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章节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1.当瓶内产生的气体增多时,瓶塞会水平向右冲出,瓶塞飞出后若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瓶塞将( )
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B.立即沿竖直方向下落到地面上
C.向上运动D.立即静止
2.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
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笛卡尔D.牛顿
3.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力推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但没能推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推汽车的力小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B.小明推汽车的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
C.小明推汽车的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小红用150N的力竖直向上提静止在地面上重200N的水桶,则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是( )
A.50NB.150NC.500ND.0N
5.2020年9月27日上午,第九届中国沂河体育节2020“划遍临沂”皮划艇联赛在美丽的南湖心岛水域举行。下图是正在进行的双人皮划艇比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前面队员相对后面队员是静止的
B.波光粼粼的沂河水面是光的折射现象
C.向后划水时艇就前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浆上的手握位置是粗糙的橡胶可以增大摩擦
6.关于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B.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C.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D.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就会静止下来
B.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能产生力的作用
C.汽车紧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汽车受到了惯性
D.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本,所受重力和它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8.轰炸机轰炸地面目标时,总要提前投弹才能命中目标,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飞机投弹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炸弹脱离飞机时,炸弹的速度为零
B.炸弹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炸弹具有惯性
C.炸弹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炸弹受到向前的推力
D.惯性与速度有关,炸弹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9.如图所示,M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两边用细线通过滑轮与吊盘相连。若在左盘中放有未知重力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3G的砝码时,物体M恰好以速度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左盘中砝码不变,右盘中放重为G的砝码时,物体M在水平桌面上以速度v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则左盘中砝码重应为(吊盘重不计,绳子与滑轮摩擦不计)( )
A.3GB.2GC.5GD.4G
10.如图为小勇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参加立定跳远项目,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腾空至最高点时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在最高点时,若不受力的作用,他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勇起跳后在空中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他受到惯性的作用
D.人用力蹬地才能起跳,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1.根据如图所示的公交车内的现象判断,公交车在运动过程中突然___________(“加速”或“减速”),乘客由于___________而向前倾倒。
12.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力F1=10N和F2=4N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N;如果将F1撤去,物体所受合力为____N.
13.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F2=______N。
14.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第 1秒末,物体处于____状态,第3秒末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N.
15.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______N,运动的路程为______m;在0~4s内小车受到的摩擦力______1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如图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图。
17.画出下图中正在加速下落的雨滴受力的示意图.
18.某物理学习小组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自制了一套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定滑轮.
(1)本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______,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在细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选填“相同”或者“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的数量来改变两端拉力的______.
(3)当两端所挂钩码数量相同时,把小卡片转至如图所示位置,松手时小卡片将______(选填“转动”或“静止”),说明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19.小佳同学利用运动鞋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定量关系”。
(1)如图甲所示,他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运动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目的是________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再往鞋子里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鞋对桌面的________,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3)请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运动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图像_________。
(4)分析图像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他拉着运动鞋匀速前进的速度由0.02 m/s变为0.04 m/s,在其他情况不变时鞋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随着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大城市迅速铺开,“共享经济”的概念迅速普及,“共享汽车”也随之悄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图所示是某品牌“共享汽车”,其空车质量1.2t,该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总重的0.1倍,求:
(1)汽车所受的重力;
(2)该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通过的路程;
(3)总质量为200kg的人员乘坐该车,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21.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2)物体在0~2 s内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一、单选题(共30分)
二、填空题(共22分)
三、作图题(共10分)
四、实验题(共24分)
五、计算题(共14分)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瓶塞水平向右冲出,处于运动状态,此时所有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瓶塞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水平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B
【详解】
A.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B符合题意;
C.笛卡尔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强调了惯性运动的直线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不是第一个根据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科学家,也不是第一个提出惯性的科学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B.由于汽车受到水平力的作用,静止在地面上,这时汽车处于平衡状态,水平方向上受的力平衡,所以小雨推汽车的力等于汽车受到的阻力,故A错误,B正确;
C.小雨推汽车的力和汽车受到的重力,二者互相垂直,不在一条直线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汽车受到的重力在汽车上,这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它们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水桶静止在地面,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所受合力为0N。
故选D。
5.B
【详解】
A.前面队员相对后面队员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水面波光粼粼,是光射到水面发生了反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船桨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水对船桨有一个向前的力,船前进,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压力一定,粗糙的橡胶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
A.物体本身没有重力只有质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故A错误;
B.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弹力时,如果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或接触面光滑,则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故B错误;
C.重力的大小可由G=mg求得,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故C正确;
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传送带上的物体,当加速运动时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就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可能保持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B.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就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弹力的产生还需要发生弹性形变,故B错误;
C.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故C错误;
D.水平桌面上,书本对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书本的重力,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炸弹被扔出后,炸弹不会受到向前的推力,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和飞机相同的速度,还将会继续向前飞行,炸弹飞行时,速度会发生改变,速度不为0;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B
【详解】
设左盘中放重为G0的砝码,右盘中放重为3G的砝码时,物体M恰好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M受向左的摩擦力,则
G0+ f =3G ①
当物体向左运动时,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不变,要让物体匀速运动,向左的力要等于向右的力,则
G0= G+f ②
由①②两式得
G0= 2G
故左盘中砝码的重应为2G。
故选B。
10.D
【详解】
A.在腾空至最高点时他仅受到重力的作用,一个力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在最高点时,若不受力的作用,他将保持水平方向匀速直线状态,故B错误;
C.小勇起跳后在空中能够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他具有惯性的原因,惯性不能说作用,故C错误;
D.人用力蹬地才能起跳,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正确。
故选D。
11.减速 惯性
【详解】
[1][2]公交车在运行时,乘客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减速时,乘客的脚受到摩擦力作用而随车一起减速,而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向前倾。
12.6 0
【解析】
根据题意知道,物体在水平力F1 =7N和F2 =3N的作用下静止,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即物体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作用,且大小是:f=F1 -F2 =10N-4N=6N;若将 F1 撤去,则物体仅受到水平向右的F2,而具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此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还会受到的静摩擦力作用,且大小为4N,水平向左,就可以使物体仍然静止,故合力为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知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力为0,由此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3.0 12
【详解】
[1]由于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则A、B保持相对静止,A、B之间没有摩擦力,故此时木块B所受摩擦力为0N。
[2]由于均是推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二力平衡可知,推力等于动摩擦力,动摩擦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以及压力有关,对比甲、乙两图,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均相同,则动摩擦相同,故推力相同,为12N。
14.静止 4
【详解】
第一空.由v-t图像知道,0到2s内,物体速度为0,即此过程物体处于静止,所以,第1秒末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第二空.由v-t图像知道,4~6s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F-t图像知道,物体在4~6s受到的推力是4N,所以滑动摩擦力是4N;物体在2~4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此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也不变,所以,在第3s末摩擦力大小为4N.
15.0 16 等于
【解析】
【详解】
由图象可知,在4s~8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因此受到的合力为0N;其速度为4m/s,其运动的路程为:s=vt=4m/s×4s=16m;
由于在4s~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与摩擦力相等,故摩擦力为10N;在0~4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但其压力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也不变,为10N。
16.
【解析】
【详解】
工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二者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答案如图:
17.
【详解】
加速下落的雨滴,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阻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作用点在雨滴的重心,如图所示:
18.小卡片 改变力的方向 相反 大小 转动 不能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本题考查二力平衡的条件,从图中可知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两个拉力方向的关系和调整钩码数量的目的;把小卡片转至如图所示位置,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小卡片的状态。
【详解】
(1)实验中通过观察小卡片能否静止,确定其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故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小卡片受到的拉力是由钩码的重力产生的,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钩码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
(2)小卡片两端通过滑轮各挂一个钩码,两个钩码由于重力通过绳子对小卡片施加了两个向相反方向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钩码的数量越多,拉力就越大;
(3)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19.使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1.8 压力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不变
【解析】
(1)实验过程中为了得到摩擦力的大小采用了转换法,即:沿水平方向拉动运动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运动鞋受平衡力,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图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指在1N后面第9个小格上,因此读数是1.8N.
(2)实验中,不断往鞋子里添加砝码并均匀摆放,改变的是鞋对桌面的压力的大小.
(3)图中横坐标对应的是压力,纵坐标对应的是摩擦力,把表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绘制图象如下:
(4)由图象可以看出,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图象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5)拉着运动鞋匀速前进的速度由0.02m/s变为0.04m/s,运动鞋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 使拉力大小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2). 1.8 (3). 压力 (4). (5). 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成正比 (6). 不变.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实验中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压力的大小,是中考常考的实验之一。
20.(1) 1.2×104N (2 ) 18km (3) 1.4×103N
【解析】
【详解】
(1).汽车所受的重力:
G=mg=1200kg×10N/kg=12000N;
(2).由 可得,匀速行驶20min通过的路程:
(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总质量:
m总=1200kg+200kg=1400kg,
此时的总重力:
G总=m总g=1400kg×10N/kg=14000N;
由题意可得,汽车受到的阻力:
f=0.1G总=0.1×14000N=1400N。
21.(1) 2 N。(2) 1 N。
【解析】
【分析】
(1)分析乙图中的图象,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情况,利用二力平衡得到摩擦力的大小;
(2)由v-t图象可知0-2s内物体处于静止,由F-t图象得出其受力情况。
【详解】
(1)由图乙所示v-t图象可知,在4~6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受到推力和摩擦力平衡力,由F-t图象可知,此时推力F=2N,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f=F=2N;
(2)物体在0-2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由F-t图象可知,此时推力F=1N,由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F=1N。
答:(1)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是2N;
(2)物体在0~2 s内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是1N。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8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与测试练习,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