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的感觉,声音的特点,耳朵和听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0年前在法国有一个人的鼻子在保险公司保了100万美元,须知当时的“百万富翁”就相当于现在的“亿万富翁”。这个人可能是( )
A. 警察 B. 法官 C. 调酒师 D. 调香师
2.我们的皮肤能感觉不同的刺激是因为( )
A.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的神经节 B.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的运动神经末梢
C.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的神经元 D. 皮肤内分布有大量不同的感觉神经末梢
3.(2019七下·台州期中)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的人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 )
A. 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 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C. 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D. 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4.如图是我国第五版人民币,票面的右下角有盲文面额标记,盲文能用皮肤的哪一感觉迅速准确地辨别人民币的面额大小( )
A. 触觉 B. 冷觉 C. 热觉 D. 痛觉
5.吃完糖后马上开始吃橘子,你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没有甜味,下列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 吃了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了 B. 吃了糖后对甜味的灵敏度降低了
C. 橘子汁不能碰到舌上感受甜味的区域 D. 橘子汁本来就没有甜味
6.(2019七下·台州期末)指压板是常见的游戏道具。如图所示,当脚踩在指压板上时,脚底是用________感受器来感知板的软硬程度,站立时让人觉得疼痛难忍,游戏者形成痛觉的部位是在________。
7.(2019七下·长兴月考)女性的伟大在于孕育生命、哺育生命、养育生命。
(1)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卵巢,作用是产生________和分泌雌性激素。
(2)胚胎在子宫发育至第8周末,成为初具人形的胎儿。胎儿通过________从母体获取营养。
(3)孕妇分娩时,子宫收缩会引起剧烈阵痛。痛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
8.请阅读下列文字,并回答问题:
虽是金秋十月,天气还是那么热。小明走到自家的橘园门口时,便已闻到一股浓郁的橘香味,他不禁在心里赞叹:“真香呀!”在橘园里,他似乎看到了镶嵌在绿叶中的一颗颗黄色的“珍珠”,不禁心中一动,便顺手摘了一个尝起味道来,“又酸又甜又凉”,味道真的不错……
(1)小明运用了哪些感觉器官?________。
(2)小明闻到橘香味形成嗅觉的部位是________。
(3)当小明在橘园里待了一会儿,品尝了橘子的味道以后,似乎再也感觉不到起初那种浓郁的香味了,这是为什么?________。
二、声音的特点
9.在装满水的长50m的水管的一头敲击一下,在水管的另一头能听到响声的次数是 ( )
A. 1次 B. 2次 C. 3次 D. 无法确定
10.(2020七下·下城期末)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2400多年前战国早期的文物,编钟的钟体呈合瓦形,敲击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称为“一钟双音”,其主要原因是敲击正面时振动的频率不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的11题图 第12题图
A. 听到编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 编钟发出优美的声音是由钟体振动产生的
C. 敲击体积不同的编钟,响度一定不同 D. 敲击编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11.(2020七下·上虞期末)小张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用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音叉发声是由于小球的振动产生的
B. 音叉的振动频率与敲击的力度有关
C. 小张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D. 实验中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成小球的跳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12.(2020七下·金华期中)如图是公园中的“传声筒”,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 B. 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C.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 D. 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相同
13.(2020七下·杭州期中)我国“海警3901”号所携带的非杀伤性定向声波武器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定向声波武器是一种远距离声波设备,它可以发出高达150分贝的高能声波。使用时将该设备对准目标,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 B. 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 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 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
14.(2020七下·杭州期中)杭州高架桥上在靠近居民区一侧会安装如图所示的隔离装置,以减弱车辆行驶噪音对民众的干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驶噪音主要是由汽车周边空气振动产生的 B. 车速越快,声源振动频率加大,音调减弱
C. 此处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隔离装置的目的是防止噪音入耳
15.(2019七下·椒江期末)《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能发出145分贝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 声波具有能量
C. “145dB”是指产生声音的音调
D.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真空带
16.(2019七下·绍兴月考)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觉得吵闹,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紧闭门窗是通过防止噪声的产生来控制噪声
B. 戴上耳塞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C. 我们能分辨蛙声和蝉鸣,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 蛙声和蝉鸣都是由该动物身体的某部分振动产生的
17.(2019七下·台州月考)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的是( )
A.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 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
D.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18.(2019七下·天台期末)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中有“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琵琶、羌笛各是一种乐器,它们演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
A. 音色 音调 B. 音色 响度 C. 音调 响度 D. 音色 音调 响度
19.(2019七下·长兴期末)2018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主题MV红遍网络,唱者激情无限,欢笑与润水交织,听者观者动容,激发人性中真实、温暖、朴素的爱国情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歌手可以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 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C. 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D. 电视机前的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20.(2020七下·金华期中)如图所示是科学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实验,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用泡沫塑料球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1.(2019七下·台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想体验一下声音的传播,找来一根空心的长铁管, 甲同学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乙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甲同学听到两次敲打的声音。
(1)乙同学只敲打一次铁管,甲同学却听到两次敲打声,这是因为 ;
A.有回声 B.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2)甲同学听到的第二次敲打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2.(2019七下·绍兴月考)用一组相同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对瓶口吹气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_;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水快倒满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较________(填高或低)。
23.(2019七下·秀洲月考) 1912年,英国新造的巨型油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的航线上首航时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而现代的轮船则可发射超声波,利用声音的________原理来发现冰山,以避免与冰山相撞.若向前方水面发出的超声波经4秒受到回声,海水的传声速度是每秒1500米,则该冰山距船________千米若用这种方法来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则当向月球发射超声波后能否听到回声?原因________。
24.(2017七下·杭州月考)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情景,回答问题:
(1)如图①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2)如图②所示,从左向右敲击瓶子时,各瓶发音的音调变化是:________.(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3)如图④所示,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将瓶内的空气不断抽出时,手机铃声逐渐变小.由这个实验事实得到的推论是:________.
25.(2017七下·萧山期中)完成下面的小题:
(1)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当音调或响度改变时,示波器上所显示的也会改变.如图中给出了相同时间内两个不同音调或响度的发声体A和B振动的.其中________的音调高.
(3)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声呐 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26.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敏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明:________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27.(2019七下·义乌月考)如图甲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另一端会听到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若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则用的力越大,刻度尺振动的________就越大,它发出的声音的________也就越大。如图乙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
28.(2019七下·余杭期中)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9.(2019七下·绍兴期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__;
30.(2017七上·浙江期中)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________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________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1.(2020七下·金华期中)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海水的深度。
32.(2019七下·嘉兴期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温度有关,下表是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请你在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声速和温度关系的图像。
(2)请你根据所作图像猜测温度为 35℃时声速为________m/s。
(3)当飞机的飞行速度接近周围的声速时会受到相当大的阻力。上世纪中期,人们就尝试进行超音速飞行。在飞机速度有限的情况下,你能指出在什么环境情况下试验更容易成功吗?________。
(4)25℃时,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他到左侧山谷的宽度。他朝着右边山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从开口计时)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音。请计算此人距他左侧山谷的距离。
33.2007年12月22日上午,位于海面下几十米深处的“南海一号” 商船被打捞浮出海面,这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又一突破. “南海一号”商船长约30米,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如图所示。
很早以前,我国考古队员就利用超声波方向性好的特点制成了一种装置安装在船上,用它发出的超声波对“南海一号”沉船进行了细致的探测。
(1)题中所指探测装置的名称是什么?
(2)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如果探测装置发出的信号后,从发出到遇到沉船,再到接受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0.024s,则沉船在海面下多深处?(注:该小题必须有必要的运算过程)
(3)该装置能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
三、耳朵和听觉
34.(2020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所示的结构7是人的听觉感受器 B. 11耳廓属于外耳,负责收集声波
C. 鼓膜可以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D. 听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可确保内外气压平等
35.(2019七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为盲人智能手机,整部手机只有一个按键,使用时,只要按下按键,手机就会发出语音提示:您需要进入电话模式还是短信模式。若进入电话模式,盲人通过念号码手机就自动拨号完成打电话的全部过程。下列有关盲人使用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盲人接受手机语音提示信号的感受器是鼓膜 B. 耳蜗是中耳的一部分
C. 失去视觉功能的原因均是因为视神经损伤造成的 D. 所有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36.(2019七下·杭州期中)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 )
A. 耳蜗和前庭 B. 前庭和半规管 C. 半规管和鼓膜 D. 鼓膜和听小骨
37.(2019七下·嘉兴期末)声音是以________的方式传播的。如图,当外界传来的声音通过①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②________使其产生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③耳蜗。
第37题图 第38题图
38.(2019七下·余杭月考)读耳的结构,完成下列题目:
(1)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_______开放,从而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2)人坐着打瞌睡时,头部突然下垂会立即惊醒。参与这一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
39.(2019七下·义乌月考)耳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听觉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能够产生震动、传导震动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人晕车是由于位于耳中的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对头部位置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3)人听觉感受器位于[________]________,而听觉是在________形成;
(4)幼儿的咽鼓管由于短且直,当有病毒感染时容易引起________( 填外、中、内) 耳发炎;
(5)有的人通过借助助听器来帮助恢复听力,可以肯定这些人耳的结构中,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________ 填图中数字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一、人的感觉
1.【答案】 D 2.【答案】 D 3.【答案】 C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触觉;大脑或大脑皮层(或痛觉中枢)
7.【答案】 (1)卵细胞(2)胎盘、脐带(3)大脑皮层
8.【答案】 (1)鼻、眼、舌、皮肤(2)大脑皮层(3)这是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二、声音的特点
9.【答案】 C 10.【答案】 C 11.【答案】 C 12.【答案】 B 13.【答案】 C 14.【答案】 C 15.【答案】 C 16.【答案】 D 17.【答案】 A 18.【答案】 C 19.【答案】 B
20.【答案】 (1)转换法(2)空气能传播声音(或气体能传播声音)
21.【答案】 (1)B(2)空气
22.【答案】 (1)其他条件相同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或空气柱的长度越长,音调越低)(2)高
23.【答案】 反射;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4.【答案】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2)由低变高(3)真空不能传声
25.【答案】 (1)介质;温度(2)A(3)不能
26.【答案】 固体能传声;金属传声比棉线好;振动不能传递;不能
27.【答案】 音调;幅度;响度;1.2;1.3
28.【答案】 (1)乙;粗细(2)乙丙(3)在弦的长度、粗细相同的情况下,振动的频率高低与松紧程度有关
29.【答案】 (1)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聚酯棉
30.【答案】 (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
(3)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31.【答案】 (1)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水、橡胶、软木、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速度不同
(2)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
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 =2s。
海水深度为:s=vt=1531m/sx2s=3062m
32.【答案】 (1)
(2)351
(3)在空气温度低时进行试验
(4)s=vt=345m/s×(0.5s-0.3s)/2=34.5m
33.【答案】 (1)声呐
(2)解:从发出超声波到接受到返回信号所花时间是t=0.024s,速度v=1500m/s,
所以沉船在海面下的深度为 (3)不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三、耳朵和听觉
34.【答案】 A 35.【答案】 D 36.【答案】 B
37.【答案】 声波;鼓膜
38.【答案】 (1)咽鼓管(2)前庭和半规管
39.【答案】 (1)7;鼓膜;6;听小骨(2)3;半规管;4;前庭(3)5;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4)中(5)5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甲
钢丝
10cm
0.2mm2
紧
乙
钢丝
10cm
0.1mm2
紧
丙
钢丝
5cm
0.1mm2
紧
丁
钢丝
5cm
0.1mm2
松
材料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吸音性能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冰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至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空气温度/℃
-20
-10
0
10
20
30
声音速度/m·s-1
318
324
330
336
342
348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4 感觉、声音与耳,文件包含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4感觉声音与耳解析版docx、2022-2023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专题复习精讲精练专题04感觉声音与耳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感觉世界课后测评,文件包含04感觉声音和耳朵解析版docx、04感觉声音和耳朵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光的折射现象,透镜与透镜成像,光折射的原理应用,光学作图题,眼与视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