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当堂检测题
展开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学和工程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B.生态工程主要运用了系统学中的系统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
C.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主要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D.物种多样性原理要求引种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2.下图所示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3.下列各项中,完全符合生态经济的是( )。
①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 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4.在系统内部各组分之间的结构中,可靠性更高的结构是( )。
A.集中式 B.环式C.分布式 D.各种差不多
5.物种多样性原理是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之一,其理论基础是( )。
A.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1+1>2 D.生物与环境的协调
6.下图是我国南方农村地区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简单的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 )。
A.整体性原理B.协调和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
7.埃及的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尽管改善了电力和灌溉条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巨大的水库沿岸水草丛生,使血吸虫病的发病率高达80%~100%,尼罗河下游农田失去了肥源等,这说明该工程( )。
A.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B.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平衡
C.维持了原来的生态平衡D.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得复杂
8.地衣中的真菌和蓝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
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
9.“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1)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2)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 )。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10.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工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
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物质利用效率
C.由于排泄物、杂屑等都可以作为作物的肥料,食物链中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因此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
11.生态工程是目前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在全面规划和设计生态工程的过程中,不正确的措施和依据是( )。
A.依据整体性原理,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多功能的整体
B.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而不能生硬地照搬照抄先进地区的经验
C.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个自然的生态工程,人类可以不断获得所需产品而不能改造
D.生态工程的设计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12.据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哪项生态工程原理?( )
综合污染物排放量图
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图
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二、非选择题
13.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根据下图完成有关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________来源外,各类生物要________。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__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_____的作用又被桑基、蔗基所利用,蚕粪中的氨经过________的作用,形成________被植物利用。
(4)根据图示,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一模式优化了系统结构,体现了____________的原理。
14.下图为某地实施的一种生态农业模式,试分析这种设计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
参考答案
1. 答案:B 系统学和工程学不是生态学的分支,而是独立的一门科学;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是指自然生态系统是通过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而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来物种可能导致当地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2. 答案:C 由题图可知,该图显示了“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物质的区域小循环,做到了分层分级利用。
3. 答案:B 生产和治理要相结合。
4. 答案:C 在分布式的结构中,一般局部的障碍不至于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
5. 答案:B 生态系统的物种越繁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相应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6. 答案:C 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改善和优化了系统的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的效果。
7. 答案:B 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之一,是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8. 答案:C 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2”的效果,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9. 答案:B 引种时必须要注意引种的生物是否与当地的环境相协调,因此树种的生态适应性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树种多样性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10. 答案:C 本题给出了最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需要进一步应用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A项符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项对物质循环再生进行进一步阐述;C项与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利用率的事实不符;D项在物质循环再生的基础上,阐述“污染物是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料”的含义。
11. 答案:C 生态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使这个系统达到正常运转,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使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大的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能力。我国自然环境南北、东西差异明显,因此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依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创新地应用基本理论和原理,获得最大的效益。对于自然保护区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设计改造,以达到三个效益的统一。
12. 答案:D 污染物的积累是由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途径发生了障碍,生产模式没有遵循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
13.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关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的损耗越少。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决定的。
答案:(1)桑基、蔗基 能量 保持相对稳定 (2)最大限度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 (3)微生物 硝化细菌 NOeq \\al(-,3)、NOeq \\al(-,2) (4)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 (5)系统结构决定功能
14. 解析:由题中图解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没有废弃物的生产,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综合了多条生产环节,具有复杂的结构,综合利用了各个环节产生的物质。
答案: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达标测试,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0分),【答案】C,【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限制酶切割DNA时,属于“分子缝合针”的是,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的酶有,下列关于限制酶的说法,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