!(完整地播放全曲表演)[设计意图:此环节培养学生表演能力]
    (六)、拓展[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了解什么是校园集体舞。]
    1、问:刚才我们表演的统一的动作,如果再加上队形的变化,就成了我们的校园集体舞,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段集体舞录像,请同学们看看队形上有什么变化?(师总结)
    2、创编队形:用最快的速度确定好两个队形,一个主题旋律用一个队形。
    3、展示。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舞曲《星光恰恰恰》带给我们的欢乐,让我们听着《星光恰恰恰》走出教室
    六、教学反思
    ▲ 重点及难点的解决效果:
    重点基本能够解决,在分段欣赏中,学生基本能感受出主题旋律一、二的情绪,用身体动作表现旋律不够优美,动作比较生硬;难点解决的比较好,学生基本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表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课堂的调控还需加强。
    ▲本课成功之处:
    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听、看、唱、演、创等形式感受、表现音乐,在音乐中激发学习兴趣,从《星光恰恰恰》的节奏、旋律、音色等方面体会并感受了其欢快的情绪,在集体舞队形创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本课失败之处:
    教师语言不够规范,问题的提出不是很明确,导致学生回答模糊;最后的队形创编时间较少,学生编排不充分。
    ▲今后调整思路:
    加强教师本身语言的准确和精确,能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及时和准确的评价;自身的课堂调控能力日后需要加强;教学环节方面应更加紧凑,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创编。

    采蘑菇的小姑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帮助学生复习“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学习小姑娘勤劳、朴实、善良的品质。
    2、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活泼抒情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创编节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能唱准确。
    2、创编恰当的节奏,表现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1、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PPT背景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伴奏乐)
    2、组织教学:同学们,在欢乐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上山游玩,看看山上有什么?
    (PPT画面: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群群的牛羊,插入背景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伴奏乐)
    3、发声练习
    师启发:牛啊羊啊看到青青的小草,美丽的小花,高兴地唱了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唱的?
    (1)师范唱一遍练习曲(可以请学生边听边打节奏)( )
    (2)学生进行发声练习。 (1=C至1=E )
    (二)音乐小练习
    节奏练习—---拍击并掌握附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
    (1)出示节奏,启发学生找出节奏容易拍错的地方。
    (2)学生讨论并拍击练习
    (3)启发创编动作表休止附的空拍(拍肩,摊手,捻指)
    (4)指导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以多种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三)讲授新课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1、简介歌曲背景:
    这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一首抒情歌曲。歌曲以叙事的形式赞扬了从小生长在山林中的小姑娘勤劳、朴实、善良。她们把劳动换来的果实当做幸福的礼品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 这首歌的语言生动直白、易记易唱,比如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换上一把小镰刀,再换上几块棒棒糖”这些形象生动、生活化的语言,再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非常有意思!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想不想学?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采蘑菇的小姑娘》! (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2页)
    2、放课件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情绪。(师: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A、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到小姑娘的勤劳。)
    B、从哪看出小姑娘的勤劳? (学生交流讨论,找出“大竹筐”、“清早”、“走遍”、“多”、“大”这些词语。)
    师:(同学们能够体会到歌词中小姑娘的勤劳,就能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现在我们开始学唱第一段:)
    4、学唱第一段:
    (1)按节奏读歌词。
    师:(重点解决第三句: 附点音符5. 5 ,<光. 着>的唱法,
    连音线 3-- -- -- |-- -- -- <冈>字八拍的唱法。)
    (2)学生学唱歌词。
    5、学唱第二段:
    (1)教师范唱乐段。(引导学生听辩最后两乐句是第一乐段中的变化重复。)
    (2)学生学唱乐段。
    (3)汇报: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6、拓展:
    (1)教师启发:
    大家想想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舞蹈、绘画、诗歌,要表现小姑娘的勤劳、朴实、善良、快乐)
    (2)全班汇报表演:
    (3)点评:太有才了! 有创意! 了不起!舞蹈优美
    (四)小结:
    这首歌不仅表现了采蘑菇的小姑娘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小姑娘把劳动换来的果实当做幸福的礼品与小伙伴们共同分享的喜悦心情,同学们,现在你们对于幸福一定有了全新的体会了,幸福靠什么来创造?-------(劳动、分享)
    愿我们在这欢乐的歌声中感受爱劳动、爱分享的幸福!!


    欣赏《铁匠波尔卡》
    一、教材分析
    1、作品特点分析。
    管弦乐《铁匠波尔卡》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砧作为节奏乐器。乐曲采用D大调,复三部曲式,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欢快的心情,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劳动时的快乐心情。中间转为G大调,乐曲轻松跳跃,形成舞蹈气氛,再现第一部分后,在简短的结尾中铁砧叮当叮当的造型性音乐效果和活跃欢快的气氛结束全曲。
    2、本课内容及知识、技能在学段、单元中的位置、关系和任务。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二册第九课《巧巧手》第二课时中的欣赏作品。本课所涉及到的音乐音乐形象活泼有趣在本册的学习中突出一种乐观勤劳向上的精神。使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节奏,欢快的喜悦与欣赏劳动成果的自豪心情。并为自己有一双能干的手感到骄傲。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受到爱劳动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现有阶段的水平和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根据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应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课标确定本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通过聆听学习和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声音,使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之中,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并能尝试把音乐融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或表现乐曲,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n 

    三、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2) 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能听出音乐中的强弱变化。
    (3) 学生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简单分清乐曲段落。
    (4) 学生能听出音乐变化并随之表演,感受表现音乐的乐趣。
    (5) 简单介绍波尔卡及《铁匠波尔卡》,让学生了解到更多波尔卡。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简单分清乐曲段落。
    学生能听出音乐变化并随之表演,感受表现音乐的乐趣。
    难点: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
    3、重点、难点的解决方式。
    以乐曲中的强弱不同区分音乐形象,加上表演加深学生印象。这样乐曲的段落清晰而简洁的呈现出来。在学生表演的同时也是用音乐形象的变化让学生关注到音乐的变化随着音乐愉快的表演。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装水的碗、勺子

    五、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增进感情
    1、师: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度过快乐的40分钟!因为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所以啊!老师特地带来了一个音乐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想知道这个音乐小故事讲了什么内容吗?[设计意图:亲切的问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生:想!
    2、师:太好了!那!跟我一起来吧!

    二、导入
    1、师:在奥地利的小镇上有这么一座铁匠铺,(课件说明:出示课件中老铁匠和小铁匠的图片)铁匠铺里的老铁匠和小铁匠打铁的手艺非常了得,小镇上生活的所有人家使用的铁制品都是他们亲手打造的,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打铁的?用什么工具来打铁的?(课件说明:课件播放乐曲最后一句)[设计意图:给学生讲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生:锤子。
    师:哦!他们是用锤子,有节奏的在敲打铁块儿。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音乐中打铁的声音]
    2、师:他们打铁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来听一听。(课件说明:课件播放乐曲最后一句)
    生答:有的声音非常的强烈,有的声音非常的轻巧。
    评价:你的小耳朵真灵敏,表达的也非常准确!
    师:对了!声音强烈的是老铁匠用大锤子,声音轻巧的是小铁匠用小锤子。
    [设计意图:学生能分辨音乐中声音的强弱]
    3、模仿铁匠打铁
    师:我们来看!这是大锤子还是小锤子?
    (课件说明:指着课件节奏图中的大锤子)
    生答:大锤子
    好!我们一起用大锤子来锤锤看。
    师:那这是什么呢?(课件说明:指着课件第一小节中的小锤子)
    生:小锤子
    师生一同模仿敲击前两小节。
    师:这里是小锤子一起劳动,非常轻巧,节奏要快一点(课件说明:指着课件第三小节中的小锤子)
    我们一起来敲一下,丁当丁当
    师:最后要大锤小锤一起敲。下面我要请男孩子来锤大锤子,女孩子来锤小锤子,最后大锤小锤一起,男生女生一起敲好吗?
    4、加上象声词,完整读节奏
    5、跟着音乐一起敲击节奏。
    (课件说明:边播放刚才最后一句的音乐片段边让学生敲)
    [设计意图:学生能按照节奏图形谱敲击节奏,同时塑造音乐形象]

    三、欣赏《铁匠波尔卡》
    (一) 第一部分
    1、师:铁匠们打出的宝剑削铁如泥,打出的剪刀咔嚓咔嚓响,因为他们精湛的手艺,赢得了当地人的尊重。他们每天都劳动得很快乐!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他们快乐的劳动,然后告诉老师老铁匠和小铁匠工作的顺序是怎样的?(课件说明:课件播放乐曲第一部分)
    2、师:老铁匠和小铁匠是谁先开始劳动的?
    生:小铁匠
    师:小铁匠拿着小锤子叮叮当当的工作,然后又是谁工作了?
    生:老铁匠,大锤子
    师:最后呢?
    生:大锤子和小锤子一起。
    师:对了!音乐的开头是小锤子在劳动,中间呢是大锤子在锤响,最后大锤子和小锤子一起合作打铁。如果我们用小锤子和大锤子来分段,音乐可以分为几段?[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形象为乐曲第一部分分段,学生能根据音乐形象为乐曲分清段落。]
    生:三段
    师评价:同学们很聪明思路也非常清晰!
    3、师:第三段中是两位铁匠师傅一起配合着完成工作,我们请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下,如果你们都是铁匠师傅,你们要怎么合作一起打铁呢?你一下我一下,打打看。
    (课件说明:课件出示图形谱)
    好!我想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表演一下。有节奏的,按照图谱上丁当丁当的敲击一下。
    你先敲,我后敲,你是丁我是当,好不好?
    评价:哦!我们合作得可真愉快!谢谢你!
    [设计意图:按图形谱打节奏,为乐曲中表演做准备]
    我们请同位一起跟着老师的节拍来敲打起手中的锤子。请左边的同学先敲,右边的同学后敲。准备开始(课件说明:课件播放第一部分第三段)
    4、学生听音乐表演
    师:下面请小朋友跟着音乐来表现表现,当你听到有小锤子的声音的时候请你随着音乐轻轻的敲起来,当你听到大锤的声音的时候,请你站起来,抡起你手中的大锤来敲一敲,合作的时候看看你们配合的怎么样,好不好?恩!我们来试试看!(课件说明:播放乐曲第一部分)
    学生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注意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角色表演。]

    (二)第二部分
    1、刚才我们听了乐曲的第一部分,我们再来听一听下面的音乐中铁匠们在干什么?(课件说明:课件播放第二部分第一段)
    生:在烧铁
    噢!他们在烧铁,说得非常好!你看!这个铁匠打铁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劳动工具。
    生:火
    对了!铁匠打铁需要火的帮忙。
    在过去,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就靠拉风箱使火越烧越旺。我们也来帮忙好吗?让他的火苗越烧越旺吧。[设计意图:引出与第一部分不同的音乐形象,区分段落]
    2、表演拉风箱
    数拍子表演
    谢谢小朋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动起来吧。
    跟音乐表演(课件说明:播放第二部分第一段)
    师评价:哎呀!真是一群快乐勤劳的小铁匠。
    3、欣赏第二部分第二段
    火炉烧得越旺,他们打铁打的越起劲,你们听。(课件说明:播放第二部分第一段)
    (三)欣赏全曲
    1、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乐曲的一个片断,现在我们把乐曲完整的欣赏一遍,听一听刚才完整的打铁过程出现了几次? (课件说明:播放全曲)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倾听全曲,注意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不同角色表演]
    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3、完整表演
    让我们跟随音乐完整的表现一下铁匠打铁的场面吧。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扮演好不同的角色。认真听注意音乐的变化你们的动作也要跟着变化。 (课件说明:播放全曲)

    四、介绍铁匠波尔卡以及波尔卡
    1、欣赏和表演过这首乐曲后,相信你已经对乐曲内容很熟悉了,你能帮他起个名字吗?
    生起名。[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乐曲形象的印象,引出铁匠波尔卡及波尔卡介绍]
    2、揭示课题
    这首乐曲的名字叫《铁匠波尔卡》
    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斯特劳斯创作的。《铁匠波尔卡》是约瑟夫·斯特劳斯创作的100多首波尔卡当中流传较广的一首。1869年,同年3月在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而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Feuerfest),因此,乐曲喻意为这次大会的内容和形式。
    3、谁知道什么是波尔卡?
    生答:铁匠的名字等。
    “波尔卡”是音乐的一种体裁,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3、拓展
    除了铁匠波尔卡老师还带来了四首波尔卡任选两首让学生欣赏。(课件说明:课件展示)
    啤酒桶波尔卡
    单簧管波尔卡
    雷鸣闪电波尔卡
    闲聊波尔卡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五、演示生活中的声音
    生活中的声音可以被作曲家写成美妙的音乐,因为他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老师也找到了生活中美妙的声音,给你们表演一下。
    老师表演敲碗音乐《小星星》
    音乐好听吗?
    下课了!你们也赶快利用课余时间到生活中去寻找美妙的声音吧!同学们!再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声音产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

    六、教学反思
    1、重点及难点的解决效果
    以乐曲中的强弱不同区分音乐形象,加上表演加深学生印象。乐曲的段落清晰而简洁的呈现出来。在学生表演的同时也是用音乐形象的变化让学生关注到音乐的变化随着音乐愉快的表演。但是学生表演有时忘了关注音乐的变化。

    2、本课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设计较为合理,学生能够达成目标,在课堂中学生兴趣高涨,能融入到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主动参与表现,并能够根据教师的引导勾勒出音乐形象。音乐形象贯穿整节欣赏课为学生欣赏提供了形象化的依据,让学生听得不枯燥,还很自然的根据音乐形象为乐曲划分段落并准确表现。
    在整节课结尾处给学生演奏小碗敲出的乐曲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学生体验了从生活中的声音到美妙的乐曲再到生活中的声音的过程,让他们明白音乐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只要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勤于实践他们也能把普通的声音变成美妙的音乐。正扣住了本单元的主题——生活中的声音。

    3、本课失败之处
    本课中设计的节奏练习学生完成得不是很好,特别是两人配合完成的大锤子和小锤子的合作打铁,学生不能协调配合,教师给与指正后仍然有学生不能胜任。

    4、生成问题
    学生不知道打铁的过程,在课堂中给学生进行了讲解。

    5、今后调整思路
    再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认为应该在节奏练习部分多花点时间让学生配合好,这完整的表演整首乐曲的时候,可以先按老师的要求表演一遍,再按自己的想法表现一下,可能会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兴趣会更高。





    粉刷匠
    教学设想:
    《粉刷匠》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七课《巧巧手》中的内容,它以“巧巧手”为主题,告诉学生劳动最光荣这个道理。
    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表现和感受劳动带来的喜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教材分析: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波兰儿童歌曲。四二拍,F大调,一段体结构。全曲音域仅有五度,由五个唱名do、re 、mi 、fa、sol组成短小严整的四个乐句。旋律多使用重复的手法,简单而且易唱易记。第一、二、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第三乐句旋律稍有变化,并以xx xx | xx x | xx xx | x — | 的节奏贯穿全曲,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受。轻松风趣的旋律与幽默诙谐的歌词相结合,一方面生动地描绘了小粉刷匠在观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得意炫耀自己劳动技术的同时,表现了小粉刷匠一心只顾劳动,弄得鼻子也刷上了白灰的顽皮神态。一方面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粉刷匠》;感受劳动的愉快。
    2、抓住音乐要素,逐步引导学生准确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鼓励学生自编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创造力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3、了解沙锤的音色特点并选择适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重、难点:1、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粉刷匠》
    2、选择适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摄像头。
    教学流程:
    一、课前律动
    以《粉刷匠》的旋律为背景音乐,师生同做课前律动。
    【用《粉刷匠》的音乐做为律动音乐,为学唱《粉刷匠》作铺垫。】
    二、导入新课
    1、听一听: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的律动真好看。今天老师带来一位新朋友,他说他的手什么都会做,是一双万能的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神奇的双手吧。
    提问:这位新朋友的手,都会做哪些事儿?你能和他一样做吗?
    (教师播放《我有一双万能的手》课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
    师生交流。
    复听歌曲,随着歌曲做表演。
    【锻炼学生的听记和表达能力】
    2、做一做,猜一猜,评一评
    师:歌曲中小朋友的手会缝钮扣、会洗衣裳、还会栽花,真是一双“万能”的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做一做,猜一猜,评一评”的游戏,老师相信,你们的手一定也和他一样灵巧,能做许许多多的事。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各组成员发挥想象,分别用手做一个动作,其它同学猜一猜:他在做什么?然后互相评一评谁模仿得最像。分组活动时,教师相机到各组参与指导)
    【分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也能让有限的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的运用,它可以保证每个学生在短时间里都有一个展示能力的机会】
    评价方法:小组自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鼓励性的评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它能促进学生更强的表现欲】
    3、唱一唱
    教师:看到同学们表演得这么精彩,老师也想表现表现,现在老师来表演,请同学们猜一猜:我在干什么?
    (教师拿出用报纸叠成的帽子戴在头上,左手拎一个小桶,右手拿一把小刷子,做粉刷动作)
    生:老师在粉刷房子。
    教师:对了,老师扮演的是一个粉刷匠,可我做得还不够好,让我们一起听听,另一个粉刷匠是怎么做的吧!
    (教师播放《粉刷匠》课件)
    讨论:歌曲唱了哪些内容,小粉刷匠做了什么?
    用听唱法学唱《粉刷匠》。
    (由于律动音乐已用了这段旋律,学生在潜意识里已有了初步印象,故听唱两遍便学会了)
    讨论:粉刷匠的小鼻子为什么变了样?
    【渗透劳动最光荣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劳动要不怕脏和累,理解小粉刷匠忘我的劳动精神和看到劳动成果时的喜悦】
    提问:如果你是一名粉刷匠,坐在被你们粉刷一新的教室,你的心情会怎样?
    (启发生带着喜悦有感情地演唱)
    4、编一编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需要装修,同学们自愿组合,成立几个装修公司,创编“粉刷匠”动作。老师会给每组发放几件工具,你们可以自由创意,到时各装修公司派出最好的“粉刷匠”参与投标,老师会选择一个最好的公司来为我们的教室装修。
    (生自由组合,各组利用道具进行动作创编,教师相机到各组参与指导)
    【这种带有竞争的教学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学们共同探究:怎样才最好;同时,小组活动也可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5、赛一赛
    各“装修公司”派出不同人数的“粉刷匠”参与表演,老师用摄像探头为各组表演作现场转播。
    【这种方式激励同学们更投入地表演,谁不想留下美好的瞬间呢?】
    评价方法:小组自评,各组互评,小饰贴奖励。
    【小饰贴虽小,却似一支兴奋剂,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巧巧手,你们的“粉刷”技术都很高,如果某一天老师住在你们装修的房子里,我的心里会感到无比自豪,我会为你们骄傲,因为你们都是最棒的,劳动不但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还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劳动最光荣了!
    延伸活动:同学们回家后,把《粉刷匠》表演给家人看,并帮爸妈做一件自己能做的事,体会体会劳动的乐趣。
    【通过讨论、创编、竞赛,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创造力得到开发。延伸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劳动能给大家创造幸福生活,也使劳动教育得到更好地渗透。】

    课后反思
    《粉刷匠》属于综合性的活动案例,它将唱歌、表演、语言表达等进行了较好的整合,形式活泼,内容生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突出了音乐的审美
    《粉刷匠》是以反映劳动光荣为主题的教学,本课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利用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
    在教学方法上,本案例做到了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创设了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从中获得音乐审美、创造能力的锻炼。
    2、以多种方式激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本案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了猜一猜、赛一赛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愉快地去探究。
    3、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
    本案例的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组讨论创编让每个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情智,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4、重视音乐体验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应最大限度的给他们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去尝试,无论成功或失败,这样能让学生积累自己的经验,去更好地处理音乐活动中的问题。本案例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较好的体验平台,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音乐中的美。
    5、鼓励音乐创造
    为了鼓励同学去创造,教师表演了“粉刷匠”给学生创设了情景,然后又为同学们创设了装修公司投标的有趣活动内容,这对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6、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本案例评价采用了小组自评、各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教学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不足:在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上做得还不够娴熟。

    理发师
    教学理念: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以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前提,把感受和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理发师》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不断提高学生想象力,培养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使其通过审美实践活动体验、感受、创造、表现音乐的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用欢快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理发师》。
    2、能模仿理发店的各种声音为歌曲伴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劳动的快乐,讲究卫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2、能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和与他人合作。
    (三)过程与方法:
    在唱歌、即兴创编、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音乐的美。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D大调、2/4拍、单乐段结构的澳大利亚名歌。歌曲热情、欢快而又不乏幽默,旋律采用上级进行、八度大跳、同音反复、乐句模进等发展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理发师认真、快速、愉快地忙碌着的形象,反映了劳动时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感受节奏。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为歌曲创编伴奏。
    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出示TB课件:漂流瓶),这是什么东西?我们打开来看看吧!原来是澳大利亚的理发师爷爷店铺开张庆典,邀请我们到他的理发店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呢?我们一起听音乐坐船出发吧。(播放《理发师伴奏》并跟学生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新歌教学,体验模仿
    听一听
    师:哇,理发店里真热闹。今天进来了第一位客人(出示TB课件:头发长长、脏脏的小朋友)没关系,老爷爷有一双巧手,他还会边唱歌边给客人理发哦。我们来听听!(播放歌曲)注意听听老爷爷理发时用了什么工具?
    生:剪刀和喷雾。
    师:剪刀发出的声音?
    生:咔嚓咔嚓
    师:那喷雾呢?
    生:沙沙沙
    读一读
    老爷爷轻轻松松地边唱边剪,把小朋友的头发剪好了,他邀请大家一起来唱这首歌曲《理发师》。出示歌词谱,师引入歌词跟学生接答。
    唱一唱
    师弹伴奏带学生一起同“啦”模唱旋律
    播放音乐,学生对口型默唱。
    师跟学生玩接龙游戏,看老师的手指向学生,学生接唱
    歌曲处理,突出处理小剪刀轻快、有弹性的声音,和喷雾 由弱到强的声音。
    全班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带着欢快的声音唱出理发师爷爷的喜悦心情。
    四、拓展---表现创造、律动表演
    趣味引入
    全班有感情演唱歌曲。
    师:今天理发店来的客人越来越多了,老爷爷忙不过来,我们都来帮助他,来当一回理发师吧!能展现一下你们拿小剪刀、花洒、吹风机、喷雾的动作吗?
    (2)分工合作(表现创造、按照歌曲节奏创编歌词)
    师:在老爷爷的理发店里,运作他的美发工具是需要密码的,老师这里有四条节奏密码,请同学们模仿工具的声音并配合上节奏,让它们运作起来吧。分小组合作讨论。
    我们来分组展现一下大家的讨论成果吧!
    a、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X | (出示课件:小剪刀)
    b、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X | (出示课件:花洒)
    c、X — | X X X X | X — | (出示课件:吹风机)

    d、X X X X | X X | X X | X — | X 0 || (出示课件:喷雾)
    师:下面,老师来演唱,大家来演奏工具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3)我是小小理发师
    邀请部分同学加入演唱组。
    师:你们都是最棒的理发师。剪发组、洗头组、吹发组、喷雾组、演唱组准备好了吗?一起让理发工具运作起来吧!
    小结:同学们唱得真好,看到大家的认真工作,老爷爷很开心!他夸奖我们(采用曲歌旋律)“理发店的小理发师真棒真棒,助人为乐的精神很好真好!哎!劳动最光荣!热爱劳动大家都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们不仅能较熟练背唱《理发师》,他们热爱劳动和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增强了。通过聆听、感受、模仿、演唱等形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美感,并激发他们用优美的歌声来演唱歌曲。同时,学生能积极踊跃合作创编表演,增强了对音乐、创作音乐的能力和信心。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在音乐课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课堂音乐中探究、学习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教材特点,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创设情景,使学生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

    在钟表店里
    教材分析:
    《在钟表店里》是由的国作曲家阿图尔.奥尔特作曲的世界著名的轻音乐,《在钟表店里》是描绘性标题音乐的杰作,至今仍久胜不衰,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乐曲为A-B-A1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乐曲A段旋律轻松欢快,表现出钟表店热闹工作的情景;乐曲B段婉转抒情,工人们午间休息时的悠闲自在。乐曲还采用了造型性表现手法,一开始奏出模仿开门声和上发条的音响,随后乐曲奏出模仿钟表店挂钟、闹钟、怀表等各式钟表有规律的滴答声和喀嚓声,随后还想起的几声口哨声使人联想到悠闲的钟表匠边吹口哨边打扫着店堂。随后还响起了模仿发条松弛和钟表匠上发条的声音,钟表继续走着。接着,乐曲还出现了由八音盒奏出的苏格兰民歌旋律。最后,乐曲在各式各样的时钟同时敲响四点的一片音乐声中结束。
    设计思路: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从听听想想、看看画画、以及使用合适的打击乐曲敲一敲打一打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体验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拓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表现力和相互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为了避免由于乐曲过长而使学生无法静心完整地听赏乐曲这一情况,我将乐曲按段落让学生分段听赏,使他们能充分地感知体验、分辨出乐曲三部分不同的情绪,从而能更好地表现音乐。
    教学目标:
    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重点:学生能听出乐曲三部分旋律不同的音乐情绪,体验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景象,丰富想象力。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听《劳动最光荣》的音乐进教室。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说明:听音乐律动进教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
     1、聆听乐曲引子部分:
    a、音乐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在那里,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b、你可以用你的小小打击乐器模仿一下钟表店里的声音吗?
    说明:《在钟表店里》属于描绘性标题乐曲,乐曲的引子部分非常的短小,在短短的音乐里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通过听一听、想一想、敲一敲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乐曲赏析
    1、初听全曲
    a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b音乐的情绪发生了几次变化?可以分为几段?
    说明:
    在初听阶段要求学生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并能用比较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讨论:你觉得这首乐曲能够分成几段?
    通过对音乐要素速度、情绪、节拍的分析,了解乐曲通过它们的变化来表现欢快和抒情的两个不同的音乐情绪。
    乐曲的结构:引子+A+B+A1

    2.分段欣赏
    欣赏音乐的第一部分
    a思考乐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b根据自己对这段音乐的理解,你想到了什么情景?
    c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怎样的?
    d如果用你的彩笔来表现这种音乐情绪和感受,你会选择什么颜色呢?
    说明:
    本环节是在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情绪的基础上对乐曲进行详细的听赏,从音乐的速度、节拍和情绪等几个方面对曲调进行简单的分析,让学生逐步养成分析旋律的习惯和方法,并通过选择合适颜色的水彩笔画意画的方法,来表达自己最这段旋律的理解。

    3.聆听音乐的第二部分
    a和第一段相比,这段音乐在速度和情绪方面发生了那些变化?
    b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c用适合的颜色表达对这段音乐情绪的理解。为什么选这种颜色?
    说明:通过和前一段旋律的对比,思考两段旋律的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的学习能力。

    4.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a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相同的?
    b乐曲结束时,听到什么声音?
    c四下钟声告诉我们什么?
    d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5、简单介绍乐曲和曲作者。
    6、完整聆听乐曲,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第三段伴奏
    说明:《大钟和小钟》的节奏的学习已经使小朋友们对于几种音符的时值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这个环节运用所学的的节奏为这段旋律伴奏,在巩固学生对节奏知识掌握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本首乐曲的理解。

    四、拓展小结
    渗透教育---珍惜时间
    说明:教育学生要养成珍惜时间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下课
    在《在钟表店里》的旋律中律动离开教。



    调皮的小闹钟
    教材分析:
    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是安德森创作的一首描绘性的音乐作品。乐曲形象鲜明、情绪欢快、明朗,特别是表现小闹钟节奏的音型非常突出。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
    乐曲分为三个部分,开始是给小闹钟上弦的声音,使人一下就明白了乐曲要表现的内容。接着梆子模拟小闹钟嘀嗒、嘀嗒的节奏声,出现了欢快、诙谐的第一主题,装饰音和切分音的运用使乐曲显得更加轻快、活泼。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更增添了乐曲活泼的情绪,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3.能够用打击乐器伴奏、用自编的动作表现乐曲,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表现力和创造力。
    4. 德育渗透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并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准备:
    打击乐器、小闹钟图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感受音乐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感受一段有趣的音乐。
    1.师生聆听音乐,有规律进行声势活动。
    2.教师鼓励学生并提问: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呢?
    3.教师结合课件向学生介绍钟表的种类。
    4.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知道小闹钟的两种特效音“嘀哒、铃”。
    5.用弹舌模仿小闹钟嘀哒走路的声音、在主题音乐背景下进行。
    二、游戏:记忆主题
    师:同学们扮演的小闹钟走的真带劲,请大家看看老师也带来了小闹钟。
    《数格子》游戏
    1.格子中没有小闹钟的就表示空拍,出现小闹钟的格子用手拍一下。
    2.通过多种演奏方式,使学生熟悉主题旋律,并能配合主题音乐进行演奏。
    3.学唱主题音乐。
    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方式。
    4.师生交换进行模唱和伴奏,牢固记忆主题音乐。
    师:我们刚刚唱到的是小闹钟走路的音乐,是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所创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
    1.播放完整的音乐,学生分辨主题旋律出现几次。
    2.学生听辨主题旋律出现了3次,教师演唱歌谣:小闹钟它真调皮,嘀哒嘀哒嘀哒嘀哒嘀。小闹钟它真可爱,铃铃铃铃铃铃铃。
    3.师生共同演唱歌谣,教师指挥,注意休止符休止时间的指导。
    4.师生边走边唱。
    三、激发兴趣、获求新知
    师:小闹钟每天一刻不停的走啊走!时间长了,他太累了,生病走不动了。

    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进入角色。
    2.感受第一插部悠扬、舒展起伏的音乐特性。
    3.用身体动作表现卧床不起的、生病的小闹钟。
    师:生病的小闹钟到了钟表修理店,技术高超的老爷爷很快把它修好了。
    1.学生用心聆听音乐。
    2.结合音乐中的特效音响理解小闹钟的用途和作用(催人起床)。
    3.聆听音乐,情境创设(分辨音乐中铃声响了几次)。
    4.再次聆听第二插部。(闹铃响了8次叫主人起床。)
    5.学生配合音乐摇响8次铃铛,教师语言配合:“起床起床快起床”。
    6.随着音乐师生分角色扮演小闹钟和小主人进行情境教学。
    四、知识拓展、表现乐曲
    师:我们再一次完整的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老师这里准备了几张卡片,谁最先听出是哪段音乐,就请他到前面的卡片中选择与这段音乐相对应的图片卡,贴到黑板上。
    1.聆听完整音乐。
    2.学生聆听后选图片卡并粘贴到黑板上。
    3.看图片直观感受乐曲结构,教师介绍回旋曲式。
    4.知识能力拓展:
    介绍聆听作曲家安德森其他代表作品《打字机》和《跳圆舞曲的小猫》音乐主题片段。
    5.师生伴随音乐结束课程。
    教学反思
    结合现场教学部分,应该说整节课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教师能引领孩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在娱乐中养成良好的欣赏倾听习惯,设计时做到了让孩子能学,会学,愿意学,坚持学。看到孩子们高兴的表现,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与快乐。不足:1课堂刚开始时,教师过于紧张,课堂气氛不是很好。2教师驾御课堂的能力还需加强,要关注每个孩子。3应该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机会,由于时间关系,有时就让几个孩子回答问题,其余孩子会有些失落。






    时间像小马车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由于他们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体验,充分展开想象,为进一步表现和创造音乐奠定基础。
    (二)融合多种不同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策划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时间像小马车》是人音版第二册第八课的内容。它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有规律的节奏,多为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时钟“嗒塔”走动的声响。旋律多为级进,流畅上口,并采用了曲调的模进、节奏的重复,使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波。歌词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告诉我们时间珍贵而紧迫,要珍惜时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的珍贵,但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还不能从深层次理解珍惜时光的道理,他们对时间的认识起源于钟表,于是教师就利用钟表道具,进行情景设计、情景表演。帮助学生理解,在相同的时间里人们各自做着不同的事,有的人成绩卓著,有人一事无成。告诉学生要珍惜时间。
    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半年的学习,对音乐节奏、韵律感都有了进一步认识;对歌曲演唱能做到口形正确,姿势标准。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懂得珍惜时间上。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教学方式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及“比比谁的耳朵灵”、“情境表演”、“学习体验”、“创编歌词”、“情感体验”等环节时时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丰富了课堂情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开发想象力,结合生活实际,主动探究歌曲内容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技术准备
    在本课教学前,准备了大量教具,包括小马车玩具、钟表指针、打击乐器、教学多媒体课件等,还把学生的座位摆成钟表形状,为课堂做好了一切准备。
    (五)学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其对策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课前让学生进行了2/4拍节奏练习、欣赏了《在钟表店里》以及演唱了《这是什么》。这节课,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并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用不同速度演唱歌曲。认识时间过的快,非常宝贵,也要用快速演唱歌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受“小马车”由远而近和由近而远的声音变化,引导学生体验和表现歌曲中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清脆的声音、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歌曲
    奏感。
    教学重点:
    1、 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 教唱歌曲,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3、 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出示“马车”图片
    师:小朋友们,这是一辆什么车啊?(学生回答)那你见过马车吗?你能说说你是在哪里看到马车的吗?(学生回答)那你知道马车跑起来的声音是怎样的吗?谁能模仿一下?(学生模仿)
    师:嗯!同学们模仿的很生动,那么请小朋友们来听听老师找到的马车的声音是怎样的,注意听。『出示第一种马车声』再请同学来听一下第二种马车声,仔细听“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再听第三种马蹄声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里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那么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老师想请同学用打击乐器来模仿一下。(学生演示)
    师:请小朋友拿出白纸和彩笔把你对渐强、渐弱的感受画下来,可以简单的图案或者线条来表示。(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学生介绍他的想法)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图形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真不错!今天,老师就要介绍给同学们一种记号。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示声音慢慢变强,(出示“ ” )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那么谁能猜猜声音慢慢变弱的记号叫什么?(渐弱记号)有哪位小朋友可以根据渐强记号来画一画渐弱几号?(出示学生作品)请学生上黑板来画。( )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谁能够用身边的打击乐器把渐强、渐弱来演奏一下?(请个别学生来演奏一下)
    师:同学们在演奏时都能注意到声音的逐渐变化了,那么老师把渐强渐弱放进歌曲当中,大家是否能听出来呢?(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节奏,提高学生多声部合作能力。教唱歌曲《时间象小马车》

    师:小马车就这样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让我们一起乘上小马车愉快的歌唱吧!
    再听歌曲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师:谁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
    跟老师按节奏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师:请同学们拿出右手边打节奏边跟老师念歌词。
    学生独立按节奏朗读歌词,为唱歌的节奏做铺垫。
    师: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来念念歌词?(指名学生念、全体学生一起念)
    学唱歌词。
    引导学生唱好渐强、渐弱的地方。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渐强渐弱是否还记得?我们应该怎么来唱呢?(指名)
    如:5 5 6 7 1 2 3 4 5 5 5 — 处理渐强的声音唱。
    嗒嗒 嗒 嗒 嗒嗒 嗒嗒 向 前 跑
    6 5 4 3 5 4 3 2 5 5 6 7 1 — 处理渐弱声音来唱。
    嗒嗒 嗒嗒 嗒嗒 嗒嗒 谁也 少不 了。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如:齐唱;独唱;领唱、齐唱等。
    7.指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此活动,要启发学生尽可能地使自己演奏的节奏与所使用的乐器的音响特点相符。并要注意演奏时加强多声部之间的合作能力。)
    参考节奏谱:
    双响筒 ×× ×× ∣×× ×0 ‖
    响 板 × × ∣× × ‖
    碰 铃 × - ∣× - ‖
    三角铁 × - ∣× - ‖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探究课后的感受与认识,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师:时间象小马车,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向前跑,小马车跑了,有再回来的时候,可是时间跑了,它还会回来吗?(启发学生认识时间的可贵。)
    师:对阿!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昨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去了,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只能抓紧明天。聪明的小朋友,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老师要送大家一首诗,让我们共同来努力吧!

    第四阶段游戏《和时间赛跑》
    全班学生一个接一个搭着肩膀成长长的一列"火车",在《时间像小马车》的歌声中"开动"起来,与时间去赛跑。(以此活动,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在音乐声中教师领着学生离开音乐教室,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任务结束了,这节课主要是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进行学习。经过思考我认为本课在演唱、听赏和律动感受音乐旋律的优美及其音乐表现的多样性,基本达到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交流的完美统一。
    (一)设计流畅,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通过做课,自己感觉本课设计条理清晰流畅。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和创编活动还可以更深入些。由于时间紧凑,课堂上展开的还不够,还可以给学生说一说有关时间的格言效果会更好。
    (二)教学重点、难点突出,并能成功解决
    我感觉在本课的难点突破上是成功的。特别是在感受小马车由远而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时,我采用了让全班同学一行一行拍手加入再一行一行退出的办法。学生开始有些犹豫、不太理解,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下豁然开朗,变得很大胆,一下子就明白了小马车声音的变化。不足之处是在进行歌曲表演时,个别同学只注意了这一点的表现而忽略了演唱技巧。
    (三)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使课堂环节更细致
    开始上课学生有些拘谨,教师没能太多地激发孩子们的热情,感觉有些低调。课堂上平时很淘气的一个学生表现很积极,但老师给他的关注不够。教师热情地鼓励是每个学生进步的基石,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学生,赞美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进步的更快,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更和谐。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点滴收获和反思。让我们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和进步,让课堂教学更加完美吧!





    这是什么
    教学形式:唱歌
    教学内容:表演《这是什么》
    教材分析:《这是什么》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以谜语为歌词,生动形象富有童趣,启发学生吸纳构想思维,积极动脑思考。歌曲旋律在有规律的节奏配合下,轻松跳跃。
    教学目标:1、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体验参与音乐的快乐,了解音乐所描述的钟表形象,认识时间的宝贵。
    2、通过歌曲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声音长短、高低、强弱等所发出的不同的奥秘。
    3、即兴创编动作,节奏和创造活动,体验创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吐字清晰,唱得轻快而有弹性。
    教学难点:注意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情绪。
    课前准备:录音机,钢琴,磁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课。
    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先从猜谜语开始,听好了这是什么呢?听清楚了?师唱33 13···
    生:闹钟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钟表。
    师:但是老师不明白,会说没有嘴,他没有嘴怎么说话呢?
    生:个别回答(他能发出声音铃大家也学一下下面请同学们跟钢琴的音调一起轻轻的唱,同学们唱得很好,如果能加上一个动作,那就更好了那个同学表演一下)
    2哪还有什么声音呢?
    生:嘀嗒全班唱“嘀嗒”
    师:会走没有腿,与学生一起唱
    3师:哪还有什么声音?
    生:“当,当”大钟的声音,那用动作来表演一下
    师:这次我明白了,但老师还有以个问题
    师唱:会走没有腿?他没有腿怎么走呢?他是怎么动的呢?
    生:跟着音乐摆动
    师:你们知道吗?着首歌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遍,边欣赏边做动作,
    生:欣赏
    师: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它,看大家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轻轻的朗读一遍,
    生:读
    师:跟钢琴小声演唱,
    师弹生唱老师很高兴发现我们班很多聪明的小朋友
    师:接下来认真听老师唱一句,和你们唱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生:回答
    师:让学生体验闹钟的声音引导学生感觉滴答滴答师闹钟行走的声音很轻“当当当”是闹钟的响铃,
    生:加上动作有感情演唱
    师:我们继续发现什么呢?引导学唱第二句“他们告诉我们”“它是谁呢?(闹钟)它很厉害的我们一起去夸它
    1师唱前面,生唱后面
    2跟琴轻唱提醒学生加重“它”
    3引导学生轻唱“睡”
    4接下来跟琴重头到尾轻唱加上动作
    师:接下来请听人家小朋友唱的与你们有什么不同
    生:轻巧,快速,
    师:有感情的演唱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老师有个奖品奖励给你们玩引入学习打击乐器
    生;师;这里有个乐器? 这是什么
    生;双响筒
    师;哪个同学会打大家看他整样打老师唱歌,你来伴奏(师唱学生打)
    师;这里还有一个乐器
    生;碰铃(师唱生打)
    师;那老师又问你们这两个乐器和钟表的声音哪个地方是比较相同来设计指挥
    生;指挥-----各别打------全班打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游戏时钟是我们生活当中,学习当中好帮手;所以我要会懂得看钟表
    1.老师试
    2各别学生
    3边唱边问
    师;放一个“九点”时候你们干什么呢?
    师;我发现小朋友们生活非常丰富多彩早上九点钟时有人在上课,有人在唱歌吗?有的在玩游戏,有一句熟语:“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让我们学习了什么道理呢?(珍惜时间)同学们学会珍惜时间,那好,我们就用时间来编创一首歌曲。请看黑板。
    滴答滴答嘀嗒嘀嗒几点钟?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九点钟。
    你在做什么?我在唱歌。后面全部用“啦”哼唱
    1老师问唱,学生唱答。
    2分组唱
    3加上动作唱。
    小节:滴答滴答,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们下课了。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曲,取个名字(这是什么)还让我们懂得了珍惜时间,好,我希望同学们,以后要懂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师:太棒了!咱们一起来试试!
    学生参与(老师配唱后段)。
    师:它还能发出什么声音?
    学生思考。
    师:老师还有一个不明白的呢,“会走没有腿—”没有腿该怎么走呢?你能用动作模仿钟表走路吗?
    学生模仿(老师配唱后段)。
    师: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跟着音乐来模仿钟表走路!
    学生表现。
    师: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唱的新歌曲
    二、新歌学习。
    流程概述:听范唱—读歌曲—唱歌曲—找问题—完整表现
    活动描述: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唱会歌曲并能有表情地歌唱。
    师;钟表真是了不起!没有腿可以走没有嘴可以唱!老师也想学做小钟表,请小朋友仔细听,仔细看……
    学生完整聆听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些歌词。
    学生熟悉歌词
    师:读得真好!这个“它是谁呀?
    学生模仿解决难处、、、、、
    师:下面,随老师的钢琴一起来唱。
    学生用模唱法、比较法、探究合作式的方法来学习
    三、探究音响。
    流程概述:随意——分辨敲——合作敲
    师:同学们好听的歌声吸引了两件小乐器,咱们请他们上场?
    1、先找2同学随着自已的想法鼓击乐器。
    2、再请同学分析乐器发出的声响与钟表“嘀嗒”和“当”的声音的相似点。
    3、请小指挥来分工合作。
    4、分段演奏——合奏——合奏伴唱。
    四、轻松一刻。
    流程概述:认识钟表——欣赏钟表——表现钟表
    与生活结合认识。请一学生做钟面,其他同学看其指示说说是几点钟并唱一唱(看学生实际进行下面两句问答式的创作)。
    师问唱:嘀嗒 嘀嗒 几点钟? 生答唱:嘀嗒 嘀嗒 ( )点 钟
    师问唱:你在 做什 么? 生答唱:我在 学唱 歌(。。。。。。)
    《在钟表店里》的片段,能找出里面模拟生活中的闹钟声响,还能分辨音乐情绪的变化并用肢体语言参与表现。
    五、评价总结。
    流程概述:巩固演唱——他评自评——小结下课
    六、教学反思:
    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相关教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0-2021学年音乐精品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 这是一份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020-2021学年音乐精品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共116页。

    【64页精品】人音小学音乐四下教案图片版: 这是一份【64页精品】人音小学音乐四下教案图片版,共64页。

    小学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的快慢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音乐人音版一年级下册音乐的快慢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