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补考)(word版含答案)

    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补考)(word版含答案)第1页
    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补考)(word版含答案)第2页
    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补考)(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补考)(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补考)(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科学家用显微钩针将变形虫的细胞核钩出,变形虫散失取食等生命活动;如果及时植入另一个同种变形虫的细胞核则各种生命活动又会恢复。这说明细胞中控制生命活动的结构是( )
    A.线粒体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2.某同学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时,经暗处理后,用黑纸片将植物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上下两面的遮盖,然后置于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遮光的部分变蓝B.见光的部分变蓝
    C.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
    3.“低碳生活”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最有效方法,其主要原因是( )
    A.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B.植物能产生氧气
    C.植物能释放二氧化碳D.植物能生产有机物
    4.下图为屈肘动作示意图。当手握住哑铃做屈肘动作时,处于收缩状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句诗描述的是亲鸟捉到害虫,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喂养雏鸟,这属于( )
    A.繁殖行为B.取食行为C.防御行为D.迁徙行为
    6.下图各节肢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
    A.蜈蚣B.螳螂
    C.虾D.蜘蛛
    7.针对下图三类生物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B是细菌,能独立生活
    C.C是霉菌,由许多菌丝组成D.三类生物对人类都有害无利
    8.两栖动物青蛙是“庄稼卫士”。下列关于青蛙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幼体蝌蚪用鳃呼吸B.变态发育
    C.发育需要细胞分裂和分化D.体内受精
    9.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这一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
    A.组织培养B.发酵技术C.转基因技术D.克隆技术
    10.请根据下图提示,运用生物分类学知识,分析判断与菊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 )
    A.松B.梅C.竹D.兰
    二、综合题
    11.下图中装置A与装置B分别放入待播种的干燥种子和植物幼苗。请据图回答:
    (1)向装置A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干燥的种子吸水萌发,_____________(填“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会增强。
    (2)装置A中的种子萌发后,装置B中的幼苗光合作用会逐渐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因为萌发的种子释放了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二氧化碳”或“氧气”),这正是装置B中的幼苗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_________________之一 。
    (3)装置B中的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填“二氧化碳”或“氧气”),为装置A中的种子呼吸提供了原料。
    12.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以及患者咽喉分泌物等飞沫传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感染此病原体的患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属于_________(填“传染源”“传播途径”或“易感人群”)。
    (2)本病传播快,多在夏季流行,说明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_________。因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这属于_________________(填“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或“保护易感人群”)。
    (3)手足口病患者康复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清除体内的抗原,这种免疫属于_______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13.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编号①、②、③、④所指的是心脏各腔,字母A、B、C、D、E、F、G、H所指的是血管。请据图回答: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管壁最厚的是[③]________________(填“左心室”或“右心室”)。
    (2)血液由A血管流经肺,在肺部毛细血管发生气体交换后其_________(填“氧气”或“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流出到C血管中的血液应为_____________(填“动脉血”或“静脉血”)。
    (3)若E代表肾脏,当血液从D血管流到F血管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填“尿素”或“二氧化碳”)等废物含量减少。
    (4) 图中血液由④→A→B→C→②的循环路径称为____________(填“肺循环”或“体循环”)。
    14.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图是小明同学对自己家族中能卷舌和不能卷舌的调查信息图,请分析回答。
    (1)爷爷和奶奶能卷舌而爸爸不能卷舌,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填“遗传”或“变异”)。
    (2)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______(填“DNA”“RNA”或“蛋白质”)片段。人类是以________(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的方式将双亲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3)分析调查信息图,可以推断出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小明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参考答案
    1.D
    【分析】
    细胞核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在细胞的遗传、代谢、分化等各项生命活动中,起控制作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信息其实就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生命大厦的蓝图。
    【详解】
    由于除去变形虫的细胞核,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而当重新植入细胞核后,发现其生命活动又能恢复,所以说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熟知细胞核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B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取叶→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并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
    实验现象: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叶片光照(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知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及现象结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A
    【分析】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详解】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因此保护植被和大面积绿化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方法。
    【点睛】
    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性。
    4.A
    【分析】
    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④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③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
    【详解】
    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可见,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当手握住哑铃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故处于收缩状态的是①肱二头肌,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熟知人体动作的产生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A
    【分析】
    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从行为的目的(功能)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繁殖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等。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防御行为是指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迁徙行为:一年中鸟类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
    【详解】
    鸟类在繁殖季节,亲鸟将捕捉到的小虫带回巢中饲喂雏鸟是亲鸟的育雏行为,是动物哺育后代的繁殖行为,这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熟知鸟类的生殖与发育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B
    【分析】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其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代表动物有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昆虫,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其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 三部分;有一对触角(触觉和嗅觉);胸部生着3对足(善于跳跃)和2对翅 (适于飞行)。呼吸器官:气管(长在腹部)。
    【详解】
    A.蜈蚣,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为多足生物,A不符合题意。
    B.螳螂,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为昆虫,B符合题意。
    C.虾,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胸由甲壳覆盖,腹部由7 节体节组成。头胸部有2 对触角,为甲壳类,C不符合题意。
    D.蜘蛛,身体分头胸部(前体)和腹部(后体)两部分,头胸部覆以背甲和胸板。头胸部有附肢两对,为蛛形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熟知昆虫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C
    【分析】
    A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B是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是青霉,多细胞真菌,由菌丝构成,属于真核生物。
    【详解】
    A.A是细菌,其细胞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A不符合题意。
    B.B是噬菌体,即细菌病毒,其结构简单,无细胞结构,只由外部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B不符合题意。
    C.C是青霉,由许多菌丝连接而成,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符合题意。
    D.微生物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有害:使生物患病等;有利:利用细菌真菌发酵食品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知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D
    【分析】
    青蛙经过雌雄抱对后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所以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
    A.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在青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许多差异,属于变态发育,B不符合题意。
    CD.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分化形成胚胎,继续发育形成蝌蚪,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熟知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C
    【分析】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四大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
    【详解】
    A.植物组织培养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A不符合题意。
    B.发酵技术指的是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的过程,从而进行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B不符合题意。
    C.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来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转基因技术,C符合题意。
    D.克隆是英文“clne”的音译,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熟知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分析】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
    索引表中的五种植物中,只有梅与菊所处的分类单位最小,都属于双子叶植物,共同特征最多,故梅与菊亲缘关系最近。故选B。
    【点睛】
    主要考查了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的认识。
    11.呼吸作用 增强 二氧化碳 原料 氧气
    【分析】
    此题是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有关内容的识图填空题,深刻理解其过程、关系、意义然后仔细作答。光合作用反应式:。呼吸作用反应式: 。
    【详解】
    (1)(2)向装置A加适量的水,一段时间后,干燥的种子吸水萌发,萌发的种子生命活动旺盛,进行的呼吸作用增强,并释二氧化碳,AB相通,A装置内二氧化碳进入B装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此装置B中的幼苗光合作用增强。
    (3)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呼吸作用的原料。装置B中的幼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为装置A中的种子呼吸提供了原料。
    【点睛】
    做此题要真正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理解它们相互依存的关系。并会把所掌握是知识用于分析、解决实际的题目。
    12.肠道病毒 传染源 流行性 切断传播途径 特异性
    【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详解】
    (1)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肠道病毒能引起手足口病,从传染病的角度来说,它属于病原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因此感染手足口病的患者属于传染源。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因为本病传播快,多在夏季流行,所以,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经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三种传播途径。而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正好阻断了这个过程,故为切断传播途径。
    (3)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是特异性的,好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抵抗手足口病产生的抗体只对肠道病毒有效,对其他病原体无效,故为特异性免疫。
    【点睛】
    熟知传染病及免疫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左心室 氧气 动脉血 尿素 肺循环
    【分析】
    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左心房,③是左心室,④是右心室。A是肺动脉,B是肺泡外毛细血管,C是肺静脉,D、H是各级动脉,E是组织器官处毛细血管,F是下腔静脉,G是上腔静脉。
    【详解】
    (1)心脏的四个腔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由于心房只是把血液从心房压入心室,而心室需要把血液压入到全身,所以,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而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路线比较短,压力不需太大,所以,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要厚。
    (2)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肺泡内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便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同时,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因此,人体血液流经肺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是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氧气浓度上升,即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了物质交换,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和养料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即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流经过肾脏以后,血液中的尿素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是尿素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故图示中血液由④右心室→A肺动脉→B肺泡外毛细血管→C肺静脉→②左心房的循环是肺循环。
    【点睛】
    熟知血液循环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变异 DNA 有性生殖 能卷舌 aa
    【分析】
    (1)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3)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
    (1)“爷爷和奶奶能卷舌而爸爸不能卷舌”,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2)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所以基因是DNA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基因控制性状。人类发育的起点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人类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将双亲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图中爷爷奶奶都能卷舌,爸爸不能卷舌,表明不能卷舌是隐性性状,能卷舌是显性性状,“若用A、a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则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小明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概念、相对性状、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相关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家鸽适于飞行的外形特点是,关于腔肠动物,下列哪一项是错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 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连线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安徽省马鞍山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